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丹盆地黄土母质发育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诊断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3 位作者 查小春 周亚利 高鹏坤 王蕾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2-280,共9页
阐明商丹盆地黄土母质发育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诊断意义。以茶房村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在Lical 偏光显微镜下对土壤形成物、粗颗粒、孔隙等微形态单元的类型、空间分布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上部淋溶层和下部母质层相比,Bt... 阐明商丹盆地黄土母质发育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诊断意义。以茶房村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在Lical 偏光显微镜下对土壤形成物、粗颗粒、孔隙等微形态单元的类型、空间分布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上部淋溶层和下部母质层相比,Bt 层(110~230 cm)黏土大量聚集且淀积黏土含量/残积黏土含量的比值(Ki/r)很高、但黏土胶膜不发育,粗颗粒数量减少、粒径降低孔隙个体增大,边沿更加平滑;矿物成分趋于单一。这些微形态特征证实了 Bt 属于典型的“黏化层”,结合成土因素检索,此土壤可归为简育湿润淋溶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形态 黏化层 简育湿润淋溶土 商丹盆地 黄土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商丹盆地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粒度组成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海燕 庞奖励 +3 位作者 黄春长 周亚利 高鹏坤 王蕾彬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39,共9页
对商丹盆地茶房村剖面210个样品进行了野外调查及粒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丹江一级阶地上的沉积物是55 000 a BP以来堆积的风成黄土;粒度特征主要以粉砂和粘粒为主,二者总和为86.65%,其中粗粉砂为优势组分,在剖面中含量达46.81%;粘粒含... 对商丹盆地茶房村剖面210个样品进行了野外调查及粒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丹江一级阶地上的沉积物是55 000 a BP以来堆积的风成黄土;粒度特征主要以粉砂和粘粒为主,二者总和为86.65%,其中粗粉砂为优势组分,在剖面中含量达46.81%;粘粒含量为23.94%;古土壤层的粒度组成较黄土层偏细,显示了二者风化成壤作用的差异,即古土壤层风化程度强于黄土层;茶房村剖面粒度特征的变化反映了商丹盆地自55 000 a BP以来区域气候的变化特征:55 000~11 500 a BP时期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早期(11 500~8 500 a BP),气温有升高,降水增加。全新世中期(8 500~3 100 a BP),为大暖期,气候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3 100 a BP至今),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剖面 粒度特征 茶房村 商丹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一级阶地沉积地层光释光测年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蕾彬 周亚利 +3 位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査小春 高鹏坤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75-82,共8页
通过对丹江一级阶地进行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丹凤县茶房村的典型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从上到下依次为:表土层(TS)-黄土层(L0)-弱古土壤层(S0上)-黄土层(Lx)-古土壤层(S0下)-过渡性黄土层(Lt)-马兰黄土层(L1)-河漫滩相砂砾石层(T1-al)。... 通过对丹江一级阶地进行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丹凤县茶房村的典型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从上到下依次为:表土层(TS)-黄土层(L0)-弱古土壤层(S0上)-黄土层(Lx)-古土壤层(S0下)-过渡性黄土层(Lt)-马兰黄土层(L1)-河漫滩相砂砾石层(T1-al)。应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的单片再生剂量法(SAR)选取粒径90~125μm的石英矿物颗粒进行了地层年龄测定,得到此剖面从下到上沉积序列为:上限为6.16±0.12 ka的古土壤,5.86±0.14 ka的黄土层,(4.83±0.12)^(2.51±0.17)ka的弱古土壤,1.94±0.07 ka以来的黄土层。结合理化数据分析,全新世大暖期(6.16 ka)时秦岭南坡气候温暖湿润,土壤发育良好,植被繁茂;在5.86±0.14 ka时,气候变得冷干,发育典型黄土沉积;4.83~2.48 ka时段气候再次变得较为暖湿,发育弱古土壤;1.94 ka以来发育黄土层,气候较为冷干。古土壤层沉积发育持续到距今2.5 ka左右,较黄土高原全新世大暖期结束时限3 ka稍晚;5.86 ka的冷事件是全新世大暖期中的一次气候快速变冷事件,是气候波动的区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 一级阶地 光释光年龄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供水指数的山东省2013年春季旱情监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建博 王蕾彬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11-116,共6页
春季是山东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若遇干旱胁迫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农民收益,因此,有效及动态监测此期干旱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对指导抗旱政策和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MODIS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Ts),进... 春季是山东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若遇干旱胁迫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农民收益,因此,有效及动态监测此期干旱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对指导抗旱政策和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MODIS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Ts),进而构建植被供水指数(VSWI),检验VSWI与10、20 cm土壤相对湿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SWI与土壤湿度相关性较高,可以准确反映干旱情况。运用VSWI分析山东省2013年4月上旬至6月上旬的旱情,结果显示,山东省2013年春季旱情,4月上旬最严重,之后明显好转,5月份相对稳定,6月上旬基本结束;西部和西南部地区旱情较轻,西北、东部和中部次之,东营市因土地盐渍化严重,土壤持水能力差,旱情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植被供水指数(VSWI) 土壤湿度 旱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丹凤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色度参数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高鹏坤 庞奖励 +4 位作者 黄春长 周亚利 卞鸿雁 王蕾彬 王学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7-542,共6页
以丹凤县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了该区黄土色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L*(亮度)在黄土层中出现峰值,a*(红度)、a*/b*(红度/黄度)在古土壤层出现峰值,色度参数的峰谷变化特征与该区黄土—古土壤地层旋回相吻... 以丹凤县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了该区黄土色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L*(亮度)在黄土层中出现峰值,a*(红度)、a*/b*(红度/黄度)在古土壤层出现峰值,色度参数的峰谷变化特征与该区黄土—古土壤地层旋回相吻合。L*(亮度)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a*(红度)、a*/b*(红度/黄度)的变化则受控于铁氧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尽管三者的受控因素不同,但都与风化成壤强度密切相关,且与磁化率形成良好的对比,可作为良好的气候代用指标,间接地反映该区气候和成壤环境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 黄土—古土壤 气候变化 茶房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古人类的艺术创作--基于中更新世手脚印形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章典 王蕾彬 +6 位作者 Matthew R Bennett 张盛达 张海伟 李腾 张悦 苏佳佳 王晓晴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2-790,共9页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过程中,作者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邱桑村的古泉华沉积上新发现了由5个手印和5个脚印组成“岩面艺术”(parietal art)。对这一“岩面艺术”进行解剖学测量、3D模型模拟、铀系测年和手脚印形态分析后,得到以下认识:①“岩...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过程中,作者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邱桑村的古泉华沉积上新发现了由5个手印和5个脚印组成“岩面艺术”(parietal art)。对这一“岩面艺术”进行解剖学测量、3D模型模拟、铀系测年和手脚印形态分析后,得到以下认识:①“岩面艺术”是在泉华没有成岩之前由古人类有意压上去的;②“岩面艺术”所在岩层的U/Th年代为226~169 ka B.P.,这其中包含一个手指印岩层的表面直接年龄(207~188 ka B.P.);③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发表的古人类在青藏高原上活动的最早记录之一,也为古人类适应高寒、低氧环境提供了新的证据;④此岩面艺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艺术,上面的手印也是古人类留下的最早的手印;⑤这一原始的岩面艺术表明,创作它的古老人种可能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空间感知能力,此岩面艺术的发现也将有可能改写人类艺术史,并且加深我们对已消失的古人类认知水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岩面艺术 古人类 认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