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赋存空间特征及可动性影响因素
1
作者 杨旺旺 王振林 +4 位作者 苏静 胡旋 黄玉越 赖锦 王贵文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为明确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赋存空间与可动性特征,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全息扫描荧光光谱等实验,结合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系统表征页岩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原油赋存特征,剖析页岩油可动性影响因素。研究区风城组页岩储集... 为明确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赋存空间与可动性特征,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全息扫描荧光光谱等实验,结合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系统表征页岩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原油赋存特征,剖析页岩油可动性影响因素。研究区风城组页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有机质孔、微裂缝等,溶蚀孔与裂缝是页岩油的主要赋存空间。不同岩相类型储集层中的页岩油可动性差异明显,富含陆源碎屑粉砂条带的长英质页岩最优,白云质纹层发育的白云质页岩次之,而富黏土矿物的混合质页岩最差,有机质丰度、沉积组构、孔隙结构等是控制风城组页岩油可动性的关键因素。研究区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为0.5%~1.5%时,含油饱和度指数达到最大区间,页岩油可动性较好。薄层状长英质页岩与纹层状白云质页岩中,发育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的无机孔及微裂缝,大孔占比较高,易形成页岩油的优势赋存空间和渗流通道,有利于可动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风城组 页岩 储集层 原油赋存状态 页岩油可动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荧光技术在页岩油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为例
2
作者 江程舟 王贵文 +5 位作者 宋连腾 黄立良 王松 张益粼 黄玉越 范旭强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4-644,共11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具有源储一体的特征,其形成过程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有机质演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烃源岩性质和储层特征异常复杂。目前,无机矿物发育和有机质演化对储层或赋存页岩油性质所造成的影...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具有源储一体的特征,其形成过程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有机质演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烃源岩性质和储层特征异常复杂。目前,无机矿物发育和有机质演化对储层或赋存页岩油性质所造成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将已经广泛应用于常规储层研究的定量荧光技术,如储层萃取液定量荧光分析技术(QGF-E)和全息扫描荧光技术(TSF)等拓展到陆相页岩油储层研究中。将QGF-E和岩石热解相结合发现,热解参数游离烃(S_(1))与QGF-E强度呈正相关,且变化范围较大,说明含油饱和度的大小主要受S_(1)的控制;TSF分析揭示,在其他检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归一化的TSF光谱最大强度与二维核磁实验结果共同表明,页岩油密度(API)的差异与黏土矿物吸附的含羟基的重质组分密切相关,且黏土矿物含量越高,能够吸附的有机质越多;原油成熟度指标(R_(1))进一步说明了原始沉积背景下,生烃母质的差异以及成岩改造后孔隙类型以及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中页岩油性质的关键因素。这些研究技术和方法可以作为沟通不同参数之间的“桥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页岩油储层特征,为后续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饱和度 游离烃 原油性质 储层定量荧光技术 风城组 二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子街油田X50区块随钻地层边界探测工具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田亚铭 王贵文 +2 位作者 李彤 王怀武 王飞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夏子街油田X50井区受构造复杂影响,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出现钻入储层上部或者下部低钻速泥岩中造成井壁不稳定、卡钻、水平段井斜调整困难、追不到目的层而导致侧钻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斯伦贝谢公司结合本区块地质及储层的电阻率特征,进... 夏子街油田X50井区受构造复杂影响,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出现钻入储层上部或者下部低钻速泥岩中造成井壁不稳定、卡钻、水平段井斜调整困难、追不到目的层而导致侧钻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斯伦贝谢公司结合本区块地质及储层的电阻率特征,进行旋转导向配合边界探测工具的可行性研究。边界探测工具探测深度较深,是具有方向性测量的随钻电磁感应测井工具,应用实时导向软件对测量参数进行反演,估算出工具到地层边界的距离以及地层边界的延伸方向。现场实践表明,在第一口水平井SP-2井侧钻过程中,使用边界探测工具能够提前预判储层顶和底部泥岩的位置,并根据轨迹与边界的距离进行实时调整,避免钻遇泥岩,机械钻速提升近两倍,储层钻遇率达100%,减少了循环和决策时间,提高了钻井效率。SP-2井侧钻成功为后期新区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实现工程地质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导向 边界探测 地质导向 钻井提速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扶余油层源下致密油富集模式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小军 白雪峰 +9 位作者 李军辉 金之钧 王贵文 陈方举 郑强 侯艳平 杨庆杰 李杰 李君文 蔡俣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基于地球化学、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地质特征、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及富集模式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泉头组上覆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优质烃源岩,环凹鼻状构造发育,沉积砂体大面积连续分布,... 