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龙一号”严重事故下安全壳环境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贺南 常愿 +1 位作者 石雪垚 丁超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7-644,共8页
为确保有效缓解严重事故,需要对用于缓解和监测严重事故进程的重要设备、仪表在严重事故环境下的可用性进行评估。严重事故环境条件是严重事故下设备、仪表可用性评估的关键性输入条件。本文针对“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立了严重事故分... 为确保有效缓解严重事故,需要对用于缓解和监测严重事故进程的重要设备、仪表在严重事故环境下的可用性进行评估。严重事故环境条件是严重事故下设备、仪表可用性评估的关键性输入条件。本文针对“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立了严重事故分析模型。根据确定论、概率论和工程判断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了典型事故序列,运用一体化分析程序计算得到了“华龙一号”严重事故后热工环境条件,分析研究了内层安全壳热阱和严重事故缓解措施对安全壳热工环境条件的影响,为设备、仪表在严重事故环境下的可用性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龙一号” 严重事故 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事故后安全壳氢气风险控制论证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贺南 李汉辰 +1 位作者 石雪垚 王辉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4,共8页
核安全法规要求控制严重事故下核电厂安全壳内的氢气风险。在福清核电5、6号机组的设计中,针对严重事故后氢气风险的预防和缓解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非能动氢气复合器、预防氢气局部积聚的工程改进等。采用一体化严重事故分析程序对上述... 核安全法规要求控制严重事故下核电厂安全壳内的氢气风险。在福清核电5、6号机组的设计中,针对严重事故后氢气风险的预防和缓解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非能动氢气复合器、预防氢气局部积聚的工程改进等。采用一体化严重事故分析程序对上述措施有效性进行了计算论证,结果表明,福清核电5、6号机组的氢气风险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应对威胁安全壳完整性的氢气风险,满足相关法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事故 氢气风险 工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棱柱型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典型事故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政 周喆 +2 位作者 王贺南 刘国明 陈巧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43-2553,共11页
为验证和评估棱柱型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设计的固有安全性,需针对代表性事故工况开展计算分析。目前针对棱柱型堆芯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尚缺少专用的事故分析程序。本研究基于通用CFD程序COMSOL针对堆芯活性区域和压力容器建立三维模型,包... 为验证和评估棱柱型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设计的固有安全性,需针对代表性事故工况开展计算分析。目前针对棱柱型堆芯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尚缺少专用的事故分析程序。本研究基于通用CFD程序COMSOL针对堆芯活性区域和压力容器建立三维模型,包括燃料和冷却剂通道、石墨慢化剂、侧反射层以及压力容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采用对流边界条件简化模拟。采用C++编写点堆模块求解中子动力学,并通过动态链接库(DLL)与COMSOL实现耦合。首先计算了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稳定状态;然后以该结果作为初始条件,选取3个典型事故瞬态工况开展了数值模拟,包括未失压丧失强迫流动冷却(PLOFC)事故、未失压丧失强迫流动冷却且未能停堆(PLOFC+ATWS)事故以及反应性引入且未能停堆(RIA+ATWS)事故;最后针对压力容器壁与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辐射发射率开展了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本文分析的事故条件下,燃料最高温度均低于安全限值(1 620℃)且具有较大的裕量,因此均能保证堆芯燃料结构的完整性。对于PLOFC事故,提高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换热能力能显著缓解事故后果,但对于ATWS类事故影响趋势则正好相反,需进一步开展综合分析和模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COMSOL 棱柱型燃料组件 丧失强迫冷却 ATW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core-melt assessment for Canadian-SCWR under LOCA/LOECC
4
作者 吴攀 单建强 +3 位作者 苟军利 张斌 张博 王贺南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9-66,共8页
The safety analysis code SCTRAN for SCWR(Super Critical Water Reactor) is modified to own the capability to assess the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with developing a two-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on solution scheme and inco... The safety analysis code SCTRAN for SCWR(Super Critical Water Reactor) is modified to own the capability to assess the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with developing a two-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on solution scheme and incorporating a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developed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 is conducted through code-to-code comparison with CATHE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ified SCTRAN code is successful for that the maximum absolute error and relative