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E外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红群 《淮海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复方丹参静脉滴注加维生素E外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将63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复方丹参静滴及维生素E外用。结果观察组31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治愈率8... 目的观察小剂量复方丹参静脉滴注加维生素E外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将63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复方丹参静滴及维生素E外用。结果观察组31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治愈率87%;治疗组30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治愈率为73%。结论小剂量复方丹参静脉滴注及维生素E外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丹参注射液 新生儿硬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HER-2、ER和PR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道旺 吴强 王红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57-58,共2页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二步法检测98例乳腺癌和26例癌旁正常的乳腺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催乳素(PR)和甾体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结果HER-2、ER和PR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53.1%、50.0%,癌旁乳腺组织...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二步法检测98例乳腺癌和26例癌旁正常的乳腺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催乳素(PR)和甾体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结果HER-2、ER和PR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53.1%、50.0%,癌旁乳腺组织分别为0、42.3%和100.0%,两组织中HER-2和PR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HER-2、ER和PR的表达分别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同时PR的表达还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有关(P均<0.05)。乳腺癌中HER-2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r=-0.234,P<0.05),ER和PR呈显著正相关(r=0.695,P<0.01)。认为HER-2、ER和PR与乳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甾体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催乳素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及p5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道旺 王红群 +1 位作者 王庆梅 吴正升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7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p16及p5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及p53蛋白在58例前列腺癌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p16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为72.4%,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为25.0%,两组差异有有统计学... 目的探讨p16及p5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及p53蛋白在58例前列腺癌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p16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为72.4%,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为25.0%,两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在前列腺癌中的阳性率为29.3%,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为15.0%、染色强度弱于前列腺癌,两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53表达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334,P=0.011)。结论 p53及p16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P16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神经烯醇化酶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迟佳 王红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8期82-86,101,共6页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97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病例组,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单纯性...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97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病例组,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组(单纯组,55例),复杂性热性惊厥组(复杂组,42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6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选取同期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高烧并最后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分析热性惊厥患儿血清UCH-L1、NSE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评估血清UCH-L1、NSE对热性惊厥及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血糖、乳酸、UCH-L1、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1)。复杂组血糖、乳酸、UCH-L1、NSE水平均高于单纯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单纯组(均P<0.01)。预后不良组血糖、乳酸、UCH-L1、NSE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1)。热性惊厥患儿血清UCH-L1、NSE水平与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血糖、乳酸呈正相关(r>0,P<0.05),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性(r<0,P<0.05)。UCH-L1诊断热性惊厥的截断值为2.23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95%CI:0.839~0.917),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3、0.87;NSE诊断热性惊厥的截断值为9.85 ng/mL,AUC为0.838(95%CI:0.792~0.885),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77、0.83;UCH-L1联合NSE诊断热性惊厥的AUC为0.915(95%CI:0.886~0.944),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6、0.92。UCH-L1预测热性惊厥患儿不良预后的截断值为3.65 ng/mL,AUC为0.818(95%CI:0.768~0.853),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77、0.86;NSE预测热性惊厥患儿不良预后的截断值为18.79 ng/mL,AUC为0.798(95%CI:0.760~0.834),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75、0.82;UCH-L1联合NSE预测热性惊厥患儿不良预后的AUC为0.931(95%CI:0.889~0.964),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3、0.89。结论血清UCH-L1、NSE表达上调参与了热性惊厥患儿发病过程,并且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热性惊厥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神经烯醇化酶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3、趋化因子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5
作者 李娜娜 王红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9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趋化因子对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的影响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1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KD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治疗2周后,根据CAL的发生情况将其...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趋化因子对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的影响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1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KD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治疗2周后,根据CAL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21例)和未发生组(6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25(OH)D3、脂源性细胞因子水平,分析KD患儿发生CAL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血清25(OH)D3、脂源性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KD患儿CAL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KD急性期占比、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抵抗占比及治疗前降钙素原、网膜素-1、趋化因子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IVIg前发热持续时间长于未发生组,血清25(OH)D3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钙素原(OR=2.759,95%CI:1.053~4.185)、血清25(OH)D3(OR=0.310,95%CI:0.128~0.754)及趋化因子(OR=3.364,95%CI:2.063~7.125)均为KD患儿发生CAL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D3联合趋化因子预测KD患儿CAL发生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降钙素原、血清25(OH)D3及趋化因子均为影响KD患儿CAL发生的相关因素,且血清25(OH)D3、趋化因子两者联合对KD患儿CAL发生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25-羟维生素D3 脂源性细胞因子 冠状动脉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旋挖钻机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红群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9期76-77,130,共3页
介绍了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结合工程实例,从成桩工艺、桩基检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旋挖钻机施工工艺的特点,为旋挖钻机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旋挖钻机 桩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徐颖 何国华 王红群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评价其疗效差异。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红霉素组(n=49)与阿奇霉素组(n=51),在常规治疗... 目的分析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评价其疗效差异。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红霉素组(n=49)与阿奇霉素组(n=5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肺功能的差异,评价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结果红霉素组临床治愈、好转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8例、20例、11例,阿奇霉素组分别为25例、24例、2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8,P=0.021)。治疗后两组TNF-α、IFN-γ、IL-4与Th1/Th2均降低(均P<0.05),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峰流速(PEF)、最大吸气压(MIP)及最大呼气压(MEP)均升高(均P<0.05),且阿奇霉素组变化较红霉素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优于红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阿奇霉素 肺炎支原体 炎性细胞因子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