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小说“现代性”的两种面相(1979-1989)
1
作者 甘林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8,共7页
“现代性”是新时期1979至1989年间的小说重要主题,小说中的火车、公交车等意象,既是人们对必然通达充盈的物质现代性的重要载体和信心的显现,也是小说家对“诗意远方”召唤的热烈回应,而对现代社会中“骨感现实”生活的描绘,则体现出... “现代性”是新时期1979至1989年间的小说重要主题,小说中的火车、公交车等意象,既是人们对必然通达充盈的物质现代性的重要载体和信心的显现,也是小说家对“诗意远方”召唤的热烈回应,而对现代社会中“骨感现实”生活的描绘,则体现出小说家们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性”叙事的主要内容。新时期小说与时代社会构成互为镜像关系,时代生活中的浪漫理想与理性务实充分文本化,而小说作品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也成为形塑历史性社会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则是文本时代生活化的彰显,小说与现实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现代性 “诗意远方” “现实骨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会议中的“伤痕文学”——以《班主任》《伤痕》等小说的“讨论”为中心
2
作者 甘林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伤痕文学”,一般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也是重建新时期文学秩序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1977至1984年间,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作代会以及《人民文学》《文学评论》《文艺报》等文学刊物组织召开的一系列重要文学会议中,讨论小... “伤痕文学”,一般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也是重建新时期文学秩序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1977至1984年间,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作代会以及《人民文学》《文学评论》《文艺报》等文学刊物组织召开的一系列重要文学会议中,讨论小说《班主任》《伤痕》等为代表的“伤痕文学”的相关史料,勾勒呈现“伤痕文学”由最初“批评性的、带有贬斥含义”的称谓到高度肯定的转换历程,探究文学会议对于新时期文学秩序建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文学会议 文学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