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寒化湿颗粒对流感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致小鼠肺炎模型的作用机理研究
1
作者 赵荣华 朱春旭 +8 位作者 孙静 包蕾 王馨蔚 耿子涵 张敬升 郭姗姗 李舒冉 王道涵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5期488-494,共7页
目的 研究散寒化湿颗粒对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H1N1/FM1)毒株及RSV以滴鼻的方式感染小鼠,构建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建模后,取小鼠肺组织,计算... 目的 研究散寒化湿颗粒对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H1N1/FM1)毒株及RSV以滴鼻的方式感染小鼠,构建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建模后,取小鼠肺组织,计算小鼠的肺指数及其抑制率。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及RSV感染模型均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连花清瘟组,散寒化湿高剂量组(52.8 g·kg^(-1)·d^(-1))、中剂量组(26.4 g·kg^(-1)·d^(-1))、低剂量组(13.2 g·kg^(-1)·d^(-1)),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模型以奥司他韦组为模型组,RSV感染模型利巴韦林组为模型组,建模并给药后,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毒株感染的小鼠,将其肺内细支气管及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处理,在显微镜下详细观察病变情况,并依据既定的标准进行等级评分,并对RSV滴鼻感染小鼠的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33(IL-33)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散寒化湿颗粒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H1N1/FM1模型组小鼠肺指数(P<0.05),显著改善小鼠肺内细支气管及肺组织的病变程度,肺部及支气管病变等级显著降低。散寒化湿颗粒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RSV感染小鼠肺指数(P<0.05),且散寒化湿颗粒3个剂量组均可明显升高RSV感染小鼠IL-4含量、降低IL-33含量,模型组、散寒化湿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IL-4含量依次为(50.20±2.22)、(61.63±1.34)、(71.46±2.39)、(56.74±1.24)pg·m L^(-1),IL-33含量依次为(1 787.37±60.59)、(1 273.10±378.04)、(1 532.38±337.96)、(1 347.33±345.39)pg·mL^(-1),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散寒化湿颗粒可改善小鼠肺内细支气管及肺组织的病变程度,使肺部及支气管病变等级显著降低,显著降低病毒性肺炎模型小鼠的肺指数,且能使得小鼠肺脏IL-4含量升高、IL-33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寒化湿颗粒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性肺炎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调节探讨葛根汤颗粒治疗小鼠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荣华 孙静 +10 位作者 包蕾 耿子涵 陶夏莉 张敬升 庞博 徐英莉 曹姗 李舒冉 郭姗姗 王道涵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32-136,151,共6页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药效评价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13~15 g,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磷酸奥司他韦阳性药对照组及葛根汤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6、3.3、1.7 g-...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药效评价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13~15 g,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磷酸奥司他韦阳性药对照组及葛根汤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6、3.3、1.7 g-1·kg^(-1)·d^(-1)),每组10只,采用IAV(FM1株)病毒液感染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同时给予相关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小鼠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RT-PCR法检测肺组织核酸,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时采用IAV(FM1株)病毒液滴鼻感染小鼠,造成死亡保护模型,观察小鼠感染后2周内的死亡情况,计算小鼠的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平均存活天数和生命延长率。结果葛根汤颗粒中剂量组肺指数及肺组织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1),肺指数抑制率为50.73%;葛根汤颗粒高、中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葛根汤颗粒中、低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葛根汤颗粒3个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死亡率90%,平均存活天数9.45 d,葛根汤颗粒3个剂量组小鼠死亡率显著降低、平均存活天数显著延长,生命延长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葛根汤颗粒可通过调节模型小鼠免疫炎性因子水平达到改善病毒性肺炎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和肺组织病毒载量,从而减轻模型小鼠的肺部炎性损伤;对模型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葛根汤颗粒 炎性因子 免疫调节 死亡保护 肺指数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京儿科学派论治抽动障碍的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探赜
