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135钻杆外螺纹接头断裂原因分析
1
作者 王长安 先勇 +4 位作者 肖勇 梅霄 吴永清 张丹 赵金兰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某油田钻井作业中发生一起S135钻杆断裂失效事故。对断裂失效钻杆接头及同批次未失效钻杆接头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夏比冲击韧性、非金属夹杂物及晶粒度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能指标的试验结果均符合订货技术协议的要求。... 某油田钻井作业中发生一起S135钻杆断裂失效事故。对断裂失效钻杆接头及同批次未失效钻杆接头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夏比冲击韧性、非金属夹杂物及晶粒度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能指标的试验结果均符合订货技术协议的要求。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断口表面存在疲劳台阶和疲劳辉纹等疲劳失效特征。金相分析发现螺纹丝扣底部有一层白色的马氏体金相组织,由于失效钻杆接头在钻进过程中承受了轴向拉伸、扭转和弯曲等交变应力,因而在马氏体组织部位首先萌生了裂纹,这些裂纹在钻井过程中逐渐疲劳扩展,并使存在裂纹的接头横截面可承受载荷的面积逐渐减小,最终该钻杆接头在扭转和弯曲等复合应力作用下发生了断裂失效。建议钻杆接头上扣时合理控制扭矩,防止在接头螺纹表面产生马氏体组织。另外,定期对钻杆接头的螺纹部位进行无损探伤检测,防止存在裂纹缺陷的钻杆下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接头 疲劳 断裂 外螺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捕集场景下MEA/MDEA混合胺溶液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邵亚茹 高荣泽 +4 位作者 吴志强 李宇航 王长安 王利民 车得福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0-369,共10页
醇胺溶液吸收CO_(2)是工业上固定碳排放源碳捕集时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捕集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一直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提高化学吸收法入口处烟气中CO_(2)的含量,可提高吸收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降低能耗的降低。醇胺溶液... 醇胺溶液吸收CO_(2)是工业上固定碳排放源碳捕集时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捕集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一直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提高化学吸收法入口处烟气中CO_(2)的含量,可提高吸收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降低能耗的降低。醇胺溶液的种类繁多,其中单乙醇胺(MEA)和甲基二乙醇胺(MDEA)因其良好的性能而备受关注。研究人员对醇胺溶液在燃煤烟气中的捕集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但鲜少对其他烟气工况下的吸收剂降低捕集能耗的效果进行相关研究。为了研究不同碳捕集场景下MEA/MDEA混合胺溶液适用性,获得不同碳捕集场景下MEA/MDEA混合胺溶液的最佳配比,使用Aspen Plus软件搭建了CO_(2)年捕集量为50万t的燃烧后碳捕集系统,对比分析了贫液负载、吸收压力以及解吸压力等关键操作参数对捕集过程中混合胺溶液胺流量、富液负载、循环容量以及再生能耗的影响,为不同碳捕集工况下捕集过程中操作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不同碳捕集场景下,不同配比的混合胺溶液的捕集性能展开深入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碳捕集场景下,不同配比的混合胺溶液的性能呈现出较大差异,配比为1∶4的MEA/MDEA溶液对CO_(2)浓度变化最为敏感,当CO_(2)质量浓度从5%提高至55%时,再生能耗下降了40.07%。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得了不同碳捕集场景所适用的混合胺溶液的最佳配比:在CO_(2)质量分数为5%的碳捕集场景中,质量配比为4∶1的MEA/MDEA混合胺溶液性能最佳;在CO_(2)质量分数为15%的碳捕集场景中,质量配比为2∶3的混合胺溶液性能最佳;而在CO_(2)质量分数为25%~55%的碳捕集场景中,则是质量配比为1∶4的混合胺溶液呈现出最佳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收 碳捕集 混合胺溶液 层次分析法 C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苗 王长安 +6 位作者 宁星 陈美静 黄笑乐 薛香玉 毛崎森 邓磊 车得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69-3984,共16页
我国富油煤资源量丰富,原位热解提取油气不仅可以实现富油煤的高效清洁低碳利用,还可以缓解油气对外依存度,是未来富油煤开采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简述了富油煤的热物理性质及分布特性,地面热解和原位热解的工艺特点,重点阐述了富... 我国富油煤资源量丰富,原位热解提取油气不仅可以实现富油煤的高效清洁低碳利用,还可以缓解油气对外依存度,是未来富油煤开采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简述了富油煤的热物理性质及分布特性,地面热解和原位热解的工艺特点,重点阐述了富油煤原位热解(布井方式、加热方式、原位气化热解一体化、余热利用、储层压裂、地下封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最后对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①梯级利用是富油煤地面热解的重要途径,井工式原位热解可实现井下收油,但需解决长距离输运管道保温问题,钻孔式原位热解是通过高温介质或电加热进行热解,可采用矿区的分布式能源加热载热流体。②推荐采用对流加热为主,其他加热方式为辅的复合加热技术,可利用原位热解后的余热预热载热流体,也可将煤层局部氧化反应的热量用于富油煤原位热解过程,降低载热流体的注热能耗。③原位气化热解一体化技术可有效提高热能利用率,但气化空腔需进行填充。④综合考虑储层压裂和富油煤原位热解孔隙变化规律,控制煤层裂缝生成路径,形成裂缝网络,以增强煤层热传导效率,降低油气产物在煤层中的运移难度。⑤根据富油煤热解工艺特点,选择适宜的地下体系封闭技术,可促进富油煤原位热解过程中能量的高效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其中CO_(2)气驱止水技术在实现地下体系封闭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油气驱替并实现CO_(2)的地质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原位热解 加热技术 储层压裂 体系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耦合农林废弃物在流化床内燃烧的氮氧化物生成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涛 戴良旭 +4 位作者 王长安 杨琨 袁天霖 崇培安 车得福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702,共11页
