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北疆部分棉区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落形态特征及致病力鉴定
1
作者 赖成霞 杨延龙 +7 位作者 汪鹏龙 朱梦宇 杨栋 李春平 葛风伟 玛依拉·玉素音 阳妮 马君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1,共8页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地区棉花黄萎病的致病力及其分化现状,以昌吉市、沙湾市为主,鉴定两地收集的棉花黄萎病的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方法】利用棉花落叶型黄萎病的特异性引物DB19f/DB22r和非落叶型引物INTND2f/INTND2r对所有菌株的致病...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地区棉花黄萎病的致病力及其分化现状,以昌吉市、沙湾市为主,鉴定两地收集的棉花黄萎病的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方法】利用棉花落叶型黄萎病的特异性引物DB19f/DB22r和非落叶型引物INTND2f/INTND2r对所有菌株的致病力进行分子鉴定,并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以SNP位点作为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显微镜观察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以强致病力菌种V991作对照,观察菌落形态和致病力鉴定,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比较观测具有强致病力的Vd-3和V991的病情变化图像和荧光参数变化趋势。【结果】14个菌株均为落叶型。其菌落为圆形,菌丝的轮枝数为2,孢子形态为长卵圆形。与V991相比,Vd-3的病情指数最高,属强致病力的菌株,其对棉花具有明显不同的侵染方式和速度,Vd-3的侵染从叶缘到叶片中央,而V991的侵染是从叶肉部分的零星发病扩展到叶缘,再发展到中央部分,并且Vd-3侵染叶片各荧光成像和参数天变化趋势更为显著,其中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和非光化学淬灭NPQ4在第6 d即到变化拐点,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则变化缓慢,13 d时Fv/Fm表现明显差异。【结论】昌吉市、沙湾市两地的大丽轮枝菌均为落叶型,圆形菌落,菌丝轮枝数是2,长卵圆形孢子,Vd-3不仅为遗传距离最远且变异性大的菌株,而且为最强致病力的黄萎病病株,与V991相比,对棉花具有不同的侵染方式,荧光参数Y(NO)和NPQ变化更为敏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力 叶绿荧光成像 棉花黄萎病 全基因组重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平 赖成霞 +5 位作者 徐海江 张建国 玛依拉·玉素音 张大伟 魏鑫 刘忠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96-160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处理对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的影响,筛选出离体胚成苗的关键因素及适宜组合,为开展棉花离体胚成苗规模化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棉花第2、3果枝开花当日进行挂牌并登记开花日期,当胚龄达到15、20、25、30和35 ...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处理对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的影响,筛选出离体胚成苗的关键因素及适宜组合,为开展棉花离体胚成苗规模化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棉花第2、3果枝开花当日进行挂牌并登记开花日期,当胚龄达到15、20、25、30和35 d分别摘取棉铃进行离体胚的培养。分析胚的成苗率、成苗时间和根系等发育特点,研究适宜的简化培养条件。【结果】不同培养基中,MS成苗率最高,其次为普通水和蒸馏水;随着胚龄增大,成苗率逐渐增加;胚龄为35 d时,3种培养基成苗率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胚龄中,35 d胚龄的成苗率最高,成苗时间最短。在胚龄35 d时,30℃有利于缩短成苗时间、促进根系发育,为适宜的培养温度;光照24 h有利于缩短成苗时间,但时间过长不利于根系发育。【结论】培养基、胚龄、温度和光照时间是影响棉花离体胚成苗的关键因素,高胚龄、适宜温度和光照时间有利于离体胚的成苗和根系发育。在胚龄35 d、温度30℃、光照时间24 h的培养条件下,离体胚的水培成苗效果好,可作为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培养的适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培养基 温度 光照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的生物学特征及药剂防治分析
3
作者 赖成霞 杨延龙 +7 位作者 李春平 玛依拉·玉素音 王燕 杨栋 阳妮 葛风伟 汪鹏龙 马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4-2042,共9页
【目的】比较研究新疆昌吉市和沙湾市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的多菌灵、乙蒜素、唑酮乙蒜素、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5种农药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的药剂用于指导棉花病害防治。【方法】采用菌丝生长... 【目的】比较研究新疆昌吉市和沙湾市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的多菌灵、乙蒜素、唑酮乙蒜素、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5种农药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的药剂用于指导棉花病害防治。