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介孔Y型分子筛对煤热解气态焦油催化改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雪琴 闫伦靖 +3 位作者 刘玉洁 王美君 鲍卫仁 常丽萍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了实现煤炭的洁净高效利用,提高煤热解过程中焦油中轻质芳烃的产率,采用高温水蒸气对Y型分子筛进行孔道结构调控,并探究其对不同煤阶煤样焦油中轻质芳烃产率及其分布的影响。通过采用高温水热处理方法对Y型分子筛进行脱铝处理,形成微... 为了实现煤炭的洁净高效利用,提高煤热解过程中焦油中轻质芳烃的产率,采用高温水蒸气对Y型分子筛进行孔道结构调控,并探究其对不同煤阶煤样焦油中轻质芳烃产率及其分布的影响。通过采用高温水热处理方法对Y型分子筛进行脱铝处理,形成微−介孔结构。试验中,通过改变水热处理温度,研究其对分子筛孔结构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煤热解挥发分的催化提质过程中。试验选取了3种不同煤阶的煤样,分别在600℃处理后的Y型分子筛催化下进行热解。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Y型分子筛的介孔数量和比表面积逐渐增大,但对分子筛结构的破坏也更加严重。600℃被认为是Y型分子筛水热脱铝的最佳处理温度。与直接热解相比,3种煤样经600℃处理后的Y型分子筛催化提质后,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轻质芳烃的总产率分别增加了4.2倍、5.2倍和2.3倍。微−介孔Y型分子筛显著降低了对焦油重质大分子物质的传质限制,提高了分子筛酸性位的可利用性,从而显著提高了催化剂对焦油的改质效果。为煤热解焦油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对煤炭的高附加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催化剂的孔结构和酸性位,可以有效提高煤热解产物的品质和产率,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分子筛 介孔结构 煤热解 催化改质 轻质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炼焦精煤煤质特性分析及混配试验研究
2
作者 闫永兴 赵博韬 +6 位作者 朱存平 刘磊 郭子兴 姚腾飞 周瑞 申岩峰 王美君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炼焦精煤按照不同比例混配后对煤质特性的影响,选择PLW、BJZ、HJW、DG以及KQ 5种原煤为研究对象,进行工业分析、岩相分析,解析单种煤基本煤质特性,并利用浮沉试验获得精煤样品;对精煤进行工业分析、岩相、吉氏流动度、黏结... 为了探究不同炼焦精煤按照不同比例混配后对煤质特性的影响,选择PLW、BJZ、HJW、DG以及KQ 5种原煤为研究对象,进行工业分析、岩相分析,解析单种煤基本煤质特性,并利用浮沉试验获得精煤样品;对精煤进行工业分析、岩相、吉氏流动度、黏结指数分析,为后续混配提供煤质数据;通过对不同比例混配的精煤样品进行分析,获得最优混配比例。通过精煤混配后发现,混配后的黏结指数不具有加权性,利用单种精煤的黏结指数计算得到其各配比后的黏结指数,其实测值均小于计算值。当HJW∶DG比例为1∶9时,黏结指数最高,为最优配比。基于炼焦精煤特性,炼焦精煤进行混配可以使不同种类的炼焦精煤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单一煤种的不足,从而达到更好的混配效果,为后续炼焦精煤混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精煤 煤质特性 浮沉试验 精煤混配 黏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方法论体系与实施框架
3
作者 谭章禄 王美君 叶紫涵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95,共12页
数据治理是支撑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底层技术,是煤矿智能化系统实现协同集控的关键保障。针对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缺乏顶层设计和方法论支撑的问题,从“理论基础、概念模型、基本原则、过程和程序、方法和工具、评估准则”6个方面构建智能... 数据治理是支撑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底层技术,是煤矿智能化系统实现协同集控的关键保障。针对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缺乏顶层设计和方法论支撑的问题,从“理论基础、概念模型、基本原则、过程和程序、方法和工具、评估准则”6个方面构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方法论体系,系统阐明有效实现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目标的依据和原则,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撑;参考相关技术标准,开发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实施框架,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的管理实施提供具体路径和管理方法;基于分层架构思想,设计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技术架构,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的技术实现提供技术方法和工具。研究结论如下:①复杂系统理论、数据战略管理理论、数字连续性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协同创新理论、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和PDCA循环理论共同构成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的理论基础。②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的概念模型由理念、目标、主体、客体、流程和工具5个核心概念维度构成,遵循业务导向、协同治理、文化驱动、技术赋能、流程嵌入、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③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实施框架自顶向下阐释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的管理过程和关键程序,包括“统筹与规划、构建与运行、监控与评价、改进与优化”4个循环迭代的关键环节。