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王继和 杨自辉 +2 位作者 胡明贵 刘虎俊 纪永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研究了在开挖排水沟使地下水位降至临界水位以下的同时,对盐渍化土地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改良措施,提出了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一是挖排水沟及造林,控制地下水位低于临界水位;二是选育...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研究了在开挖排水沟使地下水位降至临界水位以下的同时,对盐渍化土地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改良措施,提出了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一是挖排水沟及造林,控制地下水位低于临界水位;二是选育耐盐良种作物,改良盐碱地;三是发展畜牧业,培肥地力。并应用于甘肃省临泽县小泉子盐渍化土地改良,使土壤含盐量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增加,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盐渍化土地 综合治理 抗逆育种 畜牧业 水利措施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防风固沙体系建设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继和 马全林 +2 位作者 刘虎俊 詹科杰 杨自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6,共3页
由于对水土资源的长期不合理利用,导致石羊河下游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由此引起防沙固沙林衰败死亡,沙漠化扩张速度加快,使得该区域成为我国当前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通过对石羊河下游民勤县的防风固沙体系建设发展历... 由于对水土资源的长期不合理利用,导致石羊河下游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由此引起防沙固沙林衰败死亡,沙漠化扩张速度加快,使得该区域成为我国当前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通过对石羊河下游民勤县的防风固沙体系建设发展历史、体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研究,针对新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了防风固沙体系建设的免灌模式和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民勤县 防风固沙体系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边缘苜蓿草产业发展潜力与策略——以甘肃省民勤沙漠绿洲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继和 贺访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民勤荒漠绿洲边缘种植苜蓿年灌水 4次 ,年灌水量 30 0 0m3 /hm2 ,水效益 5 .0 87kg/m3 ,耗水系数由 0 .6 2 2m3 /kgDM (春小麦 )降为0 .197m3 /kgDM ,比小麦、玉米节水 330 0~ 6 30 0m3 /hm2 ,水经济效益由 1.0 2元/m3 (玉... 研究结果表明民勤荒漠绿洲边缘种植苜蓿年灌水 4次 ,年灌水量 30 0 0m3 /hm2 ,水效益 5 .0 87kg/m3 ,耗水系数由 0 .6 2 2m3 /kgDM (春小麦 )降为0 .197m3 /kgDM ,比小麦、玉米节水 330 0~ 6 30 0m3 /hm2 ,水经济效益由 1.0 2元/m3 (玉米 )、1.0 6元/m3 (春小麦 )提高到 8.34元/m3 ,灌水成本比春小麦降低 2 35元/hm2 ,光能利用效率由 0 .873%(春小麦 )和 1.0 4 0 % (玉米 )提高到 1.4 4 % ,比小麦、玉米分别提高 6 4 .95 %和 38.4 6 %。种植 5年、7年苜蓿地 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增加了 2 6 .36 %和 3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产业 发展潜力 发展策略 民勤沙漠绿洲 引种 草畜产业化生产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经济树种水分生理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继和 张明 施茜 《甘肃林业科技》 1995年第3期1-5,共5页
对在民勤沙区栽培的苹果梨、锦丰梨、金冠苹果、民勤小枣、沙枣5种经济树种的蒸腾强度、组织含水率、自然饱和亏、临界饱和亏、束缚水/自由水、水势、持水力、土壤含水率等8项水分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这5种经济树种水分生理指... 对在民勤沙区栽培的苹果梨、锦丰梨、金冠苹果、民勤小枣、沙枣5种经济树种的蒸腾强度、组织含水率、自然饱和亏、临界饱和亏、束缚水/自由水、水势、持水力、土壤含水率等8项水分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这5种经济树种水分生理指标之间,蒸腾强度与水势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金冠苹果相关系数达到了0.95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锦丰梨相关系数达到了0.989,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并得出了锦丰梨、金冠苹果的蒸腾强度与其他指标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树种 苹果 小枣 沙枣 水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沙区农业系统现状及发展对策──以民勤薛百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继和 徐先英 张风春 《甘肃林业科技》 1995年第3期54-59,共6页
农户是农业系统研究的最终对象,也是农业系统研究的最小组成单元。本文通过对民勤沙区110户典型农户农业生产活动的调查,识别出了影响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今后该地区农业系统的... 农户是农业系统研究的最终对象,也是农业系统研究的最小组成单元。本文通过对民勤沙区110户典型农户农业生产活动的调查,识别出了影响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今后该地区农业系统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沙区 农业系统 现状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固沙树种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王继和 施茜 +1 位作者 郭劲林 张盹明 《甘肃林业科技》 1993年第4期7-10,共4页
通过对梭梭、白刺等5种固沙树种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季节变化、光效应,温度效应,二氧化碳补偿点,光呼吸及暗呼吸等进行观测,对它们的光合能力作了初步研究,以为选择优良固沙树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固沙树种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持续农业项目考察报告
