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研究北京地区三维S波速度结构
1
作者
吉宇
张广伟
+2 位作者
任俊杰
何静
王肖薇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24,共19页
特大城市地下三维速度结构对分析潜在灾害源和评价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中利用北京地区28个宽频带地震台和109个短周期地震台的波形资料,采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反演了北京地区上地壳和昌平南口-孙河断裂带周边浅部的三维S波...
特大城市地下三维速度结构对分析潜在灾害源和评价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中利用北京地区28个宽频带地震台和109个短周期地震台的波形资料,采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反演了北京地区上地壳和昌平南口-孙河断裂带周边浅部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揭示北京的地下速度结构具有显著的横向非均匀性,断裂主要位于高、低波速异常的过渡带,其中凹陷区的低速异常反映了较深的沉积盖层,而构造隆起区的高速异常则反映了相对坚硬的古老岩层。基于小尺度密集台阵的反演结果显示,南口-孙河断裂断层面倾角较为陡立,控制了沙河凹陷的北侧边界,且沙河凹陷的沉积厚度远远深于上庄凹陷;另外,精细的三维速度模型为东北旺-小汤山隐伏断裂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地震学证据。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城市背景噪声可高效经济地获取地下三维速度结构,在识别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和隐伏断裂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北京地区
南口-孙河断裂
沙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养帕方改善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及疼痛症状机制研究
2
作者
石莹
梅珊珊
+3 位作者
汪瑗玲
夏阿龙
王肖薇
李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36-1046,共11页
目的 探讨养帕方对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和疼痛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共42只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养帕方低剂量组[13.50 g/(kg·d)]、中剂量组[40.50 g/(kg·d)]和高剂...
目的 探讨养帕方对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和疼痛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共42只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养帕方低剂量组[13.50 g/(kg·d)]、中剂量组[40.50 g/(kg·d)]和高剂量组[121.50 g/(kg·d)],多巴丝肼组(每组各7只)。采用爬杆实验、悬挂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改变,热痛反应潜伏期测量仪和电子压力测痛仪测量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和机械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黑质和杏仁核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量。结果 不同处理组小鼠爬杆时间(F=14.625,P=0.000)、悬挂评分(F=24.493,P=0.000)和静止时间(F=24.506,P=0.000),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F=24.726,P=0.000)和机械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F=21.052,P=0.000),黑质(F=19.663,P=0.000)和杏仁核(F=36.513,P=0.000)TH阳性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爬杆时间(P=0.000)和静止时间(P=0.000)延长,悬挂评分(P=0.000)、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00)和机械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00)、黑质(P=0.000)和杏仁核(P=0.000)TH阳性表达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养帕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多巴丝肼组爬杆时间(P=0.020,0.000,0.000,0.000)和静止时间(P=0.000,0.000,0.000,0.000)缩短,但仍长于对照组(均P <0.05);悬挂评分(P=0.000,0.000,0.000,0.000)、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08,0.000,0.000,0.000)和机械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03,0.000,0.000,0.000)、黑质(P=0.031,0.001,0.000,0.000)和杏仁核(P=0.007,0.000,0.000,0.000)TH阳性表达量增加,除多巴丝肼组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63)外,其余3组仍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与养帕方低剂量组比较,养帕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多巴丝肼组爬杆时间(P=0.009,0.009,0.006)和静止时间(P=0.024,0.018,0.001)亦缩短,但仍长于对照组(均P <0.05);悬挂评分(P=0.015,0.011,0.002)、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01,0.001,0.000)和机械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35,0.001,0.001)、黑质(P=0.043,0.023,0.001)和杏仁核(P=0.007,0.005,0.000)TH阳性表达量亦增加,除多巴丝肼组杏仁核TH阳性表达量高于养帕方中剂量组(P=0.009)和高剂量组(P=0.012)外,养帕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多巴丝肼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养帕方可以有效改善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和疼痛症状,推测是通过保护黑质和杏仁核多巴胺能神经元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行为和行为机制
疼痛
感觉阈
酪氨酸单氧化酶
免疫组织化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研究北京地区三维S波速度结构
1
作者
吉宇
张广伟
任俊杰
何静
王肖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24,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4102,U2139201)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20-09)共同资助。
文摘
