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菡薇书法作品 |
王菡薇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
|
王菡薇【书法作品】 |
王菡薇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3
|
元代文人画中的“隐喻”表达 |
王菡薇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4
|
创作意图、公众舆论与作为“改造社会”的美术——以徐悲鸿艺术为例 |
王菡薇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5
|
图像艺术解读的意义及其四个途径 |
王菡薇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6
|
姚绶书画收藏对其《心赏》图册“渔父”图像的影响 |
王菡薇
丁苏川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7
|
试论陶弘景与书法史研究的关系 |
王菡薇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中央大学时期(1927-1937)吕凤子绘画观及其发展 |
王菡薇
夏梦华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9
|
探索中国美术史的途径之一——论中国画专业研究生美术史教学 |
王菡薇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0
|
海上画派的缘起与分期 |
王菡薇
蒲燕
|
《艺术探索》
|
2015 |
1
|
|
11
|
艺术家的世界与“精神品格”——以徐悲鸿为中心讨论 |
王菡薇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2
|
艺术与写作:美术作品中的写作图像 |
王菡薇
景滋本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3
|
欧美早期中国美术史研究方法的转变 |
王菡薇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4
|
写生实践与时代新风:“新金陵画派”的形成与确立 |
王菡薇
|
《中国美术》
|
2020 |
1
|
|
15
|
生机与雅意:中国花鸟画从古代向当代的转化 |
王菡薇
蒋欧悦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6
|
“牖中窥日”与“显处视月”——“200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入选作品中的两种视角 |
王菡薇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7
|
作为方法论的书画鉴定——兼谈海外书画研究中的鉴定问题 |
王菡薇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书画理论教学与高等院校审美教育互动考察 |
王菡薇
陈馨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9
|
“细看”与“隐喻”:“观画”图的两个层面——以清康熙翼圣堂重印本《意中缘》第五出《画遇》为例 |
王菡薇
|
《艺术探索》
|
2017 |
0 |
|
20
|
元末绘画史编撰中的协作、差异与互鉴——以《南村辍耕录·叙画》与《图绘宝鉴》卷一为例 |
王菡薇
魏晓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