④智能化煤矿湖仓一体技术架构阐述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平台的系统结构和技术选型,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的技术实现提供方法和工具,关键在于数据中台5大核心层级的开发。⑤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提供评估准则框架和能力提升路径,由“能力成熟度等级、数据治理能力、数据治理实践”3个维度耦合而成,遵循“项目化管理—流程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定量化管理—标杆化管理”的渐进式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煤矿 数据治理 数据管理 数据标准 数据质量 数据安全 湖仓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对煤热解焦油品质的调控及其表面积炭行为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鲍卫仁 王倩 +5 位作者 李挺 田茜 王旎晨 闫伦靖 王美君 常丽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7-1082,共16页
以催化剂为核心和焦油提质为目的的低阶煤热解技术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鉴于煤焦油品质调控和催化剂表面积炭行为的复杂性,阐述了金属、金属氧化物、天然矿物质、分子筛和炭基催化剂对煤和热... 以催化剂为核心和焦油提质为目的的低阶煤热解技术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鉴于煤焦油品质调控和催化剂表面积炭行为的复杂性,阐述了金属、金属氧化物、天然矿物质、分子筛和炭基催化剂对煤和热解挥发物的催化作用及其对热解产物分布和组成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探讨不同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区别及其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合煤及热解挥发物中C—C、C—H、C=C、—OH、C=O、C—O和—COOH等化学键的断键行为,揭示了不同催化剂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催化过程中存在的焦油产率低及提质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利用金属尤其是过渡金属改性催化剂活化热解体系中的内部小分子氢供体和外部固体/气体氢供体对重质组分裂解碎片原位供氢的方法,实现焦油产率的提高及焦油品质的改善。同时,针对催化剂易积炭失活问题,分析了积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组成以及积炭形成的原因。从催化剂设计及热解反应体系出发,分析了多种有效抑制积炭的途径,如多级孔与金属活性位点的组合效应、双金属改性调控Brønsted和Lewis酸性位点的比例、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引入H_(2)O、CH_(4)、C_(2)H_(6)和CH_(3)OH等富氢小分子调控挥发物组成等,以期为低阶煤催化热解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热解 挥发物 催化裂解 焦油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煤成焦机理再认识:“衍构成焦机理”的提出 被引量:1
5
作者 崔贝贝 王美君 +1 位作者 常丽萍 谢克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26-2839,共14页
深度认识煤质特性、探究炼焦煤成焦机理是开发精细化配煤炼焦技术的关键。传统成焦机理仅宏观地解释了炼焦煤炭化过程中的塑性和黏结现象,缺乏对煤转变为焦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深层次认识。基于此,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炼焦煤成焦特性的演... 深度认识煤质特性、探究炼焦煤成焦机理是开发精细化配煤炼焦技术的关键。传统成焦机理仅宏观地解释了炼焦煤炭化过程中的塑性和黏结现象,缺乏对煤转变为焦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深层次认识。基于此,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炼焦煤成焦特性的演化机制并提出了“衍构成焦机理”,其核心观点是:煤的焦化本质是煤分子在温度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成焦过程中的一切宏观特性都取决于煤基体的瞬态空间结构,即“结构决定性质”;炼焦过程中传热传质条件的动态变化将影响煤的热转化行为进而影响成焦特性和焦炭质量,即“环境影响行为”。基于煤分子结构特性及热解过程中共价键的断裂和重建规律,重点分析了炼焦煤的流动性、膨胀性及其演化机制,探究了煤分子空间结构重排与焦炭强度的内在联系。流动性源于煤中弱共价键的断裂,终于芳香碎片的交联缩聚。在流动过程中,煤热解碎片以分子链段的形式向孔穴相继跃迁并封闭孔隙,形成了包含塑性层和部分煤层及半焦层的低透气带,限制了挥发分的释放从而产生了膨胀压力;同时,碳基质结构发生重排,取向性增加,sp^(2)杂化和sp^(3)杂化形式的碳原子的空间排布方式决定了焦炭的强度。加热速率的合理调控将明显改善焦炭强度并实现焦化过程节能降耗。“衍构成焦机理”是对传统煤成焦机理的补充和延伸,以期为现代煤焦化工业精细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焦机理 分子结构转变 成焦特性 传热传质条件 焦炭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压力对炼焦煤膨胀压力及半焦结构影响研究
6
作者 符海朝 杨暖暖 +3 位作者 周慧敏 王美君 申岩峰 常丽萍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焦炉大型化发展背景下,炭化室内不同部位炼焦煤层受到的荷重及成焦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压力发生变化。为模拟不同炉型焦炉炭化室内炼焦煤膨胀压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在煤床上方施加不同压力,探究了施加压力对炼焦煤成焦过程产生的膨胀压力的影... 焦炉大型化发展背景下,炭化室内不同部位炼焦煤层受到的荷重及成焦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压力发生变化。为模拟不同炉型焦炉炭化室内炼焦煤膨胀压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在煤床上方施加不同压力,探究了施加压力对炼焦煤成焦过程产生的膨胀压力的影响,利用Raman光谱分析了半焦的微晶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床上方施加压力改变了胶质体内气压,对膨胀压力增大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煤最大膨胀压力随施加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施加压力超过最大膨胀压力的1/50时,最大膨胀压力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半焦Raman谱图中ID/IG与AD/AG随施加压力的增大而减小,表明施加压力的存在促进了热解过程缩聚反应和芳环生长,半焦微晶结构朝着有序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膨胀压力 施加压力 微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瘦煤煤质特性的炼焦配煤方案优化试验研究