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流化床燃烧反应模型,研究了燃煤耦合农林废弃物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特性与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氮氧化物转化率随着农林废弃物掺混比例增加而增大,且随着生物质掺入量增加,转化率增长速率提高;燃... 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流化床燃烧反应模型,研究了燃煤耦合农林废弃物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特性与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氮氧化物转化率随着农林废弃物掺混比例增加而增大,且随着生物质掺入量增加,转化率增长速率提高;燃烧温度对氮氧化物转化率的影响较大;随着燃烧系统氧体积分数增大,氮氧化物转化率先缓慢增大,在氧体积分数达到一定值后迅速增大,之后变化趋于缓慢;出于经济性与技术可行性的考量,可以选择降低风量小的燃尽风氧体积分数来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生成量,为实际燃煤耦合生物质燃烧锅炉控制污染物排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耦合生物质 流化床 农林废弃物 氮氧化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碱土金属对准东煤灰熔渣微观结构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罗茂芸 王长安 +2 位作者 赵林 聂影超 车得福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7-358,共12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碱金属Na和碱土金属Mg对准东煤灰熔渣微观体系结构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变化对体系中Al—O和Si—O键结合能影响不大,而当碱土金属含量增加,体系内桥氧含量降低,当碱土金属由2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碱金属Na和碱土金属Mg对准东煤灰熔渣微观体系结构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变化对体系中Al—O和Si—O键结合能影响不大,而当碱土金属含量增加,体系内桥氧含量降低,当碱土金属由22%增加至53%,桥氧含量减少了36.37%,体系网络结构的聚合程度随之降低.熔渣微观体系中存在三配位氧,且数量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的增大而减少;准东煤熔渣体系中Al、Si原子的扩散能力总体上随碱金属含量增加而降低,随碱土金属含量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熔渣 碱金属 碱土金属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小麦秸秆及污泥燃烧及成灰特性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涛 袁天霖 +2 位作者 杨琨 王长安 车得福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0-589,共10页
通过热重分析法实验研究探讨了烟煤耦合不同含碳废弃物时的燃烧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对掺混燃料的成灰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小麦秸秆掺混比低于50%时,增加小麦秸秆掺混比例可以降低着火与燃尽温度,改善烟煤的燃烧特... 通过热重分析法实验研究探讨了烟煤耦合不同含碳废弃物时的燃烧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对掺混燃料的成灰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小麦秸秆掺混比低于50%时,增加小麦秸秆掺混比例可以降低着火与燃尽温度,改善烟煤的燃烧特性;而当小麦秸秆掺混比增加超过50%时,燃尽温度相比低秸秆掺混比例有较大幅度升高,灰熔点有所上升,灰中矿物质的赋存形态更加复杂,从单一的SiO_(2)为主演变为以Si、Al、Mg、K等的氧化物为主.增加污泥的掺混比例,样品中水含量有所提高,燃尽温度与燃烧反应性指数降低,灰样中块状颗粒所占比例提高,聚团现象明显,Fe、Ca、Mg元素占比明显上升,矿物质成分从以SiO_(2)为主逐渐演变为以Fe_(2)O_(3)和复杂的铁盐为主,碱性氧化物比例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废弃物 碳减排 燃烧特性 成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锅炉协同处置农林废弃物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林国强 严德亚 +5 位作者 张涛 刘德育 程振宇 李惠彦辰 王鹏乾 王长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4-1092,1100,共10页
针对某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农林废弃物掺烧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实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不同掺混因素与锅炉运行参数对炉内燃烧特性、出口污染物排放以及炉膛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农林废弃... 针对某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农林废弃物掺烧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实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不同掺混因素与锅炉运行参数对炉内燃烧特性、出口污染物排放以及炉膛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农林废弃物掺烧比与高一次风配比有利于改善燃烧特性,而高农林废弃物掺烧比将降低出口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锅炉 农林废弃物 燃烧特性 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长安 吴育良 +1 位作者 许凯 陈鸣才 《化学建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38,共3页
