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蓼科植物花被片和果实形态结构及其系统学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靖茹 刘玫 +3 位作者 茹剑 曹董玲 程薪宇 张欣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29,共14页
首次采用了外部特征的观察,果皮细胞分离及GMA半薄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中国蓼科9属、64种、2变种的花被片及果实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花被片边缘全缘,微波状或锯齿状。三出脉,网状脉或羽状脉。脉序的特征在属内是稳定的。果实多为三棱,双... 首次采用了外部特征的观察,果皮细胞分离及GMA半薄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中国蓼科9属、64种、2变种的花被片及果实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花被片边缘全缘,微波状或锯齿状。三出脉,网状脉或羽状脉。脉序的特征在属内是稳定的。果实多为三棱,双凸镜和近球形。外果皮几乎全为石细胞,石细胞多为镶嵌或栅栏状排列,具7种类型:1)近椭圆形,细胞壁波状;2)长柱状,细胞壁波状弯曲;3)近长方形,细胞壁具突起;4)长圆柱形,细胞壁具突起;5)近长方形,细胞壁平直;6)近椭圆形,细胞壁具突起;7)长条形,细胞壁波状。蓼亚科具类型1~5,酸模亚科具类型6和7。外果皮和中果皮细胞有单宁。本研究为中国蓼科的分类提供花被片及果实结构的依据,为分子系统学揭示的蓼科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提供了形态学支持,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蓼科的系统学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蓼科 花被片 果实 果皮 形态学 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管压力理论与地质建模在定向井部署中的融合应用——以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下盘油藏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凤春 吴涛 +6 位作者 刘强 李昱 梅华 王靖茹 崔海栋 李阳洁 唐丽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7-493,共7页
英东油田下盘油藏是柴达木盆地的典型长井段多油层单斜断鼻油藏。针对油藏开发矛盾,以沉积和构造控藏为出发点,将传统的单纯油水过渡带计算与储层地质模型预测的单一维度流体分布表征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毛管压力理论与地质建模相融合的... 英东油田下盘油藏是柴达木盆地的典型长井段多油层单斜断鼻油藏。针对油藏开发矛盾,以沉积和构造控藏为出发点,将传统的单纯油水过渡带计算与储层地质模型预测的单一维度流体分布表征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毛管压力理论与地质建模相融合的定向井轨迹部署方法,有效地规避了单一因素在井位部署过程中带来的钻探风险。由于实验室毛管压力的测量环境与实际地层的不同,在计算油柱高度前,要将实验室毛管压力转换为相应的油藏毛管压力,使得计算结果更贴近真实的油藏信息。同时,直接利用平均J函数曲线建立的油柱高度模型,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岩样表征不全的缺陷,但针对多层强非均质性油藏,需多点、多段的分析和计算,且必须结合工区沉积、构造特征及测井资料修正模型参数,才能进一步提高油气刻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毛管压力曲线可相对有效地定量评价多层砂岩油藏发育规模,在高精度三维模型建立基础上,可为井位轨迹的部署设计提供参考。该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牙刷状”油藏的后期开发方式调整及效益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长井段 “牙刷状”油藏 毛管压力 地质建模 英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正戊烷在水溶液中扩散的影响
3
作者 王靖茹 刘月田 +2 位作者 柴汝宽 宋来明 毛钰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134,共7页
以烷烃为代表的有机质对海洋、湖泊及地层水的污染日趋严重。研究有机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对分析其在海水、地层水等多电解质溶液中的扩散现象有指导作用,对于海洋污染的治理、油田采出液的脱水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动态悬滴体积分析... 以烷烃为代表的有机质对海洋、湖泊及地层水的污染日趋严重。研究有机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对分析其在海水、地层水等多电解质溶液中的扩散现象有指导作用,对于海洋污染的治理、油田采出液的脱水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动态悬滴体积分析技术,分析了正戊烷在不同盐度水溶液中的扩散强度。首先,实验基于正戊烷液滴面积扩张率的变化,评价盐度对扩散的影响。然后,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解释盐度对正戊烷扩散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增加,正戊烷在水溶液中扩散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存在转折盐度(0.5‰)使得正戊烷扩散最强。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低盐度时,离子水化使水分子在离子周围定向排布,使非极性分子——正戊烷分子组成的疏水单元周围出现可扩散的空腔,增加非极性分子的扩散强度。盐度增加导致离子间争夺水分子,打乱水分子的定向排布,减弱非极性分子的扩散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开发 水体污染防治 正戊烷 水溶液 盐度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龟背图法计算气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
4
作者 史玉成 李江涛 +3 位作者 王靖茹 赵为永 涂加沙 程鑫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7期8-10,共3页