【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不同离子、pH值、碳源及温度生长的适应,分析各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对5种农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昌吉市和沙湾市各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离子培养基为Ca^(2+),最适pH值5~7,最适碳源是蔗糖。5种供试药剂均对各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极强,昌吉市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其抑制中浓度EC_(50)值仅分别为0.2923~0.8193μg/mL、0.01661~0.02695μg/mL和0.1015~0.8846μg/mL,沙湾市EC_(50)值分别为0.3588~5.694μg/mL、1.813×10^(-2)~2.727×10^(-2)μg/mL和0.1810~0.6088μg/mL;而乙蒜素、唑酮乙蒜素对病原菌的防效最差,其EC_(50)在昌吉市分别高达71.04、111.6μg/mL,沙湾市分别为79.22、171.7μg/mL。【结论】昌吉市、沙湾市的各病原菌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5℃,含Ca^(2+)培养基为最适离子培养基。各病原菌在pH值5~7时生长速率最快,最适生长环境为酸性环境,对偏碱性环境也有较好的耐受性。微菌核在偏碱性的环境下更易形成,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菌有强抑菌作用,可在昌吉市和沙湾市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型棉花 黄萎病 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速率法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标记揭示我国向日葵列当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4
作者 石必显 张键 +6 位作者 顾元国 赖成霞 雷中华 沙红 高燕 玛依拉·玉素音 赵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9-637,共9页
向日葵列当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向日葵生产的寄生性种子植物。为了明确我国不同地区向日葵列当的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ISSR标记对采自我国不同省份的96份向日葵列当样本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 向日葵列当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向日葵生产的寄生性种子植物。为了明确我国不同地区向日葵列当的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ISSR标记对采自我国不同省份的96份向日葵列当样本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12条引物用于群体遗传分析;以供试的列当DNA为模板,利用上述筛选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47条带,其中90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的百分率为61.2%。不同地区采集的列当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s多样性指数均随着群体样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内蒙古地区和新疆地区向日葵列当的多态性相对较高,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5560和0.5067。遗传聚类结果表明6个不同省区的向日葵列当可被聚成两个亚组,其中山西、河北和陕西聚成一个亚组,吉林、新疆和内蒙古聚成另外一个亚组;河北和陕西来源的列当样本亲缘关系最近,而新疆与河北两地的列当样本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甜菜染色体倍性和DNAC-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沙红 高燕 +3 位作者 董心久 高卫时 玛依拉·玉素音 杨洪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2-828,共7页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技术快速、准确、方便测定甜菜体内染色体倍性和DNAC-值,为甜菜染色体倍性、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二倍体M39-8-4嫩叶为材料,以已知基因组的新疆野杏洛浦洪待克为外标,建立适合于甜菜...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技术快速、准确、方便测定甜菜体内染色体倍性和DNAC-值,为甜菜染色体倍性、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二倍体M39-8-4嫩叶为材料,以已知基因组的新疆野杏洛浦洪待克为外标,建立适合于甜菜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结果】经7种常用细胞解离液筛选,Marie's为甜菜作物的最佳选择。用Marie's解离液制备的甜菜细胞核悬浮液,测定4份甜菜材料和新疆野杏洛浦洪待克值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5.0%,且上样速率超过200 events/μL,可重复性好,结果清晰、可靠。M39-8-4超原、02343刘福齐和7208伊抗褐的DNA含量依次是821.88、891.9和1759.59 Mb;待测材料LSR88-5-1为二倍体,DNA含量822.48 Mb。【结论】流式细胞术能准确区分不同倍性的甜菜材料;可作为鉴定甜菜倍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染色体倍性 流式细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激健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赖成霞 玛依拉·玉素音 +4 位作者 石必显 李春平 姜梦竹 郑子漂 杨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20-2227,共8页
