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舰载光电跟踪系统跟踪误差源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辉华 刘文化 +2 位作者 张世英 刘淼森 吕隽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根据目标信息在舰载条件下各个环节中的传递过程,分析光电跟踪系统跟踪性能各种影响因素,给出了主要的误差源。在考虑不同误差属性的基础上,给出了脱靶量测量误差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传递方法。同时,给出伺服系统动态滞后误差、扰动力矩... 根据目标信息在舰载条件下各个环节中的传递过程,分析光电跟踪系统跟踪性能各种影响因素,给出了主要的误差源。在考虑不同误差属性的基础上,给出了脱靶量测量误差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传递方法。同时,给出伺服系统动态滞后误差、扰动力矩产生的跟踪误差,以及由于舰船运动对跟踪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光电跟踪系统 误差源 误差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光电跟踪的船摇扰动复合补偿控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辉华 刘文化 +1 位作者 张世英 张文博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4,共4页
针对船摇扰动引起的机械谐振和视轴不稳定的问题,舰载条件下通过安装多个陀螺来实现船摇扰动的复合补偿,在原有等效闭环系统中串入高通滤波器,消除谐振环节带来的影响。从仿真结果看,复合补偿控制具有良好船摇隔离效果,有利于高精度跟... 针对船摇扰动引起的机械谐振和视轴不稳定的问题,舰载条件下通过安装多个陀螺来实现船摇扰动的复合补偿,在原有等效闭环系统中串入高通滤波器,消除谐振环节带来的影响。从仿真结果看,复合补偿控制具有良好船摇隔离效果,有利于高精度跟踪系统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摇扰动 复合补偿 谐振 光电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视轴稳定系统的变结构控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辉华 刘文化 +1 位作者 张世英 刘淼森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29,共4页
为了消除舰船摇摆对舰载光电跟踪设备稳定精度的影响,提高系统视轴稳定性能,根据舰船摇摆对视轴偏差影响的随机性,在描述视轴稳定回路的基础上,设计视轴稳定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引入约束条件,以减弱系统抖振。利用AR序列预测估计方法,... 为了消除舰船摇摆对舰载光电跟踪设备稳定精度的影响,提高系统视轴稳定性能,根据舰船摇摆对视轴偏差影响的随机性,在描述视轴稳定回路的基础上,设计视轴稳定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引入约束条件,以减弱系统抖振。利用AR序列预测估计方法,实现视轴偏差预测估计,完成视轴稳定滑模变结构控制律的求取,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视轴稳定滑模变结构控制律进行数字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消除了陀螺测量随机噪声带来的影响,减弱了系统抖振,对舰载视轴稳定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轴稳定 离散变结构控制 AR预测 光电跟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入特性分析的光电跟踪内模控制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辉华 刘文化 石章松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9-141,144,共4页
内模控制是一种基于对象数学模型进行控制器设计的新型控制策略,其设计思路是将对象模型与实际对象相并联,控制器逼近模型的动态逆。根据内模控制原理及光电跟踪系统参考输入及扰动输入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位置控制器。并分析了IMC跟踪... 内模控制是一种基于对象数学模型进行控制器设计的新型控制策略,其设计思路是将对象模型与实际对象相并联,控制器逼近模型的动态逆。根据内模控制原理及光电跟踪系统参考输入及扰动输入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位置控制器。并分析了IMC跟踪控制器的零稳态偏差及抗干扰性能。从仿真结果看,与常规PID控制相比,内模控制器参数调整简单、跟踪性能良好。特别是在针对目标突然机动的情况下,IMC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稳态误差重构能力,即能迅速收敛到稳态误差。根据仿真结果数据统计,系统跟踪误差的均方根可减小到0.5 mrad,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为高性能光电跟踪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跟踪系统 内模控制 扰动 参考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激光武器系统指标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辉华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73-578,共6页
针对固态激光武器技术的发展,利用其非相干合束的能量叠加作用机理,通过将激光束衍射、光束质量、湍流、跟瞄误差等因素归一化成远场光斑的扩展,对子口径发射时的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结果、子口径与系统发射口径间的关系,对固... 针对固态激光武器技术的发展,利用其非相干合束的能量叠加作用机理,通过将激光束衍射、光束质量、湍流、跟瞄误差等因素归一化成远场光斑的扩展,对子口径发射时的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结果、子口径与系统发射口径间的关系,对固态激光武器系统的单台激光器功率、合束数量、发射口径,以及光束质量、跟瞄误差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一定输入条件下的武器系统指标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激光武器 指标设计 非相干合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龙伯格与时滞扰动观测器综合的摩擦补偿