7
作者 王继和 彭鸿加 《甘肃林业科技》 1999年第3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新西兰 菲律宾 农业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牧场林业的发展
8
作者 王继和 彭鸿嘉 《甘肃林业科技》 1995年第3期68-69,72,共3页
新西兰牧场林业的发展王继和,彭鸿嘉(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武威733000)笔者于1994年10月至11月间参加UNDP援助项目CPR/91/项目考察团,对新西兰持续农业进行考察访问。现将新西兰牧场林业介绍如下:1新西兰林... 新西兰牧场林业的发展王继和,彭鸿嘉(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武威733000)笔者于1994年10月至11月间参加UNDP援助项目CPR/91/项目考察团,对新西兰持续农业进行考察访问。现将新西兰牧场林业介绍如下:1新西兰林业概况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场 林业 发展 新西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荒漠绿洲区草地农业发展技术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贺访印 王继和 +2 位作者 高志海 徐延双 马全林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35-42,共8页
通过对民勤绿洲自然、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评价,引进并筛选出了适应性强、光能利用率和产草量高、营养全面、饲用价值高、适宜河西荒漠绿洲区栽培的兰热莱恩德(RangerLander)、凯恩(Kane)、新疆和田大叶3个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品... 通过对民勤绿洲自然、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评价,引进并筛选出了适应性强、光能利用率和产草量高、营养全面、饲用价值高、适宜河西荒漠绿洲区栽培的兰热莱恩德(RangerLander)、凯恩(Kane)、新疆和田大叶3个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品种。在民勤绿洲灌溉条件下,年刈割4茬,年灌水3000m3/hm2,种植第3年分别取得18793,12953,14688kg/hm2的干草产量和3535,2474,3114kg/hm2的粗蛋白产量;光能利用率达1.77%,1.22%,1.38%。并组建草畜产业生产基地,进行了苜蓿人工草地建植、节水丰产栽培、产业化生产、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及种草养畜的配套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形成了以苜蓿草粉、苜蓿干草等草产品和小尾寒羊种羊及肥羔生产为格局的草畜产业,实现了苜蓿和家畜生产2个"S"型生长曲线的高效耦合,建立了干旱荒漠区特有的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指出只有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发展以苜蓿产业为主的节水型现代草地农业,才是干旱荒漠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紫花苜蓿 草地农业 人工草地 种草养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八个冷季型草坪草品种的耐盐性比较 被引量:38
10
作者 刘虎俊 郭有祯 +2 位作者 王继和 胡明贵 杨自辉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52-58,共7页
在干旱区的硫酸盐型土壤上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 ,对 2 8个冷季型草坪草品种的耐盐性进行比较。草坪型黑麦草品种间的耐盐性差异不显著 ,耐盐性最强 ;草坪型高羊茅品种次之 ;紫羊茅品种普通的耐盐性较“派尼”强 ;草地早熟禾品种“公园... 在干旱区的硫酸盐型土壤上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 ,对 2 8个冷季型草坪草品种的耐盐性进行比较。草坪型黑麦草品种间的耐盐性差异不显著 ,耐盐性最强 ;草坪型高羊茅品种次之 ;紫羊茅品种普通的耐盐性较“派尼”强 ;草地早熟禾品种“公园”、“橄榄球 2号”、“亨特”相对较耐盐。参试种幼苗的耐盐性次序为草坪型高羊茅、细弱翦股颖 <草坪型黑麦草 <匍匐紫羊茅 <草地早熟禾 <硬羊茅。以出苗率、保苗率和空隙率为指标 ,综合评价 2 8个草坪草品种的耐盐性 :佳丽 2号、三 A、高帽、凌志、贝克、未来 2 0 0 0 E、爱神特、博士的耐盐性最强 ;美洲虎3号、矮星 2号、小野马、飞思达 2号、猎狗 5号、交战 2号次之 ;橄榄球 2号、公羊 1号、亨特、美洲王、普通、高地、派尼、公园再次 ;康尼、优异、斯巴达、纳苏、抢手股、肯塔基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型草坪草 耐卤性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三系统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自辉 王继和 +2 位作者 纪永福 胡明贵 刘虎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2-96,共5页
运用工程改良、生物种植改良、养殖业发展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三系统”治理盐渍化土地技术把“食物链 -生产链 -产业链”有机地连成一条主线 ,实现了农林牧互促相长的盐碱地治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干旱区临泽县小泉子盐渍化土地中... 运用工程改良、生物种植改良、养殖业发展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三系统”治理盐渍化土地技术把“食物链 -生产链 -产业链”有机地连成一条主线 ,实现了农林牧互促相长的盐碱地治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干旱区临泽县小泉子盐渍化土地中实施 4a来 ,使土壤含盐量降低 40 .6%~ 76.3% ,土壤有机质增加 2 9.2 %左右 ,土壤孔隙度提高 4.2 8% ,全氮增加 1 1 .7% ;示范区粮食产量增加了 69.1 3% ,示范农户经济收入增加 2 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地 干旱区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养殖业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四种滨藜属植物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健 蒋志荣 +2 位作者 王继和 赵明 王玉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6-80,共5页
