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碳酸钙粒子在硅酮密封胶中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跃林 伍青 +3 位作者 杜荣昵 王勇 高小铃 傅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011-2013,共3页
Reinforcement property of structural silicon sealant as a function of the size and loading of nano CaCO 3 particl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chanical measurement and DMA experiments.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 Reinforcement property of structural silicon sealant as a function of the size and loading of nano CaCO 3 particl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chanical measurement and DMA experiments.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silicone sealant were found greatly enhanced by nano CaCO 3 particles. The smaller the particle size, the higher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elongation will be. The storage modulus is also remarkab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aCO 3 loading and decreasing of CaCO 3 particle sizes, as revealed by DAM. Two relaxation peaks are seen for silicon sealant. One is around 153 K, corresponding to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 g), and the other is around 233 K, corresponding to the melting temperature(T m). Both T g and T m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aCO 3 loading and decreasing of CaCO 3 particle sizes. DMA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no CaCO 3 particles and silicon sealant is quite strong. The molecular motion of silicon sealant is highly limited by the dispersed nano CaCO 3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胶 硅酮结构胶 纳米碳酸钙粒子 增强作用 粘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盒结构集成MOS环振式压力传感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跃林 郑心畲 +1 位作者 刘理天 李志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硅盒结构的、具有频率输出的集成MOS环振式压力传感器。结果表明,与该结构相对应的硅盒技术与IC工艺完全兼容,非常适合集成压力传感器的制作,为进一步研制各种集成压力传感器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先进的技术。文中还讨论了... 本文报道了一种硅盒结构的、具有频率输出的集成MOS环振式压力传感器。结果表明,与该结构相对应的硅盒技术与IC工艺完全兼容,非常适合集成压力传感器的制作,为进一步研制各种集成压力传感器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先进的技术。文中还讨论了硅盒结构PMOSFET的力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盒结构 传感器 MOS 环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子机械系统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跃林 苏以撒 王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37-42,共6页
本文对国外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研究现况作了评述。介绍了MEMS的主要技术和它的应用情况,对国外的一些主要研究机构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我国MEMS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 微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数字控制的Boost-PFC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跃林 申群太 《通信电源技术》 2007年第6期73-75,79,共4页
设计了一款基于TMS320F2812DSP的平均电流控制型的数字控制Boost-PFC变换器,重点研究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数字控制回路的设计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该数字控制PFC系统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
关键词 功率因数校正 TMS320F2812 数字控制 平均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结构的硅一体化微加速度传感器
5
作者 王跃林 徐义刚 +1 位作者 陈锋 胡鑫松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36-40,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结构的硅一体化微加速度传感器,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传感器与传统硅微机械结构加速度传感器相比具有温度特性好、工艺简单和成品率高等优点。这种结构特别适合制作谐振传感器。
关键词 微机械结构 加速度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硅氧碳氮负极材料合成及可控化学预锂化