7
作者 岳伟明 周文艳 +4 位作者 侯晓瑞 周瑞 李鹄飞 申岩峰 王美君 《煤质技术》 2024年第2期73-79,86,共8页
在炼焦配煤中合理利用瘦煤并提升其占比,可实现焦化企业降本增效和保护优质炼焦煤资源。为探究焦化厂配煤方案中瘦煤比例添加及方案优化调整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选取贫瘦煤(MC)和瘦煤(LC1和LC2)及采用工业分析、岩相分析等了解单种煤的基... 在炼焦配煤中合理利用瘦煤并提升其占比,可实现焦化企业降本增效和保护优质炼焦煤资源。为探究焦化厂配煤方案中瘦煤比例添加及方案优化调整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选取贫瘦煤(MC)和瘦煤(LC1和LC2)及采用工业分析、岩相分析等了解单种煤的基本煤质特性,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确定煤样的结构特征和挥发分释放行为,并基于瘦煤的煤质特性,采用40 kg焦炉试验对不同瘦煤比例的配合煤进行焦炭质量评价,探究焦炭质量差异原因。结果表明:基于基础配煤方案,将LC1和LC2的占比增加至35%时,焦炭反应性(CRI)降低,反应后强度(CSR)升高,焦炭质量依然优于基础方案所制备的焦炭质量;在基础方案中,MC能对LC1和LC2进行替换,且替换后的CRI降低及CSR升高,焦炭光学组织中的细粒和中粒镶嵌结构增加,焦炭质量未发生劣化;MC占比增加至11%时,CRI升高以及CSR降低,焦炭质量发生明显劣化。基于瘦煤的煤质特性,配煤中的瘦煤比例可达到较高的配比,为后续工业配煤方案中利用高阶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煤 煤质特性 炼焦配煤方案 40 kg焦炉 焦炭反应性 焦炭质量 焦炭光学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抗菌活性及与FabⅠ作用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美君 卢俊瑞 +6 位作者 辛春伟 刘金彪 穆江蓓 张贺 张瑞波 杨旭云 王宏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9-476,共8页
以3-芳基/烷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为原料,经过环化和糖化反应,设计合成了10个未见报道的化合物3-芳基/烷基-6-S-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3a^3j),其结构经... 以3-芳基/烷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为原料,经过环化和糖化反应,设计合成了10个未见报道的化合物3-芳基/烷基-6-S-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3a^3j),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和红外光谱确认.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所有化合物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株菌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3c对4种测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低,且接近于氟康唑的参照数据,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利用Auto Dock 4.0程序研究了目标化合物3a^3j与大肠杆菌FabⅠ受体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自由能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苷 1 2 4-三唑并[3 4-b]-1 3 4-噻二唑 抗菌活性 FabⅠ受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美君 谭章禄 +1 位作者 李慧园 吕晗冰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数据治理能力是实现煤矿智能化建设整体目标的重要基础,对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工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提升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剖析了煤矿... 数据治理能力是实现煤矿智能化建设整体目标的重要基础,对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工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提升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剖析了煤矿智能化建设对数据治理的战略诉求,界定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的概念、内涵;然后构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体系,为数据治理能力的科学评估提供依据;进而基于能力成熟度理论,构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指明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提升路径;最后基于PDCA循环理论,提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提升策略,以期补充完善数据治理能力提升的理论基础,为数据治理最佳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煤矿 数据治理 能力成熟度 数据管理 数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发育区巷道锚杆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靖烨 王美君 李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0-225,共6页
