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甘从存 闾志坚 王克俭 《安徽医学》 2020年第6期685-687,共3页
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是否... 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是否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近期并发症、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3.42±18.33)min,对照组为(101.28±17.51)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治疗组患者胸肌萎缩、腋窝疼痛、患肢麻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肋间臂神经 胸前神经 胸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对良恶性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2
作者 闾志坚 甘从存 王康翰 《安徽医学》 2021年第6期628-631,共4页
目的分析良恶性乳房肿块患者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EC)水平,以期为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120例患有乳房肿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理... 目的分析良恶性乳房肿块患者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EC)水平,以期为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120例患有乳房肿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确诊为良性乳房肿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sEC、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对良恶性乳房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sEC水平为(2568.77±325.63)ng/mL、CA125为(39.35±7.51)U/mL、CA15-3为(44.97±7.40)U/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EC、CA125和CA15-3对应诊断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54.50 ng/mL、41.50 U/mL和37.50 U/m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95%CI:0.785~0.915)、0.756(95%CI:0.668~0.844)和0.858(95%CI:0.793~0.922),灵敏度分别为96.8%、51.6%和87.1%,特异度分别为55.2%、96.6%和67.2%,正确率分别为76.7%、73.3%和77.5%。淋巴结转移者的sEC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C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升高,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 诊断 乳房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