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夯锤形状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颖蛟 郑小艳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3年第4期116-118,134,共4页
为了研究夯锤形状对强夯加固桥台背路基效果的影响,利用相似原理建立模型桥台和路基,并在桥台和夯锤上分别布设加速度计,采用平底锤和圆底锤,得到不同试验方案下加速度随桥台高度和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桥台的振动情况和台后填土的夯实... 为了研究夯锤形状对强夯加固桥台背路基效果的影响,利用相似原理建立模型桥台和路基,并在桥台和夯锤上分别布设加速度计,采用平底锤和圆底锤,得到不同试验方案下加速度随桥台高度和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桥台的振动情况和台后填土的夯实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夯锤越重,对桥台的振动影响越大,且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合适的锤重和夯击次数可有效控制对桥台的动力影响;球底锤比平底锤对桥台的振动影响小,且采用球底锤比平底锤夯沉量明显的大,有利于增大夯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夯锤形状 加速度 桥台背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颖蛟 常家乐 刘玲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28期253-253,共1页
结合工程实际,对隧道洞口边坡稳定问题进行探讨,结合监控量测数据对隧道洞口开挖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工程技术措施,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隧道 监控量测 施工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底锤对桥台背路基夯实效果的研究
3
作者 王颖蛟 李阿雷 王璐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26期227-227,共1页
为了研究球底锤对桥台背路基的夯实效果,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在桥台和夯锤上分别布设加速度计,得到了在不同试验方案下加速度随桥台高度和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了平底锤和球底锤对桥台的振动影响和台后填土的夯实效果。试验... 为了研究球底锤对桥台背路基的夯实效果,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在桥台和夯锤上分别布设加速度计,得到了在不同试验方案下加速度随桥台高度和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了平底锤和球底锤对桥台的振动影响和台后填土的夯实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球底锤夯实桥台背路基,对桥台的振动影响较小,并且产生的夯沉量较大,夯实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球底锤 桥台背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角隧道节理裂隙岩层稳定性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根 王林 王颖蛟 《路基工程》 2013年第4期24-28,33,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埋深的破碎岩层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节理裂隙较软岩层下隧道塌方过程的形态规律,依托岭角隧道工程,分别建立不同埋深破碎岩层下隧道开挖、支护的简化模型,应用离散单元法对岩层张开节理、塑性区及支护结构内力进行分析... 为了研究不同埋深的破碎岩层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节理裂隙较软岩层下隧道塌方过程的形态规律,依托岭角隧道工程,分别建立不同埋深破碎岩层下隧道开挖、支护的简化模型,应用离散单元法对岩层张开节理、塑性区及支护结构内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破碎岩层分布于隧道拱肩及拱顶位置时,隧道稳定性最差,此时其支护结构上的内力值相对最大;节理裂隙较软岩层下隧道塌方一般经历断面收缩变形、大面积岩体塌落、塌方完成三个形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破碎岩层 塌方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夯锤形状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常家乐 王志超 王颖蛟 《路基工程》 2013年第6期22-27,共6页
基于相似原理设计模型夯锤,对不同形状夯锤的有效性问题在室内开展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在模型桥台上布设各种动测元件,研究了在夯击功能和夯击次数不同的情况下强夯时桥台的位移变化规律,以及桥台背路基夯沉量随夯击数的变化、夯后的分... 基于相似原理设计模型夯锤,对不同形状夯锤的有效性问题在室内开展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在模型桥台上布设各种动测元件,研究了在夯击功能和夯击次数不同的情况下强夯时桥台的位移变化规律,以及桥台背路基夯沉量随夯击数的变化、夯后的分层沉降和压实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夯锤的形状可有效减小夯击能对结构物的影响,即将平底夯锤设计为球底形,由于其扩散角较小,夯击效果好,可减小强夯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夯锤形状 相似原理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曲线切线模量法的饱和尾矿砂单桩沉降计算
6
作者 郑小艳 王颖蛟 《路基工程》 2014年第2期77-80,共4页
提出一种以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双曲线切线模量法为基础,结合荷载传递法的单桩沉降计算模型,将单桩沉降计算分解为桩底土体变形和桩身弹性压缩两部分。采用双曲线切线模量法对桩底土变形进行计算,相应参数由原位试验得到,能较好地反映... 提出一种以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双曲线切线模量法为基础,结合荷载传递法的单桩沉降计算模型,将单桩沉降计算分解为桩底土体变形和桩身弹性压缩两部分。采用双曲线切线模量法对桩底土变形进行计算,相应参数由原位试验得到,能较好地反映原状土特性又能合理考虑其单桩的非线性沉降。利用此计算模型对饱和尾矿砂地基单桩的非线性沉降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可为相同类型饱和尾矿砂地基单桩的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模型 双曲线切线模量法 非线性沉降计算 单桩 饱和尾矿砂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内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小松 朱才辉 +2 位作者 乔建伟 李鑫磊 王颖蛟 《地基处理》 2022年第6期496-506,共11页
以56个不同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法(DDC法或SDDC法)在地基处理中案例为背景,针对其应用现状展开统计分析,讨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湿陷厚度、湿陷等级及地域分布特性,分析了DDC工法中采取的填料、夯击能、成孔直径... 以56个不同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法(DDC法或SDDC法)在地基处理中案例为背景,针对其应用现状展开统计分析,讨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湿陷厚度、湿陷等级及地域分布特性,分析了DDC工法中采取的填料、夯击能、成孔直径、成桩直径、桩长、布桩方式等施工参数对湿陷性消除、复合地基承载力等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结果表明:(1)湿陷土层厚度和湿陷等级逐级递减,DDC工法使用频次较SDDC工法高,且DDC法在湿陷性厚度为5~15 m的Ⅲ级自重湿陷性场地集中应用广泛(。2)DDC(SDDC)工法中最常采用的填料为灰土,占比为60%,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可提高1.4~4.7倍。(3)DDC法夯击能为800~2 000 kJ/层,成孔和成桩直径分别为0.4 m和0.6 m;SDDC法夯击能为1 000~3 000 kJ/层,成孔和成桩直径分别为1.2 m和1.8 m。(4)DDC法和SDDC法的桩间距基本为2.0~3.0倍成孔直径,布桩方式一般为正三角形,但SDDC法处理深度较DDC法更深,其对湿陷性地基的挤密加固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内深层强夯法 孔内深层超强夯法 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 复合地基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截面隧道式地下储气库容量研究
8
作者 周小松 闫磊 +2 位作者 黄康康 王颖蛟 申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0期72-75,共4页
储气库建设过程中,埋深、洞径对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储气压力和能量容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以圆形截面隧道式储气库为例,采用MIDAS GT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在不考虑温度效应的前提下,分别计算不同埋深、洞径储气库在不同储气压力条件... 储气库建设过程中,埋深、洞径对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储气压力和能量容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以圆形截面隧道式储气库为例,采用MIDAS GT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在不考虑温度效应的前提下,分别计算不同埋深、洞径储气库在不同储气压力条件下围岩及衬砌的应力状态,得到相应储气库所能承受的最大储气压力值,并计算出储气库能量容量的可能范围以及放电4 h时储气库可匹配的电站额定功率。结果表明,随着洞径的增大,储气库所能承受的最大储气压力逐渐减小,但储气库容量不断增大;洞径相同时,随着埋深的增加,储气库所能承受的最大储气压力整体上呈线性增大,储气库容量逐渐增大;埋深对最大储气压力的影响随洞径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储能 储气库 最大储气压力 储气库容量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