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黏性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解析解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闫超 晏鄂川 +4 位作者 陆文博 丛璐 朱存金 李兴明 叶世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13-2520,共8页
经典土压力理论的应用是基于半无限土体,但当墙后土体范围有限时经典土压力理论可能就不再适用,出现有限土体土压力问题。针对较复杂条件下无黏性土的有限土体土压力问题,建立了计算模型,并采用薄层单元法推导出解析公式,证明经典的郎... 经典土压力理论的应用是基于半无限土体,但当墙后土体范围有限时经典土压力理论可能就不再适用,出现有限土体土压力问题。针对较复杂条件下无黏性土的有限土体土压力问题,建立了计算模型,并采用薄层单元法推导出解析公式,证明经典的郎肯土压力和库仑土压力皆为所提出的新公式的特解。在综合考虑不同计算条件后,制定土压力计算流程,涵盖了各个条件下土压力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分析表明:极限破裂角不为定值,随计算参数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有限土体时,所提新公式解与库仑解较接近;出现有限土体时,新公式解趋近于模拟解,从而证明了新公式解的合理性。此时与库仑解相比,则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土体 主动土压力 无黏性土 极限破裂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软弱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鹏 苏生瑞 +1 位作者 王闫超 王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65-370,378,共7页
含软弱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已成为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研究软弱层的特性对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提供动力荷载作用下边坡防灾减灾的指导依据,运用UDEC离散元软件模拟地震力作用下含软弱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 含软弱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已成为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研究软弱层的特性对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提供动力荷载作用下边坡防灾减灾的指导依据,运用UDEC离散元软件模拟地震力作用下含软弱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系统地分析软弱层的倾角、埋深、弹性模量、厚度、泊松比和剪切刚度等因素对地震波放大现象的影响,得出边坡坡顶放大系数的变化规律,即随着软弱层倾角的增大,放大系数呈现出增大→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并出现地震响应减弱的现象;放大系数随软弱层埋深和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弹性模量、剪切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泊松比的增加几乎不变。结合非重复性试验二元方差分析评价理论,对所得的放大系数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软弱层的特性因素对边坡放大作用的影响强度为软弱层的倾角>埋深>弹性模量>剪切刚度>厚度>泊松比。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失稳机制,对震区边坡灾害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软件 岩质边坡 动力响应 软弱层 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黏土静力触探锥形因子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敏 姚爱国 +1 位作者 邓国庆 王闫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0-1226,共7页
为了研究土体刚度指数、应变软化和应变速率对海相黏土锥形因子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圆锥在黏土中的静力贯入,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网格划分技术控制锥尖土体在大应变条件下的网格质量,讨论了稳定状态下传统小应变分析与大应... 为了研究土体刚度指数、应变软化和应变速率对海相黏土锥形因子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圆锥在黏土中的静力贯入,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网格划分技术控制锥尖土体在大应变条件下的网格质量,讨论了稳定状态下传统小应变分析与大应变分析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土体刚度指数对锥形因子与塑性区扩展的影响;引入土体应变软化参数和应变速率依赖性控制参数,分析了应变软化(灵敏度)和应变速率对锥形因子的影响,并建立了考虑土体刚度指数、应变软化和应变速率影响的锥形因子表达式.结果表明:传统小应变分析会大大低估土体承载力,大应变极限承载力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在12D(D为探头外径)深度处达到稳定状态;锥形因子与塑性区均随着刚度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锥尖附近塑性区的径向扩张更接近于球形孔扩张;土体灵敏度随着应变软化参数的减小而增大,锥形因子出现小幅度减小;随着应变速率控制参数的增大,锥形因子出现大幅增加,但增量与灵敏度无关;锥形因子表达式量化了刚度指数、应变软化和应变速率对海相黏土的影响,有助于利用静力触探技术更准确的评价海相黏土抗剪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大应变有限元 锥形因子 刚度指数 应变软化 应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断层演化过程物理模型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冀德学 李鹏 +1 位作者 苏生瑞 王闫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针对目前地质构造模型试验装置的不足,在研究国内外已有模型试验装置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模型相似准则的选取和相似比的确立,研制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组装灵活、使用方便、适合不同尺寸逆断层物理模型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由模型... 针对目前地质构造模型试验装置的不足,在研究国内外已有模型试验装置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模型相似准则的选取和相似比的确立,研制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组装灵活、使用方便、适合不同尺寸逆断层物理模型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由模型箱、加载系统及反力装置、数据量测系统三大部分组成,采用电液伺服加载系统,使用数采系统进行实时数据测量。使用结果表明,研制的试验装置系统稳定、性能可靠,不仅直观再现了逆断层的演化过程,而且实现了地质构造应力和变形量的实时测量,为地质过程的定量化研究和地应力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试验方法和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逆断层 物理模型 试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拟试验的房柱式采空区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亚明 谷天峰 +1 位作者 王闫超 杨烜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36,共7页
