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炭疽菌中与CsSSK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被引量:4
1
作者 方思齐 李泽栋 +6 位作者 王记圆 何其光 李潇 刘文波 张宇 林春花 缪卫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8-204,共7页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橡胶树等多种热带作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双组分系统(two component system)在病原真菌中参与菌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耐药性和毒力的调控。该系统包括感受器和应答调节蛋白,SSK1(SLF-interacting ...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橡胶树等多种热带作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双组分系统(two component system)在病原真菌中参与菌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耐药性和毒力的调控。该系统包括感受器和应答调节蛋白,SSK1(SLF-interacting SKP1-like1)是双组分系统中的应答调节蛋白。为了了解炭疽菌中SSK1互作蛋白,本研究克隆获得橡胶树炭疽菌的一个应答调节蛋白编码基因CsSSK1,大小为2750 bp,cDNA大小为2190 bp,编码729个氨基酸,包含1个内含子,具有1个cheY同系物接收结构域和10个复杂结构。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橡胶树炭疽菌cDNA文库中对CsSSK1互作蛋白进行筛选,共筛选到10个互作蛋白,分别为转酮醇酶、金属内酰胺酶、锌乙醇脱氢酶、泛素亚型X1、微管蛋白以及5个未知或假定蛋白。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sSSK1的功能、互作蛋白及调节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炭疽菌 双组分系统 应答调节蛋白SSK1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暹罗炭疽菌中脂滴包被蛋白Cap20与乙酸激酶CsAck的互作研究
2
作者 王娜 王记圆 +4 位作者 李潇 张宇 刘文波 林春花 缪卫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2-588,共7页
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是我国橡胶树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eaf disease,CLD)的田间优势病原种,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许多其他农林作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种。脂滴是细胞的中性脂,存在于绝大多数真... 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是我国橡胶树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eaf disease,CLD)的田间优势病原种,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许多其他农林作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种。脂滴是细胞的中性脂,存在于绝大多数真核细胞中,是细胞内甘油三酯的主要贮存形式。脂滴在细胞内可以参与脂质代谢、膜转运、蛋白降解和信号传导等。包被蛋白(perilipin)是脂滴表面最丰富的脂质相关蛋白,主要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对细胞内脂滴代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Cap20是暹罗炭疽菌中包被蛋白的同源蛋白,前期证实Cap20是一个致病相关蛋白,它参与了炭疽菌附着胞膨压形成、脂滴数量和致病性。了解其互作蛋白和互作的生物学意义可能为深入了解脂滴包被蛋白参与的致病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前期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在暹罗炭疽菌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个与Cap20互作的候选蛋白乙酸激酶,本研究克隆了该乙酸激酶的编码基因,并进行了蛋白结构和同源蛋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乙酸激酶编码基因的DNA大小为1312 bp,包括一个内含子,cDNA为1248 bp,编码415个氨基酸,含有一个乙酸激酶结构域,命名为CsAck。然后构建含6×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sAck,利用其和含GST标签的pGEX6p-1-Cap20(先前构建)进行蛋白表达和纯化,获得含有6×His标签的融合蛋白CsAck和含有GST标签的Cap20。通过Pull down验证了Cap20和CsAck蛋白之间的体外互作。最后,构建含有潮霉素转移酶基因HPH的表达载体PXY203-CsAck-S和含有氯嘧磺隆抗性基因ILV1的表达载体pCB1532-GFP-Cap20,将它们共同转化暹罗炭疽菌野生型菌株获得转化子。Co-IP(Co-immunoprecipitation)的结果证实Cap20和CsAck在暹罗炭疽菌中可以相互作用。该结果证实了致病性相关蛋白Cap20和乙酸激酶CsAck在体外和体内均可发生蛋白互作,可为进一步研究Cap20在暹罗炭疽菌中的致病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暹罗炭疽菌 Cap20 CsAck 蛋白互作验证 Pull down CO-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