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流型新型提升管冷模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甘洁清 赵辉 +2 位作者 李春义 杨朝合 山红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在高8.1m、扩径段直径120mm和等径段直径50mm的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上对一种底部变径结构和设置有内部导流筒的新型提升管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其轴向和径向固含率与颗粒速度的影响,以及导流筒及环隙内的固含率和颗粒速度的分布... 在高8.1m、扩径段直径120mm和等径段直径50mm的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上对一种底部变径结构和设置有内部导流筒的新型提升管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其轴向和径向固含率与颗粒速度的影响,以及导流筒及环隙内的固含率和颗粒速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与传统提升管相比,该新型提升管内可同时存在多种流型,提升管底部扩径段内为径向较为均匀的密相床,上部等径段为稀相床;导流筒的存在对从斜管下来的固体颗粒产生重新分配的作用;导流筒和环隙内存在较大的固含率和颗粒速度差;由于导流筒的抽吸作用,在提升管底部扩径段内,管中心处催化剂颗粒向上运动,边壁处催化剂颗粒向下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产乙烯丙烯(MPE) 组合进料 导流筒 循环流化床 冷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颗粒循环流化床中颗粒-颗粒曳力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甘洁清 赵辉 +1 位作者 杨朝合 山红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15-620,共6页
颗粒-颗粒曳力作用对多组分颗粒的分离与混合起着重要作用。采用syamlal曳力模型时,大小颗粒在轴向没有得到明显的分离,大小颗粒沿轴向基本均匀分布,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而采用no-drag-sn模型时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颗粒在轴向存在明显的... 颗粒-颗粒曳力作用对多组分颗粒的分离与混合起着重要作用。采用syamlal曳力模型时,大小颗粒在轴向没有得到明显的分离,大小颗粒沿轴向基本均匀分布,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而采用no-drag-sn模型时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颗粒在轴向存在明显的分离,固体体积分数和平均颗粒直径沿轴向单调递减,粗颗粒易于聚集在床层底部,细颗粒易于聚集在床层中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颗粒曳力 二元组分 循环流化床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