本文以水性聚氨酯为改性剂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运用相容剂等助剂提高了水性聚氨酯与沥青的相容性,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涂料的配方及其性能。当水性聚氨酯达到沥青质量的1/4后,粘结强度≥0.18MPa,拉伸强度≥0.68MPa,可作为一种“绿色”环... 本文以水性聚氨酯为改性剂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运用相容剂等助剂提高了水性聚氨酯与沥青的相容性,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涂料的配方及其性能。当水性聚氨酯达到沥青质量的1/4后,粘结强度≥0.18MPa,拉伸强度≥0.68MPa,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防水涂料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相容剂 改性剂 防水涂料 拉伸强度 相容性 助剂 粘结强度 “绿色” 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乳化沥青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长安 吴育良 +1 位作者 许凯 陈鸣才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以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为依据,研究了5种离子型乳化剂、2种助剂以及6种无机离子对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4%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E01为主乳化剂,添加0.6%的羟乙基纤维素和适量的OP-10即可满足不同的施工需要。
关键词 乳化沥青 稳定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链条炉掺烧半焦NO_(x)生成特性及配风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长安 侯育杰 +3 位作者 刘成昌 王超伟 高昕玥 车得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共12页
针对煤炭分级分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过剩副产品热解半焦,为更加高效清洁的利用煤炭资源,本文提出在链条炉中掺烧热解半焦。使用Fluent软件对链条炉中烟煤与半焦的掺烧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炉膛内流场、温度场和组分场的变化规律以... 针对煤炭分级分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过剩副产品热解半焦,为更加高效清洁的利用煤炭资源,本文提出在链条炉中掺烧热解半焦。使用Fluent软件对链条炉中烟煤与半焦的掺烧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炉膛内流场、温度场和组分场的变化规律以及配风优化的影响,探讨了掺烧过程中NO_(x)的生成特性以及配风优化对炉内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半焦的掺混比例,炉膛中NO的体积分数升高,炉膛出口平均烟温降低。推迟配风有助于炉内形成贫氧程度更深的局部还原性区域,从而抑制NO_(x)原始生成,减少炉膛NO_(x)最终排放。层燃室燃复合燃烧时,烟煤在炉排上燃烧的同时将半焦粉末喷入炉膛,半焦比例每增加5%,炉膛出口平均温度约增加30℃;半焦粉末在炉中喉口位置喷入时,炉膛出口烟温最高。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链条炉高效低污染掺烧利用热解半焦等低挥发分煤基固体燃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条炉 层燃 掺烧特性 NO_(x)生成 复合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N_x:H薄膜对a-Si:H TFT阈值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长安 熊智斌 +2 位作者 张少强 赵伯芳 徐重阳 《光电子技术》 CAS 1997年第1期45-49,共5页
介绍了测定a-Si:HTFT闽值电压的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改变a-SiNx:H薄膜淀积时反应气体NH3/SiH4流速比以及a-SiNx:H膜厚对a-Si:HTFT阈值电压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Si:HTFT的阈值电压随a-SiNx:H的膜... 介绍了测定a-Si:HTFT闽值电压的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改变a-SiNx:H薄膜淀积时反应气体NH3/SiH4流速比以及a-SiNx:H膜厚对a-Si:HTFT阈值电压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Si:HTFT的阈值电压随a-SiNx:H的膜厚增加而增大;增大X-SiNx:H薄膜淀积时NH3/SiH4气体流速比,可明显减小a-Si:HTFT的阈值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电压 氢化非晶硅 薄膜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RTEM的炭黑芳香晶格条纹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长安 刘嘉淼 +4 位作者 李阳 罗茂芸 杨成龙 吴建国 车得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8-188,共11页
