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弥散张量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渝晖 毕秋 +5 位作者 吴昆华 艾芳 王钦卿 陈婧 龚志梅 杜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0-294,共5页
目的对比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其中高分化(G1级)15例、中分化(G2级)14例、低分化(G3级)12例,术前均接受常规MR平扫及DTI、DWI,... 目的对比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其中高分化(G1级)15例、中分化(G2级)14例、低分化(G3级)12例,术前均接受常规MR平扫及DTI、DWI,比较各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弥散系数(MD)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各参数对病理组织学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G1、G2、G3级子宫内膜样腺癌之间ADC值及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ADC值(r=-0.589,P<0.001)、MD值(r=-0.724,P<0.001)均与其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将G3级归为高危组、G1和G2级归为低危组,高危组ADC值、MD值均低于低危组(P均<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DC、MD值鉴别诊断高、低危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和0.868(P均<0.01)。结论 DTI和DWI均可用于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且MD值效能较ADC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 病理学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