3
作者 卜梦雅 王素梅 +4 位作者 郝宏文 刘晓芳 赵荣华 朱春旭 王道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4期98-100,共3页
燕京儿科学派立足于脏腑辨证,认为风痰为抽动障碍的致病关键,肝风内动为基本病机。学派泰斗刘弼臣教授及其传承人王素梅教授以“平肝息风”为治法基石,着眼于不同致病环节,分别形成了“从肺论治”“从脾论治”两大代表性治法理念,对临... 燕京儿科学派立足于脏腑辨证,认为风痰为抽动障碍的致病关键,肝风内动为基本病机。学派泰斗刘弼臣教授及其传承人王素梅教授以“平肝息风”为治法基石,着眼于不同致病环节,分别形成了“从肺论治”“从脾论治”两大代表性治法理念,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刘弼臣教授聚焦于“外风引触肝风”始动环节,倡导调肺以截病于初,散外风以防内风亢动;王素梅教授承袭并发展其证治思路,聚焦于“脾虚”关键病理环节,倡导调脾以治病于本,健脾以平肝益肺,完善了本病反复发作期及恢复期的治法体系。本文总结燕京儿科学派两大代表性学术思想及观点演变中的传承发展,旨在进一步弘扬流派名医经验,并为本病证治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燕京儿科学派 名医经验 学术传承 刘弼臣教授 王素梅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BCAN的风力发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4
作者 和林芳 王道涵 +2 位作者 田淼 安文杰 孙鲜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针对风力发电机轴承实际运行工况下故障类别随时间的推移逐步积累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具有增量学习能力的宽度卷积注意网络(IBCAN)的故障诊断方法,可在不重新训练模型的基础上诊断新增故障类别。首先,将风力发电机轴承振动信号利用连... 针对风力发电机轴承实际运行工况下故障类别随时间的推移逐步积累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具有增量学习能力的宽度卷积注意网络(IBCAN)的故障诊断方法,可在不重新训练模型的基础上诊断新增故障类别。首先,将风力发电机轴承振动信号利用连续小波变换(CWT)提取时频特征;其次,针对历史故障类别数据集,利用卷积注意网络(CAN)获得风力发电机轴承振动信号小波变换图的深度特征表示;然后,利用弹性网回归改进宽度学习系统(IBLS)将CAN所获特征和相应标签传输到IBLS中进行分类;最后,针对新增故障类别数据集,通过IBLS的扩展节点进行增量学习,进而实现新增故障类别诊断。通过实际采集的风力发电机轴承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试验验证,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更新风力发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模型,增量学习新故障类别,对实际工程中风力发电机轴承故障诊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轴承 故障诊断 增量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土场土体裂缝优先流迁移规律及活跃度评价
5
作者 李叶鑫 吕刚 王道涵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4期82-88,共7页
【目的】揭示排土场土体裂缝优先流分布特征,评价优先流活跃度。【方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野外染色示踪试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土体裂缝优... 【目的】揭示排土场土体裂缝优先流分布特征,评价优先流活跃度。【方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野外染色示踪试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土体裂缝优先流形态特征、迁移规律及其活跃度。【结果】排土场土体裂缝优先流形态呈“T”形分布,主要集中在土体裂缝两侧。表层土壤染色面积分布均匀且连续,表现为基质流;随着土层深度增大,染色面积和宽度减小,优先流作用增强。GFⅡ优先流的发生速度最快,最大染色深度最大,在相同降水条件下最易发生优先流。土体裂缝优先流染色面积比减小,呈“S”形分布,3个土体裂缝染色面积比依次为27.23%、31.97%、30.73%。土体裂缝优先流染色面积比呈不同程度变异,最大值依次为77.09%、79.85%、126.17%;不同土层染色面积比的变异程度不同。【结论】土体裂缝宽度越小,染色面积比的变异系数越大,染色形态变化程度越活跃,土体裂缝优先流现象越明显。土体裂缝优先流具有较强的三维空间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优先流 土体裂缝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素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潜力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道涵 梁成华 +1 位作者 孙铁珩 潘大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7-1160,共4页
针对磷素在田间条件下是否可以发生垂直迁移存有的疑问,利用模拟土柱研究了渗漏液磷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淹水后土柱渗漏液中总磷、有机磷的变化基本上表现为逐渐升高而后有所降低的趋势;施磷肥和猪粪处理土柱渗漏液中的总磷量高... 针对磷素在田间条件下是否可以发生垂直迁移存有的疑问,利用模拟土柱研究了渗漏液磷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淹水后土柱渗漏液中总磷、有机磷的变化基本上表现为逐渐升高而后有所降低的趋势;施磷肥和猪粪处理土柱渗漏液中的总磷量高于无磷肥处理;施猪粪处理土柱渗漏液中有机磷量明显高于施无机磷肥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迁移 磷污染 模拟土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葡萄孢培养基种类和继代培养对松材线虫致病力的影响