为了深入开展碳质材料芳香结构相关的微观化学特性研究,掌握碳质材料化学生产与转化机理,基于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技术(HRTEM)提出微晶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从4种来源不同的炭黑样品的HRTEM图像取芳香晶格条纹,并定量表征晶格条纹的长度、角... 为了深入开展碳质材料芳香结构相关的微观化学特性研究,掌握碳质材料化学生产与转化机理,基于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技术(HRTEM)提出微晶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从4种来源不同的炭黑样品的HRTEM图像取芳香晶格条纹,并定量表征晶格条纹的长度、角度、曲率以及堆垛等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样品不同区域、不同样品之间的微晶结构分布规律相似;随条纹长度递增,晶格条纹数量减少,短条纹居多;晶格角度、曲率分布分散;堆垛以单层为主,随堆垛层数递增,堆垛的数量减少;同一样品不同区域在同一条纹长度、角度及曲率范围内分布的晶格条纹数相差1%以内,微晶结构差异较小,不同样品之间相差可达5%以上,差异较为显著。所提的HRTEM微晶结构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得到炭黑芳香晶格条纹微观结构分布特征,适用于包含多环芳香苯环结构的多种碳质材料,可为分子模型构建研究提供数据来源,对进一步认识碳质材料微晶结构特征及多环芳香结构演化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结构 晶格条纹 HRTEM图像 堆垛分布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堆垛与孔径分布的高碱金属煤焦分子建模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长安 Justin K.WATSON +2 位作者 Enette LOUW 车得福 Jonathan P.MATHEWS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共10页
针对表征高碱金属煤焦复杂物理化学结构特征的煤焦大分子三维(3D)模型的建模问题,以高分辨率投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像数据作为高碱金属煤焦分子模型的基本微观结构信息来源,提出了一种快速耦合堆垛和孔径分布的高碱金属煤焦大分子建... 针对表征高碱金属煤焦复杂物理化学结构特征的煤焦大分子三维(3D)模型的建模问题,以高分辨率投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像数据作为高碱金属煤焦分子模型的基本微观结构信息来源,提出了一种快速耦合堆垛和孔径分布的高碱金属煤焦大分子建模方法。基于Perl语言开发了相应的建模自编程序Fringe3D和Vol3D,实现了构建具有特定孔径分布和多种赋存形态Na分布的煤焦大分子模型。提出的煤焦大分子3D建模方法具有建模快速、可控性强和方便耦合复杂结构特征等特点,在高碱金属煤焦分子建模过程中考虑了不同赋存形态Na的分布。通过构建的具有特定碱金属分布的煤焦分子3D模型和分子反应动力学模拟,能够深入揭示煤焦热反应过程中Na迁移规律与微观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分子建模 孔径分布 碱金属钠 堆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水洗对准东高碱煤Na/Ca脱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长安 罗茂芸 +4 位作者 熊若宸 张津铭 赵林 冯平安 车得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6-1005,共10页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而准东煤田作为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具有非常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准东煤中Na、Ca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AAEMs)含量较高,导致在工业生产中结渣沾污问题严重。为探究CO_(2)-水洗处理对准东高碱煤的脱碱效果及水洗...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而准东煤田作为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具有非常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准东煤中Na、Ca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AAEMs)含量较高,导致在工业生产中结渣沾污问题严重。为探究CO_(2)-水洗处理对准东高碱煤的脱碱效果及水洗过程溶液中Cl-/NO^(-)_(3)等阴离子的分布特性,进行水洗/CO_(2)-水洗准东煤脱碱实验。在水洗温度为20、40、60℃,水洗时间为2、5、8 h等不同水洗条件下,对水洗/CO_(2)-水洗准东煤Na/Ca和Cl-/NO^(-)_(3)的脱除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他气体氛围下水洗准东煤脱除Na/Ca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洗时间、温度及水煤液固质量比的增加,Na/Ca的脱除效率增加且增幅较大,滤液中Cl-/NO^(-)_(3)等阴离子浓度也有所增大。当水洗时间为5 h、水洗温度为60℃、液固比为50∶1、CO_(2)通入流量为100 mL/min时,Na/Ca的脱除效果达到较高水平,脱除效率分别可达73.8%和15.0%。Na/Ca的脱除效率与CO_(2)流量和CO_(2)/O_(2)混合气体中CO_(2)体积分数基本呈正相关,而CO_(2)流量对Cl-/NO^(-)_(3)的浸出也具有一定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其中滤液中Cl-/NO^(-)_(3)质量浓度随CO_(2)流量变化有所波动,除物理上的鼓泡作用外,可能存在其他化学反应机理。在其他气体氛围(如N2氛围)下水洗准东煤,Na/Ca的脱除效果也有一定改善,但没有CO_(2)参与水洗的脱碱效果好。因此,将CO_(2)应用于水洗准东煤脱碱切实可行,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的工业流程改造,有望实现一定规模的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碱 高碱煤 准东煤 CO_(2)-水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现实主义戏剧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长安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5期75-85,共11页
