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曹荣安 张学敏 +4 位作者 刁静静 陈芸华 李美麒 张佳苗 王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0,共8页
探究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不同功率(150、200、250、300、350 W)和不同持续时间(6、12、18、24 min)在低频(20 kHz)处理条件对黑豆蛋白进行超声处理。先探究超声处理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再通过扫描电镜、红外... 探究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不同功率(150、200、250、300、350 W)和不同持续时间(6、12、18、24 min)在低频(20 kHz)处理条件对黑豆蛋白进行超声处理。先探究超声处理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再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粒度分布、乳化性、溶解度、Zeta电位等分析明确黑豆蛋白在超声处理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00 W、6 min的超声处理后,减小了黑豆蛋白的粒径(由56μm减小到32μm);改变了黑豆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提高了溶解度、乳化性和Zeta电位绝对值,最终改善了黑豆蛋白的消化性,体外消化率从66.50%增加到90.9%。然而,不当的超声处理可能适得其反。在300 W下,12、18、24 min的超声处理会诱导聚集体的形成,从而降低溶解度和消化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超声处理在提高黑豆蛋白消化特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黑豆蛋白 消化特性 结构性质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麦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臧延青 闯营营 +1 位作者 王长远 曹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392,共8页
为了研究白藜麦多糖(White quinoa polysaccharide,WQP)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降脂作用,将小鼠分成模型组,多糖组(800 mg/kg),空白对照组三组。试验期间测定小鼠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口服糖耐量(Oral glucose t... 为了研究白藜麦多糖(White quinoa polysaccharide,WQP)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降脂作用,将小鼠分成模型组,多糖组(800 mg/kg),空白对照组三组。试验期间测定小鼠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口服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xt,OGTT)。连续饲喂四周后解剖,测定小鼠的血清指标、肝脏指标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内容物。结果表明,与糖尿病组小鼠相比摄入WQP可以显著抑制糖尿病小鼠的体重和血糖升高,改善糖耐量异常,缓解胰岛素抵抗,同时使糖尿病小鼠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下降19%,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下降33%。WQP的摄入也使糖尿病小鼠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别下降了21%和22%,并且使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分别上调了20%和24%,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下调了25%。此外摄入WQP后使糖尿病小鼠的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P<0.05)上升。16S rRNA测序结果发现,在门水平上,摄入WQP使糖尿病小鼠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上升,厚壁菌门(Firmicutes)下降,在属水平上摄入WQP可以提高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的丰度。因此,WQP可通过提高2型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能力、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进而发挥降糖降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麦多糖 2型糖尿病 降糖降脂 氧化应激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制备抗性淀粉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克东 阮长青 +2 位作者 李志江 汤华成 王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6,共9页
抗性淀粉具有维持血糖平衡和改善肠道环境等生理功能,具有比膳食纤维更好的适口性和加工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抗性淀粉有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热处理、化学处理、酶解处理制备抗性淀粉过程中抗性淀粉的结构、理化... 抗性淀粉具有维持血糖平衡和改善肠道环境等生理功能,具有比膳食纤维更好的适口性和加工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抗性淀粉有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热处理、化学处理、酶解处理制备抗性淀粉过程中抗性淀粉的结构、理化性质、得率的变化,并对超声辅助制备抗性淀粉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超声 得率 结构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脂质复合物的性质、生理功能及应用进展
4
作者 赵新颖 阮长青 +2 位作者 李志江 汤华成 王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20,共9页
