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置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变形协调及损伤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文博 刘朝晖 +3 位作者 柳力 赵华 张允宝 王观次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2283,共12页
为揭示应变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协同工作性能的演化规律,提高传感器实测数据的应用价值和环境适应性,基于数字图像关联技术和小梁直接拉伸试验,对内置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开展多重受力模式下的应变响应研究,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传感器... 为揭示应变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协同工作性能的演化规律,提高传感器实测数据的应用价值和环境适应性,基于数字图像关联技术和小梁直接拉伸试验,对内置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开展多重受力模式下的应变响应研究,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的变形协调性能;并利用四点弯曲试验下的声发射信号和数字图像特征,揭示内置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结构损伤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置应变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变形协调特性与荷载类型、大小及响应时间紧密相关,传感器应变响应具有强烈的温度敏感性,在30~50℃的环境中,传感器应变响应的精准度会急剧衰减,其测量平均绝对误差Eˉa和相对误差Eˉr可分别增大3.49~11.79倍和2.01~2.91倍。利用声发射能量信号准确地刻画了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协同受力下的4阶段损伤演化特征,反映出温度作用会改变结构损伤形式向非稳定开裂的态势发展;不同温度下声发射RA和AF的分布特征表明,内置应变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结构破裂模式受温度影响显著,呈现为拉-剪混合、剪切破裂为主的破裂机制,且随温度不断增大,剪切破裂持续增强,剪切事件由55.7%增长至84.4%,增幅达1.52倍。研究成果对实现内置应变传感器与沥青路面协同工作性能的合理评判,推进传感器技术深度赋能传统沥青路面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数字图像关联技术 声发射特征 应变传感器 变形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粉煤灰-金矿渣基地聚物固化湖区软土的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观次 郭跃飞 罗正东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2年第3期1-3,共3页
针对湖区软弱土特殊的工况,拟采用矿渣-粉煤灰-金矿渣基地聚物替代水泥作为新型绿色固化剂处治湖区软土。通过固化剂掺量、矿渣-粉煤灰-金矿渣比例、养护龄期等因素对地聚物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土的无侧... 针对湖区软弱土特殊的工况,拟采用矿渣-粉煤灰-金矿渣基地聚物替代水泥作为新型绿色固化剂处治湖区软土。通过固化剂掺量、矿渣-粉煤灰-金矿渣比例、养护龄期等因素对地聚物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固化剂掺量和龄期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固化剂掺量相同时,地聚物固化土强度更高,且其掺量宜取12%;经过综合考虑,地聚物固化土的矿渣-粉煤灰-金矿渣比例宜取6∶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绿色固化剂 掺量 湖区软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变形测量的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观次 时明雪 《公路与汽运》 2015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研究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亚像素位移测量技术,将梯度法和曲面拟合法混合提出一种亚像素位移测量的改进算法,先采用梯度法计算出结构的亚像素位移,再对计算子区进行亚像素插值,然后进行亚像素曲面拟合;提供了计算机模拟散斑图的验证算例... 研究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亚像素位移测量技术,将梯度法和曲面拟合法混合提出一种亚像素位移测量的改进算法,先采用梯度法计算出结构的亚像素位移,再对计算子区进行亚像素插值,然后进行亚像素曲面拟合;提供了计算机模拟散斑图的验证算例及工程结构荷载试验变形测量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数字散斑相关 亚像素 梯度法 曲面拟合 荷载试验 变形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连续箱梁桥荷载试验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尹鸿达 邓继华 +1 位作者 王观次 钟勇 《公路与汽运》 2007年第3期155-157,共3页
荷载试验是对桥梁承载能力进行评定的最直接的有效手段。文中说明了一座连续箱梁桥荷载试验的实施情况及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该桥的结构工作状况和承载能力。
关键词 桥梁 连续箱梁 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地聚物搅拌桩加固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勇 王观次 王倩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2年第7期21-24,共4页
为响应国家“双碳”发展目标,促进建筑业朝着低碳、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拟采用地聚物替代水泥作为淤泥质土固化剂材料。为研究地聚物搅拌桩加固淤泥质软弱土地基的可行性,基于相似理论,对地聚物土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荷载沉降变形特... 为响应国家“双碳”发展目标,促进建筑业朝着低碳、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拟采用地聚物替代水泥作为淤泥质土固化剂材料。为研究地聚物搅拌桩加固淤泥质软弱土地基的可行性,基于相似理论,对地聚物土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荷载沉降变形特征、桩土应力比及桩顶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固化剂掺量相同时,地聚物固化土强度高于水泥固化土,碱含量为30%的地聚物固化土强度最高;地聚物搅拌桩能显著提高淤泥质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桩土应力比,碱含量对地聚物搅拌桩的承载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30%碱含量时复合地基承载力最大,且桩土应力比最高。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地聚物处治软弱土地基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土 地聚物搅拌桩 承载变形特征 力学性能 桩土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郭跃飞 王观次 +1 位作者 尹鸿达 章本本 《市政技术》 2022年第4期89-94,共6页
地质聚合物作为新型绿色无机胶凝材料,不仅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还具有生态环保、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高等独特优势。然而,地质聚合物普遍存在变形能力不足、抗拉强度低、易脆性破坏的问题。因此,论述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纤维... 地质聚合物作为新型绿色无机胶凝材料,不仅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还具有生态环保、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高等独特优势。然而,地质聚合物普遍存在变形能力不足、抗拉强度低、易脆性破坏的问题。因此,论述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首先对纤维的属性进行了阐述,随后从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工作性能等方面对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就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该研究为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 地质聚合物 绿色胶凝材料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修复加固既有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7
作者 胡勇 王观次 +1 位作者 李新宇 沈程鹏 《市政技术》 2022年第7期39-45,共7页
针对传统混凝土结构水泥基修复加固材料力学性能不稳定、耐久性差、能耗高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国内外学者对绿色无机胶凝材料——地质聚合物展开了研究。地质聚合物不仅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还具备生态友好、绿色环保的优... 针对传统混凝土结构水泥基修复加固材料力学性能不稳定、耐久性差、能耗高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国内外学者对绿色无机胶凝材料——地质聚合物展开了研究。地质聚合物不仅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还具备生态友好、绿色环保的优点。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既有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方法及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的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地质聚合物修复加固既有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制备与工程特性、可行性、界面粘结性能、耐久性、工作性以及工程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地质聚合物作为既有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材料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可以为地质聚合物修复加固既有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既有混凝土结构 修复加固 界面粘结性能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