7
作者 王道涵 瞿红叶 +1 位作者 米仁军 谈家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1,125,共7页
本试验在8种培养基上培养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以灰葡萄孢喂饲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采用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作为接种材料,研究松材线虫繁殖力和致病力的变化,同时探究了在PDA-灰葡萄孢上继代培养84代的松材... 本试验在8种培养基上培养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以灰葡萄孢喂饲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采用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作为接种材料,研究松材线虫繁殖力和致病力的变化,同时探究了在PDA-灰葡萄孢上继代培养84代的松材线虫致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以玉米、小麦和PDA 3种培养基培养的灰葡萄孢喂饲松材线虫,其繁殖力显著高于CDA和4种合成培养基,其中PDA-灰葡萄孢上的松材线虫数量最多,比合成培养基C或D培养的灰葡萄孢上的线虫数量提升了48.94%;接种PDA-灰葡萄孢组松材线虫的黑松病情指数最高,较最低的合成培养基D-灰葡萄孢组高了47.87%。松材线虫在PDA-灰葡萄孢上继代培养至第14代后,继代次数的增加会导致其致病力下降,接种第79代松材线虫后黑松病情指数已为0。因此,为保证松材线虫的致病力不衰退,应使用PDA-灰葡萄孢培养基喂饲松材线虫,且松材线虫继代培养应控制在14代以内。研究结果将为松材线虫的繁殖技术与致病相关机理分析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繁殖力 致病力 培养基 继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银颗粒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荣华 郭姗姗 +9 位作者 耿子涵 孙静 时宇静 包蕾 鲍岩岩 高英杰 张贵民 关永霞 崔晓兰 王道涵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2期1123-1128,1154,共7页
目的观察柴银颗粒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的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柴银颗粒(8.8、4.4、2.2 g/kg)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的治疗,从证型外观表现、肺部炎症、肺组织中病毒核酸表达... 目的观察柴银颗粒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的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柴银颗粒(8.8、4.4、2.2 g/kg)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的治疗,从证型外观表现、肺部炎症、肺组织中病毒核酸表达量、下丘脑c AMP及PGE-2含量、肺组织炎性因子含量以及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百分比,系统评价柴银颗粒对模型的治疗机制。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体质量下降,摄食及饮水量显著减少,嗜卧懒动甚则精神萎靡,毛色潮湿,扎堆少动,反应迟缓,食欲不振,纳呆,大便先期粘腻后期干结;柴银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小鼠上述症状明显改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柴银颗粒在高、中剂量小鼠肺指数显著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26.49%、21.06%;柴银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病毒核酸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柴银颗粒3个剂量组PGE2及c AMP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柴银颗粒3个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小鼠肺组织SOD含量升高(P<0.05,P<0.01);柴银颗粒低剂量组小鼠外周血CD4^(+)T/CD8^(+)T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柴银颗粒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通过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降低小鼠肺组织病毒核酸表达量、抑制免疫炎性因子表达,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因子表达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等方面对模型进行治疗,相关机制研究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客观的试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肺炎 柴银颗粒 病证结合模型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育牛黄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毒疫模型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荣华 郭姗姗 +9 位作者 孙静 时宇静 包蕾 耿子涵 鲍岩岩 周冠儒 高英杰 崔晓兰 王道涵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2期1117-1122,共6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牛黄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证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育牛黄(0.128、0.064、0.032 