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基锦纶56弱酸性染料仿绿色植被染色
1
作者 罗巧玲 付少海 +3 位作者 王冬 王美慧 郭亚飞 郝新敏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为模拟绿色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和颜色,利用C.I.酸性黄199、C.I.酸性蓝324、C.I.酸性蓝185染料对生物基锦纶56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工艺、染料用量和复配比对染色织物反射光谱曲线(400~1200 nm)的影响,开发了仿绿色植被的浅绿、中绿和深... 为模拟绿色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和颜色,利用C.I.酸性黄199、C.I.酸性蓝324、C.I.酸性蓝185染料对生物基锦纶56进行染色,研究了染色工艺、染料用量和复配比对染色织物反射光谱曲线(400~1200 nm)的影响,开发了仿绿色植被的浅绿、中绿和深绿染料体系,分析了染色织物的光谱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在60℃恒温染色保温40 min的条件下,C.I.酸性黄199、C.I.酸性蓝185和C.I.酸性蓝324的配伍性好,上染率接近100%;黄色染料影响“绿峰”,蓝色染料影响“红边”,染料用量增大,红移量变大,有利于“绿峰”和“红边”红移;复配染色织物在400~1200 nm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率曲线与标准植被反射曲线之间的光谱距离均小于1.3、光谱角度均小于0.1 rad,光谱相关系数均达到0.987以上,满足GJB 1411A—2015《地地导弹武器装备系统伪装要求》二级光学伪装和二级光谱伪装的要求;其颜色模拟符合GJB 1082A—2021《伪装网用颜色》对伪装网颜色DG0850、MG1048、YG1550色差小于3的要求,且织物各项色牢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绿色植被 生物基锦纶56 酸性染料 光谱模拟 染料复配 绿色伪装 可见光-近红外伪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小流域土壤碳氮磷生态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异性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文 周脚根 +5 位作者 王美慧 韩增 张满意 李裕元 吕殿青 吴金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6-1344,共9页
了解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有助于土壤养分管理。以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脱甲河小流域(52km2)为研究区,系统分析了亚热带丘陵小流域表层(0~20em)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该流域土壤有机碳(SO... 了解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有助于土壤养分管理。以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脱甲河小流域(52km2)为研究区,系统分析了亚热带丘陵小流域表层(0~20em)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该流域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3.09、1.50和0.51gkg-1,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10.42、72.71和7.19,均具有高等变异水平和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C:N、C:P、N:P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高、人为干扰少和肥料使用少的林地区,而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人类活动频繁以及化肥施用量大的农田区。菜地、茶园、林地和稻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N:P差异显著;在高海拔和陡坡地区,土壤C:N:P均明显偏高。这表明研究区域表层土壤碳氮磷比率的空间分异与土地管理措施和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空间分异 亚热带丘陵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9
3
作者 周栋 霍琳 +1 位作者 王美慧 毛德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1-236,共6页
针对虚拟维修在建模与仿真等核心环节的研究中存有很大局限的问题,提出了虚拟维修方法体系,探讨虚拟维修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虚拟维修模型与仿真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提出虚拟维修模型即维修任务网(MTN,Maintenance Task Net),MTN... 针对虚拟维修在建模与仿真等核心环节的研究中存有很大局限的问题,提出了虚拟维修方法体系,探讨虚拟维修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虚拟维修模型与仿真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提出虚拟维修模型即维修任务网(MTN,Maintenance Task Net),MTN基于Petri网可描述维修过程,可表达维修过程中资源、活动和约束.提出MTN驱动虚拟仿真的触发规则及建立控制虚拟维修仿真机制.通过飞机典型设备维修案例对提出的虚拟维修模型和控制机制进行了实例验证,应用结果验证了建模与仿真方法的有效性,为支持维修性工程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修性 虚拟维修 模型 仿真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复合材料及其防护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美慧 郝新敏 +3 位作者 郭亚飞 李江滢 梁高勇 董梦杰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总结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在个体防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聚四氟乙烯膜的研发历程,分析了聚四氟乙烯膜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防护作用机理。从聚四氟乙烯膜在阻隔类和主动类防护领域应用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目前聚四氟乙烯膜在医用防护... 