淀粉-脂质复合物是指由淀粉中的长链部分与油脂或脂肪酸结合而形成的第五类抗性淀粉,它改变了原淀粉的结构、性质和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对淀粉的理化性质(包括糊化性、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及流变学性质)及消化性... 淀粉-脂质复合物是指由淀粉中的长链部分与油脂或脂肪酸结合而形成的第五类抗性淀粉,它改变了原淀粉的结构、性质和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对淀粉的理化性质(包括糊化性、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及流变学性质)及消化性质的影响以及稳定肠道环境、糖代谢、脂代谢和缓解神经障碍的生理功能,介绍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淀粉-脂质复合物独特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将在未来研究与应用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脂质复合物 肠道疾病 糖代谢 脂代谢 可降解生物薄膜 油脂取代物 Pickering乳液 面制品辅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精度对稻花香品质及方便米饭理化性质的影响
5
作者 路乐乐 沈琴 +3 位作者 郎双静 姚笛 王立东 王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0-227,共8页
为改善大米食用品质与营养品质,以稻花香为原料,制备精米(留皮度0.21%)、适碾米Ⅰ(留皮度2.15%)、适碾米Ⅱ(留皮度6.67%)和糙米。对大米加工、营养和食用品质等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制备的方便米饭复水特性与感官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结... 为改善大米食用品质与营养品质,以稻花香为原料,制备精米(留皮度0.21%)、适碾米Ⅰ(留皮度2.15%)、适碾米Ⅱ(留皮度6.67%)和糙米。对大米加工、营养和食用品质等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制备的方便米饭复水特性与感官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适碾米Ⅰ与适碾米Ⅱ的白度差异不显著,而碎米率分别较精米降低了8.91%与19.85%;适碾米Ⅱ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_(1)含量是精米的6.6倍、1.14倍和3.58倍,同时均显著高于适碾米Ⅰ(P<0.05);适碾米Ⅰ、适碾米Ⅱ与精米的蒸煮品质与米饭食味值差异不显著,且要优于糙米。适碾米Ⅰ、适碾米Ⅱ与精米方便米饭的吸水率与硬度在复水8 min后趋于稳定,水分含量介于153%~155%,较糙米提升了92.5%。适碾米Ⅱ方便米饭的气味值比适碾米Ⅰ和精米高,但感官评分均与适碾米Ⅰ差异较小。由此可见,适碾范围内大米的外观品质会随留皮度的增加而降低,部分营养品质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而留皮度的变化却对大米的食味品质、蒸煮品质及方便米饭的复水特性与感官评分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留皮度接近7%适碾上限的大米在稻谷利用率和营养健康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可以为营养平衡型适碾米及方便米饭等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花香 适碾 留皮度 方便米饭 加工品质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煮对高粱米饭多酚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风味改善的组学解析
6
作者 刘可 徐磊 +2 位作者 王长远 李志江 邓景致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为探究蒸煮对高粱营养组分、多酚含量、抗氧化能力及风味物的影响,采用超声辅助方法提取多酚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结合非靶向代谢和植物广靶多酚代谢组学分析高粱籽粒(SR)与高粱米饭(SRC)的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与高粱籽粒相比,... 为探究蒸煮对高粱营养组分、多酚含量、抗氧化能力及风味物的影响,采用超声辅助方法提取多酚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结合非靶向代谢和植物广靶多酚代谢组学分析高粱籽粒(SR)与高粱米饭(SRC)的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与高粱籽粒相比,高粱米饭的蛋白质、总淀粉和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多酚含量、羟自由基清除能力、T-AOC和ABTS^(+)·清除能力分别显著下降35%、17%、12%和10%(P<0.05)。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UPLC-MS)分析表明,在高粱籽粒和高粱米饭中共检测到代谢物341个,其中的差异代谢物为223个,高粱米饭中L-酪氨酸、L-异亮氨酸和愈创木酚等化合物可能与其风味的形成有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高粱米饭中的上调化合物色胺可能与增香作用有关。通过植物广靶多酚代谢组分析,高粱米饭中鉴定出67种酚类化合物,其中槲皮素和儿茶素等11个化合物显著上调,7,4'-二羟基黄酮和2,5-二异丙基苯酚等21个化合物显著下调(P<0.05)。本研究可为后续高粱食品的功能性揭示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 高粱米饭 多酚 风味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淀粉对面团特性及面制品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慧敏 阮长青 +2 位作者 李志江 汤华成 王长远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5-234,共10页