g/kg)对小鼠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肺组织病毒载量、肺组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牛黄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证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育牛黄(0.128、0.064、0.032 g/kg)对小鼠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肺组织病毒载量、肺组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14),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及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E2含量、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影响评价药物对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证小鼠病证结合模型小鼠体重减轻,摄食及饮水量下降明显,扎堆不动,反应迟缓,皮毛干枯不泽,大便粘腻,小便量少色黄,体外培育牛黄可明显改善模型小鼠上述状态。体外培育牛黄可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病毒核酸表达量;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炎性因子CD14、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模型小鼠c AMP含量,对PGE2含量无显著变化;显著升高模型小鼠CD4^(+)T细胞、CD8^(+)T细胞的百分比。结论体外培育牛黄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证小鼠病证结合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通过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调节下丘脑CAMP及PGE2的含量、调节免疫机能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作用环节进行治疗,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肺炎 体外培育牛黄 中医病机 湿热疫毒袭肺 免疫机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重建对沙地采伐迹地土壤肥力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婷 吕刚 +2 位作者 王道涵 王凯 彭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77-81,共5页
以植被重建后的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南缘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上的更新树种林下土壤特性演变特征进行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选用7项评价指标对植被重建后土壤肥力特征进行综合评价... 以植被重建后的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南缘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上的更新树种林下土壤特性演变特征进行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选用7项评价指标对植被重建后土壤肥力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植被重建后,土壤肥力各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五角枫林地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增幅最大,红刺榆林地碱解氮、全钾增幅最大,彰武松、樟子松林地全磷、有效磷增幅最大;4种植被重建类型对土壤肥力的综合改良效果为五角枫(0.8735)>彰武松(0.6494)>红刺榆(0.5618)>樟子松(0.4814),该评价结果可为当地植被恢复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固沙林 采伐迹地 植被重建 评价指标 土壤肥力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振口服液对人冠状病毒肺炎热毒疫幼龄小鼠模型的干预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荣华 孙静 +12 位作者 包蕾 耿子涵 李贵平 王道涵 李舒冉 张敬升 庞博 徐英莉 周利润 鲍岩岩 陈梦苹 郭姗姗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3期248-252,257,共6页
目的研究金振口服液对人冠状病毒肺炎热毒疫幼龄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ICR小鼠,分为空白组,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感染组,中医热证组,人冠状病毒肺炎热毒疫小鼠模型组,磷酸氯喹组,连花清瘟组及金振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30、15... 目的研究金振口服液对人冠状病毒肺炎热毒疫幼龄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ICR小鼠,分为空白组,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感染组,中医热证组,人冠状病毒肺炎热毒疫小鼠模型组,磷酸氯喹组,连花清瘟组及金振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30、15和7.5 mL·kg^(-1)·d^(-1),相当于生药8、4和2 g·kg^(-1)·d^(-1)),每组10只,采用热湿环境复合HCoV-229E感染造模及给药。观察小鼠的肺指数和抑制率,肺组织核酸,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因子IL-1β、MDA及下丘脑因子PGE2、CAMP,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结果金振口服液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P<0.01),肺指数抑制率为43.93%;金振口服液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IL-1β含量(P<0.05,P<0.01)、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MDA水平(P<0.01);金振口服液3个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下丘脑中PGE2、CAMP的生成(P<0.05,P<0.01);对外周血免疫细胞百分比无显著影响。