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歧舌苔属植物研究及一中国新记录种毛缘歧舌苔
1
作者 王顺莉 韦玉梅 +2 位作者 唐启明 何文钏 彭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8-1344,共7页
【目的】了解歧舌苔属植物在广西的实际分布情况,为广西苔藓植物研究增加新资料的同时,也为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添加必要的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标本的核查,获得歧舌苔属植物研究材料,经室内... 【目的】了解歧舌苔属植物在广西的实际分布情况,为广西苔藓植物研究增加新资料的同时,也为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添加必要的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标本的核查,获得歧舌苔属植物研究材料,经室内形态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其物种多样性。【结果】发现广西歧舌苔属植物标本10份,最终确认广西歧舌苔属植物3种,分别为毛缘歧舌苔[Schistochila sciurea(Nees)Schiffn.]、大歧舌苔[S.aligera(Nees&Blume)J.B.Jack&Steph.]、阔叶歧舌苔[S.blumei(Nees)Trevis.]。【结论】歧舌苔科以及歧舌苔属均为首次在广西记录的科属,其中毛缘歧舌苔是中国新记录种。文章对毛缘歧舌苔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对另外2个种主要形态特征进行归纳,并提供各个种的引证标本信息、地理分布以及彩色图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苔类植物 歧舌苔属 广西 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种广西苔类和角苔类植物新记录
2
作者 黄萍 唐启明 +3 位作者 向友良 何文钏 王顺莉 韦玉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2-2162,共11页
经对2019年至2022年期间在广西百色、桂林、河池和南宁等地采集的苔类和角苔类植物标本进行研究,共发现10个广西新记录种,即宽瓣钱苔(Riccia cavernosa Hoffm.)、日本钱苔(R.nipponica S.Hatt.)、疏叶假护蒴苔[Metacalypogeia alternifo... 经对2019年至2022年期间在广西百色、桂林、河池和南宁等地采集的苔类和角苔类植物标本进行研究,共发现10个广西新记录种,即宽瓣钱苔(Riccia cavernosa Hoffm.)、日本钱苔(R.nipponica S.Hatt.)、疏叶假护蒴苔[Metacalypogeia alternifolia(Nees)Grolle]、卵叶鞭苔(Bazzania angustistipula N.Kitag.)、异苞唇鳞苔(Cheilolejeunea kitagawae W.Ye&R.L.Zhu)、条瓣疣鳞苔[Cololejeunea magnistyla(Horik.)Mizut.]、管叶苔[Colura calyptrifolia(Hook.)Dumort.]、凹瓣细鳞苔(Lejeunea convexiloba M.L.So&R.L.Zhu)、台湾角苔(Anthoceros angustus Steph.)、微小角苔(A.subtilis Steph.),其中管叶苔是中国内地首次报道,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是广西新记录属。文中列出了新记录种的主要识别特征、标本信息和地理分布等信息,并提供了图版。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广西及中国的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分布 钱苔科 护蒴苔科 指叶苔科 细鳞苔科 角苔科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角苔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3
作者 黄丹 彭涛 +4 位作者 姜山 王顺莉 李旭强 马怀富 盛福源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77,共9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适用于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的角苔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研究早期陆生植物的进化提供理论基础。实验使用携带p CAMBIA1305.2质粒的农杆菌AGL1菌株对褐角苔(Folioceros fuciformis)外植体进行侵染,将潮霉素作为筛... 本研究旨在筛选适用于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的角苔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研究早期陆生植物的进化提供理论基础。实验使用携带p CAMBIA1305.2质粒的农杆菌AGL1菌株对褐角苔(Folioceros fuciformis)外植体进行侵染,将潮霉素作为筛选标记,通过比较外植体预培养时间、菌液OD值、菌液添加量、乙酰丁香酮(AS)浓度和共培养时间来构建该物种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褐角苔抗性植株筛选所用潮霉素的最适浓度为15 mg/L,预培养4 d的外植体侵染后状态最好。最佳侵染条件为共培养基中添加80μL OD600为0.8的农杆菌菌液,AS浓度为100μmol/L,共培养时间为3 d。通过潮霉素筛选、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染色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褐角苔。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角苔植物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角苔 外植体 农杆菌介导法 遗传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婷婷 侯梦丹 +5 位作者 邓欣妍 周徐平 王顺莉 黄丹 曾芷若 彭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56-1565,共10页