在节理发育区的地下硐室和巷道开挖过程中,锚杆支护会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为研究锚杆对巷道围岩主应力状态的影响,采用FLAC3D软件对锚杆支护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基于HYPERWORKS软件开发了一种分析应力重分布... 在节理发育区的地下硐室和巷道开挖过程中,锚杆支护会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为研究锚杆对巷道围岩主应力状态的影响,采用FLAC3D软件对锚杆支护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基于HYPERWORKS软件开发了一种分析应力重分布结果的处理方法,以克服在应力分布图中难以直接观察锚杆支护影响的问题。结果表明:锚杆支护作用能提高最小主应力,围岩承载性能明显增加;对于在硐室顶板、底板和四周侧墙安装的3种支护形式,最大主应力增量分别为3.61、6.28、6.88 MPa;锚杆预应力、长度和数量均会对围岩应力重分布造成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锚杆预应力、长度和数量分别为60 kN、2.0 m和5根,优化后的锚杆支护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 数值模拟 应力重分布 参数优化 锚杆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厂智能化建设技术架构与技术策略研究
11
作者 王美君 谭章禄 +1 位作者 吕晗冰 桂谕典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7-1026,共10页
选煤厂智能化是煤炭洗选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针对选煤厂智能化建设亟需顶层设计这一问题,从选煤厂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动机出发,首先基于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底层逻辑论述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技术目标和根本任务;然后基于... 选煤厂智能化是煤炭洗选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针对选煤厂智能化建设亟需顶层设计这一问题,从选煤厂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动机出发,首先基于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底层逻辑论述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技术目标和根本任务;然后基于分层架构思想,设计选煤厂智能化建设“四横三纵”的总体技术架构,提出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5项核心能力要求——“透彻感知、深度互联、自主学习、智能应用、全局协同”;进一步基于能力成熟度思想,指出选煤厂智能化建设分级达标的技术路径和各阶段需完成的重点工作,包括初级阶段的选煤数据集成、中级阶段的业务优化算法研发和高级阶段的选煤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最后基于复杂系统发展规律,凝练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96字方针,指明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技术策略,以期从顶层设计角度为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技术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智能化 技术架构 技术策略 数据标准 数据治理 顶层设计 智慧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物对宁夏煤热解气相产物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会民 王美君 +1 位作者 张玉龙 常丽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64-1368,共5页
以西部弱还原性宁夏煤为研究对象,酸洗脱灰并负载Na、Ca及Fe盐,对其进行了固定床热解过程中气相产物生成规律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原煤中的矿物质和Na、Ca、Fe添加物的存在均降低了煤的起始和最大分解温度,对煤的热解反应均表现出较好... 以西部弱还原性宁夏煤为研究对象,酸洗脱灰并负载Na、Ca及Fe盐,对其进行了固定床热解过程中气相产物生成规律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原煤中的矿物质和Na、Ca、Fe添加物的存在均降低了煤的起始和最大分解温度,对煤的热解反应均表现出较好的促进作用;煤中原有的矿物质和添加物对煤热解气相产物形成的影响可以划分为200~550,550~750和750~1000℃三个温度区间,在各温区中的影响显示出明显不同的作用。低温时促进了CH4的生成,高温时抑制了H2的生成;除载铁煤外,累积产率均表现为H2的增大和CH4的减少,这主要受中温段热解结果的影响;煤中矿物质及Ca在整个热解过程中均使CO和CO2累积产率增大,Na和Fe在较低温度区间也表现出对CO和CO2生成的促进作用,但温度较高时抑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物 热解 气相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MBA类FtsZ蛋白抑制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抗菌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贺 卢俊瑞 +4 位作者 穆江蓓 刘金彪 杨旭云 王美君 张瑞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575,共10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蛋白质二级结构测定(DSSP)、口袋体积测量(POVME)以及MM-PBSA(molecular mechanics Poisson-Boltzmann surface area)方法,系统研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丝状温度敏感性蛋白Z(Sa Fts Z)-二磷酸鸟苷(GDP)二元复合物和Sa ...