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丹盆地茶房村剖面210个样品进行了野外调查及粒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丹江一级阶地上的沉积物是55 000 a BP以来堆积的风成黄土;粒度特征主要以粉砂和粘粒为主,二者总和为86.65%,其中粗粉砂为优势组分,在剖面中含量达46.81%;粘粒含...对商丹盆地茶房村剖面210个样品进行了野外调查及粒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丹江一级阶地上的沉积物是55 000 a BP以来堆积的风成黄土;粒度特征主要以粉砂和粘粒为主,二者总和为86.65%,其中粗粉砂为优势组分,在剖面中含量达46.81%;粘粒含量为23.94%;古土壤层的粒度组成较黄土层偏细,显示了二者风化成壤作用的差异,即古土壤层风化程度强于黄土层;茶房村剖面粒度特征的变化反映了商丹盆地自55 000 a BP以来区域气候的变化特征:55 000~11 500 a BP时期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早期(11 500~8 500 a BP),气温有升高,降水增加。全新世中期(8 500~3 100 a BP),为大暖期,气候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3 100 a BP至今),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展开更多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过程中,作者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邱桑村的古泉华沉积上新发现了由5个手印和5个脚印组成“岩面艺术”(parietal art)。对这一“岩面艺术”进行解剖学测量、3D模型模拟、铀系测年和手脚印形态分析后,得到以下认识:①“岩...在第二次青藏科考过程中,作者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邱桑村的古泉华沉积上新发现了由5个手印和5个脚印组成“岩面艺术”(parietal art)。对这一“岩面艺术”进行解剖学测量、3D模型模拟、铀系测年和手脚印形态分析后,得到以下认识:①“岩面艺术”是在泉华没有成岩之前由古人类有意压上去的;②“岩面艺术”所在岩层的U/Th年代为226~169 ka B.P.,这其中包含一个手指印岩层的表面直接年龄(207~188 ka B.P.);③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发表的古人类在青藏高原上活动的最早记录之一,也为古人类适应高寒、低氧环境提供了新的证据;④此岩面艺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艺术,上面的手印也是古人类留下的最早的手印;⑤这一原始的岩面艺术表明,创作它的古老人种可能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空间感知能力,此岩面艺术的发现也将有可能改写人类艺术史,并且加深我们对已消失的古人类认知水平的认识。展开更多
文摘对商丹盆地茶房村剖面210个样品进行了野外调查及粒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丹江一级阶地上的沉积物是55 000 a BP以来堆积的风成黄土;粒度特征主要以粉砂和粘粒为主,二者总和为86.65%,其中粗粉砂为优势组分,在剖面中含量达46.81%;粘粒含量为23.94%;古土壤层的粒度组成较黄土层偏细,显示了二者风化成壤作用的差异,即古土壤层风化程度强于黄土层;茶房村剖面粒度特征的变化反映了商丹盆地自55 000 a BP以来区域气候的变化特征:55 000~11 500 a BP时期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早期(11 500~8 500 a BP),气温有升高,降水增加。全新世中期(8 500~3 100 a BP),为大暖期,气候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3 100 a BP至今),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文摘在第二次青藏科考过程中,作者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邱桑村的古泉华沉积上新发现了由5个手印和5个脚印组成“岩面艺术”(parietal art)。对这一“岩面艺术”进行解剖学测量、3D模型模拟、铀系测年和手脚印形态分析后,得到以下认识:①“岩面艺术”是在泉华没有成岩之前由古人类有意压上去的;②“岩面艺术”所在岩层的U/Th年代为226~169 ka B.P.,这其中包含一个手指印岩层的表面直接年龄(207~188 ka B.P.);③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发表的古人类在青藏高原上活动的最早记录之一,也为古人类适应高寒、低氧环境提供了新的证据;④此岩面艺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艺术,上面的手印也是古人类留下的最早的手印;⑤这一原始的岩面艺术表明,创作它的古老人种可能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空间感知能力,此岩面艺术的发现也将有可能改写人类艺术史,并且加深我们对已消失的古人类认知水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