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4例躁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植荣 高镇松 +1 位作者 郭蝉娥 王质南 《上海精神医学》 1999年第1期13-13,17,共2页
Dintenfass等的研究发现,在多种精神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改变,因而提出了精神血液流变学(Psychonemorrheology)的名称。但精神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多集中于精神分裂症,为探讨躁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作者进行这方面的观察,现将... Dintenfass等的研究发现,在多种精神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改变,因而提出了精神血液流变学(Psychonemorrheology)的名称。但精神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多集中于精神分裂症,为探讨躁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作者进行这方面的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狂症 血液流变学 特征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障碍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慧 王质南 高镇松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07-309,312,共4页
目的 探讨国产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研究组口服国产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 目的 探讨国产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研究组口服国产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依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统计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症状检出率,同时评估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性显著下降(P<0.01),减分率呈持续性升高.研究组治疗1周末、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减分率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6周末除对照组自责、自杀念头症状检出率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两组各种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兴趣丧失、自责、自杀念头症状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对照组为46.9%,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43,P<0.05);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国产米氮平治疗抑郁障碍疗效显著,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优于阿米替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米氮平 阿米替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依从性 汉密顿抑郁量表 副反应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程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植荣 高镇松 +5 位作者 周青 崔诚 陈政雄 吴树跃 郭嫦娥 王质南 《四川精神卫生》 1998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对140例精神分裂症(包括分裂样精神病),60例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红细胞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对140例精神分裂症(包括分裂样精神病),60例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红细胞电泳时间、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健康人。病程短者的血小板粘附率增高明显;病程长者全血粘度及电泳率增高亦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血液流变学 病程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与临床类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和文 高镇松 +7 位作者 陈鼎盛 陈政雄 郭婵娥 吴祥水 吴树跃 王质南 郑燕璇 郑爱清 《四川精神卫生》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各临床亚型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活性水平。方法 对 1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次日、4周末及 8周末分别进行血清CPK检测 ,并与 6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在发病期 (入院...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各临床亚型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活性水平。方法 对 1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次日、4周末及 8周末分别进行血清CPK检测 ,并与 6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在发病期 (入院次日 )的血清CPK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治疗痊愈后显著下降 (P <0 0 1)。而单纯型的血清CPK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未定型的血清CPK值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发现未定型和单纯型治疗前后血清CPK值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结论 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期的血清CPK活性水平与临床亚型有关 ,各亚型间存在差异 ;定期检测血清CPK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肌酸磷酸激酶 临床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5
作者 李植荣 高镇松 +5 位作者 周青 崔诚 吴树跃 陈政雄 王质南 郭婵娥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对25例分裂样精神病、115例精神分裂症及60例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无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原牯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都显...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对25例分裂样精神病、115例精神分裂症及60例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无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原牯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都显著高于正常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比较,除全血粘度(1.01/s)、血浆压积的改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以及前者的血小板粘附率高于后者外,其余各项指征相似,说明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具有相似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从一个侧面提示两者可能是同源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