房柱式采空区具有采出率较小、留设煤柱较大的特点,其覆岩移动规律及地表变形规律与长壁式采空区差别较大,在煤柱失效情况下,地表会产生较大变形,威胁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研究浅埋缓倾房柱式采空区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发育机制,基于PI... 房柱式采空区具有采出率较小、留设煤柱较大的特点,其覆岩移动规律及地表变形规律与长壁式采空区差别较大,在煤柱失效情况下,地表会产生较大变形,威胁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研究浅埋缓倾房柱式采空区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发育机制,基于PIV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块化组装思路,在室内建立物理模型开展物理模拟试验,反演了房柱式采空区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发育过程,分析了房柱式开采和煤柱失稳条件下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房柱式开采条件下,浅埋缓倾采空区覆岩变形可划分为3个区域:“条带状”变形区域、“梯形状”变形区域和“倒漏斗型”变形区域。松散层中的变形呈“梯形状”发育。②煤柱失稳条件下,覆岩变形规律保持不变,松散层变形特征由“梯形状”发育为“漏斗型”,且随着失稳煤柱的增加,松散层变形增大,“漏斗型”变形区域由中心向两端逐渐扩展。③房柱式开采结束后,采空区顶板受力可简化为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在煤柱持续失稳的情况下,覆岩和松散层的静载将导致采空区顶板达到极限平衡状态,顶板破坏模式为拉破断,在拉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缝,但顶板并未完全断裂,采空区顶板形成一种带裂缝的悬臂梁结构。浅埋缓倾房柱式采空区煤柱失稳对地表变形影响剧烈,松散层变形与覆岩变形基本处于同一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柱式 采空区 覆岩移动 松散层 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与微观结构对片岩波速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尹晓萌 晏鄂川 +1 位作者 王鲁男 王闫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21-2230,2238,共11页
选取3类不同宏观特征的武当群片岩岩样,分别制取不同片理角的标准圆柱试样。采用波速测试获取烘干、浸水处理后的试样的纵波速度,分析不同含水状态下武当群片岩波速各向异性特征,并结合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下3类岩样的矿物组成与微观... 选取3类不同宏观特征的武当群片岩岩样,分别制取不同片理角的标准圆柱试样。采用波速测试获取烘干、浸水处理后的试样的纵波速度,分析不同含水状态下武当群片岩波速各向异性特征,并结合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下3类岩样的矿物组成与微观结构特征,探讨内外影响因素下的波速各向异性机制。结果显示:武当群片岩主要矿物为硬质粒状石英、长石与软质片状白云母,硬质矿物含量越高、孔隙率越小,则片岩纵波速度越大,反之越小;干燥样的纵波速度表现出显著各向异性,传播方向由垂直片理面向平行片理面变换时,波速逐渐增大,不同方向的波速值可用波速圆公式进行预测;波速各向异性本质上是微裂隙的定向展布、间隔分布的结果,可间接用白云母定向系数δ2评价各向异性程度k,k1/2与δ2呈线性正相关,武当群片岩的k值上限为2.90;浸水后试样的纵波速度普遍增大,这是水充填空隙后对片岩等效体积模量的增加起主控作用的结果,片岩吸水后的波速增长效应受其孔隙率与微裂隙分布特征影响,引起不同类片岩间的纵波速度差异,导致同类片岩的波速各向异性程度与浸水时长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岩 纵波速度 各向异性 微观结构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土技术的加筋碎石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郝耀虎 周杨 +1 位作者 王闫超 刘少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82-4591,共10页
加筋碎石桩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荷载作用下,加筋碎石桩桩体径向鼓胀变形及桩与桩周土体相互作用特性是影响桩基整体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人工合成透明土材料及PIV图像处理技术,开展了非嵌入式加筋碎石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加筋碎石桩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荷载作用下,加筋碎石桩桩体径向鼓胀变形及桩与桩周土体相互作用特性是影响桩基整体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人工合成透明土材料及PIV图像处理技术,开展了非嵌入式加筋碎石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连续观测不同荷载作用下加筋碎石桩桩体鼓胀变形的发展过程,以及桩周土体位移变形情况,探讨加筋长度及刚度等因素对桩体鼓胀变形及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碎石桩相比,加筋长度的增加会使桩体承载力显著提升。筋材刚度一定时,加筋长度由1D分别增加2倍、4倍时,即加筋长度为3D、5D时,桩体承载力分别提高约37.7%和62.3%,桩体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与加筋长度呈现非线性关系;碎石桩加筋长度最优范围为3D~5D。本试验单元体单桩加载情况下,加筋长度为3D时,桩体径向鼓胀变形量较常规碎石桩减少约44%;加筋刚度一定时,桩顶荷载增加,桩体主要鼓胀变区域z/D逐渐下移且鼓胀量增大,桩顶荷载为204kPa时,桩体最大鼓胀变形量δ/D为5.9%。荷载作用下,沿桩深方向,桩周土体变形扰动区主要集中在加筋段以下部分。利用透明土与PIV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试验,可对加筋碎石桩加固地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碎石桩 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透明土 位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