总结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在个体防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聚四氟乙烯膜的研发历程,分析了聚四氟乙烯膜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防护作用机理。从聚四氟乙烯膜在阻隔类和主动类防护领域应用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目前聚四氟乙烯膜在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核生化防护服、热管理和自清洁等材料中的研究和应用。认为:通过复合支撑材料优选、成膜加工工艺优化、功能纳米粒子掺杂等方式,可以改善和丰富膜性能,进而根据实际防护应用需求制备高性能、多功能的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并在智能防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复合膜 医用防护服 防护机理 主动防护 阻隔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小流域氮平衡及调控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增 王美慧 +5 位作者 周脚根 王毅 沈健林 李希 李裕元 吴金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3-752,共10页
以位于湖南省长沙县的两个亚热带丘陵小流域(约50 km2)为目标区域,综合2012—2014连续3年的野外定位观测、入户调查及统计数据资料,建立氮素收支框架模型,定量分析了农区和森林-农区小流域氮素的输入、输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以位于湖南省长沙县的两个亚热带丘陵小流域(约50 km2)为目标区域,综合2012—2014连续3年的野外定位观测、入户调查及统计数据资料,建立氮素收支框架模型,定量分析了农区和森林-农区小流域氮素的输入、输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区小流域氮素的输入、输出以及盈余强度平均分别为312.0、165.1、146.9 kg·hm^(-2)·a^(-1);森林-农区小流域氮素的输入、输出以及盈余强度平均分别为160.2、83.3、76.9 kg·hm^(-2)·a^(-1)。两个小流域具有较为类似的输入输出结构:饲料与肥料是亚热带小流域N输入的主要来源,合计占73.4%(农区)和63.9%(森林-农区);氨挥发与反硝化等N的气态损失是流域N输出的主要形式,平均占50%以上,而产品输出仅占N输出的1/4~1/3。减少化肥投入与适当控制畜禽养殖规模是控制小流域氮输入的主要途径,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N气态损失及增强N的流域内循环是提高小流域N利用效率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小流域 氮收支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特性的系统维修性分配改进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栋 吕川 +1 位作者 王美慧 霍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3-718,共6页
针对常用的维修性分配方法存在分配给各个产品设计部门的时间并不能完全由各部门控制的不合理现象,以航空装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时间特性系统维修性分配改进方法.按照将维修时间进行分类分配的思想,提出将装备每个层次产品的维修时... 针对常用的维修性分配方法存在分配给各个产品设计部门的时间并不能完全由各部门控制的不合理现象,以航空装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时间特性系统维修性分配改进方法.按照将维修时间进行分类分配的思想,提出将装备每个层次产品的维修时间分为共同维修时间和个体维修时间,共同维修时间由系统总体部门或上层产品设计控制,个体维修时间受产品本身或下层单元设计决定.并给出了时间分配模型,对共同维修时间和个体维修时间分别进行分配.最后,结合工程案例利用该方法对维修性指标进行了分配应用,改进方法使得分配到各个产品单元的时间能够真正为各个设计部门所控制,从而真正影响并指导产品的设计,达到维修性分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修性 维修 时间测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染料的结构设计及其在棉纤维上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美慧 赵涛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3,28,共6页
分别以3-氨基-N,N-二乙基苯胺和H酸为染料偶合组分,自制5只具有不同电荷数量和反应基团的反应性染料,并将其应用于棉纤维染色,探究在不同无机盐用量、碱剂用量、染色温度以及保温时间条件下,染料结构中反应基团、染料母体等对染料在棉... 分别以3-氨基-N,N-二乙基苯胺和H酸为染料偶合组分,自制5只具有不同电荷数量和反应基团的反应性染料,并将其应用于棉纤维染色,探究在不同无机盐用量、碱剂用量、染色温度以及保温时间条件下,染料结构中反应基团、染料母体等对染料在棉纤维上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双活性基的反应性染料在棉纤维上具有更高的反应性,随着染料结构中阴离子水溶性基团数目的增多,染料对盐用量的依赖性增大且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降低。染料在棉纤维上的耐日晒牢度有待提高,对比染料D-1,以H酸为母体的染料染色织物表现出较好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染料 电荷 亲和力 上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lbert变换的条纹-灰度线性投影三维测量 被引量:1
8
作者 翟亚宇 王美慧 +2 位作者 杨诚 鹿靖 李游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3,共12页
针对传统的条纹投影测量中绝对相位求解方法存在投影图像数量较多以及算法复杂程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ilbert变换的条纹-灰度线性投影策略及相位求解方法,该方法仅使用3幅投影图像——1幅高频条纹图和2幅灰度线性变化图,通过Hilb... 针对传统的条纹投影测量中绝对相位求解方法存在投影图像数量较多以及算法复杂程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ilbert变换的条纹-灰度线性投影策略及相位求解方法,该方法仅使用3幅投影图像——1幅高频条纹图和2幅灰度线性变化图,通过Hilbert变换求得包裹相位,采用灰度线性变化图像得到基础相位,联立包裹相位和基础相位可得到条纹级数,进而得到绝对相位。通过构建的主动双目系统得到的三维重构结果发现,该方法可以有效恢复被测物体的三维形状,测量精度可达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条纹-灰度线性投影 HILBERT变换 绝对相位 主动双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酸母体的反应性染料及其棉印花性能
