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城市街道常绿灌木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及滞尘颗粒物形态
被引量:
173
1
作者
王赞红
李纪标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7-330,共4页
城市园林植被中街道常绿灌木受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扬尘等多重污染影响,其叶片生长高度恰好接近人体呼吸带,叶片受污染程度可反映人体污染暴露水平,是良好的环境质量代用指标。对于北方城市环境而言,常绿植被叶片的滞尘效应尤其...
城市园林植被中街道常绿灌木受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扬尘等多重污染影响,其叶片生长高度恰好接近人体呼吸带,叶片受污染程度可反映人体污染暴露水平,是良好的环境质量代用指标。对于北方城市环境而言,常绿植被叶片的滞尘效应尤其重要。作者选择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石家庄市为代表,对北方地区园林常用灌木植物大叶黄杨叶片的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在石市4条主交通干道两旁样点首先对选定的大叶黄杨叶片进行冲洗,5日后取回载尘叶片进行滞尘量测量,重复进行5次,获得5个周期内叶片滞尘量数据;并对叶片表面滞尘颗粒物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晴朗微风天气条件下,大叶黄杨叶片平均滞尘量为0.8614g·m-2·d-1,单叶最大饱和滞尘量为11.6197g·m-2,累积达到叶片饱和滞尘量的时间是15日。大叶黄杨叶片滞尘量大于同时期环境监测的大气降尘量,差额来自机动车排放和道路扬尘影响,这种影响约占叶片全部滞尘量的34.7%。大叶黄杨叶片表面滞尘为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深度清洗后叶片表面仍滞留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物,说明大叶黄杨叶片可以固定有害悬浮颗粒物并使之从大气环境中清除。本研究表明大叶黄杨强滞尘能力是城市近地面层环境中清除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叶片
大气颗粒物
滞尘量
滞尘颗粒物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污染城市大气PM_(10)单颗粒形态特征——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赞红
张灵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3,26,共3页
选择大气污染严重的石家庄市为北方污染城市代表,采集石市PM10颗粒物样品,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单颗粒物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城市大气PM10以块状颗粒物数量最多,来自表土风蚀的矿物颗粒;次为凝聚状颗粒和球状...
选择大气污染严重的石家庄市为北方污染城市代表,采集石市PM10颗粒物样品,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单颗粒物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城市大气PM10以块状颗粒物数量最多,来自表土风蚀的矿物颗粒;次为凝聚状颗粒和球状颗粒物,是人为源的标志;球粒可分为硅质小球、硅铝小球和铁质小球三类,分别具有光滑、粗糙和及粗糙外观形态。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生物质颗粒物多为菌类及生物残体。各类颗粒物常常粘附混杂在一起,当中有些是由丝状生物质颗粒物缠绕捕获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形状
粒度
球粒
混杂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与森林旅游持续发展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赞红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12,共3页
我国森林旅游近年来蓬勃发展 ,方兴未艾。但一些森林生态问题随之产生 ,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管理不力。本文试图从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入手 ,对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探讨。文中分析了森林旅游环境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 4种...
我国森林旅游近年来蓬勃发展 ,方兴未艾。但一些森林生态问题随之产生 ,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管理不力。本文试图从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入手 ,对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探讨。文中分析了森林旅游环境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 4种核算方法 ,即森林环境效果评价法、损失功能模型、随机评估法和相关分析法 ;并指出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目的是进行森林环境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
环境成本
内在化
森林环境资源
环境补偿
经济分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与生态重建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赞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88-89,156,共3页
分析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原因 ,认为造成其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脆弱生态因子导致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应依靠含有人工投入的生态重建方式。提出治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有效生态重建途径是植被建设体系...
