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俄乱”到“俄式革命”——再论“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参照”作用(1917—1921)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雪楠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1-58,共8页
在1917年后的短短五年间,"十月革命"由一个以"暴力政变"形象出现的"他者",转变为深刻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这种迅速而根本的转变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思潮变动在中国的直接体现... 在1917年后的短短五年间,"十月革命"由一个以"暴力政变"形象出现的"他者",转变为深刻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这种迅速而根本的转变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思潮变动在中国的直接体现,更是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不能外于世界"的集体焦虑中反复权衡"改造社会"和"改造政治"二者关系,从而回答"改造中国"命题的一个生动实例。最后,以"改造政治"为目标的中国革命者,最先跳出"世界的中国"语境下所产生的种种争论,找到了引领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启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革命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改造中国 社会革命 争论 “世界的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精患者精浆锌 酸性磷酸酶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雪楠 牛焕付 刘晓钟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33-133,共1页
目的探讨少精患者精浆中锌和酸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方法132例少精患者精液常规检查依据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手册”标准进行。精浆中锌和酸性磷酸酶的水平分别采用Johnson-Eliasson改良法和磷酸苯二钠法检测。27例... 目的探讨少精患者精浆中锌和酸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方法132例少精患者精液常规检查依据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手册”标准进行。精浆中锌和酸性磷酸酶的水平分别采用Johnson-Eliasson改良法和磷酸苯二钠法检测。27例正常生育者作为对照。结果少精患者组精浆中锌的浓度为0.47±0.16mmol/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酸性磷酸酶的浓度为57.99±24.36μ/ml,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锌和酸性磷酸酶水平降低是导致男性少精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男性少精不育的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少精 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8 IL-10的临床表达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雪楠 吴丽丽 高素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8-39,共2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8、10 (IL - 8、IL - 10 )的异常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IL - 8水平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 ,IL - 10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抗核抗体谱检测采用酶免斑点技术。结果...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8、10 (IL - 8、IL - 10 )的异常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IL - 8水平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 ,IL - 10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抗核抗体谱检测采用酶免斑点技术。结果 ①SLE患者血清IL - 8水平 (0 4± 0 17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4 7± 0 6 pg/ml,P <0 0 1) ;②狼疮肾炎患者组血清IL - 8水平 (0 30± 0 19pg/ml)显著低于无狼疮肾炎组 (0 4 7± 0 2 0 pg/ml,P <0 0 1) ,狼疮肾炎患者组血清IL - 10水平(130 6± 19 7pg/ml)显著高于无狼疮肾炎患者组 (4 6 1± 15 9pg/ml,P <0 0 1) ;③血清IL - 8水平和IL - 10水平呈负相关 ,γ为 - 0 19,P <0 0 5。结论 IL - 8、IL - 10水平和SLE密切相关 ,可作为SLE诊断和肾脏功能损伤监测的重要参考指标。二者之间呈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患者 血清IL-8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表达 狼疮肾炎 水平 结论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肺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和FasL水平变化
4
作者 王雪楠 林立 常洪劲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0-30,共1页
目的检测尘肺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和FasL(sFasL)的水平,探讨Fas/FasL系统在尘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27例尘肺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15例健康对照取自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结... 目的检测尘肺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和FasL(sFasL)的水平,探讨Fas/FasL系统在尘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27例尘肺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15例健康对照取自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结果尘肺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分别为106.4±49.2 ng/ml和2694±774.8 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Fas/FasL系统参与了尘肺病的发生。为尘肺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FAS FasL系统 尘肺患者 水平变化 SFASL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健康体检中心 外周血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王雪楠 孙卓祥 靳光娴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2-52,共1页