9
作者 王美慧 赵涛 《印染助剂》 CAS 2022年第2期48-52,共5页
将合成的4只基于H酸为母体的反应性染料通过传统印花方式应用于棉织物印花中。探究染料母体分子结构对印花性能的影响,以及该系列染料在印花过程中对尿素及碱用量的依赖性。结果表明,该系列反应性染料在棉织物上具有很好的印花性能,且... 将合成的4只基于H酸为母体的反应性染料通过传统印花方式应用于棉织物印花中。探究染料母体分子结构对印花性能的影响,以及该系列染料在印花过程中对尿素及碱用量的依赖性。结果表明,该系列反应性染料在棉织物上具有很好的印花性能,且色牢度优良;染料结构中水溶性基团的数目对印花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重氮组分中含有1个磺酸基的反应性染料表现出更好的得色量和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酸 反应性染料 棉织物 印花 色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艺管理措施下双季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特征及其主控因子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坤宇 王美慧 +3 位作者 王毅 尹黎明 李勇 吴金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23-1734,共12页
选择湖南省长沙县典型中亚热带双季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小区,通过田间观测明确不同施肥、水分管理、秸秆还田、生物质炭农艺管理措施对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探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的主控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各处... 选择湖南省长沙县典型中亚热带双季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小区,通过田间观测明确不同施肥、水分管理、秸秆还田、生物质炭农艺管理措施对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探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的主控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各处理田面水总氮浓度在施肥后(基肥、分蘖肥和穗肥)第1 d达到峰值,并在10 d后逐步恢复到平稳水平;早稻田面水总磷浓度在施基肥后第1 d迅速达到最高,晚稻在施肥后第5 d才达到峰值。早晚稻田面水氮磷浓度受农艺管理措施影响明显,在间歇灌溉条件下,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与生物质炭比常规化肥处理分别降低总氮浓度34.05%、15.34%~19.76%和15.46%~17.47%;秸秆还田与生物质炭相对常规化肥处理分别降低田面水总磷浓度6.33%~8.76%和9.09%~13.66%。铵态氮和颗粒态磷是氮磷径流流失的主要化学形态,施肥后10 d内是氮磷径流流失风险窗口期,该期间总氮和总磷径流流失分别占稻季总流失量的82.53%~97.66%和6.73%~47.02%。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促进氮磷径流流失,施用生物质炭主要促进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秸秆还田主要减少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综合考虑氮磷径流流失防控潜力、实际效果和实施可行性,中亚热带双季稻田采取高效水分管理(尤其是流失风险窗口期)加秸秆还田是减少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可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流失 稻田 农艺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纱物理特性对环锭纺细纱机后区牵伸效果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佳庆 郝新敏 +2 位作者 王美慧 郭亚飞 王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探究粗纱在细纱后区的形态变化和粗纱物理特性能对细纱后区牵伸效果的影响,以不同粗纱定量、捻度和纤维长度的粗纱为例,分析粗纱截面纤维分布、粗纱定量和捻度等物理特性对粗纱拉伸强力影响、粗纱须条在牵伸区的变化以及基于等长切断... 为探究粗纱在细纱后区的形态变化和粗纱物理特性能对细纱后区牵伸效果的影响,以不同粗纱定量、捻度和纤维长度的粗纱为例,分析粗纱截面纤维分布、粗纱定量和捻度等物理特性对粗纱拉伸强力影响、粗纱须条在牵伸区的变化以及基于等长切断称重法分析牵伸效果。结果表明:在牵伸过程中粗纱须条截面从圆形变成扁平带状后又恢复成一定紧密度的类圆形;粗纱定量为450 g/(10 m),捻度为4.01和4.48捻/m的粗纱力学性能好,利用粗纱捻回产生的附加摩擦力界能有效控制纤维的运动,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集中,牵伸效果好;大定量粗纱受罗拉胶辊差速影响易发生纤维分层,纤维变速点分散,需加大罗拉钳口压力予以改善;后区牵伸倍数在1.10~1.36倍以内,有利于牵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区牵伸 粗纱须条运动 粗纱强力 纤维变速点分布 等长切断称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材料在调温服装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梦杰 郝新敏 +2 位作者 梁高勇 郭亚飞 王美慧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为了阐明相变材料在调温服装领域的研究成果及难点问题,总结了目前相变材料在调温服装领域的应用概况。首先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简要分析了相变材料的调温机制,重点阐述了使用相变材料的医用降温服、热防护服、潜水服、红外伪装服等... 为了阐明相变材料在调温服装领域的研究成果及难点问题,总结了目前相变材料在调温服装领域的应用概况。首先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简要分析了相变材料的调温机制,重点阐述了使用相变材料的医用降温服、热防护服、潜水服、红外伪装服等调温服装在高温条件、严寒环境及特殊场景下的应用现状,指出了目前相变材料在调温服装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相变材料在调温服装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变材料在调温服装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调温服装 调温机制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结构聚酰胺热分解机理研究