6
作者 赵欣悦 胡金龙 +4 位作者 燕禾 段先健 吴春蕾 王跃林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4-670,共7页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戊二醛(GA)为原料,通过水解和醛胺缩合反应生成前驱体,再高温热解制备碳氮氧化硅(SiOCN)负极材料。采用联苯锂(Li-BP)为锂化剂,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为还原溶剂的化学预锂化方法提高SiOCN负极极片的...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戊二醛(GA)为原料,通过水解和醛胺缩合反应生成前驱体,再高温热解制备碳氮氧化硅(SiOCN)负极材料。采用联苯锂(Li-BP)为锂化剂,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为还原溶剂的化学预锂化方法提高SiOCN负极极片的首次库仑效率。通过调控锂化试剂的反应时间很容易控制极片的预锂化程度。化学预锂化在电极表面优先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在1mol/L锂化试剂浸渍30s,SiOCN/Li半电池首次库仑效率由73.6%提高到90.4%,循环稳定性与原始极片相当,1 A/g电流密度下的充电比容量为604 mA·h/g,195圈充放电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8.5%。与NCM811正极匹配全电池,电池的首次效率从46.3%提高到78.6%。预锂化处理的SiOCN负极材料具有高首次库仑效率、高容量和长循环稳定性,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氧碳氮 联苯锂 预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基于MEMS技术的光读出热成像系统性能分析与制作 被引量:6
7
作者 冯飞 焦继伟 +1 位作者 熊斌 王跃林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光读出红外热成像系统设计 .该系统利用光学读出技术将红外图像直接转化为可见光图像 ,其核心部件是一个基于微电子机械技术 (MEMS)制作的法布里 泊罗 (Fabry Perot)微腔红外探测器列阵 (F PMCIRDA) .通过对Au/SiNx双...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光读出红外热成像系统设计 .该系统利用光学读出技术将红外图像直接转化为可见光图像 ,其核心部件是一个基于微电子机械技术 (MEMS)制作的法布里 泊罗 (Fabry Perot)微腔红外探测器列阵 (F PMCIRDA) .通过对Au/SiNx双材料体系的理论分析 ,得出了可动微镜的最大热 机械灵敏度、机械 光灵敏度及其温度响应分别为 6 .4 7× 10 -9m/K、1.5 3× 10 8m-1、2 .0 5× 10 -4.对系统噪声分析表明 :在目前的设计中 ,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差 (NETD)为 5 .1K ,而其极限值有望达到 5 8mK .采用体硅MEMS工艺 ,制作出了 5 0× 5 0的Fabry Perot微腔列阵 .实验表明 ,在红外辐射作用下 ,可动微镜有明显的位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电子机械技术 法布里-泊罗微腔红外探测器列阵 噪声等效温差 光读出热成像 机械-光灵敏度 热-机械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械陀螺传感器模型与接口电路的混合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车录锋 熊斌 +1 位作者 黄小振 王跃林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6-499,共4页
根据微机械陀螺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组合微机械陀螺振动特性和电学特性的传感器等效电路模型 ,并通过电路模拟工具 PSPICE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该模型与接口电路的混合模拟 ,可以分析陀螺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
关键词 微机械陀螺 传感器 接口电路 振动特性 工作性能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机械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及其设计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树森 郭南翔 +3 位作者 黄晖 宋朝辉 李欣昕 王跃林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3年第7期305-308,共4页
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微梁直拉直压的微机械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该设计能同时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自由振动频率。基于分析模型 ,本文还给出了传感器的结构优化和各种量程的设计规则。采用SOI硅片和深反应离子刻蚀 (DRIE)
关键词 微机械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设计优化 微粱直拉直压 离子刻蚀 振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广东某冶炼厂铅银渣中回收铅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伟 李茂林 +2 位作者 孙肇淑 王跃林 崔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广东某冶炼厂将硫化锌精矿氧压酸浸—硫浮选后所得铅银渣的铅品位为17.55%,其中以硫酸铅形式存在的铅占总铅的89.74%。该铅银渣中铅嵌布粒度微细,-40μm粒级中铅分布率达到98.18%。为回收该铅银渣中有价金属铅,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 广东某冶炼厂将硫化锌精矿氧压酸浸—硫浮选后所得铅银渣的铅品位为17.55%,其中以硫酸铅形式存在的铅占总铅的89.74%。该铅银渣中铅嵌布粒度微细,-40μm粒级中铅分布率达到98.18%。为回收该铅银渣中有价金属铅,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铅银渣经自来水清洗预处理后,以石灰为p H调整剂、水玻璃为脉石矿物抑制剂、CSY为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经1粗3精2扫铅浮选,获得了铅品位为50.28%、回收率为82.42%的铅精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指标,为该铅银渣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银渣 清洗预处理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C超薄沟道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被引量:13