抗性淀粉(RS)具有来源丰富、高热稳定性、低持水性和抗酶解性强等特点。RS的添加能与面团中面筋蛋白、水分等组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面筋的网络结构和面制品的品质。本文综述了RS对面团面筋网络体系、持水特性、流变学特性及发酵特... 抗性淀粉(RS)具有来源丰富、高热稳定性、低持水性和抗酶解性强等特点。RS的添加能与面团中面筋蛋白、水分等组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面筋的网络结构和面制品的品质。本文综述了RS对面团面筋网络体系、持水特性、流变学特性及发酵特性的影响以及RS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潜在的健康益处,未来可以从RS与小麦粉中其他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工方式对RS的影响以及RS的健康作用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面团 面制品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磨精度对糙米营养及食用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李金玲 冷海静 +2 位作者 曹荣安 王长远 刁静静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94,共10页
为获得营养与口感平衡的高品质糙米,本文以绥粳18稻谷品种为原料,分析不同碾磨程度对糙米营养成分、食用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脱壳的稻谷进行不同程度的碾磨,分别得到碾减率为0%、2%、4%、6%、8%、10%的糙米样品,以绥粳18精米作为对照,... 为获得营养与口感平衡的高品质糙米,本文以绥粳18稻谷品种为原料,分析不同碾磨程度对糙米营养成分、食用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脱壳的稻谷进行不同程度的碾磨,分别得到碾减率为0%、2%、4%、6%、8%、10%的糙米样品,以绥粳18精米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碾磨程度下,糙米的留皮度、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组分,以及食味值等食用品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碾减率与食味值、蛋白质、粗纤维等营养组分以及吸水率、硬度等食用品质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绥粳18精米相比,糙米的留皮度显著高于精米(P<0.05),营养组分、食味值则逐渐下降。随着碾减率的增加,留皮度逐渐降低,当碾减率为4%,留皮度为60%,此时糙米的营养组分,如蛋白质、维生素B1、赖氨酸等营养物质含量的保留率分别达到88.58%、80.03%、62.07%,食味值70分,且蒸煮后的米饭软硬适中、有米饭特有的香气;当碾减率达到10%,食味值达到80分,与精米的食味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营养组分含量仍显著高于精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糙米碾减率与食味值吸水率、膨胀率、粘性、弹性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大于0.95,碾减率与留皮度、蛋白质、硬度呈负相关,相关性不低于0.96。因此,改善留皮度、蛋白质等指标,可进一步提高糙米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碾磨精度 留皮度 营养成分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发酵对高粱米食用品质及消化率的影响
9
作者 王文豪 王长远 李志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改善高粱米的食用品质和消化率,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技术,探讨发酵后高粱米的蒸煮品质、质构特性、色度变化、感官品质、风味特征及消化率性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后高粱米的加热吸水率、体积膨胀率和碘蓝值均显著提高,硬度与咀... 为改善高粱米的食用品质和消化率,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技术,探讨发酵后高粱米的蒸煮品质、质构特性、色度变化、感官品质、风味特征及消化率性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后高粱米的加热吸水率、体积膨胀率和碘蓝值均显著提高,硬度与咀嚼性分别显著降低35.18%和39.84%,黏性显著提高29.51%(P<0.05)。发酵后高粱米的L^(*)值由34.75显著增加至44.85、b^(*)值由14.32下降至11.25。与未发酵高粱米相比,在发酵后的高粱米中发现50种挥发性代谢物,增加9种芳香风味物质、减少3种不愉快物质。高粱米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了11.74%,快消化淀粉显著降低8.26%,慢消化淀粉及抗性淀粉分别提高3.81%和3.45%(P<0.05)。因此,发酵是提高高粱米食用品质及消化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发酵高粱米 风味 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发酵高粱的添加对高粱挂面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王琦 姜鹏 +2 位作者 王长远 李志江 张笃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2-57,92,共7页
为探究固态发酵高粱对挂面品质影响,丰富杂粮挂面种类,将固态发酵高粱添加到面粉中制备高粱挂面,评价了高粱挂面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和食用品质。结果显示,固态发酵高粱的添加显著提升了高粱挂面L^(*)、a^(*)和b^(*)色泽值(P<0.... 为探究固态发酵高粱对挂面品质影响,丰富杂粮挂面种类,将固态发酵高粱添加到面粉中制备高粱挂面,评价了高粱挂面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和食用品质。结果显示,固态发酵高粱的添加显著提升了高粱挂面L^(*)、a^(*)和b^(*)色泽值(P<0.05),且固态发酵48 h的高粱添加比30 h制得的高粱挂面色泽变化更加显著。米曲霉、乳酸菌、酵母菌/乳酸菌发酵高粱的添加缩短了高粱挂面的蒸煮时间,酵母菌/乳酸菌发酵高粱添加制得挂面蒸煮损失率达到15.80%,酵母菌/乳酸菌/好食脉孢菌发酵高粱添加制得的挂面吸水率最高达到140%、断条率最低为8.4%。未添加发酵高粱制得的挂面硬度和粘性显著高于添加发酵高粱制得的挂面(P<0.05),酵母菌/乳酸菌/好食脉孢菌发酵制得的高粱挂面感官得分最高。固态发酵高粱的制备及其在高粱挂面中的应用,为高粱食品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高粱挂面 品质特性 感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高校创客实验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11
作者 曹荣安 王长远 +3 位作者 李志江 李昌盛 李艳青 孟令伟 《粮食加工》 2024年第6期114-119,共6页