13
作者 王佳敏 史迎杰 +4 位作者 白云 邹文奇 王美慧 高峡 郝新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8-1347,共10页
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仪(STA-FTIR-MS)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聚酰胺56(PA56)与聚酰胺6(PA6)、聚酰胺66(PA66)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阐明PA56与PA6、PA66在热分解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及热裂解机理特... 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仪(STA-FTIR-MS)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聚酰胺56(PA56)与聚酰胺6(PA6)、聚酰胺66(PA66)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阐明PA56与PA6、PA66在热分解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及热裂解机理特点。通过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计算反应活化能(Ea),并进一步通过热裂解实验对PA6、PA66、PA56的热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6、PA66、PA56在氩气中的热降解过程均为一步反应,热降解活化能数值PA6>PA66>PA56,均大于185 kJ/mol,表明三者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PA56相比PA6、PA66热稳定性更好。三者的断裂方式相似,均以酰胺键的α位断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热降解动力学 裂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阳离子染料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航 王美慧 赵涛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2-25,共4页
采用活性阳离子染料对羊毛、蚕丝、尼龙、棉和腈纶织物染色,研究了p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染料质量分数对染色织物K/S值、上染率和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在活性阳离子染料2%(omf),分散剂IW2%(om... 采用活性阳离子染料对羊毛、蚕丝、尼龙、棉和腈纶织物染色,研究了p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染料质量分数对染色织物K/S值、上染率和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在活性阳离子染料2%(omf),分散剂IW2%(omf),染色温度95℃,保温时间60min的条件下,上染羊毛和棉织物最佳pH值为7,上染蚕丝和尼龙织物最佳pH值为8,上染腈纶织物最佳pH值为5。活性阳离子染料质量分数为1%-5%(omf)时,羊毛、尼龙和腈纶织物的同色性能优良。染色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阳离子染料 染色 同色性 羊毛 蚕丝 尼龙 腈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弹防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梦杰 郭亚飞 +1 位作者 王美慧 郝新敏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1,共7页
从纤维种类、织物结构等角度总结了防弹防刺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重点分析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防弹防刺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及其防弹防刺机理;简要介绍了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 从纤维种类、织物结构等角度总结了防弹防刺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重点分析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防弹防刺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及其防弹防刺机理;简要介绍了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纤维和“蛛丝”纤维等新型高性能纤维的特点及应用情况。总结了国内外防弹防刺服测试标准,并探讨防弹防刺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更高性能防弹防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纤维 复合材料 防弹 防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摩擦型织物耐磨仪测试方法的改进
16
作者 孙秀玲 韩晨晨 +3 位作者 郭明瑞 郝新敏 王美慧 高卫东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了解决威士伯织物耐磨仪在曲面摩擦测试中存在磨料适应性差、磨料耐久性低和测试效率低的问题,以具有代表性的纯棉、涤棉和涤纶织物为测试对象,采用耐久性好的金刚石砂布和树脂砂布作为磨料,并对金刚石砂布和树脂砂布的摩擦耐久性进... 为了解决威士伯织物耐磨仪在曲面摩擦测试中存在磨料适应性差、磨料耐久性低和测试效率低的问题,以具有代表性的纯棉、涤棉和涤纶织物为测试对象,采用耐久性好的金刚石砂布和树脂砂布作为磨料,并对金刚石砂布和树脂砂布的摩擦耐久性进行验证。探究了在磨料锋利度和负荷不变的条件下,织物强力损失率与摩擦次数的相关性,重点围绕摩擦后织物强力损失率这一客观评价指标,提出通过给定摩擦次数(100次)下筛选磨料锋利度使之与被测织物适配,避免织物样品欠磨损造成磨损差异小、结果数据离散度大的问题和过度磨损造成结果区分度低、耗时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倍增摩擦次数(200次)提高测试结果稳定性和区分度。认为:改进后的测试方法提高了耐磨仪对织物样品的适应性,显著提升了测试效率和耐磨性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摩擦型织物耐磨仪 耐磨性能 磨料 摩擦次数 强力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弹道冲击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7
