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的现状 被引量:16
1
作者 甘锋平(综述) 江建中(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4,共6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晚期髋关节疾病。THA入路主要包括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及后侧入路等。传统的手术入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的优点,但需要切断梨状肌、外旋肌群、臀中肌,影响术后...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晚期髋关节疾病。THA入路主要包括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及后侧入路等。传统的手术入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的优点,但需要切断梨状肌、外旋肌群、臀中肌,影响术后关节稳定性。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出血较多,从而导致术后康复时间相对较长[1]。术后脱位的风险相对较高,仍然是翻修的主要原因[2]。为克服传统入路创伤大的缺点,近年来涌现出微创入路,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SuperPATH)。与传统入路相比,微创入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3]。但微创手术局限性包括:暴露有限,术中辨别解剖标志困难,手术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术后假体位置不佳、感染、神经损伤、股骨近端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升高[4]。随着手术器械、假体材料及设计等不断优化,微创入路THA的疗效也在不断进步。现就DAA、SuperPATH及双切口入路进行文献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入路 关节稳定性 股骨近端骨折 并发症发生率 梨状肌 解剖标志 文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