基于地球化学、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地质特征、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及富集模式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泉头组上覆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优质烃源岩,环凹鼻状构造发育,沉积砂体大面积连续分布,储层整体致密;②优质烃源岩、储层、断裂、超压和构造等多要素配置联合控制扶余油层致密油富集。源储匹配关系控制致密油分布格局;源储压差为致密油富集提供充注动力;断砂输导体系决定油气运移和富集;正向构造是致密油富集的有利场所,断垒带是向斜区致密油勘探重点突破区带;③基于源储关系、输导方式、富集动力等要素建立扶余油层致密油3种富集模式,一是源储对接油气垂向或侧向直排式:“源储紧邻、超压驱动、油气垂向倒灌或源储侧向对接运聚”;二是源储分离断裂输导式:“源储分离、超压驱动、断裂输导,油气通过断层向下运移到砂体富集”;三是源储分离断砂匹配式:“源储分离、超压驱动、断裂输导、砂体调整、油气下排后通过砂体侧向运移富集”;④油源条件、充注动力、断裂分布、砂体以及储层物性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扶余油层致密油的差异富集,齐家—古龙凹陷扶余油层具有较好富集条件,勘探程度低,是未来致密油探索重要新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白垩系泉头组 青山口组 上生下储 扶余油层 致密油 主控因素 富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庞小娇 王贵文 +5 位作者 岳大力 李栋 李红斌 王重阳 匡立春 赖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4-978,共25页
细粒沉积岩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烃源岩层和储集层,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领域,测井评价细粒沉积岩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技术进展,研究认为:细粒沉积岩在常规测井基... 细粒沉积岩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烃源岩层和储集层,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领域,测井评价细粒沉积岩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技术进展,研究认为:细粒沉积岩在常规测井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测井开展了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可动性、润湿性、脆性、烃源岩特性和地应力各向异性等“七性+”特性评价。进一步发展为细粒沉积岩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和可压性“新四性”评价方法。依据岩性、岩相、孔隙类型和微观孔隙结构、页理、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储集性。根据黏土矿物分布、TOC、游离烃含量、含油饱和度、赋存状态及可动油量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含油性。通过成熟度、地层压力、原油密度、原油黏度及气/油比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油可动性。依据黏土矿物成分和含量、脆性矿物成分和含量、杨氏模量、泊松比及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可压性。通过成像测井切片技术实现细粒沉积岩米级、毫米级甚至微米级纹层的人工识别与评价。用测井资料开展细粒沉积岩岩相识别与评价。细粒沉积岩测井从常规测井法、新技术测井法向基于数学统计的人工智能法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分级 测井评价 非常规油气储层 细粒沉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7
6
作者 王贵文 朱振宇 朱广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2,共3页
烃源岩测井评价通过纵向连续的高分辨率测井信息估算地层的有机碳含量 ,弥补了因取心不足而造成的在区域范围内识别与评价烃源岩的困难 ,为资源量估算及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依据。研究了用ΔlgR、多元统计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根据... 烃源岩测井评价通过纵向连续的高分辨率测井信息估算地层的有机碳含量 ,弥补了因取心不足而造成的在区域范围内识别与评价烃源岩的困难 ,为资源量估算及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依据。研究了用ΔlgR、多元统计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根据测井信息识别与评价烃源岩的方法 ,用这些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 2 1口井寒武 奥陶系进行烃源岩层段识别与评价 ,将测井资料处理成果与岩心的有机地化、地质录井资料相互检验 ,证实所用方法基本满足烃源岩评价的需要。图 6参 7(朱振宇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测井 识别 评价方法 研究 油气藏 有机碳含量 多元统计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曲线谱分析方法及其在沉积旋回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0
7
作者 王贵文 邓清平 唐为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95,共3页
测井曲线包含了丰富的地层信息 ,能够敏感、连续地反映所测地层的成层性和旋回性特征。测井解释的目的在于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 ,充分挖掘测井资料所包含的地层信息 ,建立测井数据向地质目标的映射关系 ,描述目的层的地质特征。储集层... 测井曲线包含了丰富的地层信息 ,能够敏感、连续地反映所测地层的成层性和旋回性特征。测井解释的目的在于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 ,充分挖掘测井资料所包含的地层信息 ,建立测井数据向地质目标的映射关系 ,描述目的层的地质特征。储集层沉积旋回研究的主体是地层中的小规模旋回 ,测井资料以其数量多、连续性好等优点 ,成为小规模旋回研究中的主要资料来源。某一沉积事件周期性出现的频繁程度可用时间序列中的频率来表示。地层沉积过程中的周期性规律会相应地体现在测井资料所包含的信息中 ,设计一定的数据处理系统提取这些信息 ,可以分析、描述和识别地层沉积特征。提出最大熵谱分析方法 ,即对测井曲线提取主成分和进行最大熵谱分析、谱特征分析 ,进而依频谱展宽及其韵律识别和研究沉积旋回。与其它谱分析方法 (如傅立叶谱和周期图法 )比较 ,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具有不受取样长度限制、对频谱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对塔里木盆地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最大熵谱分析 谱特征分析 沉积旋回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北地区砂砾岩储集层控制因素及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贵文 孙中春 +3 位作者 付建伟 罗兴平 赵显令 潘拓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3,共6页