创新能力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支撑力量的必备条件,创客实验室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新的实践空间。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创客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探讨了创... 创新能力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支撑力量的必备条件,创客实验室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新的实践空间。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创客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探讨了创客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建立了适用于食品类本科专业的创客实验室和基于“互联网+”和“分层体系结构”的实验资源共享平台,并对其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等保障措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创客实验室的建立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其他高校创客实验室的构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客实验室 项目 培养模式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分析研究
12
作者 李昌盛 董志昊 +2 位作者 吴云峰 曹荣安 王长远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分析研究,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话题。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对于食品专业的现代产业学院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实践策略方面...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分析研究,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话题。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对于食品专业的现代产业学院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实践策略方面,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期机制,可以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和互补;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获得实践经验;建立双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指导和支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作 实践策略 就业竞争力 定制化 沟通和交流 双导师制度 校企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藏对稻谷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晓雨 盛亚男 +1 位作者 冯玉超 王长远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查哈阳地理标志稻米保护区的稻谷样本以及储藏1年后的稻谷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探讨储藏对稻谷代谢产物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以及层次聚类分析...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查哈阳地理标志稻米保护区的稻谷样本以及储藏1年后的稻谷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探讨储藏对稻谷代谢产物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以及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和储藏样本分别定性到147、148个代谢产物,在数量上相差不大,但种类上存在差异。共筛选出39个差异代谢产物,层次聚类分析发现储藏前后稻谷代谢物的含量呈现反向变化趋势。代谢通路分析共筛选出8条与代谢物差异相关性最高的通路,可作为研究储藏对稻谷代谢通路影响中的参考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储藏 代谢产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的制备及体外降尿酸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菁茹 孙铭爽 +3 位作者 吕文庆 曹荣安 刁静静 王长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2-80,共9页
以黑豆蛋白为原料,以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抑制率和水解度为指标筛选最佳蛋白酶和酶解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膜分离技术对黑豆蛋白酶解产物进行分离,获得不同分级的酶解产物,根据XOD抑制活性确定黑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分... 以黑豆蛋白为原料,以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抑制率和水解度为指标筛选最佳蛋白酶和酶解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膜分离技术对黑豆蛋白酶解产物进行分离,获得不同分级的酶解产物,根据XOD抑制活性确定黑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分子质量范围,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肽序列以及活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豆XOD抑制肽的最佳酶解工艺为:碱性蛋白酶加酶量1.5%、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50℃、pH 9.0、底物质量分数3%,此条件下黑豆蛋白酶解物的XOD抑制率和水解度分别为73.61%和21.29%。