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曲霉固态发酵对粉葛副产物中结合态酚类物质释放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胜宇 黄优生 +3 位作者 陈丽华 董欢欢 管咏梅 朱卫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4,共9页
为提高粉葛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价值,阐明结合态酚类的释放规律,采用黑曲霉对粉葛皮及粉葛渣进行固态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变化进行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考察发酵后释放的结合态酚类物质的... 为提高粉葛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价值,阐明结合态酚类的释放规律,采用黑曲霉对粉葛皮及粉葛渣进行固态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变化进行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考察发酵后释放的结合态酚类物质的种类与含量,并对发酵过程中两种粉葛副产物发酵产物提取液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曲霉发酵可以有效释放粉葛副产物中的结合态酚类物质,且随发酵时间增加,结合态酚类释放含量显著提高(P<0.05)。发酵7 d时,测得粉葛皮中结合态酚含量为1.63±0.11 mg/g,粉葛渣中结合态酚含量为0.93±0.05 mg/g。粉葛皮纤维素酶活力在发酵第6 d达到最大,为662.74±17.06 U/g;β-葡萄糖苷酶活力在发酵第7 d时最高,为332.64±26.52 U/g;粉葛渣纤维素酶活力在发酵第7 d达到最大,为885.79±66.06 U/g;β-葡萄糖苷酶活力在发酵第3 d时最高,为354.63±9.45 U/g。发酵过程中酚类物质释放量与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呈正相关。液相结果表明发酵产物提取液中含3’-羟基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酸、葛根素、大豆苷元等物质。发酵产物提取液对DPPH·和ABTS+·清除能力随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强。表明黑曲霉固态发酵粉葛副产物,能够促进结合态酚类物质释放,提高发酵产物提取液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加工副产物 结合态酚类 固态发酵 纤维素酶 β-葡萄糖苷酶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态酚类物质在植物生长、食品加工及人体消化过程中的释放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胜宇 杨梅 +4 位作者 胡鹤宇 朱才庆 董欢欢 管咏梅 朱卫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08-417,共10页
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机体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理作用,在植物体生长及调节人体健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可直接萃取的游离态酚类物质,与多糖、蛋白质、脂质等结合的结合态酚类物质,所占比例更高,分布更广,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机体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理作用,在植物体生长及调节人体健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可直接萃取的游离态酚类物质,与多糖、蛋白质、脂质等结合的结合态酚类物质,所占比例更高,分布更广,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态酚类物质从植物生长到食品加工再到人体消化利用全链条过程中,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组成、结构、迁移转化、赋存特征等会发生复杂的变化,研究其积累与释放规律对增强其生物活性,提高酚类利用率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结合态酚类物质在植物生长、食品加工及人体消化过程中的释放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阐明结合态酚类释放规律及提高其利用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态多酚 释放过程 植物生长 食品加工 人体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葛加工副产物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胜宇 杨梅 +4 位作者 胡鹤宇 江和栋 董欢欢 管咏梅 朱卫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共9页
为提高粉葛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价值,对两种常见副产物粉葛皮及粉葛渣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法及扫描电镜,对比提取前后粉葛加工副产物微观结构的变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结合态酚类物质的组分构成进行表征... 为提高粉葛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价值,对两种常见副产物粉葛皮及粉葛渣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法及扫描电镜,对比提取前后粉葛加工副产物微观结构的变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结合态酚类物质的组分构成进行表征,并对两种副产物残渣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副产物粉葛渣中结合态酚类物质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0:1 mL/g、NaOH溶液水解时间4 h、NaOH溶液浓度3 mol/L,该条件下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得率为2.54±0.070 mg/g;副产物粉葛皮中结合态酚类物质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40:1 mL/g,NaOH溶液水解时间5 h,NaOH溶液浓度3 mol/L,该条件下结合态酚类物质得率为5.087±0.155 mg/g。碱水解破坏了粉葛加工副产物中酚类物质与纤维素之间的酯键,整体纤维结构破损,有效促进了结合态酚类物质的释放。副产物粉葛渣及粉葛皮中的结合态酚类物质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粉葛皮中的结合态酚类物质以酚酸类、黄酮类成分为主,而粉葛渣中结合态酚类物质则主要以黄酮类成分为主。粉葛皮及粉葛渣结合态酚类物质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粉葛皮中结合态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优于粉葛渣。综上,粉葛加工副产物残渣中含有丰富的结合态酚类物质,且抗氧化活性显著,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加工副产物 结合态酚类 提取工艺 组成鉴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特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其借鉴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杰 姜海雯 +5 位作者 赵静 曲传勇 蔡毅 陈炫光 王胜宇 马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89-294,共6页
