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红怡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常规综合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 疗效观察 运动功能障碍 脑瘫患儿 姿势异常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皮肌炎的幼儿脊髓肿瘤1例
2
作者 王红怡 杨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脊髓肿瘤 皮肌炎 幼儿 误诊 生命体征 红色皮疹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真菌的DNA转化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苏彩云 靳发彬 +4 位作者 张佳 丰枚枚 张春珍 王红怡 代明伟 《河北化工》 2007年第7期29-31,共3页
DNA遗传转化是人们进行菌种改良、有用基因克隆或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途径。丝状真菌的DNA转化方法有CaCl2/PEG介导的原生质体的转化、基因枪转化、电穿孔转化、限制酶介导(REMI)的转化、根癌农杆菌介导(ATMT)的转化等几种方法。
关键词 丝状真菌 转化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西地酸产生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彩云 张佳 +4 位作者 王红怡 张春珍 代明伟 任志红 朱研研 《河北化工》 2010年第4期35-36,39,共3页
以夫西地酸产生菌fa29-209为出发菌,开展了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的研究,实现了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主要从菌丝的培养条件、酶的浓度及种类、高渗液等几方面探讨了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
关键词 夫西地酸 原生质体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对青霉素产生菌的修复作用以及诱变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瑜君 赵炎生 +5 位作者 邓建慧 宋丽雅 王会贞 张春珍 王红怡 代明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5,共3页
用铜蒸汽、氦氖、YAG脉冲三种激光器照射产黄青霉菌,每种激光采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结果显示单一激光处理无死亡作用,铜蒸汽和氦氖激光对青霉素菌种有修复作用。用紫外光和氦氖激光复合处理,其修复作用比单一激光处理大得多,... 用铜蒸汽、氦氖、YAG脉冲三种激光器照射产黄青霉菌,每种激光采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结果显示单一激光处理无死亡作用,铜蒸汽和氦氖激光对青霉素菌种有修复作用。用紫外光和氦氖激光复合处理,其修复作用比单一激光处理大得多,随着氦氖激光照射时间延长,修复作用增大,用紫外与氦氖7min复合处理后,修复作用达到297%,诱变效果随之增大,出现菌落直径变小,放射线变短,孢子颜色变深,生长速度变慢等变化。获一高产菌株,效价提高666%,再经两次连续自然分离,所获高产菌株效价比生产菌株提高2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产生菌 激光 修复作用 诱变效应 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对新生HIBD大鼠脑组织IGF-1及其受体表达和神经轴索超微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曹娟 王红怡 +3 位作者 石羽 文昌思 肖志云 简丽琳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和神经轴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新生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胺酮组、电刺激组,每组16只。模型组、氯胺...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和神经轴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新生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胺酮组、电刺激组,每组16只。模型组、氯胺酮组、电刺激组构建HIBD模型,模型组建模后立即予生理盐水灌胃,氯胺酮组建模后立即予氯胺酮灌胃,电刺激组建模后立即予低频电刺激耳后部小脑顶核,对照组不予干预。连续干预4周后,参照Zea-Longa的分级标准评估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学习记忆能力(包括逃避潜伏期、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率,电镜下观察各组神经轴索超微结构,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脑组织IGF-1、IGF-1R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氯胺酮组和电刺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逃避潜伏期、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而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氯胺酮组和电刺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逃避潜伏期、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而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升高(P均<0.05);而氯胺酮组与电刺激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海马组织及神经轴索超微结构正常;模型组海马组织可见较多红细胞,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神经轴索突触减少,间隙融合,线粒体数量减少;氯胺酮组和电刺激组海马组织红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亦明显减轻,神经轴索超微结构趋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氯胺酮组和电刺激组脑组织IGF-1、IGF-1R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氯胺酮组和电刺激组脑组织IGF-1、IGF-1R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氯胺酮组和电刺激组脑组织IGF-1、IGF-1R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刺激对新生HIBD大鼠脑神经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对神经轴索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新生HIBD大鼠脑组织IGF-1、IGF-1R表达,进而激活IGF-1/IGF-1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电刺激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神经轴索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