气藏开发进入中后期经常需要对现有井网开发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单井控制储量进行准确计算。利用容积法计算气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过程中,传统的单井控制面积的确定方法如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法等忽略了储层... 气藏开发进入中后期经常需要对现有井网开发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单井控制储量进行准确计算。利用容积法计算气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过程中,传统的单井控制面积的确定方法如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法等忽略了储层非均质性及气藏开发压力传递特征等影响到单井控制地质储量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借助气藏试井、动态监测及生产数据等动态资料,计算出单井动态储量,将单井动态法储量作为该井对井区单井控制面积的控制能力因素融入到龟背图的绘制过程。这一新的控制面积确定方法表明:动态龟背图法计算气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是在传统的龟背图法的基础上,借助单井动态资料对单井控制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由此得到的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控制 地质储量 动态储量 VORONOI图 动态龟背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十字花科果实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曹董玲 刘玫 +4 位作者 茹剑 王靖茹 程薪宇 史传奇 王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采用GMA半薄切片法,首次深入研究了中国十字花科(Brassicaceae)76种及7变种(包括9族35属)果实的微形态,结果显示十字花科果实分两侧压扁及背腹压扁。除乌头荠族、紫罗兰族的果实无毛状体外,其他7个族均具单细胞毛。毛状体分为4种类型:... 采用GMA半薄切片法,首次深入研究了中国十字花科(Brassicaceae)76种及7变种(包括9族35属)果实的微形态,结果显示十字花科果实分两侧压扁及背腹压扁。除乌头荠族、紫罗兰族的果实无毛状体外,其他7个族均具单细胞毛。毛状体分为4种类型:单毛不分枝、丁字毛、分叉毛及星状毛。独行菜族果实具翅,包括微翅、周翅、宽翅及披针形翅。中果皮通常由薄壁细胞层及纤维层构成,少数物种的中果皮细胞木化(如南芥族、独行菜族、香花芥族)。维管束多数,分布于果皮薄壁组织。假隔膜通常为2层薄壁细胞,但南芥族及香花芥族少数属种的假隔膜细胞木化,三肋菘蓝及厚壁荠未见明显假隔膜。十字花科果实特征通常在属内是稳定的,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本研究完善了十字花科果实形态学,为该科族或属的划分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为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支持,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十字花科系统学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果实 毛状体 形态 结构 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伞形科阿魏属及相关类群的果实形态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雪微 刘玫 +2 位作者 茹剑 王靖茹 王宇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93,共13页
本文主要采用GMA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伞形科芹亚科阿魏属18种(其中16种产自中国)及Dorema属2种果实的结构,结构显示所研究物种果实的分果均为背腹压扁,两个边脊形成翅,内果皮由薄壁细胞构成,结合面与果实宽度相同,两个相对的心皮柄及中果... 本文主要采用GMA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伞形科芹亚科阿魏属18种(其中16种产自中国)及Dorema属2种果实的结构,结构显示所研究物种果实的分果均为背腹压扁,两个边脊形成翅,内果皮由薄壁细胞构成,结合面与果实宽度相同,两个相对的心皮柄及中果皮有球状结晶。根据果皮、油管及种皮结构可将研究物种分为两组:组1(包括阿魏属4种)油管有隔,中果皮纤维化,种皮均由长方形细胞构成;组2(包括阿魏属16种及Dorema属2种),油管无隔,中果皮由薄壁或轻微木化细胞构成,种皮多为大的方形细胞。Dorema同阿魏属一些物种果实结构非常相似。本研究支持经典分类学指出的阿魏属分类系统是人为的,为分子系统学显示的Dorema应移入阿魏属构成广义阿魏属,广义阿魏属是单系类群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属 果实 形态学 分类学 伞形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形科参棕亚科及牵环花亚科气孔的结构及其分类学价值
7
作者 王超群 郭诗琦 +3 位作者 刘玫 茹剑 王靖茹 程薪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141,共10页
本文首次深入研究了伞形科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及相关类群34属(参棕亚科9属,牵环花亚科21属)48种植物叶片(茎或果实)的气孔结构,结果显示有3种类型气孔:无规则型,不等型及平列型。参棕亚科的气孔多为平列型,少为无规则型,而牵环花亚科... 本文首次深入研究了伞形科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及相关类群34属(参棕亚科9属,牵环花亚科21属)48种植物叶片(茎或果实)的气孔结构,结果显示有3种类型气孔:无规则型,不等型及平列型。参棕亚科的气孔多为平列型,少为无规则型,而牵环花亚科多为无规则型,少为不等型(Gymnophyton除外)。Bowlesia分支的细胞壁多为深波状,其他分支的细胞壁多平直。气孔结构的研究为分子系统学建立的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以及Bowlesia分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支持分子系统学将Apiopetalum,Mackinlaya及Stilbocarpa从五加科分别移入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将Homalosciadium,Platysace,Hermas及Klotzschia移出两亚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形科 气孔 系统学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油藏低盐度水驱作用规律 被引量:6
8
作者 柴汝宽 刘月田 +2 位作者 何宇廷 王靖茹 樊平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4,共8页
目前低盐度水驱研究主要集中于中高渗透、高黏土质量浓度的砂岩油藏,是否适用于致密砂岩油藏有待于深入研究。基于这种情况,以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岩心和原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驱替实验、润湿角测定实验、界面张力以及界面扩张流变... 目前低盐度水驱研究主要集中于中高渗透、高黏土质量浓度的砂岩油藏,是否适用于致密砂岩油藏有待于深入研究。基于这种情况,以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岩心和原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驱替实验、润湿角测定实验、界面张力以及界面扩张流变测定实验开展致密砂岩油藏低盐度水驱作用规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盐度水驱适用于致密砂岩油藏,调整注入水离子组成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以及油水相互作用,即可实现采收率的提高;其中,降低Ca^(2+)质量浓度或增加SO_(2)质量浓度可促进极性原油组分脱离岩石表面,增强岩石表面水湿性;与此同时,降低Ca^(2+)质量浓度或增加SO_(2)质量浓度可促进极性原油组分在油水界面的吸附,降低界面张力并增强界面黏弹性;降低Ca^(2+)质量浓度或增加SO_(2)质量浓度对提高采收率有较好效果。研究成果为低盐度水驱在致密砂岩油藏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致密砂岩油藏 低盐度水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