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内蕴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1
作者 甘德春 何庆玲 单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6期112-115,共4页
目的 观察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内蕴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湿热内蕴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 观察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内蕴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湿热内蕴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5 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三仁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脘痞满、纳呆、恶心呕吐、口苦或黏、肢体困重、大便溏稀等中医主要证候积分,并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促胃动素、促胃液素水平,分析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胃脘痞满、纳呆、恶心呕吐、口苦或黏、肢体困重、大便溏稀等中医主要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证候积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85.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促胃动素、促胃液素水平[(299.73±65.24)、(70.38±9.46)ng/L;(284.29±55.47)、(73.75±13.66)ng/L]均较治疗前[(223.15±39.41)、(25.79±4.77)ng/L;(211.35±36.68)、(23.38±5.32)ng/L]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三仁汤加味治疗湿热内蕴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促胃动素、促胃液素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仁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湿热内蕴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甘德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9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治疗的FD患者160例,并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中药治疗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9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治疗的FD患者160例,并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中药治疗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或埃索美拉唑片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1两组患者在治疗1、4周时中医证候积分[中药治疗组:(3.31±1.19)、(1.52±0.72)分;西药对照组:(2.53±1.20)、(1.34±0.61)分]与同组治疗前[中药治疗组:(5.73±2.29)分;西药对照组:(4.83±1.53)分]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1、4周时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治疗组治疗1、4周的总有效率为61.25%(49/80)、86.25%(69/80),分别与西药对照组治疗1、4周的总有效率[65.00%(52/80)、78.75%(63/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1周时生理健康总得分(PCS)、精神健康总得分(M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时PCS、MCS评分[中药治疗组:(17.82±1.35)、(15.51±1.32)分;西药对照组:(16.94±1.63)、(15.61±1.75)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中药治疗组:(15.16±1.50)、(12.64±2.06)分;西药对照组:(14.64±2.19)、(12.37±2.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血液学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中医辨证治疗FD的4周方案效果确切,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肝纤维化机理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庆玲 谢朝良 甘德春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8年第2期30-33,共4页
肝纤维化是对肝脏病变的一种病理学诊断,是由肝脏某些细胞、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外基质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肝纤维化具有病因多样性、进展渐变性、病变可逆性、最终难治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近年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的结果。
关键词 实验性肝纤维化 抗肝纤维化 贮脂细胞 实验研究 扶正化瘀方 胶原合成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中西医结合 细胞外基质 肝细胞增殖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