6
作者 王辉华 刘文化 +1 位作者 张世英 刘淼森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4,共5页
针对摩擦扰动的非线性特性及传统摩擦补偿方法的不足,利用LuGre动态摩擦模型对摩擦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分析了类龙伯格状态观测器及时滞扰动观测器的设计过程,提出了综合类龙伯格状态观测器与时滞扰动观测器的摩擦补偿方案。从实验结果看... 针对摩擦扰动的非线性特性及传统摩擦补偿方法的不足,利用LuGre动态摩擦模型对摩擦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分析了类龙伯格状态观测器及时滞扰动观测器的设计过程,提出了综合类龙伯格状态观测器与时滞扰动观测器的摩擦补偿方案。从实验结果看,利用类龙伯格状态观测器观测摩擦状态,并通过LuGre模型估计摩擦扰动起到了较好的摩擦扰动抑制作用,解决了时滞扰动观测器用于摩擦补偿的扰动慢时变限制的问题。同时,TDE扰动观测器不仅消除了摩擦扰动补偿残差,而且起到了抑制了外界扰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补偿 光电跟踪 类龙伯格状态观测器 时滞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输运型激光系统光束质量评价参数浅析
7
作者 王辉华 林龙信 李海滨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22-325,共4页
当能量输运型激光系统输送的激光作用于能量和功率敏感型目标时,更强调目标上所关心区域内激光到靶的空间绝对强度。现有光束质量评价参数体现的是激光到靶功率(能量)的相对空间分布特性,无法有效体现激光到靶功率(能量)的绝对分布特性... 当能量输运型激光系统输送的激光作用于能量和功率敏感型目标时,更强调目标上所关心区域内激光到靶的空间绝对强度。现有光束质量评价参数体现的是激光到靶功率(能量)的相对空间分布特性,无法有效体现激光到靶功率(能量)的绝对分布特性。以84%能量环围比的实心光束理想衍射角为基础,统一了不同遮拦比环形束相对光束质量β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激光到靶功率(能量)密度,建立了体现能量输运型激光系统绝对强度空间分布特性的评价参数——辐射强度。该参数携带了激光系统内部的全部信息,满足能量输运型激光系统的实际应用,能有效评估激光输运型激光系统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激光 辐射强度 能量输运 环形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传感器管理体系结构及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石章松 王辉华 王航宇 《电子器件》 EI CAS 2005年第3期571-576,共6页
对协同传感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重要性进行了简述,给出了协同传感器管理的体系结构,对协同传感器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指出了协同传感器方法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协同作战 数据融合 协同传感器管理 规划论 信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驱动机器人的解耦分析和位置控制仿真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伟海 王辉华 +1 位作者 于守谦 雷银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9,共6页
为提高机器人的负载能力,基于几何分析和螺旋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绳驱动拟人臂机器人的构型设计、钢绳传动方式和运动学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针对绳驱动走线方式的多样性选择,设计了一种具有肘、腕关节耦合和肩、肘关节耦合的绳... 为提高机器人的负载能力,基于几何分析和螺旋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绳驱动拟人臂机器人的构型设计、钢绳传动方式和运动学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针对绳驱动走线方式的多样性选择,设计了一种具有肘、腕关节耦合和肩、肘关节耦合的绳驱动传动机构;然后以肩、肘、腕7-DOF关节为中间媒介对机器人末端和驱动钢绳间的运动学关系进行了分析,即先考虑机器人末端位姿和各关节角度之间的关系,再研究各关节角度和其相应的驱动钢绳绳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绳驱动机器人的运动学解;最后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机器人的关节角度和绳长变化曲线十分平滑,末端的实际轨迹跟踪理想轨迹的误差非常微小,说明建议的算法正确,绳驱动机器人运行理想,可以有效克服常规机器人自重过大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驱动 拟人臂 机器人 运动学 并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组网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航宇 胡锋平 +2 位作者 王辉华 池剑 周德鑫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传感器组网是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从作战的动态过程角度看,传感器组网是以特定战术任务为目标,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战术决策。从完成特定战术任务的能力角度看,传感器管理技术、通信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影响... 传感器组网是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从作战的动态过程角度看,传感器组网是以特定战术任务为目标,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战术决策。从完成特定战术任务的能力角度看,传感器管理技术、通信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影响传感器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组网 传感器管理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斜平台的舰炮武器系统零位修正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隽 张逊 +2 位作者 张世英 邓军 王辉华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0-152,155,共4页