【目的】优化生产上常用的杀菌剂、诱抗剂和助剂的组方,综合评估助剂激健对大丽轮枝菌V991防治显著增效的杀菌剂及施用方法,为棉花黄萎病防治中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药/激健,生药/激健组合对V991菌丝进行菌丝生... 【目的】优化生产上常用的杀菌剂、诱抗剂和助剂的组方,综合评估助剂激健对大丽轮枝菌V991防治显著增效的杀菌剂及施用方法,为棉花黄萎病防治中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药/激健,生药/激健组合对V991菌丝进行菌丝生长速率实验,筛选出激健对V991菌丝显著增效的杀菌剂,通过盆栽黄萎病防治实验,分析诱抗剂、药/激健的施用措施和方法。【结果】激健可作为增效剂,可增加多菌灵、乙蒜素对V991菌丝生长的抑菌率,添加激健后,50 mg/kg多菌灵与5 mg/kg乙蒜素的菌丝生长抑菌率也分别由19.68%提高至35.49%和14.83%提高至26.29%,并且添加激健后,多菌灵与乙蒜素的EC_(50)也分别由1.707 mg/kg降低至0.104 mg/kg和1.249 mg/kg降低至0.824 mg/kg,其药剂施用量也相应地降低了16.41和1.52倍,接菌前或接菌后施用诱抗剂,配合多菌灵/激健-乙蒜素/激健组合顺序施药的方式防治效果最好,其28 d后的防治效果仍可高达69.27%和62.70%。【结论】激健可作为棉花黄萎病防治中的多菌灵、乙蒜素的增效剂,明显降低对大丽轮枝菌菌丝抑制的药剂施用量,盆栽黄萎病防病时,无论在接菌前或接菌后施用氨基寡糖素,并采用多菌灵/激健-乙蒜素/激健顺序施药组合均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减施增效 助剂 增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棉铃虫诱导的棉花糖基转移酶UGT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玛依拉·玉素音 阳妮 +5 位作者 徐海江 杨延龙 张大伟 李春平 石必显 赖成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96-2403,共8页
【目的】筛选分析受棉铃虫诱导的棉花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UGT基因家族,为UGTG01、UGTG02、UGTG o 4、UGTG o 6、UGTG o 7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受棉铃虫诱导筛选出的棉花糖基转移酶UGT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 【目的】筛选分析受棉铃虫诱导的棉花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UGT基因家族,为UGTG01、UGTG02、UGTG o 4、UGTG o 6、UGTG o 7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受棉铃虫诱导筛选出的棉花糖基转移酶UGT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棉花糖基转移酶UGT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树、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预测以及保守基序与结构域。【结果】从棉花基因组中搜索到5个推定的UTG基因家族成员,其氨基酸数目介于468~534个,理论等电点分布在4.97~5.58,相对分子质量区域为52743.1~60208.62,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外,均为亲水性蛋白质。基因结构均含有1个外显子,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为主,均含3个Motif基序和有Glycosyltransferase_GTB-type superfamily结构域。5个基因在根、茎、子叶、真叶、花、棉桃中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差异性,5个基因与UGT73C家族基因,水稻的UGT707A3、大豆的GmUGT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结论】糖基转移酶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5个糖基转移酶与UGT73C、UGT707A3、GmUGT都处于进化树的同一个分支上,其可能具有相似的抗虫功能,能通过调控皂苷元、类黄酮、柚皮素等物质响应棉花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转移酶 亚细胞定位 系统进化 生物信息学 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延龙 马志刚 +6 位作者 吾买尔江·库尔班 汪鹏龙 玛依拉·玉素音 李春平 阳妮 马君 师维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70-2878,共9页
【目的】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方法】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方法】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鉴定、筛选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结果】189份棉花种质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69%~11.877%,平均为8.712%;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69%~9.311%,平均为6.136%。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有难度;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40%,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将18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10.0时所有材料被划分为7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结论】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第Ⅲ类群、第Ⅵ类群和第Ⅶ类群中马克隆值的均值分别为4.17、4.03和4.08,均达到A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侯献飞 卢敏 +8 位作者 梁鸿 赵润怀 王跃 贾东海 顾元国 李强 苗昊翠 玛依拉·玉素音 王世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6-1372,共17页