探究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揭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4种植被类型的树附生苔藓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调查共记录树附生苔... 探究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揭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4种植被类型的树附生苔藓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调查共记录树附生苔藓植物33科49属109种,其中,常绿阔叶林共计18科23属41种,南酸枣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forest)12科17属33种,针叶阔叶混交林22科26属45种,大头茶-楠木林(Polyspora axillaris-Phoebe zhennan forest)20科23属39种。(2)4种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优势种存在较大差异,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为芽条细鳞苔(Lejeunea cocoes)、白绿细鳞苔(Lejeunea pallide-virens)和暗绿多枝藓(Haplohymenium triste);南酸枣林优势种为异叶细鳞苔(Lejeunea anisophylla)、东亚附干藓(Schwetschkea laxa)和薄壁卷柏藓(Racopilum cuspidigerum);针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为卷叶鞭苔(Bazzania yoshinagana)、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和芽胞裂萼苔(Chiloscyphus minor);大头茶-楠木林优势种有黄色细鳞苔(Lejeunea flava)、平叶梳藓(Ctenidium homalophyllum)和桧叶白发藓。(3)4种植被类型的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活型多样,有丛集型、垫状型、粗平铺型、细平铺型、交织型、扇形和叶状体型等7种生活型,其中细平铺型和粗平铺型所包含种类最多;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大头茶-楠木林均具有7种苔藓植物生活型,南酸枣林仅有粗平铺型、细平铺型、交织型、扇型4种生活型。(4)4种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α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头茶-楠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南酸枣林;常绿阔叶林与针叶阔叶混交林之间的Jaccard指数最高,共有物种最多;大头茶-楠木林与南酸枣林之间的Jaccard指数最低,共有物种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树附生苔藓植物 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地理成分构成差异与环境和空间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徐平 唐录艳 +7 位作者 何卓冀 王顺莉 黄丹 李大华 邓欣妍 侯梦丹 杨书林 彭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59-1970,共12页
苔藓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平衡、侵蚀防治和氮收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为了揭示苔藓植物地理成分构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19个省和2个直辖市内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物种数据,以及中心地理坐标、... 苔藓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平衡、侵蚀防治和氮收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为了揭示苔藓植物地理成分构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19个省和2个直辖市内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物种数据,以及中心地理坐标、气候因子、黏土含量和海拔等参数,利用中心经纬度坐标通过基于距离的Moran特征向量图(distance-based Moran’s eigenvector maps,dbMEM)构建空间变量,分析了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对苔藓植物地理成分分异的贡献。结果表明,(1)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130科445属1962种(包含21个亚种和94个变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受威胁物种62个。(2)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在纬度上,温带成分自南向北显著增加,东亚成分在中部达到最大值,热带成分和亚洲-澳大利亚-大洋洲成分均显著减少;在经度上,温带成分在中部处于最低值,东亚成分自西向东显著增加,热带成分和亚洲-澳大利亚-大洋洲成分在中部达到最大值。(3)变差分解显示由前向选择得到的最冷月最低温、年均温和黏土含量组成的环境因子(18.04%)的独自效应(unique effect)高于由前向选择得到的dbMEM1和dbMEM3组成的空间因子(3.30%),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的共同效应(common effect)为49.15%,表明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共同影响27个保护区间地理成分的相似性,并且环境因子的贡献要高于空间因子。该研究基于现代环境因素和空间距离,初步揭示了影响27个保护区间地理成分相似性的因素,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分布区类型 气候因子 空间距离 黏土含量 变差分解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泉岔河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种类与群落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婷婷 蒋娅 +5 位作者 邓欣妍 侯梦丹 曾芷若 王顺莉 黄丹 彭涛 《绿色科技》 2022年第3期95-99,共5页
对福泉岔河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以及物种鉴定,统计得出了该湿地公园苔藓植物有43科108属321种(包含亚种和变种),其中角苔类1科2属2种,苔类19科23属55种,藓类23科83属264种。该湿地公园苔藓植物优势科有青藓科... 对福泉岔河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以及物种鉴定,统计得出了该湿地公园苔藓植物有43科108属321种(包含亚种和变种),其中角苔类1科2属2种,苔类19科23属55种,藓类23科83属264种。该湿地公园苔藓植物优势科有青藓科、丛藓科、灰藓科、真藓科、提灯藓科、羽藓科、凤尾藓科7个科;优势属有青藓属、真藓属、凤尾藓属、匐灯藓属、光萼苔属、灰藓属、绢藓属、美喙藓属8个属。可以将该湿地公园苔藓植物群落划分为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4种生态类群,各群落所占比例依次是石生群落﹥土生群落﹥木生群落﹥水生群落,由此可见石生苔藓植物群落占据了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泉岔河国家湿地公园 苔藓植物 生态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