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脉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 867例中老年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其中中年组7 635例,老年组3 232例,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脉压、平均动脉压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脉压、平均动脉压均为中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脉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 867例中老年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其中中年组7 635例,老年组3 232例,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脉压、平均动脉压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脉压、平均动脉压均为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子。校正其他因素及舒张压后,中年人脉压、平均动脉压每增加10 mm Hg(1 mm Hg=0.133 kPa),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分别增加32.4%和100.8%,且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发病危险独立于收缩压;老年人脉压每增加10 mm Hg,脑卒中的危险增加9.1%,但不独立于收缩压。结论平均动脉压对中年人脑卒中的预测作用大于脉压,且独立于收缩压。脉压能在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水平上提供额外的危险分层信息,但不独立于收缩压。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群346例,根据血压将患者分为理想血压组151例(血压<120/80 mm Hg,1mm Hg=0.133 kPa)和血压正常高值组195例(血压120~139/80~89 mm Hg),应用...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群346例,根据血压将患者分为理想血压组151例(血压<120/80 mm Hg,1mm Hg=0.133 kPa)和血压正常高值组195例(血压120~139/80~89 mm Hg),应用大动脉测量仪测量入选者中心动脉压;应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IMT。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中心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末压及IMT均高于理想血压组(P<0.01);中心动脉增强压及增强指数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是IMT的影响因素(β=0.344,0.296,P<0.05)。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的中心动脉压和颈动脉IMT已增加,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颈动脉IMT的主要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238例,以血压≥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34例)和对照组(104例),并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目的探讨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238例,以血压≥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34例)和对照组(104例),并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用Pearson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baPWV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偶测收缩压,24 h、昼间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aPWV与偶测血压;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昼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是老老年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脉压、心率及血压负荷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脉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 867例中老年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其中中年组7 635例,老年组3 232例,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脉压、平均动脉压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脉压、平均动脉压均为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子。校正其他因素及舒张压后,中年人脉压、平均动脉压每增加10 mm Hg(1 mm Hg=0.133 kPa),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分别增加32.4%和100.8%,且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发病危险独立于收缩压;老年人脉压每增加10 mm Hg,脑卒中的危险增加9.1%,但不独立于收缩压。结论平均动脉压对中年人脑卒中的预测作用大于脉压,且独立于收缩压。脉压能在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水平上提供额外的危险分层信息,但不独立于收缩压。
文摘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群346例,根据血压将患者分为理想血压组151例(血压<120/80 mm Hg,1mm Hg=0.133 kPa)和血压正常高值组195例(血压120~139/80~89 mm Hg),应用大动脉测量仪测量入选者中心动脉压;应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IMT。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中心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末压及IMT均高于理想血压组(P<0.01);中心动脉增强压及增强指数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是IMT的影响因素(β=0.344,0.296,P<0.05)。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的中心动脉压和颈动脉IMT已增加,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颈动脉IMT的主要因素。
文摘目的探讨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238例,以血压≥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34例)和对照组(104例),并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用Pearson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baPWV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偶测收缩压,24 h、昼间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aPWV与偶测血压;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昼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是老老年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脉压、心率及血压负荷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