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Cu^(2+)污染红黏土抗剪强度与电阻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8
- 1
-
-
作者
陈议城
黄翔
陈学军
张晓宸
班如龙
-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
-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1-127,13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2022)
桂林市科技开发项目(20170222)
+1 种基金
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8KY0239)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2017GXNSFBA198052)。
-
文摘
为了探索快速评价重金属污染红黏土强度特性的新型手段,在室内开展不同浓度、不同干密度的Cu^(2+)污染红黏土的直剪试验及其电阻同步测试试验,得到土体剪应力、电阻率-剪切位移同步变化曲线;分析初始干密度、垂直压力、Cu^(2+)浓度对抗剪强度、电阻率的影响;依照抗剪强度指标(C、φ)原理选取电阻率指标(ρ_(0)、φ_(0)),并分析Cu^(2+)浓度对抗剪强度指标(C、φ)、电阻率指标(ρ_(0)、φ_(0))的影响;以Cu^(2+)浓度为中间变量,进一步探讨抗剪强度与破坏电阻率、抗剪强度指标(C、φ)与电阻率指标(ρ_(0)、φ_(0))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Cu^(2+)污染红黏土剪应力-位移曲线呈典型的应变硬化型,电阻率随剪切位移的增大而减小;抗剪强度随初始干密度、垂直压力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而电阻率随初始干密度、垂直压力的增大近似线性减小;抗剪强度及其指标(C、φ)、电阻率及其指标(ρ_(0)、φ_(0))与Cu^(2+)浓度间均呈负指数函数关系;抗剪强度与破坏电阻率、黏聚力与初始电阻率、内摩擦角与电阻率关系曲线倾角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出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可用于快速评价Cu^(2+)污染红黏土强度特性变化。
-
关键词
红黏土
Cu^(2+)污染
抗剪强度
黏聚力
内摩擦角
电阻率
重金属污染
-
Keywords
red clay
Cu^(2+)contamination
shear strength
cohesion
internal friction
resistivity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
分类号
TU41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水位波动条件下岩溶土洞塌陷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晓宸
陈学军
唐灵明
杨鑫
班如龙
宋宇
-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西师范大学
-
出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3-59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7037)。
-
文摘
强降雨条件下水位发生剧烈波动,容易触发岩溶塌陷。选取桂林市临桂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勘查和理论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强降雨条件下两种水位波动情况的土洞塌陷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土洞顶板的孔隙水压力、土压力以及洞室气压的变化,揭示土洞的扩展过程及塌陷机理。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土压力以及洞室气压的变化情况随水位波动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孔压与土压随降雨量的变化具有分层现象,洞室气压的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当连续性降雨时土压单次变化较弱但塌陷发生较快,间歇性降雨时土压单次变化剧烈但塌陷发生较慢;土洞顶板塌陷经历了土体软化阶段、缓慢塌落阶段和快速-整体塌陷阶段,是强降雨诱发水位变动产生的水、气变化,进而引起多种不利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
关键词
岩溶土洞
塌陷机理
强降雨
模型试验
-
Keywords
karst soil cave
collapse mechanism
heavy rainfall
model test
-
分类号
P642.254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