近年来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异常热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重回主流。由于创作者对现实主义的本质认识不一,其成果也参差不齐。现实主义不等于现实题材,也不等于简单的生活真实。一拥而上地去写现实事件、热点题材,势必重蹈"题材决定论&... 近年来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异常热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重回主流。由于创作者对现实主义的本质认识不一,其成果也参差不齐。现实主义不等于现实题材,也不等于简单的生活真实。一拥而上地去写现实事件、热点题材,势必重蹈"题材决定论"的覆辙。现实主义戏剧要塑造典型人物,但典型人物并不简单地等于英雄人物,一味地对人物"英雄化"可能滋生新的概念化。现实主义创作要求高于生活,但不能以主观情感代替客观真实,以感性逻辑淹没理性逻辑,若倾向性压倒真实性,其结果难免事与愿违。现实主义虽是老传统,但也是一个新课题。真正的现实主义戏剧须恪守本质,不断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现实题材 典型人物 文艺创作 文艺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探曲艺美本质——兼及曲艺规律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长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3-148,61,共7页
近20年来,随着传媒的日益发达和各类新兴审美样式的崛起,曲艺渐次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当今曲艺面临着深刻危机。鉴于此,有必要重新认识曲艺艺术的规律,再探曲艺美的本质,以期发现这些规律和本质在当下语境中的状态和相互关系,使我们的... 近20年来,随着传媒的日益发达和各类新兴审美样式的崛起,曲艺渐次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当今曲艺面临着深刻危机。鉴于此,有必要重新认识曲艺艺术的规律,再探曲艺美的本质,以期发现这些规律和本质在当下语境中的状态和相互关系,使我们的意识、思维、行动或能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展开,从而引导出科学的、实际的、合乎规律的和现实有效的曲艺艺术的实践行为。我们或许可以认可曲艺的听觉艺术、大众传媒和休闲文化本质,这也是我们应当遵从的品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 曲艺美 本质 艺术规律 听觉艺术本质 大众传媒本质 休闲文化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丢失地方的地方戏——当下地方戏生存忧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长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4,共4页
对于中国的地方戏而言,地方是它的母体,需要是它的前提,差异是它的本质。本文对当下地方戏所处境遇颇为忧虑:一是需求弱化,个性丢失,中心地位不复存在;二是时过境迁,载体丧失,生存空间日益萎缩;三是先天不足,后天罹患,发展道路愈见迷茫。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地方戏 地方性 需求 个性 载体 生存空间 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中小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长安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9-120,130,共3页
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具备相当的工业化水平,很容易找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而西部中小城市还处于农业经济为主导的阶段,与东部地区相比,其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加强政府的组织、规划协调作用,引进、借鉴东部发达城... 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具备相当的工业化水平,很容易找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而西部中小城市还处于农业经济为主导的阶段,与东部地区相比,其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加强政府的组织、规划协调作用,引进、借鉴东部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西部城市的后发优势,实现西部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中小城市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双层背电极的非晶硅太阳电池热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王长安 徐重阳 +2 位作者 周雪梅 邹雪城 赵伯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2-86,共5页
提出一种采用铬的硅化物/铝的双层背电极的新型非晶硅PIN太阳电池结构。研究了铬的硅化物的特性和具有双层背电极非晶硅PIN太阳电池的热稳定性。金属硅化物能有效地阻挡两侧铝原子和硅原子的相互热扩散,从而可大大改善非晶硅太... 提出一种采用铬的硅化物/铝的双层背电极的新型非晶硅PIN太阳电池结构。研究了铬的硅化物的特性和具有双层背电极非晶硅PIN太阳电池的热稳定性。金属硅化物能有效地阻挡两侧铝原子和硅原子的相互热扩散,从而可大大改善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热稳定性 硅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燃气工程用无缝钢管泄漏失效分析
20
作者 王长安 王高峰 +6 位作者 刘迎来 赵金兰 聂向晖 王耀光 吴金辉 余国民 杨溪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5年第B08期76-79,共4页
采用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对某燃气工程用无缝钢管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无缝钢管泄漏是因制造钢管的钢坯本身存在夹渣缺陷造成裂纹所致,裂纹形成于钢管轧制过程,属于... 采用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对某燃气工程用无缝钢管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无缝钢管泄漏是因制造钢管的钢坯本身存在夹渣缺陷造成裂纹所致,裂纹形成于钢管轧制过程,属于热轧裂纹。对钢管生产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钢管 裂纹 泄漏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