error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between results of SCTRAN and CATHENA are 6.1°C and 0.9%, which are acceptable in temperature prediction. Then,with the modified SCTRAN code, the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with a total loss of emergency core cooling system(LOCA/LOECC) of Canadian-SCWR i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its "no-core-melt" concep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achieved: 1) in the process of LOCA, the decay heat can be totally removed by the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and the natural convection of the high-temperature coolant, even without an intervention of ECCS(Emergency Core Cooling System); 2) The peak cladding temperature of the fuel pins in the inner and outer rings of the high power group are 1236°C and 1177°C respectively, which are much lower than the melting point of the fuel sheath. It indicates that the Canadian-SCWR can achieve "no-core-melt" concept under LOCA/LOE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 加拿大 评估 无芯 应急堆芯冷却系统 辐射传热模型 超临界水 表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事故下气载放射性排放控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喆 王贺南 石雪壵 《中国核电》 2018年第3期417-421,共5页
为评价"华龙一号"核电厂严重事故下气载放射性排放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开展了"华龙一号"严重事故下气载放射性排放控制研究。首先,介绍了核电厂中放射性物质的产生及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4个途径。其次,阐... 为评价"华龙一号"核电厂严重事故下气载放射性排放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开展了"华龙一号"严重事故下气载放射性排放控制研究。首先,介绍了核电厂中放射性物质的产生及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4个途径。其次,阐述了放射性物质的主要去除机制,包括自然沉积、池式洗涤、过滤和喷淋等,以及各去除机制所涉及的气溶胶行为如气溶胶凝聚、气溶胶沉积和吸湿效应、碘化学反应等,和各去除机制所应用的设备或系统。然后,梳理了"华龙一号"在严重事故工况下所采用的几种放射性释放控制和管理措施,包括双层安全壳与环形空间通风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和严重事故管理导则中针对安全壳旁通释放的管理策略,并对不同措施控制放射性释放的效果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采用相关放射性释放控制措施比未采用时向环境的放射性物质释放能够降低1~3个数量级,说明"华龙一号"的设计及严重事故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事故下的放射性后果,从而减少气载放射性排放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龙一号” 严重事故 气载放射性 放射性释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气冷微堆堆芯与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一体化数值分析
6
作者 黄政 张朔婷 +4 位作者 董建华 王贺南 刘国明 陈巧艳 堵树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2-1192,共11页
为了在事故条件下导出气冷微堆堆芯余热,本文提出了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简称余排系统)设计。余排系统的自然循环流动换热和反应堆堆芯的温度分布具有紧密的耦合反馈作用,对于事故条件下的余排系统换热性能和燃料最高温度有重要影响... 为了在事故条件下导出气冷微堆堆芯余热,本文提出了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简称余排系统)设计。余排系统的自然循环流动换热和反应堆堆芯的温度分布具有紧密的耦合反馈作用,对于事故条件下的余排系统换热性能和燃料最高温度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针对棱柱型气冷微堆设计,开发了包含反应堆堆芯和余排系统的一体化流动传热计算模型,并与MHTGR基准题和方腔自然对流基准题开展了关键模型验证。利用该计算模型分别研究了正常运行稳态和失流未失压事故瞬态工况下的余排系统工作特性以及堆芯温度响应状态,评估了该系统对事故的缓解效果。计算结果表明,正常运行工况下,余排系统空气自然循环流动规则平稳,带热造成的热损耗水平可以接受,不会显著影响堆芯温度。在失流未失压事故工况下,余排系统早期换热功率较高,后期由于压力容器壁面温度的下降而逐渐降低。总体而言,该系统能有效导出堆芯热量,从而保证堆芯结构的完整性。本文建立的一体化CFD计算模型能用于气冷微堆余排系统的方案设计以及事故安全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气冷微堆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OMSOL Multiphysics 自然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万千瓦级压水堆严重事故下局部隔间氢气风险分析
7
作者 李汉辰 石雪垚 +1 位作者 陈巧艳 王贺南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7-835,共9页
核安全法规要求控制严重事故下核电厂安全壳内的氢气浓度。除安全壳整体外,局部隔间的氢气浓度同样是关注的重点。本文采用一体化严重事故分析程序对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局部隔间进行建模,分析了不同事故下的氢气风险。结果表... 核安全法规要求控制严重事故下核电厂安全壳内的氢气浓度。除安全壳整体外,局部隔间的氢气浓度同样是关注的重点。本文采用一体化严重事故分析程序对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局部隔间进行建模,分析了不同事故下的氢气风险。结果表明,严重事故下部分隔间短时间内可能存在燃烧风险。本文对降低燃烧风险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和筛选,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安全壳隔间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风险 严重事故 局部隔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