在水分胁迫下,对4种滨藜属(AtriplexL.)植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含量(MDA)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分胁迫10-20d,4种滨藜的SOD、CAT、P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水分胁迫20~30d... 在水分胁迫下,对4种滨藜属(AtriplexL.)植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含量(MDA)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分胁迫10-20d,4种滨藜的SOD、CAT、P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水分胁迫20~30d,SOD、CAT、POD活性开始呈现下降趋势。4种滨藜MDA含量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加.A.canescens和A.obovata MDA含量较低,且增加幅度小;而A.gardneri和A.1entiformisMDA含量较高,且增加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藜 水分胁迫 膜脂过氧化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径级结构及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利鹏 王继和 +4 位作者 王辉 马全林 张德奎 袁宏波 靳虎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以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调查数据和材料为基础,编制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期望寿命曲线和亏损度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值(生存率、积累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进一步分析说明梭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 以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调查数据和材料为基础,编制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期望寿命曲线和亏损度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值(生存率、积累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进一步分析说明梭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梭梭径级结构属于正金字塔增长型;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凹曲线,结合生存函数曲线,能充分说明乌兰布和沙漠梭梭种群数量结构和动态变化,表现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幼龄期Ⅰ、Ⅱ径级和衰亡期Ⅺ径级的梭梭种群死亡概率和死亡速率都较高,第Ⅴ~Ⅶ径级梭梭种群生存质量较好,生命活动达到旺盛期,属于成年旺盛梭梭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梭梭 种群 生命表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沙包发育过程的土壤水分与根系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鸿儒 王继和 +1 位作者 蒋志荣 纪永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138,共6页
在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不同沙包发育阶段,研究了白刺沙包发育过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白刺沙包发育过程中,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白刺根系的生物量增加;白刺粗根系生物量集中分... 在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不同沙包发育阶段,研究了白刺沙包发育过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白刺沙包发育过程中,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白刺根系的生物量增加;白刺粗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50cm土层,占92%以上;中根系生物量在0~40cm土层最多,其中根系生物量占全部中根系生物量的比例在初期沙包为83.32%,中期沙包为86.75%,成熟期沙包为85.32%;细根系生物量在初期沙包和成熟期沙包0~20cm土层中分别占49.73%和52.89%,而中期沙包集中分布于20~40cm土层,占47.66%;中根系生物量和细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呈显著相关,粗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沙包 土壤水分 根系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何玉惠 蒋志荣 王继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用盆栽控水的方法模拟土壤干旱条件,从水分生理和光合作用方面对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水分生理指标普遍高于绵毛优若藜,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华北驼绒藜的光合作用要比绵毛优若藜强。初步认为华... 用盆栽控水的方法模拟土壤干旱条件,从水分生理和光合作用方面对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水分生理指标普遍高于绵毛优若藜,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华北驼绒藜的光合作用要比绵毛优若藜强。初步认为华北驼绒藜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绵毛优若藜 抗旱性 光合作用 水分生理 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栏式棉秆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瑞军 王继和 +3 位作者 李毅 刘虎俊 孙涛 马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9-102,119,共5页