分析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原因 ,认为造成其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脆弱生态因子导致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应依靠含有人工投入的生态重建方式。提出治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有效生态重建途径是植被建设体系、径流调节体系、经济开发体系和社会行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重建
冀西北山地
植被建设体系
径流调节体系
经济开发体系
社会行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近地面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
10
5
作者
赵宙
王赞红
+2 位作者
张玉亮
张素敏
王云秀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80-984,共5页
城市近地面环境与人呼吸带高度范围相当,近地面大气颗粒物对行人健康有直接影响。当常规环境监测点位置和数量不足以全面反映近地表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状况时,选择合适的颗粒物载体显得十分必要。植物叶片的滞尘效虚使之成为大气颗粒...
城市近地面环境与人呼吸带高度范围相当,近地面大气颗粒物对行人健康有直接影响。当常规环境监测点位置和数量不足以全面反映近地表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状况时,选择合适的颗粒物载体显得十分必要。植物叶片的滞尘效虚使之成为大气颗粒物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常绿灌木叶片更能直接反映近地表环境悬浮颗粒物状况。以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代表性城市石家庄市为研究区域,选择道路绿篱灌木大叶黄杨,于连续晴朗干燥天气条件下采集了3个5d周期内、63处样点的滞尘叶片样口,测试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物粒度,利用ArcGIS讨论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粒度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异特征。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叶黄杨叶片平均滞尘量为0.3843g·m^-2·d^-1(变化于0.0931-0.9155g·m^-2·d^-1),滞尘颗粒物粒度均值为1.9185μm(变化于1.3067~2.2500um),98.27%的颗粒小于10μm,表明大叶黄杨叶片在城市近地表环境中对可吸入颗粒物有较好滞研性能,对行人呼吸健球有益。空间变异性分析表明,大叶黄杨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物粒度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滞尘颗粒物粒度的块金值/基台值更小,即空间自相关性更强,表明滞尘颗粒物尺度除受局地污染源影响外,叶片表面属性因素起更重要作用;而滞尘星相对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局地小尺度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即更易受到局地起伞源的影响。通过PM1、PM2.5、PM5、PM10等不同粒级颗粒物的分析表明,颗粒物越细其空间分布差异越大,这种细颗粒物的空间变化为进一步探讨城市不同地区人对大气颗粒物的暴露风险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滞尘量
叶片滞尘颗粒粒度
大叶黄杨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街道常绿灌木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及滞尘颗粒物形态
被引量:
173
1
作者
王赞红
李纪标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实验中心
出处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7-330,共4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05000176)
河北省科技开发项目(052035187D-6)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1305088)
文摘
城市园林植被中街道常绿灌木受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扬尘等多重污染影响,其叶片生长高度恰好接近人体呼吸带,叶片受污染程度可反映人体污染暴露水平,是良好的环境质量代用指标。对于北方城市环境而言,常绿植被叶片的滞尘效应尤其重要。作者选择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石家庄市为代表,对北方地区园林常用灌木植物大叶黄杨叶片的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在石市4条主交通干道两旁样点首先对选定的大叶黄杨叶片进行冲洗,5日后取回载尘叶片进行滞尘量测量,重复进行5次,获得5个周期内叶片滞尘量数据;并对叶片表面滞尘颗粒物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晴朗微风天气条件下,大叶黄杨叶片平均滞尘量为0.8614g·m-2·d-1,单叶最大饱和滞尘量为11.6197g·m-2,累积达到叶片饱和滞尘量的时间是15日。大叶黄杨叶片滞尘量大于同时期环境监测的大气降尘量,差额来自机动车排放和道路扬尘影响,这种影响约占叶片全部滞尘量的34.7%。大叶黄杨叶片表面滞尘为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深度清洗后叶片表面仍滞留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物,说明大叶黄杨叶片可以固定有害悬浮颗粒物并使之从大气环境中清除。本研究表明大叶黄杨强滞尘能力是城市近地面层环境中清除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大叶黄杨
叶片
大气颗粒物
滞尘量
滞尘颗粒物形态
Keywords
Euonymus Japonicus Thumb.