超滤产物中F3组分的XOD抑制活性最高(半抑制浓度为8.76 mg/mL),分子质量≤1500 Da,该组分的疏水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6.66%和20.16%;该组分在高温热处理、胃、胰蛋白酶消化作用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出F3组分中有18条肽段,平均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500~1400 Da。该系列肽段N-端和C-端疏水性氨基酸分别占44.86%和33.14%,碱性氨基酸分别占33.57%和39.29%。该研究结果可为黑豆蛋白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蛋白 酶解工艺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 氨基酸组成 肽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多酚的提取纯化、成分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彤 盛亚男 +1 位作者 田禹 王长远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104,共9页
绿豆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但绿豆多酚的提取量较少且纯度较低,研究通过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对绿豆多酚进行提取和纯化,并对纯化前后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纯化后的多酚进行成分鉴定。结果... 绿豆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但绿豆多酚的提取量较少且纯度较低,研究通过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对绿豆多酚进行提取和纯化,并对纯化前后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纯化后的多酚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52 min、乙醇体积分数87%、超声功率500 W、料液比为1.0∶11.5(g/mL)时,绿豆多酚的提取量最大,为(13.62±0.66)mg/g。用AB-8树脂对绿豆多酚进行纯化,吸附时上样质量浓度0.8 mg/mL、pH 6、流速1 BV/h、上样体积60 mL,解吸时乙醇体积分数80%,纯化后绿豆多酚纯度为40.36%。通过HPLC分析,绿豆多酚中牡荆素(2841μg/g)、荭草苷(68.5μg/g)、阿魏酸(37.0μg/g)、咖啡酸(28.6μg/g)的含量较高。此外,与多酚粗提液相比,纯化后多酚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多酚 提取 纯化 抗氧化 成分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蛋白纳米颗粒Pickering乳液的构建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浩宇 张舒 +3 位作者 冯玉超 马艳涛 程晓雨 王长远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9,共12页
为获得稳定性较好的蛋白基Pickering乳液,实验采用pH循环法以绿豆蛋白和乳清蛋白为原料制备双蛋白纳米颗粒并进行表征,进一步以此为基质制备Pickering乳液,并对Pickering乳液微观结构、粒径及流变学等进行表征,同时探讨了乳液的加工稳... 为获得稳定性较好的蛋白基Pickering乳液,实验采用pH循环法以绿豆蛋白和乳清蛋白为原料制备双蛋白纳米颗粒并进行表征,进一步以此为基质制备Pickering乳液,并对Pickering乳液微观结构、粒径及流变学等进行表征,同时探讨了乳液的加工稳定性。结果表明,获得了粒径为100~250 nm的蛋白纳米颗粒;其制备的Pickering乳液为水包油型,且具有良好稳定性;与单一蛋白纳米颗粒乳液比较,双蛋白纳米颗粒乳液的乳化特性及其本身的稳定性有所提高。乳液的流变学说明乳液出现了剪切稀化现象,形成了凝胶网络结构。随着双蛋白中乳清蛋白比例的增加,乳液粒径减小,稳定性增加。因此,双蛋白制备的纳米颗粒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得到改善。研究结果可为混合蛋白构建稳定的乳液体系及活性成分的递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蛋白 纳米颗粒 Pickering乳液 理化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类蛋白聚集机制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美麒 张学敏 +4 位作者 王金辰 刁静静 王长远 徐旖欣 曹荣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3,共5页
目前在食品加工、化学工业生产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普遍存在蛋白质聚集的现象。近年来,豆类蛋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营养价值及经济效价优势显著。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豆类蛋白聚集、解聚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但豆类蛋白在食品加工... 目前在食品加工、化学工业生产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普遍存在蛋白质聚集的现象。近年来,豆类蛋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营养价值及经济效价优势显著。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豆类蛋白聚集、解聚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但豆类蛋白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聚集行为,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加工食品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豆类蛋白的聚集行为对食品品质、口感、风味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介绍了豆类蛋白聚集行为的产生机理,系统详尽地综述了调控豆类蛋白聚集行为的措施及对豆类蛋白聚集行为进行表征的方法。相信豆类蛋白在未来可以成为更好的蛋白质补充方式,有更加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空间,并希望为研究豆类蛋白聚集行为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蛋白 聚集行为 调控措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的形成、结构表征及乳化特性