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蛋白质二级结构测定(DSSP)、口袋体积测量(POVME)以及MM-PBSA(molecular mechanics Poisson-Boltzmann surface area)方法,系统研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丝状温度敏感性蛋白Z(Sa Fts Z)-二磷酸鸟苷(GDP)二元复合物和Sa Fts Z-GDP-3MBA(3-甲氧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三元复合物体系的稳定性、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构象、关键残基质心距、活性口袋体积以及相对结合自由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当不含抑制剂存在时Sa Fts Z-GDP二元复合物体系稳定性较差,其T7Loop区域残基(203-209)波动较大,且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活性口袋体积急剧减小,底物通道显著变窄且不稳定.而含有抑制剂PC190723、Compound1的类衍生物三元复合物体系的表现截然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它们均能和活性口袋T7Loop区周围残基形成关键性的氢键以及疏水作用,与Fts Z蛋白紧密结合.在Sa Fts Z-GDP-3MBA三元复合物体系中,3MBA仅能与活性口袋中部分残基形成疏水作用,与Fts Z蛋白亲和力较弱,使其不能稳定地存在于活性口袋中,进一步导致它的抗菌活性明显低于PC190723、Compound1.这些发现深入揭示了3MBA类衍生物对Fts Z蛋白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规律,为该类Fts Z蛋白抑制剂的结构优化和产品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MBA类衍生物 FTSZ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抗菌作用机制 结合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瑞波 卢俊瑞 +6 位作者 刘金彪 穆江蓓 杨旭云 王宏韫 王美君 张贺 张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21-1529,共9页
以自制的5-取代芳基-4-氨基-3-巯基-1,2,4三唑为底物,经糖基修饰后,在甲醇钠/甲醇/二氯甲烷体系中经水解脱除糖环上的乙酰基,得到9个新化合物5-取代苯基-4-氨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6a^6i),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1H NMR... 以自制的5-取代芳基-4-氨基-3-巯基-1,2,4三唑为底物,经糖基修饰后,在甲醇钠/甲醇/二氯甲烷体系中经水解脱除糖环上的乙酰基,得到9个新化合物5-取代苯基-4-氨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6a^6i),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I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认.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显示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化合物6g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达到2,8,32和8μg/m L,抑菌效果接近或优于对照药物三氯生和氟康唑.利用Autodock程序研究了目标化合物(6a^6i)与大肠杆菌烯脂酰还原酶(FabⅠ)受体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自由能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三唑 S-β-D-糖苷 去乙酰化 抗菌活性 烯脂酰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波 王艳霞 +3 位作者 王美君 孙晶 吕文静 隋百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器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85例患者,起搏器包括双腔起搏器DDD[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60例,双腔起搏器VDD[心室(起搏...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器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85例患者,起搏器包括双腔起搏器DDD[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60例,双腔起搏器VDD[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3例,双腔起搏器VVIR[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十(1抑制)(感知后反应方式);R频率调整(程控功能)]22例。结果8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测得心室起搏阈值为(0.42±0.13)V/0.5ms,阻抗(560±130)Ω,R波振幅(9.8±2.2)mV;右心房起搏阈值为(0.89±0.27)V/0.5ms,阻抗(670±180)Ω,P波振幅(2.8±1.2)mV,P波感知灵敏度(0.48±0.3)mV。A—V间期程控在140-160ms,频率适应参数程控为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取中档值,增益取低档值,下限频率程控为60-70次/min,上限频率程控于110-130次/min,感知阈值取中档,频率适应档次取4~5。随访4-50个月,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生理性起搏可产生较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对有适应证的起搏器患者应首先推荐使用各类生理性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心脏起搏 缓慢型心律失常 生理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华山钨矿接替资源勘查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明璜 王美君 +2 位作者 沈浩 彭杰 陈瑞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对西华山钨矿西南区进行了钨接替资源勘查,分析了西华山钨矿地质特征,认为南区和中区隐伏岩体内具备形成内带矿床条件,主要采用地表钻探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总结了西华山钨矿接替资源勘查区的成矿规律,并对找矿方法和找矿效... 