玛北地区扇三角洲沉积广泛发育砂砾岩储集层,砂体类型多,控制因素不清,测井评价困难。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不同沉积相控制下的岩石单元组合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和试油产能资料表明,岩石类型、分选特征以及胶结... 玛北地区扇三角洲沉积广泛发育砂砾岩储集层,砂体类型多,控制因素不清,测井评价困难。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不同沉积相控制下的岩石单元组合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和试油产能资料表明,岩石类型、分选特征以及胶结类型是控制储集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水下分流河道中的灰色含砾中粗砂岩至水上辫状河道褐色砂砾岩相,物性和储集性能呈逐渐变差趋势。提出了砂砾岩岩性岩相测井表征方法:利用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识别岩石结构构造,进行砂砾岩沉积微相划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和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识别岩性;利用中子—核磁有效孔隙度差值评价泥质含量、分选系数等岩性参数。该综合方法可用于砂砾岩储集层的划分及分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北地区 百口泉组 砂砾岩储集层 控制因素 测井评价 岩性 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贵文 惠山 付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17,共5页
通过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的分布特征分析,得到天然气在剖面上主要分布在登二段之下,具有"一源多层"的分布特征。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气源区内或其附近,具体部位受古中央隆起和徐西、宋西断裂带的控制。通过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天... 通过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的分布特征分析,得到天然气在剖面上主要分布在登二段之下,具有"一源多层"的分布特征。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气源区内或其附近,具体部位受古中央隆起和徐西、宋西断裂带的控制。通过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天然气分布关系研究,得到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分布主要受沙河子组源岩分布、宋西和徐西两条断裂带活动及其分布、古中央隆起和登二段优质盖层的共同控制。在此基础上,对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有利勘探区进行了预测,认为宋西和徐西断裂带可继续拓展勘探领域,榆西断展带、宋站低凸起、丰乐低凸起和安达次坳应为新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天然气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古隆起 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测井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贵文 张新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根据常规组合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的测井相序列特征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岩相处理结果,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类型及有利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区潮坪沉积划分为潮下带砂坪、潮间带砂泥坪... 根据常规组合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的测井相序列特征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岩相处理结果,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类型及有利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区潮坪沉积划分为潮下带砂坪、潮间带砂泥坪和潮道、潮上带泥坪4个微相,与其他取心井段(或未取心井段)岩屑录井的对比符合率较高;该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主要物源来自西北方向,次要物源来自东北方向。利用常规测井解释的岩性剖面、岩心刻度测井处理解释的沉积学倾角结果(沉积构造和古水流)和神经网络岩相处理解释成果,建立了塔中地区志留系关键井的测井沉积亚、微相解释模型。该模型为工区关键井垂向旋回叠置关系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提供了连续的、较准确的岩相剖面,对于海陆过渡相的层序划分对比和在塔里木盆地寻找隐蔽油气藏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地区 志留系 测井沉积相 解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高陡构造区地层倾角测井构造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贵文 李军 +2 位作者 肖承文 张莉 李进福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
针对山前高陡构造地质特征 ,提出了地层倾角测井自适应窗长交互式处理方法 ,建立了倾角测井地质构造解释模型。将这些方法和模型应用于山前高陡构造解释过程中 ,包括优化地震处理参数、井震结合精细构造解释以及山前地区地层对比 。
关键词 山前高陡构造区 地层倾角测井 构造解释模型 应用 斜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仁诺尔断裂遗留渗漏通道垂向封闭形成时期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贵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0,共5页