分析了舰炮基座平台倾斜误差较大时对系统零位一致性和精度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单炮基座倾斜修正和对系统瞄星数据补偿的改进修正方法进行系统零位一致性的精确调整,并给出修正公式的推导过程。以试验实测数据对修正精度进行了验证,... 分析了舰炮基座平台倾斜误差较大时对系统零位一致性和精度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单炮基座倾斜修正和对系统瞄星数据补偿的改进修正方法进行系统零位一致性的精确调整,并给出修正公式的推导过程。以试验实测数据对修正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该方法已在某型舰炮武器系统的海试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炮武器系统 倾斜平台 零位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N—美军协同作战能力的新发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航宇 王辉华 王士杰 《舰船电子工程》 2003年第2期14-17,26,共5页
战术组件网可以使美军在不受通讯网络带宽限制下实现作战网络中传感器数据的共享。在其设计原则指导下 ,TCN无疑会对现有CEC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靠性有很大的改善。作为一个新系统 ,它为美军协同作战能力长期的发展提供了潜在技术支持。
关键词 美国 军队 协同作战 战术组件网 TCN CEC网络 无损耗传感器网络 数据处理 数据分类 数据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特性的舰载ATP系统能力需求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淼森 张世英 +1 位作者 王辉华 何心怡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随着反舰导弹速度和机动性能的不断增大,现役舰载反导防御手段日显不足,迫切需要寻求新的防御手段。激光武器作为防御反舰导弹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跟瞄系统能否精确跟瞄反舰导弹是激光武器发挥效能的关键。文中从反舰导弹目标特性出发,采... 随着反舰导弹速度和机动性能的不断增大,现役舰载反导防御手段日显不足,迫切需要寻求新的防御手段。激光武器作为防御反舰导弹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跟瞄系统能否精确跟瞄反舰导弹是激光武器发挥效能的关键。文中从反舰导弹目标特性出发,采用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方法,对舰载跟瞄系统的跟瞄精度要求作出了分析,建立了直线飞行和机动飞行2种反舰导弹运动模型,并推导了跟瞄系统相对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控制量的计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了不同条件下舰载跟瞄系统的动态能力要求。经分析明确了舰载跟瞄系统的能力需求,可为舰载跟瞄系统的论证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系统 反舰导弹 目标特性 能力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现代指控系统
14
作者 王航宇 李平 +1 位作者 李鹏 王辉华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3-26,共4页
复杂的作战环境为海军作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新一代指控系统——基于网络的现代指控系统是提高海军战斗力的关键。给出现代指控系统的框架结构以及相关关键技术和难点,从体系结构角度对基于网络的现代指控系统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 现代指控系统 协同作战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激光大气传输评估的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文越 王辉华 +1 位作者 陈小威 钱仙妹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4-533,共10页
高能激光在实际大气中的传输是一个涉及到光传播机理、大气光学特性以及激光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评估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性能,不仅需要开展激光传输机理研究,建立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数理模型,还需要对实际传输路径中的大气光学特性进... 高能激光在实际大气中的传输是一个涉及到光传播机理、大气光学特性以及激光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评估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性能,不仅需要开展激光传输机理研究,建立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数理模型,还需要对实际传输路径中的大气光学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针对高能激光系统工程应用的迫切需求,简要介绍了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性能评估研究的方法和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影响高能激光大气传输评估准确性的大气参数测量不确定性问题,指出了高能激光大气传输评估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法、测量的大气参数及评估技术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大气传输 高能激光 传输效应评估 不确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板条激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辉华 林龙信 叶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96,共8页