对西华山钨矿西南区进行了钨接替资源勘查,分析了西华山钨矿地质特征,认为南区和中区隐伏岩体内具备形成内带矿床条件,主要采用地表钻探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总结了西华山钨矿接替资源勘查区的成矿规律,并对找矿方法和找矿效果进行了评述,以期为今后矿山深边部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西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烟煤与高硫焦煤共热解相互影响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鹏 齐洪涛 +2 位作者 申岩峰 王美君 常丽萍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6期28-33,共6页
为了研究次烟煤与高硫焦煤共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选取资源相对丰富的水峪高硫焦煤(SC)作为主炼焦煤样,伊宁次烟煤(YC)为配入煤样,通过热重分析技术对2种煤样及其不同配比混煤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计算动力学参数分析热解过程... 为了研究次烟煤与高硫焦煤共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选取资源相对丰富的水峪高硫焦煤(SC)作为主炼焦煤样,伊宁次烟煤(YC)为配入煤样,通过热重分析技术对2种煤样及其不同配比混煤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计算动力学参数分析热解过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变质程度的不同,煤样SC和YC单独热解的行为差异明显;混煤共热解的失重率随着YC掺入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但共热解行为并非SC和YC热解特性的简单加和。动力学分析表明,2种煤及其混煤在不同热解反应阶段的动力学参数不同,各热解阶段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数值的大小顺序均随YC掺入比例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但并非单种煤热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数值的简单加权平均,混煤的热解行为是2种原煤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烟煤 高硫焦煤 共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外保温技术发展中的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美君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1,共2页
简述了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优越性和发展概况 ,重点探讨了我国当前外墙外保温技术存在的诸如防火性能、高层建筑外保温层抗风压性能、外饰面粘贴面砖、保温层内部结露等问题 。
关键词 外墙 外保温 防火性能 抗风压性能 结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热解含尘焦油气品质调控及除尘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倩 李挺 +5 位作者 刘倩 申岩峰 王美君 闫伦靖 鲍卫仁 常丽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42-3553,共12页
“双碳”背景下,以热解技术为核心的低阶煤分级分质转化利用对煤炭加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低阶煤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含尘热解焦油气高温除尘及品质调控等瓶颈问题,从煤热解和挥发物反应机理出发,阐述了含尘焦油气组成及... “双碳”背景下,以热解技术为核心的低阶煤分级分质转化利用对煤炭加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低阶煤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含尘热解焦油气高温除尘及品质调控等瓶颈问题,从煤热解和挥发物反应机理出发,阐述了含尘焦油气组成及挥发物反应特性等对焦油品质、析炭行为的影响,提出利用挥发物反应规律,通过煤种特性与工况条件的优化匹配,抑制含氧化合物对析炭形成的诱导作用,并对自由基碎片进行有效供氢,进而提高焦油品质,减少析炭形成,是有效缓解后续焦油气油尘分离压力的可行方法。并基于此,详细分析了热解焦油气除尘技术及焦油原位提质相关研究进展及技术应用情况,指出利用颗粒床除尘技术通过改变过滤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床层的空间效应调变挥发物反应路径,可实现高温含尘焦油气除尘和原位提质的协同效果。在保证焦油产率前提下开发适用于颗粒床过滤和焦油气原位提质的多功能介质材料尤为重要。多级孔炭基催化剂作为颗粒床过滤材料,在过滤粉尘的同时可实现重质组分裂解以及富氢组分活化的功能,既可减小重质焦油在孔结构中的传质阻力,又可通过活性位和孔隙结构的组合效应实现“同步供氢”,有效提质焦油并抑制析炭,有望为大规模粉煤热解及含尘焦油气高效气固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 热解 含尘焦油气 挥发物反应 除尘技术 焦油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山西焦化产业科学减排、低碳发展之思路 被引量:5
20
作者 苗茂谦 卢建军 +4 位作者 牛志勇 王美君 白冰 王栋 秦志锋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15年第10期16-18,28,共4页
针对山西焦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所处的困境,提出了发展以焦化为源头的山西特色现代煤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构建新型煤焦化产业结构,焦化产业转型升级等主张。
关键词 煤化工 焦化厂 山西省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