本文通过对香港特区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体系、法规标准体系、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香港特区与内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差异,研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香港特区食品安全监管可供借... 本文通过对香港特区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体系、法规标准体系、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香港特区与内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差异,研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香港特区食品安全监管可供借鉴的方面,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特区 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热应力与构造应力数值模拟分析——以川南海坝区块页岩气储层为例
5
作者 王胜宇 余仕免 梁明娟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8期46-53,共8页
随着油气勘探不断向深部延伸,储层温度逐渐升高,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对油气储层地应力状态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以川南海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将构造应... 随着油气勘探不断向深部延伸,储层温度逐渐升高,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对油气储层地应力状态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以川南海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将构造应力与热应力两者耦合,探究研究区页岩气储层的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川南海坝区块页岩气储层处于较为复杂的应力状态,断裂发育较多,在断层附近会出现应力值突变现象。整个海坝区块南北两端应力值最高,越往背斜核部、剥蚀面及东西两端埋深越浅,应力值越低。研究区热应力值约为8.3~32.5MPa,构造最大水平主应力约为-13.5~-85.5MPa,热力耦合最大水平主应力约为-5~-83MPa,构造最小水平主应力约为-3~-40MPa,热力耦合最小水平主应力约为-1~-55MPa。热力耦合后的应力值普遍低于构造应力,是由于岩体温度变化产生的拉张热应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构造挤压应力,使得起主导作用的构造挤压应力值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状态 构造应力 热应力 热力耦合 储层温度 页岩气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煤层条件下现今地应力特征与煤层气开发 被引量:15
6
作者 鞠玮 姜波 +4 位作者 秦勇 吴财芳 李明 徐浩然 王胜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92-3500,共9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滇东地区是我国长江以南著名的煤层气产区,其内雨旺区块二叠系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现今地应力状态是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质因素,对有效开发煤层气资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目前对雨旺区... 我国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滇东地区是我国长江以南著名的煤层气产区,其内雨旺区块二叠系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现今地应力状态是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质因素,对有效开发煤层气资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目前对雨旺区块现今地应力的研究仅限于利用注入/压降测试数据开展的地应力大小统计学分析,没有揭示出多煤层发育区不同类型岩石内地应力分布的差异性。本次研究中,首先通过对成像测井资料的解译,揭示钻井诱导缝和钻孔崩落的发育特征,并基于其与地应力的关系确定雨旺区块现今地应力方向;然后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在注入/压降实测地应力数据约束下,基于Anderson修正模型预测雨旺区块二叠系煤层现今地应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滇东雨旺区块现今地应力方向整体呈现为近N—S的优势方位;煤层现今地应力大小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平最大主应力(SHmax)、水平最小主应力(Shmin)和垂向主应力(Sv)大小总体上遵循SHmax≥Sv>Shmin的关系,水平应力起主导作用,表现为走滑型应力机制。在现今地应力场的控制下,雨旺区块内煤储层渗透性随有效地应力的增大而变差,煤层内走向为330°~150°的割理对煤层气开发贡献更大。走滑型应力机制会造成煤层压裂改造后形成的压裂缝沿垂向扩展。另外,雨旺区块煤层内水平应力差相对较小,一般在6 MPa左右,据此推测可在煤层内形成复杂压裂缝系统。本次研究量化分析了雨旺区块现今地应力状态,其结果可以为滇东雨旺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有益的现今地应力成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 煤层气 多煤层条件 雨旺区块 滇东地区 二叠系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恩洪区块地应力分布及深部煤层气临界深度预测 被引量:17
7
作者 鞠玮 姜波 +5 位作者 秦勇 吴财芳 兰凤娟 李明 徐浩然 王胜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4-200,共7页
我国滇东恩洪区块二叠系煤层气资源丰富,该区块是今后煤层气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地应力分布对于储层压裂改造等煤层气开发工程具有重要影响。在注入/压降试井方法实测地应力约束下,基于Anderson修正模型对恩洪区块地应力分布进行预测,... 我国滇东恩洪区块二叠系煤层气资源丰富,该区块是今后煤层气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地应力分布对于储层压裂改造等煤层气开发工程具有重要影响。在注入/压降试井方法实测地应力约束下,基于Anderson修正模型对恩洪区块地应力分布进行预测,总体上,水平最大主应力SH,max、水平最小主应力Sh,min和垂向主应力Sv在不同深度段呈现不同应力机制类型,由浅至深依次表现为逆断型、走滑型和正断-走滑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区块二叠系宣威组内,地应力遵循SH,max≥Sv>Sh,min的关系,呈现正断-走滑型应力机制,而宣威组煤层地应力数值较其顶底板小,表现为正断型应力机制;岩石类型与埋藏深度影响地应力分布,水平主应力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杨氏模量小的煤岩,其水平地应力值最低;滇东恩洪区块深部煤层气临界深度约为700 m;研究结果可以为滇东恩洪区块煤层气开发提供新的地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深部煤层气 临界深度 滇东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4
8
作者 鞠玮 尤源 +3 位作者 冯胜斌 徐浩然 张晓丽 王胜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605,共10页