leaf surface
dust uptake
particle morphology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污染城市大气PM_(10)单颗粒形态特征——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赞红
张灵芝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3,26,共3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05000176)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1305088)
文摘
选择大气污染严重的石家庄市为北方污染城市代表,采集石市PM10颗粒物样品,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单颗粒物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城市大气PM10以块状颗粒物数量最多,来自表土风蚀的矿物颗粒;次为凝聚状颗粒和球状颗粒物,是人为源的标志;球粒可分为硅质小球、硅铝小球和铁质小球三类,分别具有光滑、粗糙和及粗糙外观形态。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生物质颗粒物多为菌类及生物残体。各类颗粒物常常粘附混杂在一起,当中有些是由丝状生物质颗粒物缠绕捕获而成。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形状
粒度
球粒
混杂态
Keywords
single particulate
morphology
SEM/EDS
分类号
X8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与森林旅游持续发展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赞红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出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12,共3页
文摘
我国森林旅游近年来蓬勃发展 ,方兴未艾。但一些森林生态问题随之产生 ,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管理不力。本文试图从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入手 ,对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探讨。文中分析了森林旅游环境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 4种核算方法 ,即森林环境效果评价法、损失功能模型、随机评估法和相关分析法 ;并指出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目的是进行森林环境补偿。
关键词
森林旅游
环境成本
内在化
森林环境资源
环境补偿
经济分析
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Forest Tourism Environment Cost Internalization Environment Compensation for Forest Tourism Resources
分类号
F590.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与生态重建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赞红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88-89,156,共3页
文摘
分析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原因 ,认为造成其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脆弱生态因子导致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应依靠含有人工投入的生态重建方式。提出治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有效生态重建途径是植被建设体系、径流调节体系、经济开发体系和社会行为体系。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重建
冀西北山地
植被建设体系
径流调节体系
经济开发体系
社会行为体系
Keywords
mountain areas
water and soil loss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近地面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
10
5
作者
赵宙
王赞红
张玉亮
张素敏
王云秀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实验室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实验室
出处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80-984,共5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05000176)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052035187D-6)
+1 种基金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1305088)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YSKF0604)
文摘
城市近地面环境与人呼吸带高度范围相当,近地面大气颗粒物对行人健康有直接影响。当常规环境监测点位置和数量不足以全面反映近地表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状况时,选择合适的颗粒物载体显得十分必要。植物叶片的滞尘效虚使之成为大气颗粒物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常绿灌木叶片更能直接反映近地表环境悬浮颗粒物状况。以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代表性城市石家庄市为研究区域,选择道路绿篱灌木大叶黄杨,于连续晴朗干燥天气条件下采集了3个5d周期内、63处样点的滞尘叶片样口,测试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物粒度,利用ArcGIS讨论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粒度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异特征。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叶黄杨叶片平均滞尘量为0.3843g·m^-2·d^-1(变化于0.0931-0.9155g·m^-2·d^-1),滞尘颗粒物粒度均值为1.9185μm(变化于1.3067~2.2500um),98.27%的颗粒小于10μm,表明大叶黄杨叶片在城市近地表环境中对可吸入颗粒物有较好滞研性能,对行人呼吸健球有益。空间变异性分析表明,大叶黄杨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物粒度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滞尘颗粒物粒度的块金值/基台值更小,即空间自相关性更强,表明滞尘颗粒物尺度除受局地污染源影响外,叶片表面属性因素起更重要作用;而滞尘星相对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局地小尺度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即更易受到局地起伞源的影响。通过PM1、PM2.5、PM5、PM10等不同粒级颗粒物的分析表明,颗粒物越细其空间分布差异越大,这种细颗粒物的空间变化为进一步探讨城市不同地区人对大气颗粒物的暴露风险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叶片滞尘量
叶片滞尘颗粒粒度
大叶黄杨
空间变异
Keywords
dust capacity on leaf surface
particle size
Euonymus Japonicus Thumb
spacial variation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城市街道常绿灌木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及滞尘颗粒物形态
王赞红
李纪标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7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污染城市大气PM_(10)单颗粒形态特征——以石家庄市为例
王赞红
张灵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与森林旅游持续发展
王赞红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与生态重建
王赞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城市近地面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的监测与分析
赵宙
王赞红
张玉亮
张素敏
王云秀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