结论金振口服液可明显改善人冠状病毒肺炎热毒疫幼龄小鼠的免疫功能,表现为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而缓解肺部炎性损伤,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和病毒载量,同时可下调体温调节中枢因子的表达,对模型小鼠的肺部炎症起到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振口服液 人冠状病毒肺炎 热毒疫 幼龄小鼠 炎性因子 免疫调节 肺指数 肺指数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污染控制经济学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思静 王道涵 王延松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1期19-25,共7页
对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控制相关经济政策进行了阐述,表明一种恰当的水污染控制经济方法主要取决于水污染在本质上应归于点源污染还是非点源污染。对点源污染而言,主要依靠排污收费、补贴和市场许可证等市场手段作为控制污染的工具。就非点... 对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控制相关经济政策进行了阐述,表明一种恰当的水污染控制经济方法主要取决于水污染在本质上应归于点源污染还是非点源污染。对点源污染而言,主要依靠排污收费、补贴和市场许可证等市场手段作为控制污染的工具。就非点源污染来说,应用点源污染控制的方法并不合适,因为这些方法不能在污染的源头直接对排污进行监测。本文阐述了几种可行性方法来克服对污染物不易直接监测的缺点。结果表明:对水环境污染控制究竟采用哪种最适宜的经济方法取决于所研究的水污染类型的特殊性。使用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学方法用于控制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是不现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 成本-效益 外部不经济性 边际治理成本 信息租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处理维生素制药废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静 王治江 +1 位作者 王道涵 岳瑞校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1期26-29,共4页
维生素制药废水经过初步生化处理后,出水水质无法满足要求,具有难降解、COD和氨氮浓度高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本文采用"强化复合曝气水解酸化→高效厌氧复合反应→流离生物接触氧化"连续工艺深度处理维生素制药废水,研究其可... 维生素制药废水经过初步生化处理后,出水水质无法满足要求,具有难降解、COD和氨氮浓度高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本文采用"强化复合曝气水解酸化→高效厌氧复合反应→流离生物接触氧化"连续工艺深度处理维生素制药废水,研究其可行性。处理规模为7.2 m3/d的中型试验结果表明:强化复合曝气水解酸化能使进水B/C值由0.33提高到0.48,提高下一步生化反应的处理效率,当进水CODCr的浓度为150~641 mg/L,氨氮浓度为6~115 mg/L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4.28%、93.8%,出水COD浓度小于50mg/L,氨氮浓度小于5 mg/L,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指标,该连续工艺深度处理此类废水具有可行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 氨氮 可生化性 维生素制药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璇 王彤 王道涵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年第5期53-54,共2页
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问题是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磷肥的大量施用不仅浪费资源、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通过面源流失对周边水体环境构成潜在威胁。此项研究以沈阳郊区不同利用年限的蔬菜保护地为对象,对集约农业土壤中磷... 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问题是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磷肥的大量施用不仅浪费资源、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通过面源流失对周边水体环境构成潜在威胁。此项研究以沈阳郊区不同利用年限的蔬菜保护地为对象,对集约农业土壤中磷素的积累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耕层土壤全磷、速效磷、有机磷随利用年限增加,具有明显的积累趋势;土壤速效磷占全磷的比率增加显著,而有机磷占全磷的比率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磷素 温室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植物体系汞含量的影响
15
作者 高翠翠 王道涵 +1 位作者 王营军 汤家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55-58,77,共5页