目的 为探讨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 - 10 0蛋白抗体免疫酶标法观察了正常及癌变肺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结果 肺癌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肺组织 (P <0 0 5 ) ,非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目的 为探讨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 - 10 0蛋白抗体免疫酶标法观察了正常及癌变肺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结果 肺癌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肺组织 (P <0 0 5 ) ,非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结论 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 树突状细胞 肺癌 S-100蛋白 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白细胞定量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聂尚丹 陈廷 +4 位作者 李雷生 王雪楠 杨海霞 倪楠 张孝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白细胞定量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对137例男性不育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检测,采用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进行精液白细胞定量测定,采用清华同方CASAS-QH-Ⅲ计...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白细胞定量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对137例男性不育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检测,采用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进行精液白细胞定量测定,采用清华同方CASAS-QH-Ⅲ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进行精液质量分析。结果: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异常组与对照组精液pH、精子密度、a级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异常的隐性感染组与确证感染组精液pH、b级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与白细胞定量呈正相关(rs=0.561,P<0.01);正常组不育患者精液白细胞含量(<1×106/ml)与异常组(≥1×106/ml)不育患者精液pH、a级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浆弹性蛋白酶及白细胞含量可能与精液质量及不育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蛋白酶 白细胞定量 男性不育 精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常规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廷 杨金玲 +4 位作者 杨海霞 王雪楠 聂尚丹 张孝侠 牛余草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常规结果及参数的改变,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检验手册》,用清华同方-精子、微生物动、静态图像检测分析仪-CASAS-III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对84例男性精液就...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常规结果及参数的改变,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检验手册》,用清华同方-精子、微生物动、静态图像检测分析仪-CASAS-III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对84例男性精液就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精子密度为(31.43±23.15)×106/ml;异常指标中精子活力低、精子活率低、精液粘稠度高、精液液化不良、精液量过少、无精症、少精症、畸形精子症的占有率分别是:70.24%,86.90%,2.38%,15.48%,10.71%,5.95%,34.52%,23.81%。结论在本地区男性不育患者中,精子活率低占大部分,精子活力低居第二位,远远高于其他各项异常指标,但是,少精症和精子畸形症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密度 精子活力 精子活率 精液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MCP-1和OPN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于世鹏 郭焕 王雪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46-47,共2页
将90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D0)组、微量白蛋白尿(D1)组及临床蛋白尿(D2)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骨调素(OPN)水平。结果DM患者血清OPN和尿MCP-1明显升高,且随病变发展逐渐升高。表明尿MCP-1、... 将90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D0)组、微量白蛋白尿(D1)组及临床蛋白尿(D2)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骨调素(OPN)水平。结果DM患者血清OPN和尿MCP-1明显升高,且随病变发展逐渐升高。表明尿MCP-1、血清OPN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DM终末期肾病的一个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骨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不育症患者微量元素含量与精液质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丽霞 王雪楠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6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头发微量元素含量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用极谱分析法的模拟单扫描方式对发样进行Zn、Fe、Cu、Ca、Mg含量测定,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育症患者头发中Zn含量均低于生育组(P<0.01),而Cu则相反,Zn与精子... 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头发微量元素含量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用极谱分析法的模拟单扫描方式对发样进行Zn、Fe、Cu、Ca、Mg含量测定,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育症患者头发中Zn含量均低于生育组(P<0.01),而Cu则相反,Zn与精子密度、活动度呈正相关,而Cu则呈负相关;无、少精子组患者头发Fe和Ca含量与精子密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育症患者Mg含量不论无、少精子组还是活动力异常组与生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发中微量元素Zn、Fe、Cu、Ca、Mg的含量对男性不育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男性不育 精液 头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牛焕付 王雪楠 曹井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365个周期中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结果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与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成正相关,尤其是注入精... 目的探讨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365个周期中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结果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与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成正相关,尤其是注入精子数小于500万条与大于500万条时妊娠率差异显著(P<0.001),与患者年龄和不孕年限无关。