裂缝发育程度与类型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能否获得油气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目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勘探开发高度重视构造裂缝,而对层理缝的关注甚微。近期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发育对油气富集具重要影响。... 裂缝发育程度与类型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能否获得油气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目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勘探开发高度重视构造裂缝,而对层理缝的关注甚微。近期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发育对油气富集具重要影响。综合利用野外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分析与薄片观测,系统表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机理。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多近水平或低角度发育,裂缝开度较小;横向上常断续分布,延伸不远;垂向上彼此独立,基本无联系,其发育分布具强非均质性,可被构造裂缝切割;岩心中发育的层理缝多存在油浸或油迹显示。分析认为:自晚燕山期,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内层理缝开始大规模形成,其发育分布受流体压力、构造应力以及溶蚀作用等多种地质因素综合控制。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的地质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储集效应,层理缝差异发育是造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非均质分布及影响单井产能的重要因素,其发育区可能是致密油勘探开发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缝 长7油层组 致密砂岩储层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地区现今地应力场与二叠系煤储层渗透率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鞠玮 王胜宇 +3 位作者 姜波 苗琦 李明 黄沛铭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现今地应力状态(大小和方向)和煤储层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质因素。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水力压裂等方法确定了滇东-黔西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揭示了二叠系煤层地应力大小垂向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滇东-黔西地区二... 现今地应力状态(大小和方向)和煤储层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质因素。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水力压裂等方法确定了滇东-黔西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揭示了二叠系煤层地应力大小垂向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滇东-黔西地区二叠系煤储层渗透率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滇东-黔西地区水平最大主应力(S_(H,max))方向总体为WNW-ESE向;水平最大主应力为2.67~29.84 MPa,平均为14.10 MPa,水平最小主应力(S_(h,min))为1.85~23.76 MPa,平均为10.36 MPa,垂向应力(S_(v))为0.86~31.93 MPa,平均为14.49 MPa。现今地应力大小随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在垂向分布上呈现出分带性,在600 m以浅,地应力分布整体表现为S_(H,max)>S_(v)>S_(h,min),水平最大主应力起主导作用,为大地动力场型,而在700 m以深之后,地应力机制转换为S_(v)>S_(H,max)>S_(h,min),垂向应力起主导作用,为大地静力场型,地应力垂向转换深度为600~700 m。滇东-黔西地区二叠系煤储层渗透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天然裂隙发育特征与现今地应力状态耦合对该区煤储层渗透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场 煤储层渗透率 二叠系煤层 滇东-黔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淀粉为主成分的食药物质中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能、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梅 管咏梅 +5 位作者 董欢欢 陈丽华 朱卫丰 段炫彤 王胜宇 邹家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6-495,共10页
抗性淀粉因具有抗消化性和益生功能性,在维护肠道生态、调节糖脂代谢及防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显现出较大的优势。葛根、莲子、山药等富含抗性淀粉的食药物质逐渐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食药物质中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能及生理功... 抗性淀粉因具有抗消化性和益生功能性,在维护肠道生态、调节糖脂代谢及防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显现出较大的优势。葛根、莲子、山药等富含抗性淀粉的食药物质逐渐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食药物质中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能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加工适应性及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论述。食药物质中的抗性淀粉因其良好的理化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能够提高食品品质,同时对疾病防治有着积极影响,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调节炎症因子及机体糖代谢、抑制脂肪堆积等生理功能,能够有效促进机体健康。不同来源的抗性淀粉其理化性能、生理功能及应用场景有明显差异,其内在机制的异同以及是否包裹、携带食药物质特有的功能成分而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都有待深入探究。本文可为以淀粉为主成分的食药物质中抗性淀粉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物质 抗性淀粉 理化性能 生理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航空发动机LTO循环的NOx排放评估
11
作者 王胜宇 孙有朝 李龙彪 《航空计算技术》 2020年第4期46-50,共5页
研究国际适航部门和航空环保组织对航空发动机NOx排放制定的标准,结合相关适航规章要求,参考现役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的污染排放水平,确定我国某发动机验证机在单次LTO循环中应满足的NOx排放值。通过对比航空发动机NOx排放的三种经验公式... 研究国际适航部门和航空环保组织对航空发动机NOx排放制定的标准,结合相关适航规章要求,参考现役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的污染排放水平,确定我国某发动机验证机在单次LTO循环中应满足的NOx排放值。通过对比航空发动机NOx排放的三种经验公式评估法的评估精确性,建立该发动机的NOx排放指标评估方法;并用该方法对该发动机在单次LTO循环的NOx排放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NOx特征值为34.117 g/kN,可以满足比CAEP/6低50%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EP 排放 氮氧化物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