[目的]研究在生物炭影响下土壤和植物中汞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以章古台风沙土壤为研究对象,向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汞、不同浓度梯度的生物炭,对土壤和植物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浓度外源汞处理下,土壤汞残留率、植物体内汞... [目的]研究在生物炭影响下土壤和植物中汞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以章古台风沙土壤为研究对象,向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汞、不同浓度梯度的生物炭,对土壤和植物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浓度外源汞处理下,土壤汞残留率、植物体内汞残留率和富集系数均在生物炭添加量为16.0 g/kg表现较好效果;当外源汞浓度为16.0 mg/kg,生物炭添加量为16.0 g/kg,土壤汞残留率提高,达到47.204%,植物体内汞残留率最小,为37.193%,富集系数最低,降至0.844。外源汞浓度为32.0 mg/kg,土壤汞残留率提高了7.949百分点;外源汞浓度为4.0 mg/kg,植物体内汞残留率降低了12.145百分点,富集系数减少了0.734。[结论]生物炭可以把汞钝化在土壤中,具有修复和改良汞污染土壤的特征,且添加量为16.0 g/kg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生物炭 汞污染 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法预处理糠醛废水的研究
16
作者 甘静 王道涵 王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663-1166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Fenton试剂氧化预处理糠醛废水的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糠醛修废水进行Fenton试剂氧化预处理,初步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在最佳条件下研究了Fe2+浓度、pH、H2O2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采用Fenton试剂氧化预处理糠醛废水的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糠醛修废水进行Fenton试剂氧化预处理,初步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在最佳条件下研究了Fe2+浓度、pH、H2O2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2.5ml,Fe2+投加量为0.28g,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60℃。在该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5%以上。pH值和H2O2随量值的增加COD去除率先升高后减低,Fe2+、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随量值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结论]该研究为糠醛废水的预处理提供了参考,同时为后续采用生化处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糠醛废水 正交法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草原区露天煤矿外排土场平台土体裂缝形态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叶鑫 吕刚 +4 位作者 王道涵 刁立夫 李朝辉 董亮 杜昕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81-3792,共12页
煤炭资源的开采不仅能够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以露天开采最为严重。频繁不合理的采矿活动破坏土地资源,诱发矿区地质灾害。土体裂缝是煤矿区地质灾害中最直观的一种,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其数量多、分布... 煤炭资源的开采不仅能够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以露天开采最为严重。频繁不合理的采矿活动破坏土地资源,诱发矿区地质灾害。土体裂缝是煤矿区地质灾害中最直观的一种,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其数量多、分布广、危害重,严重影响矿区生态安全。土体裂缝的产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排土场地表径流、入渗、蒸发等水文循环过程,也增加排土场泻溜、崩塌、滑坡等水土流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研究排土场平台土体裂缝形态特征可为认识矿区水分快速运动、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野外试验、室内分析、图像处理等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北方草原区露天煤矿外排土场平台土体裂缝形态规律及其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排土场平台土体裂缝发育严重,多为直线型,走向平行于等高线,集中在排土场平台前缘5 m内;排土场平台土体裂缝长度主要集中在0~500 cm,占80%以上;土体裂缝宽度在4.3~40.4 cm,深度在5.7~55.3 cm。土体裂缝尺寸的差异较大,但可以根据裂缝宽度W将其划分为小裂缝(W<15 cm)、中裂缝(15 cm<W<30 cm)和大裂缝(W>30 cm)3个等级;GFⅠ,GFⅡ,GFⅢ裂缝宽度依次为9.85,2.86,5.77 cm,各裂缝之间差异显著(P<0.05)。GFⅠ,GFⅡ,GFⅢ裂缝深度依次为29.00,30.67,28.67 cm,各裂缝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裂缝宽度不断扩张,松散的砂质壤土会在裂缝开裂过程中坍塌而回填裂缝,影响裂缝深度。裂缝宽深比与裂缝深度之间具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两者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GFⅠ,GFⅡ,GFⅢ分形维数为1.437,1.240,1.309,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86~0.994,P<0.001,排土场土体裂缝分布具有明显的自相似性。分形维数越大,裂缝的形态特征越复杂,对土壤及植被的扰动作用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裂缝 排土场 形态特征 不均匀沉降 分形维数 露天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煤尘润湿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道涵 邹佳霖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28,33,共5页