特大城市地下三维速度结构对分析潜在灾害源和评价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中利用北京地区28个宽频带地震台和109个短周期地震台的波形资料,采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反演了北京地区上地壳和昌平南口-孙河断裂带周边浅部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揭示北京的地下速度结构具有显著的横向非均匀性,断裂主要位于高、低波速异常的过渡带,其中凹陷区的低速异常反映了较深的沉积盖层,而构造隆起区的高速异常则反映了相对坚硬的古老岩层。基于小尺度密集台阵的反演结果显示,南口-孙河断裂断层面倾角较为陡立,控制了沙河凹陷的北侧边界,且沙河凹陷的沉积厚度远远深于上庄凹陷;另外,精细的三维速度模型为东北旺-小汤山隐伏断裂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地震学证据。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城市背景噪声可高效经济地获取地下三维速度结构,在识别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和隐伏断裂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北京地区
南口-孙河断裂
沙河凹陷
Keywords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3-D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Beijing area
Nankou-Sunhe Fault
Shahe depression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养帕方改善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及疼痛症状机制研究
2
作者
石莹
梅珊珊
汪瑗玲
夏阿龙
王肖薇
李俊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36-1046,共11页
基金
2022年度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e07020025)
2024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408085MH228)
+4 种基金
2021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xgwfx2021028)
2021年度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J2021A0568)
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4AH050998)
2022年度安徽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项目编号:AHWJ2022b015)
2021年度安徽中医药大学临床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1yfylc06)。
文摘
目的 探讨养帕方对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和疼痛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共42只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养帕方低剂量组[13.50 g/(kg·d)]、中剂量组[40.50 g/(kg·d)]和高剂量组[121.50 g/(kg·d)],多巴丝肼组(每组各7只)。采用爬杆实验、悬挂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改变,热痛反应潜伏期测量仪和电子压力测痛仪测量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和机械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黑质和杏仁核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量。结果 不同处理组小鼠爬杆时间(F=14.625,P=0.000)、悬挂评分(F=24.493,P=0.000)和静止时间(F=24.506,P=0.000),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F=24.726,P=0.000)和机械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F=21.052,P=0.000),黑质(F=19.663,P=0.000)和杏仁核(F=36.513,P=0.000)TH阳性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爬杆时间(P=0.000)和静止时间(P=0.000)延长,悬挂评分(P=0.000)、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00)和机械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00)、黑质(P=0.000)和杏仁核(P=0.000)TH阳性表达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养帕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多巴丝肼组爬杆时间(P=0.020,0.000,0.000,0.000)和静止时间(P=0.000,0.000,0.000,0.000)缩短,但仍长于对照组(均P <0.05);悬挂评分(P=0.000,0.000,0.000,0.000)、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08,0.000,0.000,0.000)和机械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03,0.000,0.000,0.000)、黑质(P=0.031,0.001,0.000,0.000)和杏仁核(P=0.007,0.000,0.000,0.000)TH阳性表达量增加,除多巴丝肼组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63)外,其余3组仍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与养帕方低剂量组比较,养帕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多巴丝肼组爬杆时间(P=0.009,0.009,0.006)和静止时间(P=0.024,0.018,0.001)亦缩短,但仍长于对照组(均P <0.05);悬挂评分(P=0.015,0.011,0.002)、热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01,0.001,0.000)和机械刺激伤害性感受阈值(P=0.035,0.001,0.001)、黑质(P=0.043,0.023,0.001)和杏仁核(P=0.007,0.005,0.000)TH阳性表达量亦增加,除多巴丝肼组杏仁核TH阳性表达量高于养帕方中剂量组(P=0.009)和高剂量组(P=0.012)外,养帕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多巴丝肼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养帕方可以有效改善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和疼痛症状,推测是通过保护黑质和杏仁核多巴胺能神经元实现的。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行为和行为机制
疼痛
感觉阈
酪氨酸单氧化酶
免疫组织化学
疾病模型
动物
Keywords
Parkinson disease
Behavior and behavior mechanisms
Pain
Sensory thresholds
Tyrosine 3-monooxygenase
Immunohistochemistry
Disease models
animal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研究北京地区三维S波速度结构
吉宇
张广伟
任俊杰
何静
王肖薇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养帕方改善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及疼痛症状机制研究
石莹
梅珊珊
汪瑗玲
夏阿龙
王肖薇
李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