作为非常典型的高功率固体激光器,"之"字光路板条激光在过去二十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相继发展提出了高平均功率面泵浦板条放大器、多段掺杂板条、高亮度泵浦Yb:YAG板条等新技术。文章对板条激光的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 作为非常典型的高功率固体激光器,"之"字光路板条激光在过去二十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相继发展提出了高平均功率面泵浦板条放大器、多段掺杂板条、高亮度泵浦Yb:YAG板条等新技术。文章对板条激光的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和评述,包括它的设计原则、传输功率放大规律以及为了优化性能而产生的各种改进方法。在对板条激光功率定标能力进行一般性讨论基础上,针对性地分析讨论了提高输出功率和改善光束质量的的技术发展趋势,预期高平均功率板条激光技术未来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条激光 高平均功率 二极管泵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新型电驱动高能激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辉华 林龙信 +1 位作者 叶辛 吕晓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7,共11页
主要讨论了国外平面波导激光器、固体薄片激光器、浸入式液冷固体激光器、碱金属蒸汽激光器、相干合成光纤激光器等新型电驱动高能激光光源的技术发展现状、关键技术以及未来作为激光武器应用的潜力。它们至少在原理上可以解决当前高能... 主要讨论了国外平面波导激光器、固体薄片激光器、浸入式液冷固体激光器、碱金属蒸汽激光器、相干合成光纤激光器等新型电驱动高能激光光源的技术发展现状、关键技术以及未来作为激光武器应用的潜力。它们至少在原理上可以解决当前高能固体激光或光纤激光面临的一些难题,但因为某些缺点或者面临一些待解决技术问题,使其输出功率、光束质量或体积、重量等指标暂时达不到典型高能固体激光或光纤激光的水平。详细讨论了这些新型电驱动高能激光的优缺点,并对其技术发展前景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激光 平面波导激光器 薄片激光器 浸入式液冷固体激光器 碱金属蒸汽激光器 相干合成光纤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辉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用药,利尿药,正性肌力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50mg溶于5%GS 500mL... 目的观察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用药,利尿药,正性肌力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50mg溶于5%GS 500mL持续点滴。观察其左心衰竭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临床总有效率,硝普钠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治疗 急性左心衰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性能评估技术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文越 钱仙妹 +1 位作者 饶瑞中 王辉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0,共12页
激光在实际大气中的传输效果不仅与其自身传输机理有关,还与大气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激光大气传输的效果,不仅需要开展激光传输机理的研究,建立激光大气传输数理模型,还需要对实际传输过程中的大气光学特性进行测量、分析和预测... 激光在实际大气中的传输效果不仅与其自身传输机理有关,还与大气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激光大气传输的效果,不仅需要开展激光传输机理的研究,建立激光大气传输数理模型,还需要对实际传输过程中的大气光学特性进行测量、分析和预测。鉴于实际大气环境的复杂性及多因素耦合的制约,激光大气传输的机理研究大都采用大气参数可控的物理实验平台和数值仿真软件平台进行研究,而大气光学特性的研究则在大量实地测量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基于物理相关性分析和数学模型构建的光学湍流模式化表征研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性能评估技术的发展情况,面向高能激光系统未来的实际应用,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大气传输评估 湍流 热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传动最优黏着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能峰 钟立群 +1 位作者 杨北辉 王辉华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0,42,共6页
在列车的行驶过程中,轮轨间的黏着控制尤其重要,最大化利用黏着力可提高列车的牵引/制动性能。文中提出的列车传动最优黏着控制策略通过全维状态观测器准确地估计出当前利用的黏着系数;利用可变遗忘因子的递归最小二乘法有效地计算出黏... 在列车的行驶过程中,轮轨间的黏着控制尤其重要,最大化利用黏着力可提高列车的牵引/制动性能。文中提出的列车传动最优黏着控制策略通过全维状态观测器准确地估计出当前利用的黏着系数;利用可变遗忘因子的递归最小二乘法有效地计算出黏着-蠕滑特性曲线斜率;采用最速梯度法迅速搜索最佳蠕滑速度给定值。同时为了实现最优黏着控制,设计了蠕滑速度控制环来获得牵引电机转矩指令补偿量。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控制 全维状态观测器 递归最小二乘法 最速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