为了研究苏仁诺尔断裂遗留渗漏通道垂向封闭性形成时期,对其静止后遗留的渗漏通道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断裂停止活动后主要存在未完全闭合的倾斜裂缝、垂直裂缝和破碎带3种渗漏通道。在断裂遗留渗漏通道封闭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 为了研究苏仁诺尔断裂遗留渗漏通道垂向封闭性形成时期,对其静止后遗留的渗漏通道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断裂停止活动后主要存在未完全闭合的倾斜裂缝、垂直裂缝和破碎带3种渗漏通道。在断裂遗留渗漏通道封闭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垂向封闭性形成时期确定方法得到:可通过裂缝面压力等于泥岩塑性极限时期确定未完全闭合倾斜裂缝垂向封闭性形成时期;可通过SiO2和CaCO3形成第一个沉淀带时期确定垂直裂缝垂向封闭性形成时期;可利用油气通过断裂渗滤运移速度等于零或SiO2和CaCO3形成第一个沉淀带时期确定破碎带垂向封闭性形成时期。通过苏仁诺尔断裂不同遗留渗漏通道垂向封闭性形成时期与南一段源岩大量排烃期关系得到,未完全闭合倾斜裂缝和破碎带在青元岗组沉积时期断裂停止活动后马上形成垂向封闭,早于南一段源岩的大量排烃期,有利于油气在南二段聚集与保存。苏仁诺尔断裂西南部和东北部垂直裂缝分别于古近纪早期、新近世末期—现今形成垂向封闭性,均晚于南一段源岩大量排烃期,不利于油气在南二段中的聚集与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仁诺尔断裂 渗漏通道 垂向封闭 倾斜裂缝 垂直裂缝 破碎带 形成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优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贵文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2期136-137,共2页
随着我国的钻采工艺技术不断的提高,水平井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平井相关的工艺技术在在我国大油田、老油田的外围薄层和低丰度油气藏的开发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水平井的意义非常,当应用常规... 随着我国的钻采工艺技术不断的提高,水平井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平井相关的工艺技术在在我国大油田、老油田的外围薄层和低丰度油气藏的开发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水平井的意义非常,当应用常规的钻井勘探技术无法打到目的层位的时候,水平井的钻井地质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讨论了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优化分析的各项要素,从水平井的动静态资料分析的角度出发,跟踪钻井进度以及调整设计内容从而优化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优化分析的方法,并在实际的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钻井地质设计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古梁长6油藏水驱后储层特征变化研究及应用
14
作者 王贵文 张彬 +4 位作者 陈勇 白旭 张家彬 梁高红 古仁超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12期62-66,共5页
盘古梁长6油藏属典型特低渗油藏,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主侧向井矛盾加剧,水驱不均特征明显。本文应用岩心观察描述、电镜扫描、铸体薄片、全岩分析、压汞试验等多种手段,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盘... 盘古梁长6油藏属典型特低渗油藏,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主侧向井矛盾加剧,水驱不均特征明显。本文应用岩心观察描述、电镜扫描、铸体薄片、全岩分析、压汞试验等多种手段,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盘古梁长6油藏水驱后的储层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粒间孔减小,长石溶孔增大,有效渗流空间减小,储层非均质性更加复杂,导致水驱优势方向(主向)大孔道增大,含水上升,水驱弱势方向(侧向)小孔道更小,渗透率下降,产量下降,为下步治理指明了方向,为持续稳产夯实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孔隙结构 渗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69
15
作者 赖锦 王贵文 +5 位作者 陈敏 王书南 柴毓 蔡超 张永辰 李鉴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573,共8页
利用岩心、薄片、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集层沉积相、成岩相和裂缝相特征,据此分析长8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物理相,对储集层孔隙结构进行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孔渗发育带。通过沉积微相、成岩相和裂缝相的叠... 利用岩心、薄片、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集层沉积相、成岩相和裂缝相特征,据此分析长8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物理相,对储集层孔隙结构进行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孔渗发育带。通过沉积微相、成岩相和裂缝相的叠加与复合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命名,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不稳定组分溶蚀-高角度斜交缝等岩石物理相;按照沉积相、成岩相和裂缝相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建设与破坏作用归纳总结出4大类岩石物理相。分别计算了不同岩石物理相的储集层品质指数,由此基于岩石物理相划分并结合测井资料实现了长8油层组单井纵向上的孔隙结构分类评价。最后以小层为单位对长8油层组纵向沉积微相和成岩相进行剖面展开和平面成图,通过有利岩石物理相的展布实现了其有利孔渗发育带分布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相 沉积相 成岩相 裂缝相 孔隙结构 分类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长8油层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综述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6
作者 赖锦 王贵文 +5 位作者 王书南 信毅 吴庆宽 郑懿琼 李鉴伦 苍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942-4953,共12页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以隐蔽油气藏为主的油气勘探阶段,在其烃源岩和构造和沉积相等成藏地质条件基本明确的情况下,通过成岩相的研究来优选优质储集体是该阶段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储层成岩相的研究尚处于探...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以隐蔽油气藏为主的油气勘探阶段,在其烃源岩和构造和沉积相等成藏地质条件基本明确的情况下,通过成岩相的研究来优选优质储集体是该阶段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储层成岩相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成岩相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测井资料将成岩相推到面上的研究更有待于加强。有鉴于此,基于国内外大量文献,对成岩相的影响因素、分类命名方案、测井识别原理和碎屑岩储层典型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系统调研和详细探讨。认为成岩相的测井识别方法最关键的是在储层岩性识别的基础上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的定性判定以及成岩矿物含量的定量计算,并提出了利用蜘蛛网图测井识别成岩相的方法。最后对成岩相测井识别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未来趋势做出展望,以期能进一步推动成岩相测井识别相关方法的进展和加强成岩相在储集体预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测井识别方法 综述及研究进展 成岩作用 成岩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以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层41块岩样为例 被引量:31