结论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大于500万条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率 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华 杨燕 +4 位作者 王雪楠 王建国 孔令胜 陈述花 耿厚法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寻找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脑脊液差异蛋白,从分子水平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脊液蛋白整体变化规律。方法取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脑脊液,用三氯乙酸(TCA)沉淀后,加入裂解液使蛋白质裂解,离心后取上清液上样,行双向电泳(2-DE),染色脱色后,... 目的寻找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脑脊液差异蛋白,从分子水平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脊液蛋白整体变化规律。方法取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脑脊液,用三氯乙酸(TCA)沉淀后,加入裂解液使蛋白质裂解,离心后取上清液上样,行双向电泳(2-DE),染色脱色后,分析所得蛋白质点。结果对照组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2-DE图谱上均可得到近200个蛋白质点,其中6个蛋白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含量增加,3个蛋白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含量减少,11个蛋白质点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特有。结论对照组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的2-DE图谱存在明显差别,此发现可为研究急性脑梗死病理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脊髓液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源性双酚A对小鼠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爱军 韩伟 +1 位作者 刘庄 王雪楠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9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双酚A(BPA)对小鼠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精源性影响作用。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5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雄鼠用双酚A[10μg/(kg·d)]胃灌洗45d后进行精子参数分析,同时取出正常喂养的雌鼠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对受精情... 目的探讨双酚A(BPA)对小鼠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精源性影响作用。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5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雄鼠用双酚A[10μg/(kg·d)]胃灌洗45d后进行精子参数分析,同时取出正常喂养的雌鼠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对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对照组雄鼠采用相同体积的玉米油胃灌洗。结果 (1)双酚A灌洗组精子的活力33.15%显著低于正常组58.13%(P<0.01);畸形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84%和2.11%(P<0.01);(2)双酚A灌洗组的受精率为43.28%,显著低于正常组78.13%(P<0.01),囊胚形成率为26.14%,略低于正常对照组30.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酚A可致小鼠精子质量明显下降,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降低,是影响小鼠生育能力的重要的精源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体外受精 胚胎发育 畸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液密度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焕付 王雪楠 +1 位作者 曹井贺 李晓云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 密度检测 精子密度 临床检验项目 男性生殖能力 计数板法 检测结果 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对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惠 王雪楠 +2 位作者 秦启玲 李莉 牛焕付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8-68,共1页
目的 探讨输血对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学经典的间接ELISA方法 ,测定血清中丙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对 6 0 5 8例患者输血前和 96 0例再... 目的 探讨输血对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学经典的间接ELISA方法 ,测定血清中丙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对 6 0 5 8例患者输血前和 96 0例再次入院患者进血清三抗体检测。结果 输血后血清中丙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较输血前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输血不是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但对血源应严格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丙型肝炎 艾滋病 梅毒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桥核神经元的影响
15
作者 王雪楠 耿希文 +3 位作者 向冬生 韩红玉 姚晓萌 王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桥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13只大鼠内侧前脑束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作为模型组,另9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记...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桥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13只大鼠内侧前脑束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作为模型组,另9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记录分析正常组9只和模型组7只脚桥核神经元信号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同时利用尼氏染色法观察6只帕金森病大鼠脚桥核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脚桥核神经元类型Ⅰ和神经元类型Ⅱ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12.09±1.62)Hz vs(7.35±0.98)Hz,P<0.05;(4.09±0.34)Hz vs(2.87±0.26)Hz,P<0.01],放电变得不规则;脚桥核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损伤侧脚桥核大型神经元、中型神经元、小型神经元较正常侧分别减少了20.3%,19.4%和20.9%(P<0.05)。结论 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了脚桥核内神经元电生理特征和形态学特征的广泛变性及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多巴胺类 黑质 脑桥脚被盖核 帕金森病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育患者精液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16
