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相单宁酸-锆介孔材料制备及其CO_(2)环加成反应催化性能
1
作者 冯帮满 岳成光 +2 位作者 王美岩 王悦 马新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03-2810,共8页
CO_(2)和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是一种有效且可持续的CO_(2)化工转化策略,其产品环碳酸酯在锂离子电池、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中环氧化物的开环被认为是该反应的关键步骤,因此构筑具有高效环氧化物吸附活化位点的催化剂至关... CO_(2)和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是一种有效且可持续的CO_(2)化工转化策略,其产品环碳酸酯在锂离子电池、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中环氧化物的开环被认为是该反应的关键步骤,因此构筑具有高效环氧化物吸附活化位点的催化剂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单宁酸与锆离子的配位作用,“一锅法”制备同时含有锆金属中心作为Lewis酸位点和酚羟基作为氢键作用位点的非均相单宁酸-锆介孔材料TA-Zr-2。XPS和环氧丙烷TPD-MS结果表明,与同为锆基多孔材料的UiO-66相比,TA-Zr-2的锆金属中心具有更强的Lewis酸性,对环氧丙烷具有更强的吸附活化作用。在TA-Zr-2的基础上通过冷冻干燥优化处理得到了具有更大比表面积和合适孔体积的TA-Zr-2-FD材料,25℃下催化性能提升1倍,24h的碳酸丁烯酯收率达97.6%。本文使用简单绿色的制备方法,构建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单宁酸-锆介孔材料,锆Lewis酸位点和酚羟基氢键位点的耦合使其具有良好的环氧化物吸附活化作用,利于环氧化物的开环,使得该催化剂在25℃下表现出良好的CO_(2)环加成反应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转化 环加成反应 环状碳酸酯 介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直流互联的抽水蓄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运行策略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凯祺 李可军 +2 位作者 刘智杰 王卓迪 王美岩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1-48,92,共9页
为了抑制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波动,提出一种适用于含抽水蓄能电站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协同运行策略。该策略根据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电压波动情况,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利用直流输电系统并网之前,通过调... 为了抑制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波动,提出一种适用于含抽水蓄能电站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协同运行策略。该策略根据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电压波动情况,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利用直流输电系统并网之前,通过调整抽水蓄能机组的运行速率以及计划输出功率,减少其实际出力与预测出力偏差,从而降低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波动对交流系统带来的影响。通过建立由互联抽水蓄能电站、风力发电场、光伏发电站和交流电网组成的四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抽水蓄能 可再生能源并网 协同运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经碳酸乙烯酯加氢联产甲醇和乙二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悦齐 杨有为 +4 位作者 李安泰 王美岩 吕静 王悦 马新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7-1226,共10页
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O_(2)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对于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有着双重意义,是推动我国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CO_(2)经碳酸乙烯酯加氢制甲醇联产乙二醇是CO_(2)高效转化的重要工艺之一,近... 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O_(2)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对于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有着双重意义,是推动我国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CO_(2)经碳酸乙烯酯加氢制甲醇联产乙二醇是CO_(2)高效转化的重要工艺之一,近年来备受学者和工业界的关注。针对该工艺中的关键环节,碳酸乙烯酯加氢反应及其催化剂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其中非均相铜基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与形貌效应等构效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目前认为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及提高催化剂稳定性的方法,并介绍催化剂的工业化实践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甲醇 碳酸乙烯酯 铜基催化剂 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与不饱和烃制备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4
作者 岳成光 姬文豪 +2 位作者 冯帮满 王美岩 马新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3-1175,共13页
CO_(2)高值转化是“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碳利用的有效方式。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的CO_(2)与不饱和烃羧化反应是合成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的新路线,也是CO_(2)高值利用的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多种金属络合物(Ni、Pd、Cu等)在催化CO_(2)与烯烃偶... CO_(2)高值转化是“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碳利用的有效方式。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的CO_(2)与不饱和烃羧化反应是合成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的新路线,也是CO_(2)高值利用的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多种金属络合物(Ni、Pd、Cu等)在催化CO_(2)与烯烃偶联羧化、CO_(2)与炔烃或联烯还原羧化制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中的应用,着重概述了不同催化体系中的金属-配体优化和反应条件调控,系统对比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特点和作用机制,并论述了其催化反应循环中的控速步骤以及催化剂再生等关键问题。最后,对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CO_(2)与乙烯偶联羧化制备丙烯酸及CO_(2)与炔烃或联烯还原羧化合成高区域选择性不饱和羧酸衍生物的后续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二氧化碳 金属催化 羧化反应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