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鲜酯与噻苯隆及其复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1
作者 满振峰 方淑梅 +3 位作者 王庆燕 王通宇 刘繁超 梁喜龙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为探究始花期叶面喷施胺鲜酯、噻苯隆及其复配药剂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提升大豆化控应用技术水平,以垦农18为供试品种,以喷施清水为对照,以胺鲜酯、噻苯隆及其复配药剂为处理,通过桶栽试验分析比较2单剂及复配喷施对大豆产量、... 为探究始花期叶面喷施胺鲜酯、噻苯隆及其复配药剂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提升大豆化控应用技术水平,以垦农18为供试品种,以喷施清水为对照,以胺鲜酯、噻苯隆及其复配药剂为处理,通过桶栽试验分析比较2单剂及复配喷施对大豆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胺鲜酯、噻苯隆及复配喷施可有效调控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与蔗糖合成酶活性,提高叶干重及蔗糖含量,其中叶干重的提高范围分别为5.06%~22.85%、14.47%~28.50%和1.45%~6.72%,叶片蔗糖含量的提高范围分别为9.94%~19.69%、11.92%~48.57%和18.49%~118.26%,进而提升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其中,0.2 mg·L^(-1)的噻苯隆及20 mg·L^(-1)胺鲜酯与0.1 mg·L^(-1)噻苯隆复配可使大豆单株粒重增加19.10%和19.16%,60 mg·L^(-1)胺鲜酯与0.6 mg·L^(-1)噻苯隆复配对品质提升效果佳,其可使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分别提高6.20%和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胺鲜酯 噻苯隆 蔗糖代谢 产量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不同化控复配剂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通宇 方淑梅 +3 位作者 王庆燕 栾晓燕 刘鑫磊 梁喜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明确调环酸钙(Pro-Ca)与胺鲜酯(DA-6)或油菜素内酯(BR)组配形成的复配剂LMA与LMB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黑农84(高蛋白品种)和黑农87(高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关键生育时期(苗期、初花期及鼓粒期)进... 为明确调环酸钙(Pro-Ca)与胺鲜酯(DA-6)或油菜素内酯(BR)组配形成的复配剂LMA与LMB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黑农84(高蛋白品种)和黑农87(高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关键生育时期(苗期、初花期及鼓粒期)进行叶面不同联合喷施处理,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于大豆完熟期随机取样,测定分析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指标、理论产量和大豆籽粒中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结果表明:苗期喷施LMA,初花期及鼓粒期喷施LMB(ABB处理)可使大豆黑农84的理论产量显著提高19.40%,黑农87理论产量显著提高32.66%,使黑农87总蛋白含量提高7.29%。产量增加与化控复配剂对株粒数和百粒重的调控有关,总蛋白含量提高与其对百粒重的调控有关。在苗期及初花期分别喷施LMA(AA处理)则可使水溶蛋白及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6.00%以上,若在鼓粒期再次喷施LMA(AAA处理),则可使黑农84和黑农87的水溶蛋白、醇溶蛋白及总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56%、52.63%和11.80%。BA、A、AAA、AB及ABB处理都使脂肪含量得到改善,但均未使两品种的含量同时显著提高。在田间生产中可根据不同的大豆生产需求,选用不同的联配及喷施方式和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调环酸钙 胺鲜酯 油菜素内酯 产量 蛋白与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