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结构小试件隔声性能测试系统设计
1
作者 李丽 徐晓美 王翌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5-289,共5页
声学材料或构件常用的隔声性能测量方法包括阻抗管测量与混响室测量两种,但这两种测量方法的测试成本均较高,且阻抗管法只适用于测量尺寸较小的材料,混响室法的测量空间需求较大,更适用于测量一些大尺寸构件。鉴于此,以LabVIEW为软件平... 声学材料或构件常用的隔声性能测量方法包括阻抗管测量与混响室测量两种,但这两种测量方法的测试成本均较高,且阻抗管法只适用于测量尺寸较小的材料,混响室法的测量空间需求较大,更适用于测量一些大尺寸构件。鉴于此,以LabVIEW为软件平台设计了一套针对轻结构小试件的隔声性能测试系统,实现了常规隔声性能测试系统的有效声压测量、频谱分析和传声损失测量等功能。为验证所设计的隔声性能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对某夹层结构样板开展了隔声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被测样板的传声损失曲线符合其隔声量的变化规律。被测样板的模态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其第8阶和第13阶模态的振型频率与被测样板传声损失曲线上两个谷值对应的频率比较接近,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的针对轻结构小试件的隔声性能测试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声性能 测试系统 小试件 虚拟仪器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局域共振声子晶体薄板振动带隙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翌伟 徐晓美 林萍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79,共7页
针对低频振动控制问题,研究一种局域共振声子晶体薄板的振动带隙。首先,基于弹性波方程及Bloch定理,探讨应用COMSOL有限元模拟方法开展声子晶体振动带隙计算的可靠性;然后,模拟计算所设计的局域共振声子晶体薄板的振动带隙,分析其带隙... 针对低频振动控制问题,研究一种局域共振声子晶体薄板的振动带隙。首先,基于弹性波方程及Bloch定理,探讨应用COMSOL有限元模拟方法开展声子晶体振动带隙计算的可靠性;然后,模拟计算所设计的局域共振声子晶体薄板的振动带隙,分析其带隙结构和元胞结构参数对振动带隙的影响,并以200 Hz~400 Hz的中低频为目标频段,通过选择带隙宽度在目标频段内占比最大的参数组合作为声子晶体薄板的最优设计方案;最后,在频域上考察声子晶体薄板内波的传输特性。研究表明,利用COMSOL有限元模拟方法开展声子晶体振动带隙计算是可靠的,与数值计算方法相比,其计算的带隙参数误差都很小;对于所设计的局域共振声子晶体薄板,元胞的结构参数对振动带隙具有显著影响,通过优选元胞结构参数,可使声子晶体薄板的振动带隙向低频区域移动;薄板内波的传输特性和薄板的振动位移图进一步证实了在振动带隙内薄板对波传播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声子晶体 薄板 局域共振 振动带隙 COMSOL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隔声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翌伟 徐晓美 +1 位作者 林萍 Lee Heow Pueh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48,共7页
为对一种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对其隔声性能、影响因素和应用展开研究。构建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声学仿真模型,开展其隔声性能的单一影响因素和多因素正交优化设计研究,探讨方形声学超材料在汽车前围板上的组合应用。研... 为对一种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对其隔声性能、影响因素和应用展开研究。构建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的声学仿真模型,开展其隔声性能的单一影响因素和多因素正交优化设计研究,探讨方形声学超材料在汽车前围板上的组合应用。研究表明,随着薄膜厚度或预应力的增加,薄膜型声学超材料单胞的传声损失曲线整体向高频区域移动,传声损失峰值及其所对应的频率均明显增大,有效隔声频率范围变宽;质量块厚度的改变可以在某些频率范围内改变传声损失峰值及其所对应的频率;对薄膜型声学超材料单胞隔声性能影响最大的设计参数是薄膜厚度,其次是薄膜预应力;优化设计后的声学超材料单胞的平均传声损失达到30.2 dB,峰值传声损失81.0 dB比优化前的53.8 dB高50.5%;在材料结构与性能参数相同情况下,方形单胞具有比圆形单胞更好的低频隔声性能;组合后应用于前围板的方形声学超材料可以明显提高传统钢前围板的低频隔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 传声损失 正交优化 汽车前围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噪声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翌伟 徐晓美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从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噪声问题出发,对电驱动系统中的减/变速器的齿轮啸叫噪声、壳体辐射噪声以及共振引起的噪声、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的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和电磁噪声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对纯电动汽车... 从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噪声问题出发,对电驱动系统中的减/变速器的齿轮啸叫噪声、壳体辐射噪声以及共振引起的噪声、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的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和电磁噪声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对纯电动汽车噪声控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减/变速器的噪声控制主要从自身结构和材料出发,而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的噪声主要是由电磁噪声引起的,对其控制需要从自身与谐波控制两方面着手。随着新型材料技术和数字处理器技术的发展,磁流变弹性体、压电元件等新型智能材料将有望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噪声控制,控制电机电磁噪声的复杂控制策略和算法将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噪声控制 减速器 变速器 永磁同步电机 感应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