18
作者 白露 李志明 +4 位作者 张舒 冯玉超 富天昕 刘宇航 王长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1,共9页
基于不同酸热处理时间探讨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mung bean globulin amyloid fibrils,MBGFs)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规律,同时探究各阶段形成的MBGFs乳化特性。结果表明:加热0~12 h过程中,绿豆球蛋白(mung bean globulin,MBG)的亚基逐渐... 基于不同酸热处理时间探讨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mung bean globulin amyloid fibrils,MBGFs)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规律,同时探究各阶段形成的MBGFs乳化特性。结果表明:加热0~12 h过程中,绿豆球蛋白(mung bean globulin,MBG)的亚基逐渐降解,水解成以小分子多肽为主的纤维结构单元;并产生大量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从0 h的(18.28±0.75)%提升到12 h的(53.61±1.15)%,与硫磺素T结合后荧光强度增强;MBGFs形态逐渐变得细长、柔韧,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定向的纤维化聚集;在加热16~24 h过程中,成熟的MBGFs结构逐渐发生解离,纤维结构特征被破坏;与MBG相比,MBGFs乳液的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指数、蛋白吸附率和界面蛋白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酸热处理4 h形成的MBGFs乳化效果最优;4 h MBGFs乳液油滴体积较小、分布均匀有序,表观黏度最高,具有弹性凝胶结构。综上,不同酸热处理时间对MBGFs结构和乳化特性具有显著影响,MBGFs与MBG相比具有更优异的乳化性能。本研究为明晰MBGFs形成规律提供理论支撑,为高效食品级乳化剂的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球蛋白 蛋白质淀粉样纤维 结构表征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肽-大豆复配豆乳粉冲调品质及风味特性
19
作者 吕文庆 孙菁茹 +3 位作者 张舒 曹荣安 刁静静 王长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7,共9页
为强化豆乳粉的品质功效,丰富其风味,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豌豆肽对豆乳粉品质、功效及风味的影响。以溶解度、结块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胆固醇清除率等为评价指标,考察豆乳粉的... 为强化豆乳粉的品质功效,丰富其风味,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豌豆肽对豆乳粉品质、功效及风味的影响。以溶解度、结块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胆固醇清除率等为评价指标,考察豆乳粉的冲调品质以及产品的体外生物功能;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纳米粒度仪、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手段分析复配豆乳粉结构特性、风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豌豆肽添加量为30%时,复配豆乳粉的蛋白含量较纯大豆豆乳粉提升了13.05%,溶解度提升了11.23%,结块率降低了4.20%,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升了19.84%,胆固醇清除率提升了21.25%;且在70℃的冲调温度下,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原豆乳。结构分析结果发现豌豆肽的添加改变了复配豆乳粉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平均粒径变小,乳液粒径分布均一,从而提高了复配豆乳粉的溶解性。风味分析结果发现添加豌豆肽豆乳粉的香叶基丙酮、肉豆蔻酸、3-甲硫基丙醛、2-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等关键性呈味物质发生改变,己醛、反式-2-壬烯醛、壬醛、正己醇、1-辛烯-3-醇、萘等豆腥味物质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肽-大豆复配豆乳 溶解度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射流联合复合酶法提取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工艺优化
20
作者 富天昕 田禹 王长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究空化射流联合复合酶法对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得率、抗氧化活性及官能团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空化射流联合复合酶法提取工艺条件,测定提取后SDF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 目的探究空化射流联合复合酶法对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得率、抗氧化活性及官能团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空化射流联合复合酶法提取工艺条件,测定提取后SDF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红外光谱。结果豆渣SDF最佳提取条件为:空化射流处理压力0.3 MPa,复合酶添加量为6%,料液比为1:30(g/mL),豆渣SDF提取率为18.21%;此条件下得到的SDF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在SDF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抑制率为73.06%;红外光谱图显示经联合方法提取的豆渣SDF官能团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结论空化射流联合复合酶法可以有效提高豆渣SDF提取率,为提高豆渣应用价值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射流 复合酶 膳食纤维改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