17
作者 赖锦 王贵文 +2 位作者 郑懿琼 李维岭 蔡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为对比基于含水饱和度和汞饱和度2种方法计算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的优劣性,分别采用2种方法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41块储集岩的毛细管压力曲线进行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汞饱和度计算的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排驱压力、分... 为对比基于含水饱和度和汞饱和度2种方法计算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的优劣性,分别采用2种方法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41块储集岩的毛细管压力曲线进行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汞饱和度计算的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排驱压力、分选因数等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的参数相关性较好.随着岩样分形维数增大,排驱压力增大、分选因数减小,相关性明显.采用含水饱和度计算的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排驱压力、分选因数等相关性较差.在条件许可时,可利用恒速压汞实验计算储集岩孔隙结构分形维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分形特征 低渗透碎屑岩 压汞曲线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泥浆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裂缝识别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22
18
作者 赖锦 王贵文 +5 位作者 郑新华 周磊 肖承文 章成广 王凯 韩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54,共8页
根据岩心观察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克深气田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研究。重点针对克深2-2-12井基于油基和水基泥浆采集得到的成像测井图像进行对比,并总结油基和水基泥浆成像测井图在裂缝识别效果等方面的差异... 根据岩心观察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克深气田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研究。重点针对克深2-2-12井基于油基和水基泥浆采集得到的成像测井图像进行对比,并总结油基和水基泥浆成像测井图在裂缝识别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水基泥浆相比,规模较大的裂缝在油基泥浆成像测井图上基本可以识别,但有一些小裂缝显示不清;整体上对高角度缝的拾取率较高,对低角度缝基本无法拾取,且层理等层面信息丢失严重。可通过油基泥浆成像测井与岩心资料对比、标定,并与井径、声波时差以及阵列声波等测井技术序列进行对比验证,进一步提高油基泥浆裂缝识别与解释的精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油基泥浆 裂缝 岩心 井径 声波时差 阵列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特征 被引量:53
19
作者 朱筱敏 康安 +1 位作者 王贵文 王力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27-333,共7页
该文在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 ,综合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 ,以层序体系域边界特征为划分依据 ,将研究区上石炭统至二叠系划分成 3个沉积层序 ,并确定了低位、水进和高位体系域的发育情况 ,明确了滨海沼泽、河流... 该文在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 ,综合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 ,以层序体系域边界特征为划分依据 ,将研究区上石炭统至二叠系划分成 3个沉积层序 ,并确定了低位、水进和高位体系域的发育情况 ,明确了滨海沼泽、河流、三角洲、滨浅湖和滩坝等 5种沉积体系的特征和展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鄂尔多斯盆地 西南站 上古生界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特征 石炭系 二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纪物源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琴 张满郎 +2 位作者 朱筱敏 钟大康 王贵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01-504,共4页
利用研究区内各层段砂岩分区的类型、岩屑类型及含量变化、重矿物组合、砂岩百分含量、地震剖面上河道充填方向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综合判断准噶尔盆地车东斜坡区侏罗系各层段的主要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古水流方向。分析结果指出,下... 利用研究区内各层段砂岩分区的类型、岩屑类型及含量变化、重矿物组合、砂岩百分含量、地震剖面上河道充填方向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综合判断准噶尔盆地车东斜坡区侏罗系各层段的主要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古水流方向。分析结果指出,下侏罗统八道河组-中侏罗统西山密组沉积期研究区以北部物源为主,母岩类型以基性喷出岩为主,变质岩次之,含少量中酸性喷出岩及沉积岩;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期南部物源对研究区南部沉积区的控制作用加强,变质岩岩屑含量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斜坡带 侏罗纪 沉积物源 油田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