作者 陈廷 聂尚丹 +7 位作者 杨海霞 李雷生 张孝侠 邵泽伟 倪楠 董海新 高东田 王雪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83-84,共2页
目的:分析不育患者精液中的细菌对精液常规指标的影响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通过精液分析仪检测精液常规指标;血液琼脂培养基做细菌培养;经细菌培养将标本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常规... 目的:分析不育患者精液中的细菌对精液常规指标的影响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通过精液分析仪检测精液常规指标;血液琼脂培养基做细菌培养;经细菌培养将标本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统计学分析两组各项常规指标有无差异;根据培养菌种加做药敏试验。结果:84份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细菌培养阳性35份,占41.67%;阴性49份,占58.33%。细菌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精液常规除液化时间和精子运动分级D级运动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阳性组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74.2%、17.1%。所选10种抗生素纸片的药敏试验,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其次为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结论:泌尿生殖道细菌感染主要通过影响液化时间和精子的D级运动而影响生育能力,且细菌感染以G+球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的比例最高,在选用的抗生素中,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可以作为治疗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液 细菌感染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附分子ICAM-1与皮肤血管炎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李莉 王申广 +2 位作者 王雪楠 张慧 靳光娴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3-54,共2页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ICAM -1在皮肤血管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高敏感性链霉素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技术 ,HIGH -SABC)对 2 6例皮肤血管炎患者及 17例对照 (健康对照 9例 ,非皮损区对照 8例 )进行检测。...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ICAM -1在皮肤血管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高敏感性链霉素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技术 ,HIGH -SABC)对 2 6例皮肤血管炎患者及 17例对照 (健康对照 9例 ,非皮损区对照 8例 )进行检测。结果 皮肤血管炎皮损部ICAM -1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部及正常皮肤。结论 ICAM -1与皮肤血管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ICAM -1的检测为临床皮肤血管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管炎 粘附分子 ICAM-1 免疫组织化学 发病机制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_4^+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与妊高征的关系
18
作者 刘晓钟 山凤莲 +3 位作者 邵泽伟 孙作祥 王雪楠 张慧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对 5 6例妊高征患者和 174例正常妊娠妇女 (对照组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 4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细胞 )亚型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妊高征...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对 5 6例妊高征患者和 174例正常妊娠妇女 (对照组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 4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细胞 )亚型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妊高征患者外周血中CD+ 4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多 (4 4 75 %Vs 6 0 71%,P <0 .0 5 ) ,Th1细胞的百分率升高显著 (14.6 8%Vs 2 6 .81%,P <0 .0 1) ,Th2细胞的百分率降低显著 (2 0 .5 9%Vs 7.48%,P <0 .0 1)。Th1/Th2比值显著增大(0 .71Vs 3.83,P <0 .0 1) ,CD+ 4,T淋巴细胞百分率 ,Th1细胞百分率和Th1/Th2比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1=0 .5 78,P <0 .0 5 ,r2 =0 .6 6 7,P <0 .0 5 ,r3 =0 .82 1,P <0 .0 1) ,重度 >中度 >轻度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 妊娠并发症 心血管 高血压 T淋巴细胞亚群 CD4阳性T淋巴细胞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s疫苗的制备及动物抑瘤实验研究
19
作者 孙卓祥 王雪楠 窦翠云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3-44,共2页
目的 为研究疫苗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应用。方法 选择了以MCA38肿瘤细胞作为体外冲击树状突细胞的肿瘤抗原来源 ,以C57BL/ 6 (H - 2 6)近交系小鼠为实验动物制备树状突细胞疫苗并建立动物实验。结果 树状突细胞疫苗接种组瘤重与对照组... 目的 为研究疫苗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应用。方法 选择了以MCA38肿瘤细胞作为体外冲击树状突细胞的肿瘤抗原来源 ,以C57BL/ 6 (H - 2 6)近交系小鼠为实验动物制备树状突细胞疫苗并建立动物实验。结果 树状突细胞疫苗接种组瘤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 (P <0 0 5 ) ,6 0d无肿瘤生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s疫苗 制备 抑制 实验研究 树突状细胞 肿瘤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
作者 于爱平 王雪楠 苏昕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9-49,共1页
目的 探讨P1 6 基因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癌组织中P1 6 蛋白的存在情况 ,分析P1 6 基因的失活情况 结果  32例肺癌组织中P1 6 蛋白表达的缺失率达到 40 .6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目的 探讨P1 6 基因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癌组织中P1 6 蛋白的存在情况 ,分析P1 6 基因的失活情况 结果  32例肺癌组织中P1 6 蛋白表达的缺失率达到 40 .6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P1 6 蛋白的缺失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抑癌基因P1 6 的遗传改变是导致肺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16蛋白 P^16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