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云新 黄国光 +7 位作者 刘付永忠 黄锦雄 黄培卫 甘松永 张玉清 张海发 李志强 李景 《渔业现代化》 2003年第6期14-15,共2页
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从 1 999年至 2 0 0 2年 ,使用 3.5~ 1 6kg的斜带石斑鱼作亲鱼 ,通过强化培育 ,实现自然产卵 ,培育出 2 .6~ 6cm的鱼苗 66.8万多尾 ,其中 2 0 0 2年 ( 5月 30日前 )出苗37.1万多尾。年产卵量为 1 .6亿粒~ 3.... 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从 1 999年至 2 0 0 2年 ,使用 3.5~ 1 6kg的斜带石斑鱼作亲鱼 ,通过强化培育 ,实现自然产卵 ,培育出 2 .6~ 6cm的鱼苗 66.8万多尾 ,其中 2 0 0 2年 ( 5月 30日前 )出苗37.1万多尾。年产卵量为 1 .6亿粒~ 3.5亿粒 ,受精率在 69.5 %~ 81 .3%;从仔鱼至出苗 ,最高成活率为 3.3%;每立方育苗水体最高出苗量为 1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人工育苗试验 自然产卵 育苗水体 出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龙杂交斑良种培育及养殖技术(上)
2
作者 张海发 杨宇晴 +4 位作者 吴锦辉 刘苏 黄培卫 甘松永 黄锦雄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期13-14,共2页
虎龙杂交斑是采用传统选育方式获得、具备多种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其母本为棕点石斑鱼,父本为鞍带石斑鱼,父母本均为经2代群体选育后的石斑鱼良种。该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快,14月龄平均体重增长较棕点石斑鱼快114.52%,较鞍带石斑鱼... 虎龙杂交斑是采用传统选育方式获得、具备多种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其母本为棕点石斑鱼,父本为鞍带石斑鱼,父母本均为经2代群体选育后的石斑鱼良种。该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快,14月龄平均体重增长较棕点石斑鱼快114.52%,较鞍带石斑鱼慢22.05%,养殖时间可缩短50%以上,养殖风险显著降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虎龙杂交斑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可达19.75%,显著高于鞍带石斑鱼平均育苗成活率(1.5%),略高于棕点石斑鱼(17.2%),已于2017年被审定为水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2-004-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成活率 良种培育 棕点石斑鱼 养殖风险 杂交子一代 平均体重 优良性状 杂交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龙杂交斑良种培育及养殖技术(下)
3
作者 张海发 杨宇晴 +4 位作者 吴锦辉 刘苏 黄培卫 甘松永 黄锦雄 《科学养鱼》 2024年第2期13-14,共2页
8.鱼病防治从水质和饵料方面入手,保持稳定、良好的水质,保证投喂新鲜的饵料,使鱼苗体质良好,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9.防止残食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减少鱼苗空腹的时间以及大个体对小个体的攻击、残食。轮虫和桡足... 8.鱼病防治从水质和饵料方面入手,保持稳定、良好的水质,保证投喂新鲜的饵料,使鱼苗体质良好,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9.防止残食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减少鱼苗空腹的时间以及大个体对小个体的攻击、残食。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是鱼苗开口后的主要饵料,所以鱼花下塘时要求塘中浮游动物以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主,这样才能减少下塘仔鱼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浮游动物 无节幼体 良种培育 鱼病防治 残食 适口饵料 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酵母和芽孢杆菌培养海水轮虫的技术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甘松永 黄锦雄 +2 位作者 张敏 林佩玲 石和荣 《当代水产》 2017年第11期98-99,共2页
褶皱臂尾轮虫属轮虫门,单卵巢纲,单巢目,游泳臂尼轮虫科,臂尾轮虫属。具有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营养丰富,大小适中,适口性好的特点,是海水鱼苗培育前期的理想饵料。随着种苗培育密度不断提高,作为优质活饵料的海水... 褶皱臂尾轮虫属轮虫门,单卵巢纲,单巢目,游泳臂尼轮虫科,臂尾轮虫属。具有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营养丰富,大小适中,适口性好的特点,是海水鱼苗培育前期的理想饵料。随着种苗培育密度不断提高,作为优质活饵料的海水轮虫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能否持续生产海水轮虫,已成为种苗培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轮虫 芽孢杆菌 褶皱臂尾轮虫 技术 培养 酵母 利用 分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对虎龙杂交斑生长、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苏 赵会宏 +8 位作者 张敏 甘松永 何琪 柳小春 黄景军 王庆 杨宇晴 张海发 石和荣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4期24-30,41,共8页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虎龙杂交斑(E.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43.22±12.48)g的健康虎龙杂交斑鱼种360尾,随机分为3个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A组)、池塘网...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虎龙杂交斑(E.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43.22±12.48)g的健康虎龙杂交斑鱼种360尾,随机分为3个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A组)、池塘网箱养殖模式(B组)、流水养殖模式(C组),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B组的存活率、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也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血清溶菌酶含量和超氧化岐化酶活性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研究表明:池塘网箱养殖模式能更好地促进虎龙杂交斑的生长和消化,工厂化养殖模式则更有利于提高鱼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虎龙杂交斑 生长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对D-GalN/LPS诱导的虎龙杂交石斑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邹翠云 陈小晶 +5 位作者 邬颖欣 黄锦雄 谭小红 胡心月 甘松永 吴锦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3,共8页
为探讨小柴胡汤对虎龙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化学性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功能影响,用D-氨基半乳糖(D-GalN,20 mmol·L^(–1))和脂多糖(LPS,1μg·mL^(–1))作用肝细胞24 h构建虎龙杂交石斑... 为探讨小柴胡汤对虎龙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化学性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功能影响,用D-氨基半乳糖(D-GalN,20 mmol·L^(–1))和脂多糖(LPS,1μg·mL^(–1))作用肝细胞24 h构建虎龙杂交石斑鱼肝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小柴胡汤(100、200和400μg·mL^(–1))对肝细胞进行前处理[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DGalN/LPS)损伤前加药],通过CCK-8法检测肝细胞活力,HE染色观察肝细胞形态,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炎症因子INFγ、COX-2和PGE2的含量,以及细胞沉淀中凋亡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小柴胡汤可以提高肝细胞的成活率,不同程度地抑制D-GalN/LPS损伤引起的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NF-γ活性以及COX-2和PGE2含量的升高,降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率,对肝细胞结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显著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和P53的上调,促进免疫相关基因TLR3的上调。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添加200μg·mL^(–1)小柴胡汤组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综合以上结果,小柴胡汤对虎龙杂交石斑鱼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鱼类保肝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虎龙杂交石斑鱼 D-GalN/LPS 肝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