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雅明的童年立场:物的观察、收藏与批判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馨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48,187,共3页
瓦尔特·本雅明出生于柏林一个富足的犹太人家庭,他儿时对日常之物的观察经验如影随形,深深地影响着他日后的写作主题和立场。从《单行道》到《驼背小人:1900年前后的柏林童年》,再到《莫斯科日记》,包括在《拱廊计划》中本雅明都... 瓦尔特·本雅明出生于柏林一个富足的犹太人家庭,他儿时对日常之物的观察经验如影随形,深深地影响着他日后的写作主题和立场。从《单行道》到《驼背小人:1900年前后的柏林童年》,再到《莫斯科日记》,包括在《拱廊计划》中本雅明都常常借用与儿童相关的类比或叙事角度作为他极其个人化的写作方法。本文将试图使本雅明潜在的孩童立场浮出水面。通过对他不同文本的分析,揭示他的童年与玩具收藏的恋物情结之间的关联,以及无意之中透过文字所体现的,对于"大人与儿童"、"技术与人性"、"现代技术与传统手工艺"这一系列关系之间的批判性态度。打破常规阅读本雅明的视角给物质文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本雅明 玩具 收藏 回归 原始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艺术革命与本雅明文本中的设计
2
作者 王馨月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第6期71-77,91,共8页
20世纪20年代末,一本有着短暂生命的先锋艺术杂志《i10》将包豪斯的领军人物莫霍利-纳吉与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两个不同领域的"革命者"牵在了一起。他们的文本都曾探讨处在现代转型边缘必须面对的问题:生产与技术、生... 20世纪20年代末,一本有着短暂生命的先锋艺术杂志《i10》将包豪斯的领军人物莫霍利-纳吉与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两个不同领域的"革命者"牵在了一起。他们的文本都曾探讨处在现代转型边缘必须面对的问题:生产与技术、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创作者如何在时代背景下处理好"文本-形式"的关系,成为他们不断进行实验和革新的核心。本文试图从"先锋杂志"、"文本设计"、"文本中的设计理论与思想"三个角度探究本雅明的文本与先锋派艺术设计革命之间的内在关联,进一步发掘出莫霍利-纳吉作为先锋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对本雅明的潜在影响,从而为更全面地理解本雅明的文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霍利-纳吉 蒙太奇 生产 文本 机械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于天地之大美——对艺术设计回归自然美的思考
3
作者 王馨月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3年第5期27-28,共2页
自古以来,自然便被赋予人类审美的性灵。如今人类进行的各种创造性活动特别是设计,无论出于环保抑或审美,都开始由工业化回归自然。这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是传统文化脉络传承之花的绽放,也是人类特别是设计师重新对设计、对生活、对自... 自古以来,自然便被赋予人类审美的性灵。如今人类进行的各种创造性活动特别是设计,无论出于环保抑或审美,都开始由工业化回归自然。这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是传统文化脉络传承之花的绽放,也是人类特别是设计师重新对设计、对生活、对自然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回归自然 自然美 大美 天地 创造性活动 文化脉络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思维培养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从容 王馨月 《中国艺术》 2021年第4期22-26,共5页
《中国艺术》:您的专业背景原不在设计领域,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始从事青少年设计思维基础教育的创新研究的?李从容:不是某一个契机,而是多年夙愿。我从事青少年设计思维养成教育,是因为它的巨大价值。社会的变化对人的素质要求产生了很大... 《中国艺术》:您的专业背景原不在设计领域,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始从事青少年设计思维基础教育的创新研究的?李从容:不是某一个契机,而是多年夙愿。我从事青少年设计思维养成教育,是因为它的巨大价值。社会的变化对人的素质要求产生了很大变化,技术与工程素养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高速发展的中国,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在我国的课程标准里也有所体现。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新能力。从2000年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20年来社会各界人士一直在探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人才 基础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竞争力 思维培养 专业背景 育人价值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设计”研究热点与趋势演变——以《设计研究》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唐苏 陈风明 王馨月 《中国艺术》 2023年第2期80-85,共6页
《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s)是一本国际领先的跨学科设计研究杂志,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设计认知视角。当前社会急需寻找一条更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推进可持续设计的多元发展与实践,以及避免陷入研究的单一性,我们需要科学的理... 《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s)是一本国际领先的跨学科设计研究杂志,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设计认知视角。当前社会急需寻找一条更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推进可持续设计的多元发展与实践,以及避免陷入研究的单一性,我们需要科学的理论模型。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和网络分析法对《设计研究》杂志近十年的主题聚类、高被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再以“可持续设计”作为核心主题,阐述其多元视角的演化,即如何从单一的生态理念发展成多维度的设计理论及科学模型,并综合应用于生态、社会、经济三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研究》杂志 可持续性设计 科学模型 文献计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敬人:不破不立--中小学教材设计的十年探索
6
作者 王馨月 薛倩琳 《中国艺术》 2021年第4期12-21,共10页
作为中国书籍设计界的前辈,吕敬人先生在2011年被邀请担任统编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这项工作一经接手就是十年。经过漫长的设计探索之旅,他带领团队改进工作模式,为统编教材的设计建立起了一整套规范标准,突破了原有的思维惯性,并将书... 作为中国书籍设计界的前辈,吕敬人先生在2011年被邀请担任统编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这项工作一经接手就是十年。经过漫长的设计探索之旅,他带领团队改进工作模式,为统编教材的设计建立起了一整套规范标准,突破了原有的思维惯性,并将书籍整体设计的理念灌注到为中小学教材建立设计标准规范的工作中。如今长达十年的工作已经结束,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反馈,吕敬人先生又重新回顾和反思了这段难忘的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材 统编教材 吕敬人 思维惯性 规范标准 艺术设计 标准规范 不破不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大众期刊中的科普与设计改良教育(1930-1940)
7
作者 王馨月 《中国艺术》 2021年第5期56-65,共10页
1930至1940年,一批以用科普知识教化民众、改良生活为宗旨的大众期刊先后创立。虽然这些期刊在内容上各有偏重,但总体都是以介绍西方社会环境、反观中国现状、呼号改良为主。这些期刊涉及领域广泛,除自然科学外,还在应用科学方面摘录了... 1930至1940年,一批以用科普知识教化民众、改良生活为宗旨的大众期刊先后创立。虽然这些期刊在内容上各有偏重,但总体都是以介绍西方社会环境、反观中国现状、呼号改良为主。这些期刊涉及领域广泛,除自然科学外,还在应用科学方面摘录了诸多西方家庭装饰陈设、物质生活常识和设计改良的短文。这一时期的科学化运动和新生活运动对知识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物质资源的匮乏,这些期刊鼓励民众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自己动手对物质生活环境进行创造和改良。学者、专业人士在这个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强调广义的科学精神与方法在创造物质文化中的重要性,主张将知识从专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小知识激发大众兴趣,引导大众主动创造,为大众现代设计意识启蒙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众期刊 科学化运动 自发设计 文化自觉 物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