【目的】综合分析22份新疆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在不同试验点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划分参试材料,为新疆红花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县、奇台县进行试验,记载红花生长发育时期,初花期利用LA-S(万... 【目的】综合分析22份新疆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在不同试验点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划分参试材料,为新疆红花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县、奇台县进行试验,记载红花生长发育时期,初花期利用LA-S(万深)植物叶片分析系统,测定参试材料的叶面积、叶色,利用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 ChlorophyⅡMeter、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及光合指标,在成熟后测定主要农艺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划分参试材料。【结果】不同试验点材料生育表现差异较大,奇台试验点生育期明显增长,全生育期平均132 d,乌鲁木齐试验点全生育期平均94 d;同一材料在不同试验点花色表现一致,叶型差异较大,奇台试验点材料平均周长大于乌鲁木齐试验点,平均长/宽小于乌鲁木齐试验点,叶片颜色较深;材料单株产量试验点间差异不显著,但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他主要性状试验点间、品种间、试验点×品种互作差异显著。初花期材料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奇台试验点均高于乌鲁木齐试验点。初花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率奇台试验点明显高于乌鲁木齐试验点,而乌鲁木齐试验点的叶片蒸腾速率明显高于奇台试验点,不同类型材料之间白色花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红色花,白色花材料气孔导度在0.013~0.033,红色花材料在0.114~0.196,红色花的叶片气孔导度是白色花的5~8倍。20B040、20B050、20B051叶片光合水分利用率在奇台试验点分别为50.64、58.34、67.67,且均属于白色花类型,而红色花类型在2个试验点均较低,其中乌鲁木齐试验点为0.67~2.37,奇台试验点为2.03~4.71。参试材料可以分为4大类,其中第3大类材料,20B050、20H006、20B007、20H046、20B040,红色花2份,白色花3份,综合性状、生态适应性较好;第4大类20H009、20B051、20B025、20B001、20B008、20B062,其中红色花1份,白色花5份,综合性状较好。【结论】新疆油药兼用红花资源适宜在海拔600~1600 m区域种植,生育期在130 d左右,植株高度在77.33~116.67 cm,初花期叶片颜色较深。红色花20H009、白色花20B051、20B025、20B001、20B008、20B062光合特性因子得分最高,且综合性状较好,可以作为优良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种质资源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病症棉花叶片的植物挥发物对比
10
作者 阳妮 玛依拉·玉素音 +4 位作者 杨延龙 李春平 张大伟 徐海江 赖成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75-1986,共12页
【目的】分析棉花中健康叶片、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叶片的挥发性物质,研究与病症差异相关的挥发性组分,为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健康叶片、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棉花叶片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质联用(... 【目的】分析棉花中健康叶片、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叶片的挥发性物质,研究与病症差异相关的挥发性组分,为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健康叶片、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棉花叶片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样本材料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提取和检测,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分析计算,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寻找病症叶片中的差异化合物。【结果】采用SPME-GC-MS方法,从健康叶片、枯斑状病叶和黄化状病叶中共鉴定出15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21种醇、9种绿叶挥发物、49种萜烯、16种烷烃、38种酯、5种芳香烃、13种醛和8种其他类,其中健康叶片检测到的化合物总数为104种、枯斑状病叶为112种、黄化状病叶为54种,不同叶片中的化合物数量差异较大。枯斑状病叶中萜烯类的相对含量小于黄化状病叶,而其他组分的相对含量则均大于黄化病叶。与健康叶片相比,黄化状和枯斑状病叶分别有61、24种差异化合物,其中有6个共有差异化合物均在病症叶片中显著富集,且在黄化状病叶中的倍数变化大于枯斑状病叶。枯斑状与黄化状病叶相比有26种差异化合物,其中特有差异化合物(Z)-2-丁酸己烯酯,(Z)-3-己烯基乙酸酯,(Z)-3-己酸己烯酯,γ-依兰油烯和正十六烷均显著上调,(Z)-3-己烯基2甲基丁酸酯显著下调。【结论】不同病症叶片中挥发性化合物数量和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数量差异主要集中于萜烯类、酯类化合物上,含量差异主要集中于萜烯类和绿叶挥发物上,差异化合物是黄萎病菌与棉花互作的结果,是病症叶片呈现不同表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物 棉花黄萎病 病症 差异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