为解决井下煤尘不易被水润湿的问题,选取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加入水中制成复配溶液,用以改善水对煤尘的润湿性能。对22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进行煤尘沉降实验,优选出5种表面活性剂,并将优选出的表面活性剂进行等比例复配,得到9种表面... 为解决井下煤尘不易被水润湿的问题,选取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加入水中制成复配溶液,用以改善水对煤尘的润湿性能。对22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进行煤尘沉降实验,优选出5种表面活性剂,并将优选出的表面活性剂进行等比例复配,得到9种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对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再次进行煤尘沉降实验,结果表明:在复配剂质量分数为0. 20%~0. 60%时,快渗T和SAS-60的复配溶液比SAS-60单体溶液对煤尘具有更好的润湿效果;在复配剂质量分数为0. 30%~0. 50%时,OA-12和Lutensol XP-90的复配溶液比2种表面活性剂单种溶液对煤尘具有更好的润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配 煤尘 沉降实验 润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作用下排土场平台-边坡系统土壤侵蚀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吕刚 李叶鑫 +2 位作者 宁宝宽 魏忠平 王道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3-1476,共14页
煤炭开采过程中会形成平台岩土紧实、边坡高陡松散的排土场,是露天煤矿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排土场紧实平台的汇流作用是坡面径流侵蚀的主要动力,平台前缘出现的土体裂缝更是为地表径流涌入排土场提供优先路径,极大程度地增加排土... 煤炭开采过程中会形成平台岩土紧实、边坡高陡松散的排土场,是露天煤矿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排土场紧实平台的汇流作用是坡面径流侵蚀的主要动力,平台前缘出现的土体裂缝更是为地表径流涌入排土场提供优先路径,极大程度地增加排土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研究降雨和微地形对排土场平台-边坡系统土壤侵蚀的作用机制可为露天煤矿排土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内蒙古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利用相似模拟原理和土体裂缝等效模型建立排土场平台-边坡室内模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90,120,150 mm/h)和土体裂缝深度(5,10,15,20 cm)条件下排土场平台-边坡系统土壤侵蚀演变过程、产流产沙特征和侵蚀沟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排土场平台-边坡系统土壤侵蚀演变过程分为土壤溅蚀与面蚀、裂缝充水与坍塌、细沟侵蚀、裂缝贯穿、坡肩垮塌和稳定阶段6个阶段,土壤侵蚀过程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裂缝深度为5,10,15,20 cm时,排土场径流量依次为23.41,58.70,35.24,75.95 L,侵蚀量依次为3.79,19.66,23.01,34.57 kg;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径流量和侵蚀量均增大;当降雨强度为90 mm/h、裂缝深度为10 cm时,排土场在侵蚀前期形成泥流,其含沙量高达1.03 kg/L。排土场平台-边坡系统径流量和侵蚀量是土体裂缝和降雨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交互作用与径流量和侵蚀量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降雨强度和裂缝深度条件下,各时段土壤侵蚀量依次为对照的1.94~4.56,2.07~63.19,4.98~34.54,5.84~53.98,6.31~74.64,38.78~176.25倍,呈现多峰多谷的变化规律。随着降雨强度和裂缝深度的增大,排土场侵蚀沟数量减少,侵蚀沟长度、宽度和深度增大,溯源侵蚀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平台-边坡系统 排土场 极端降雨 土体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草措施土壤抗冲性及其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猛 吕刚 +5 位作者 翟景轩 王锋柏 张卓 董亮 郑洋 王道涵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抗侵蚀特性对不同林草措施的响应。【方法】采用室内抗冲槽原状土冲刷和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草措施土壤抗冲特性及其与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土壤冲刷过程中,不... 【目的】研究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抗侵蚀特性对不同林草措施的响应。【方法】采用室内抗冲槽原状土冲刷和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草措施土壤抗冲特性及其与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土壤冲刷过程中,不同林草措施下出现产流后的4 min之内变化较大,随着冲刷试验的进行逐渐降低,并逐渐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不同林草措施土壤冲刷过程平均径流含沙量表现为荒草地>花生地>灌木林地>樟子松林地;不同林草措施土壤抗冲性变化与土壤冲刷过程含沙量呈反比,随冲刷时间延长,总体来说与冲刷时间越长,抗冲性能越强的规律相符合,且这种变化规律不受林草措施变化而改变。径流结束时不同林草措施下的土壤抗冲性表现为花生地<荒草地<灌木林地<樟子松林地。土壤抗冲性与土壤体积质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显著正相关,土壤抗冲性指数与砂粒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和黏粒正相关,但均不显著,与土壤持水性并无显著性关系。【结论】林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抗冲性能,以樟子松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风蚀交错区 土壤抗侵蚀性 原状土冲刷 风沙土 不同林草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