通过对孔隙度为40%的栅栏式棉秆沙障内风速和风蚀风积量的观测,发现栅栏式棉秆沙障不仅可以减弱风速,而且还有很好的固沙效果.在格状沙障内,风速的降低率最大可达32%.受主风向的影响,栅栏式棉秆沙障可形成与草方格沙障不同的跨障式凹曲... 通过对孔隙度为40%的栅栏式棉秆沙障内风速和风蚀风积量的观测,发现栅栏式棉秆沙障不仅可以减弱风速,而且还有很好的固沙效果.在格状沙障内,风速的降低率最大可达32%.受主风向的影响,栅栏式棉秆沙障可形成与草方格沙障不同的跨障式凹曲面,沙障内积沙的最高点不在沙障部位,因此降低了沙障被沙埋的程度,延长了沙障的寿命,提高了防风固沙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栏式棉秆沙障 防风固沙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浪县绿洲边缘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芳 王继和 +2 位作者 蒋志荣 魏怀东 丁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以1987、1999和2003年的3期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通过遥感图像分类解译对古浪县绿洲边缘土地利用转化状况进行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分析.结果显示,1987~2003年全区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面积共减少了9.60×103hm2,沙漠... 以1987、1999和2003年的3期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通过遥感图像分类解译对古浪县绿洲边缘土地利用转化状况进行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分析.结果显示,1987~2003年全区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面积共减少了9.60×103hm2,沙漠化呈现明显的逆转趋势,以封育为主的植被恢复取得了明显成效;此外,通过对1987~1999年和 1999-2003年两个阶段的土地利用转化对比分析,沙区植被恢复的“后郊性”特点表现明显,植被恢复效果随植被恢复演替逐步显现;1987~1999年半流动和半固定沙地向固定沙地的转化率分别为15.67%和13.86%,而1999-2003年提高到了21.34%和20.13%.整体上土地利用动态表明,虽然该地植被恢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土地退化极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的威胁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恢复 TM影像 绿洲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三种沙丘类型的自然植被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具元 蒋志荣 +1 位作者 王继和 张登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1-55,共5页
基于对民勤沙井子地区植被调查数据,研究了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3种沙丘类型的自然植被特征.结果表明: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总盖度、灌木盖度下降,草本盖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是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从植... 基于对民勤沙井子地区植被调查数据,研究了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3种沙丘类型的自然植被特征.结果表明: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总盖度、灌木盖度下降,草本盖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是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受沙丘类型的影响最大,而一年生草本和半灌木可存活于不同沙丘类型.白刺的生态优势度(重要值)由小到大依次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植物多样性与白刺的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不同沙丘类型白刺地上生物量变化明显,半固定沙丘白刺生物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州 沙丘 植被 盖度 多样性 生物量 生态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县主要治沙造林树种空间结构及其防风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建刚 王继和 +1 位作者 蒋志荣 柴薇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124,共4页
通过对民勤主要治沙造林树种梭梭、柠条、花棒和沙拐枣4种沙生植物空间结构及其防风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沙生植物枝条总数,直径为0~2,2~4,4~6,6~8,8~10mm的枝条数和迎风面宽度随植株高度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随株高逐... 通过对民勤主要治沙造林树种梭梭、柠条、花棒和沙拐枣4种沙生植物空间结构及其防风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沙生植物枝条总数,直径为0~2,2~4,4~6,6~8,8~10mm的枝条数和迎风面宽度随植株高度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随株高逐渐降低,直径〉10mm的枝条随植株高度呈下降趋势;4种沙生植物都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速作用。且随植株后距离的增大降低风速作用逐渐减弱;植株降低风速作用与枝条阻挡面宽度以及迎风面宽度有密切联系。且随着阻挡宽度和迎风面宽度的增大而增大,迎风面宽度与枝条阻挡面宽度星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空间结构 防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荒漠交错带活化沙丘的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涛 王继和 +3 位作者 刘虎俊 纪永福 丁峰 袁洪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4-178,共5页
以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活化沙丘上的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活化沙丘不同部位的沙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活化沙丘的下部、中部、丘顶,到背风坡的中部、下部,再到丘间低地,每一个生境对应着不同的群落... 以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活化沙丘上的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活化沙丘不同部位的沙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活化沙丘的下部、中部、丘顶,到背风坡的中部、下部,再到丘间低地,每一个生境对应着不同的群落类型。各部位不仅植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而且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其中丘顶为一年生草本植被构成,而丘间低地处只有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相似性指数表明,从沙丘下部到丘顶再到丘间地,生态因子的差异对物种的分布格局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了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活化沙丘植被简单,退化严重,需加强保护,防止继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交错带 活化沙丘 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