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河西地区鲜食葡萄经济收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方青春 孙涛 +5 位作者 王耀琳 刘开琳 李银科 闫沛迎 秦森 李硕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以甘肃省河西地区种植的鲜食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基线调查方法对不同种植区鲜食葡萄的生产投入和各项农资支出等要素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不同种植区、不同栽培方式的葡萄林地的投入产出、经济收益等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度... 以甘肃省河西地区种植的鲜食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基线调查方法对不同种植区鲜食葡萄的生产投入和各项农资支出等要素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不同种植区、不同栽培方式的葡萄林地的投入产出、经济收益等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度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葡萄每667 m^(2)年均产量为1360 kg,总收入为9180.26元,其中,葡萄种植过程中劳动力投入占比最高,为57.21%;其次为农资支出费用,占比近40%;燃动费用占比仅为3.66%。鲜食葡萄每667 m^(2)年均净收益为2953.19元,投入产出比为2.11∶1,平均利润率为47.42%。不同栽培方式的鲜食葡萄经济收益不同:温室葡萄每667 m^(2)总收入为12060.5元,净收益为3309.99元,投入产出比2.72∶1;露地葡萄每667 m^(2)总收入5339.75元,净收益为2862.30元,投入产出比1.25∶1。全省每667 m^(2)平均葡萄产量为1360 kg,净收益为2953.00元。甘肃河西地区葡萄种植产业经济效益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西 鲜食葡萄 投入产出 经济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的麻黄资源及其利用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耀琳 王成信 《甘肃林业科技》 1992年第2期48-50,共3页
甘肃河西地处我国西北荒漠和青藏高原之间,北纬39°17′—42°18′,东经92°12′—103°48′,总面积为27.84万km^2,其中沙漠戈壁12万km^2,为东疆荒漠、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属封闭式内陆风沙干旱区。
关键词 麻黄 资源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沙区70种植物的物候观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耀琳 《甘肃林业科技》 1992年第4期40-50,共11页
物候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与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反应,通过对它的观测分析,可以预测预报农时、虫害,以及判断引种植物的适应性与评价引种工作的成功与否。在林业生产中,可为适时采种、育苗、造林等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对民勤沙生植物园1... 物候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与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反应,通过对它的观测分析,可以预测预报农时、虫害,以及判断引种植物的适应性与评价引种工作的成功与否。在林业生产中,可为适时采种、育苗、造林等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对民勤沙生植物园1980—1987年的70种植物的物候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物 物候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电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枸杞林的土壤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银科 马全林 +5 位作者 王耀琳 孙涛 靳虎甲 宋德伟 朱国庆 杜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4,共9页
为评价种植枸杞对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效果,实现次生盐渍化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对次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弃耕地、不同种植年限枸杞地和小麦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枸杞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 为评价种植枸杞对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效果,实现次生盐渍化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对次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弃耕地、不同种植年限枸杞地和小麦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枸杞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水溶性盐离子除HCO3-显著增加、Ca2+降低不明显外,K+、Na+、Mg2+、Cl-、SO42-、全盐量、电导率均显著降低,离子组成中Na+降幅最大,达70.1%~82.9%,全盐量降低70.9%~82.8%;砂砾含量降低、粉粒和粘粒含量升高,CaCO3含量升高,pH值降低,容重先降低后升高,孔隙度先升高后降低。枸杞地Na+和全盐量比小麦地分别高118.1%~282.3%和84.0%~211.5%,其他土壤理化指标和小麦地没有差异。这些说明种植枸杞改善了次生盐渍化土壤质量,除占盐分主导地位的Na+含量明显较高外,其他土壤性状恢复至与盐渍化程度低的传统农耕地相当。种植枸杞的前4年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迅速变化,之后变化速度很缓慢。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化土壤 枸杞种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沙地西瓜、白兰瓜蒸腾蒸发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志中 赵明 +2 位作者 王耀琳 李爱德 张德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7-72,共6页