作者 马渊文 董梦杰 +3 位作者 王美慧 郭亚飞 李发明 郝新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161,共9页
弹道侵彻是一个高速非线性加载问题,涉及的侵彻损伤机理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值模拟成为研究弹道侵彻的主要方法之一。文中首先对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各种尺度上的建模方法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然后... 弹道侵彻是一个高速非线性加载问题,涉及的侵彻损伤机理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值模拟成为研究弹道侵彻的主要方法之一。文中首先对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各种尺度上的建模方法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然后对复合材料损伤模型及防弹机理进行了简要阐述,最后针对目前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 弹道冲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锦纶56和锦纶66的结构与吸放湿性能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建明 李永锋 +3 位作者 郝新敏 闫金龙 乔荣荣 王美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共7页
为系统分析生物基锦纶56与锦纶66的吸放湿性能,在标准状态下对不同规格纤维进行对比研究。测试了生物基锦纶56、锦纶66弹力丝及短纤维的吸湿、放湿和干燥特征曲线,并由此推导出4种纤维在标准状态下达到吸湿、放湿和干燥平衡过程中,回潮... 为系统分析生物基锦纶56与锦纶66的吸放湿性能,在标准状态下对不同规格纤维进行对比研究。测试了生物基锦纶56、锦纶66弹力丝及短纤维的吸湿、放湿和干燥特征曲线,并由此推导出4种纤维在标准状态下达到吸湿、放湿和干燥平衡过程中,回潮率或含水率对时间的回归方程,以及吸湿、放湿和干燥速率方程。结果表明:标准大气条件下,与锦纶66相比,生物基锦纶56的吸湿、放湿平衡回潮率大,吸湿、干燥速率大,初始放湿速率略小,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基锦纶56的放湿速率大于锦纶66;4种纤维的吸湿等温线均呈反S形,在高湿度环境下生物基锦纶56的干燥性优于锦纶66,即生物基锦纶56具有较好的快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锦纶56 锦纶66 纤维结构 吸湿性 放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pH值对甜菜幼苗生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美慧 吕春华 +2 位作者 於丽华 耿贵 王宇光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3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为了解不同酸碱性条件下甜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变化,通过室内盆栽实验,设置土壤pH值9组处理,测定甜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甜菜发芽率以pH值为9.5的碱性土为最高,达到95.83%。甜菜幼苗干重以pH值9.5... 为了解不同酸碱性条件下甜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变化,通过室内盆栽实验,设置土壤pH值9组处理,测定甜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甜菜发芽率以pH值为9.5的碱性土为最高,达到95.83%。甜菜幼苗干重以pH值9.5时达到最大,根和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还原糖、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在pH值为5.0土壤最高,pH为9.5时达到最低。同时甜菜不同pH值和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在酸性条件下,甜菜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逆境胁迫响应变化,而在pH为9.5的偏碱性土壤下幼苗生长状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pH值 发芽率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用水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美慧 唐德善 尚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8-62,共5页
鉴于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用水发展高度重视,选取农业用水效率来科学地评价农业发展态势。即参考相关文献建立合适的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与贡献率法结合的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并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 鉴于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用水发展高度重视,选取农业用水效率来科学地评价农业发展态势。即参考相关文献建立合适的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与贡献率法结合的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并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区域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等级划分,改进传统模糊综合评判的最大隶属度原则,以更大程度上利用数据信息得出结果,更具科学性。通过安徽省的农业用水效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评价结果由2010年的中等水平到2016年的较高水平保持到2017年,整体呈逐年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效率 博弈论组合权重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 长江三角洲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