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义]基于科技基金共同资助的视角,探究区域联合创新现状,为构建高效且合理的区域创新协同机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复杂网络分析、逐步回归法等对区域联合创...[目的/意义]基于科技基金共同资助的视角,探究区域联合创新现状,为构建高效且合理的区域创新协同机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复杂网络分析、逐步回归法等对区域联合创新的布局态势及影响效果展开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参与共同资助的论文数量最多且学术影响力最高;各地区的区域联合创新水平逐年提高,对共同资助的依赖度不断降低;地缘邻近性和资源互补性是区域间以共同资助形式实现联合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基准回归结果发现,论文数量和学术影响力对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论文数量的影响性稳定且持久,学术影响力和成果新颖性的影响效力更大,但持久性较弱,后者的促进作用有一定滞后性;异质性检验发现,论文数量和学术影响力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递进影响分析表明,共同资助形式下的区域联合创新会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潜在动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意义]基于科技基金共同资助的视角,探究区域联合创新现状,为构建高效且合理的区域创新协同机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复杂网络分析、逐步回归法等对区域联合创新的布局态势及影响效果展开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参与共同资助的论文数量最多且学术影响力最高;各地区的区域联合创新水平逐年提高,对共同资助的依赖度不断降低;地缘邻近性和资源互补性是区域间以共同资助形式实现联合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基准回归结果发现,论文数量和学术影响力对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论文数量的影响性稳定且持久,学术影响力和成果新颖性的影响效力更大,但持久性较弱,后者的促进作用有一定滞后性;异质性检验发现,论文数量和学术影响力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递进影响分析表明,共同资助形式下的区域联合创新会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潜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