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
被引量:29
- 1
-
-
作者
理查德.莱文
-
机构
耶鲁大学
-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10,77,共4页
-
文摘
在中国借鉴美国的通识教育模式,必须具有中国的特色;将这种教育模式移植过来,必须进行改革,而这种改革必须是一个渐进、创新和适应的过程。中国需要创建一种课程以及教学法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这是创新经济的基础和源泉。相对于教学内容而言,教学风格的改变可能更困难。这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促使其掌握新的教学模式。总体而言,通识教育对中国来说好处大于坏处,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维能力对中国来说也是好处大于坏处。
-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本科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中国大学最缺对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理查德.莱文
-
机构
美国耶鲁大学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8-68,共1页
-
文摘
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是缺乏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
中国大学
培养
本科教育
跨学科
-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美国研究型大学及其全球化议程
被引量:3
- 3
-
-
作者
理查德.莱文
李联明
-
机构
美国耶鲁大学
南京大学战略与政策研究室
-
出处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2008年第4期71-74,共4页
-
文摘
美国的软硬实力取决于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来源于科学优势。科学优势和创新能力产生于美国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是吸引世界各地最杰出学生的"磁石,"滞留学生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归国学生充当美国的"大使"。研究型大学拓宽学生概念的内涵,向全世界专业人士提供领导教育。了解外国文化和价值,应成为学生学位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已经变成解决全球变暖威胁问题的实验室,专门论证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
-
关键词
美国大学
国际学生
全球化
-
Keywords
American university
global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分类号
G649.71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创建全球性大学:从学生交流到校际合作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理查德.莱文
-
机构
耶鲁大学
-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9,共4页
-
-
关键词
全球性大学
学生交流
校际合作
中国
学校管理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