利用非称量式渗漏型蒸渗仪对西瓜、白兰瓜全生育期的蒸腾蒸发耗水量做了系统全面研究,结果表明,西瓜、白兰瓜的蒸腾蒸发量均为400~500m3/亩,比传统的灌溉量低1倍左右。白兰瓜叶面积指数是西瓜的3倍左右,但西瓜的蒸腾强... 利用非称量式渗漏型蒸渗仪对西瓜、白兰瓜全生育期的蒸腾蒸发耗水量做了系统全面研究,结果表明,西瓜、白兰瓜的蒸腾蒸发量均为400~500m3/亩,比传统的灌溉量低1倍左右。白兰瓜叶面积指数是西瓜的3倍左右,但西瓜的蒸腾强度是白兰瓜的3倍左右。在一个生长季内,叶面积指数与蒸腾强度分别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西瓜、白兰瓜的蒸腾量及其变化过程较严格地依赖于叶面积指数和蒸腾强度;而且蒸腾量与生育期时间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Et=∫bayy′dx;滴灌与沟灌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沙地 白兰瓜 蒸腾 蒸发量 绿洲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研究次生盐碱地枸杞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涛 马全林 +3 位作者 李银科 张莹花 王耀琳 郭春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202-206,共5页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结果表明,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倒“V”型变化趋势。枸杞林土壤...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结果表明,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倒“V”型变化趋势。枸杞林土壤有机碳在幼苗生长阶段(1—4a)快速增加,呈“碳汇”趋势,在成熟阶段土壤总有机碳逐渐降低,随着枸杞生长衰老(8~12a),土壤有机碳降至开垦前的水平。农田耕作措施、方法决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在当前的农田管理措施下,枸杞林地在未来20—30a内极有可能转变为一个弱的碳排放源。因此,改变农田管理方式、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采用科学灌水设备、及时更新苗木等,对提高枸杞林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碳储量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碱地 枸杞 模拟 土壤有机碳 CENTUR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区麻黄人工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成信 王耀琳 《甘肃林业科技》 1991年第1期31-38,共8页
麻黄具有药用价值,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重要植被类型。为有效地保护并提高这类天然药材的资源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1986年开始,我们在国内进行了麻黄人工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对分布在我国沙区的5种麻黄进行了引种、育苗、栽培及... 麻黄具有药用价值,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重要植被类型。为有效地保护并提高这类天然药材的资源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1986年开始,我们在国内进行了麻黄人工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对分布在我国沙区的5种麻黄进行了引种、育苗、栽培及刈割技术的试验,取得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区 麻黄 人工栽培 刈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恒位型蒸渗仪应用中出现的两个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8
作者 王耀琳 李爱德 +2 位作者 郭志中 赵明 张德奎 《甘肃林业科技》 1996年第4期13-17,12,共6页
在以往的蒸渗仪使用中发现,由于大气压在不同季节以及一天中不同时间均有变化,从而引起蒸渗仪观测值的相应变化,其变化幅度为004~100mm。在第三代蒸渗仪的研制中,在地下水位线上设计了排水管,有效地消除了这种影响。... 在以往的蒸渗仪使用中发现,由于大气压在不同季节以及一天中不同时间均有变化,从而引起蒸渗仪观测值的相应变化,其变化幅度为004~100mm。在第三代蒸渗仪的研制中,在地下水位线上设计了排水管,有效地消除了这种影响。此外,由于冻土层以下形成一个由上而下的土壤温度梯度,引起贮水层的水分向上运动而集结于冻土层,冻土层下发生的这种水汽热运动现象被称为“假蒸散”现象,此现象12月份出现,次年3月消失。地下水位越深,“假蒸散”值越小,可用水分平衡方程(E=I+P+W1-W2-D)来测算实际“蒸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恒位型 蒸渗仪 大气压 假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