11
作者 金仲和 王跃林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068-1071,共4页
金属诱导横向结晶技术制备的多晶硅薄膜具有晶粒尺寸大且不随薄膜厚度而减小的特点 ,本文根据这一特点提出利用超薄沟道结构提高薄膜晶体管性能 .采用超薄结构后 ,成功地将金属诱导结晶薄膜晶体管的漏电降到10 -13 A/ μm以下 ;开关比... 金属诱导横向结晶技术制备的多晶硅薄膜具有晶粒尺寸大且不随薄膜厚度而减小的特点 ,本文根据这一特点提出利用超薄沟道结构提高薄膜晶体管性能 .采用超薄结构后 ,成功地将金属诱导结晶薄膜晶体管的漏电降到10 -13 A/ μm以下 ;开关比提高了近 10 0倍达到 3× 10 7以上 ;场效应迁移率从普通结构晶体管的 80cm2 /Vs(NMOS)与5 1cm2 /Vs(PMOS)分别提高到 110cm2 /Vs与 6 8cm2 /Vs;阈值及亚阈摆幅也有很大改善 .文中还将金属诱导结晶与传统固相结晶所得薄膜晶体管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诱导结晶 多晶硅 薄膜晶体管 MI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钛铁矿浓缩分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茂林 王跃林 詹曙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39-41,共3页
微细粒级钛铁矿的脱泥和浓缩是攀枝花钛资源微细粒级回收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研究用CZI - 1 0 0高效脱泥浓缩旋流器进行了各种条件试验 ,确定了旋流器合理几何参数、分级工艺参数 ,成功解决了微细粒脱泥浓缩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 脱泥 浓缩 旋流器 钛铁矿 微细颗粒 试验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驱动硅一体化微机械谐振器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仲和 王跃林 +2 位作者 徐义刚 丁纯 陈锋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0-23,共4页
本文利用硅硅直接键合技术引入了一种完全采用单晶硅制作的静电激励的微机械谐振器,文中对静电激励力进行了分析,实测表明该谐振器频率为5.86kHz,品质因数在10Pa的低真空下即可达600以上。
关键词 静电力 谐振器 微机械 一体化 频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胶/气相法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扬波 贾志欣 +3 位作者 贾德民 陈玉坤 古菊 王跃林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82-785,共4页
研究了改性或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和粘合剂RH对丁苯胶/气相法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改性气相法白炭黑比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对丁苯胶具有更好的补强性能,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模量和强度。与单独添加改性气相法白... 研究了改性或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和粘合剂RH对丁苯胶/气相法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改性气相法白炭黑比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对丁苯胶具有更好的补强性能,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模量和强度。与单独添加改性气相法白炭黑体系相比,粘合剂RH和改性气相法白炭黑的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64%和33%。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结果显示,改性气相法白炭黑的分散性优于未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回弹性及压缩屈挠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粘合剂RH可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回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白炭黑 丁苯胶 纳米复合材料 微观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诱导非晶硅横向结晶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金仲和 王跃林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079-1082,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金属诱导横向结晶速度与工艺条件的关系 ,探讨隐含在这些关系背后的制约因素 .研究发现金属诱导横向结晶速度在长时间退火过程中下降 ;非晶硅本身在长时间退火过程中的变化是结晶速度下降的一个原因 ,而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横... 本文主要研究金属诱导横向结晶速度与工艺条件的关系 ,探讨隐含在这些关系背后的制约因素 .研究发现金属诱导横向结晶速度在长时间退火过程中下降 ;非晶硅本身在长时间退火过程中的变化是结晶速度下降的一个原因 ,而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横向结晶过程中结晶前锋需要不断从镍覆盖区补充镍元素 ,而镍在硅中的扩散速度是有限的 ,因此 ,当结晶前锋离镍覆盖区距离远时 ,这种补充过程就开始制约横向生长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诱导结晶 多晶硅 薄膜晶体管 结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在高温硫化硅橡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倩 段先键 +1 位作者 王跃林 张琴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2,共5页
将自制的不同比表面的疏水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以不同用量添加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中进行补强,以考察比表面和用量对所得高温硫化(HTV)硅橡胶的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另制备3种由不同型号气相纳米二氧化硅补强的HTV硅橡胶,与疏水纳米二... 将自制的不同比表面的疏水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以不同用量添加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中进行补强,以考察比表面和用量对所得高温硫化(HTV)硅橡胶的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另制备3种由不同型号气相纳米二氧化硅补强的HTV硅橡胶,与疏水纳米二氧化硅溶胶补强的HTV硅橡胶进行机械力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VMQ中应用时,疏水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具有更高补强能力,仅30份疏水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就大大超过40份气相纳米二氧化硅才能达到的补强效果。在分析两者的比表面、界面性质及透射电镜观测结果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造成两类填料不同补强效果的可能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补强 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微机械陀螺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斌 黄小振 +1 位作者 王跃林 王渭源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9期38-41,共4页
设计了一种检测模态和驱动模态具有相近品种因子的微机械陀螺。这种我们称之为栅型结构的陀螺由悬空弹簧将具有栅条的检测质量块与衬底相联。计算结果表明 ,这种器件在大气压条件下其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的品质因子几乎同为 14 0。同时 ... 设计了一种检测模态和驱动模态具有相近品种因子的微机械陀螺。这种我们称之为栅型结构的陀螺由悬空弹簧将具有栅条的检测质量块与衬底相联。计算结果表明 ,这种器件在大气压条件下其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的品质因子几乎同为 14 0。同时 ,计算结果还表明可以获得比较平坦的较大带宽。采用硅 玻璃键合和深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制作了这种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陀螺 微机械加工技术 深反应粒子刻蚀 玻璃 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式光纤陀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旭琳 马慧莲 +3 位作者 何时进 丁纯 王跃林 金仲和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62,共5页
谐振式光纤陀螺作为新一代惯性旋转传感器的代表 ,被广泛研究 .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调查和深入研究 ,对谐振式光纤陀螺的发展历史、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噪声因素及相应的补偿措施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对谐振式光纤陀螺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 谐振式光纤陀螺作为新一代惯性旋转传感器的代表 ,被广泛研究 .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调查和深入研究 ,对谐振式光纤陀螺的发展历史、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噪声因素及相应的补偿措施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对谐振式光纤陀螺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式光纤陀螺 Sagnac效应 偏振本征态 瑞利后向散射 克尔效应 惯性旋转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粒级绢云母分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寿慈 李茂林 王跃林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3,共3页
采用高效旋流器对选金尾矿进行脱粗、分级试验研究 ,得出 - 5μm ,- 19+5μm ,- 4 3+19μm三种粒级的绢云母产品。对分级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获得了适合多粒级绢云母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参数。
关键词 分级 高效旋流器 绢云母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银渣中铅矾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伟 李茂林 +3 位作者 孙肇淑 郑伦 王跃林 黄斌斌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56,60,共5页
针对某冶炼厂铅银渣中铅品位17.55%的细粒级铅矾进行了浮选回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固比为2 mL/g的清水对铅银渣清洗过滤两次,在浮选给矿浓度30%,pH调整剂氧化钙用量500 g/t、抑制剂硅酸钠用量2 000 g/t、捕收剂水杨羟肟酸用量1 5... 针对某冶炼厂铅银渣中铅品位17.55%的细粒级铅矾进行了浮选回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固比为2 mL/g的清水对铅银渣清洗过滤两次,在浮选给矿浓度30%,pH调整剂氧化钙用量500 g/t、抑制剂硅酸钠用量2 000 g/t、捕收剂水杨羟肟酸用量1 500 g/t、起泡剂松醇油用量75 g/t,浮选时间4 min的条件下,经一粗一扫三精、中矿顺序返回的浮选闭路流程,获得了精矿铅品位47.18%、铅回收率76.39%,有效回收了铅银渣中的有价金属铅矾,为该铅银渣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银渣 铅矾 浮选 清洗 抑制剂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