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与传统预测指标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红宇 曾秋棠 +3 位作者 董京 崔冬霞 王瑞英 李俊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新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HRT各指标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I后3-4周的患者97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65例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入选者经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 目的研究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新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HRT各指标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I后3-4周的患者97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65例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入选者经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HRT的三个参数: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其中AMI组按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合并心衰组与未合并心衰组,按发生持续性室速、室颤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AMI组与对照组及AMI各亚组之间HRT等指标的差异,及其与传统预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MI组TT、TO高于对照组,TS低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TS低于非心衰组(P<0.0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T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01),TS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AMI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TO正相关,与TS负相关,平均心率与TS负相关(P<0.05);HRT各指标中TO与TS负相关(P=0.002);TT与各指标及HRT与SDNN、LVEF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MI组HRT明显减弱,心衰组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减弱更甚,尤以TT和TS变化显著;TT新指标在测量时不受年龄、平均心率等因素影响,提示与TO、TS相比,TT可提供更客观预测价值;HRT可作为独立于SDNN及LVEF的又一项新的高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率震荡 震荡斜率起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ruts架构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红宇 左继强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88-191,共4页
介绍了MVC模型和Struts架构,并依据Struts架构设计出了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维护性的电子政务系统体系结构,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该系统架构的可行性。
关键词 电子政务系统 STRUTS架构 J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塞病人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红宇 齐志芬 +1 位作者 袁风仙 李守奈 《山西临床医药》 1995年第4期269-270,共2页
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108例心肌梗塞病人心率变异指数(HRVI),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病人HRVI在丽壁心梗者明显低于下壁心梗者(P<0.05)。HRVI在心肌梗塞病人中多部位梗塞明显低于单一部位梗塞(P<0.05),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明显低于无... 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108例心肌梗塞病人心率变异指数(HRVI),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病人HRVI在丽壁心梗者明显低于下壁心梗者(P<0.05)。HRVI在心肌梗塞病人中多部位梗塞明显低于单一部位梗塞(P<0.05),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明显低于无心力衰竭患者(P<0.001),合并Lown氏分级Ⅱ级以上室性早搏患者明显低于其它患者(P<0.001)。经二年随访结果HRVI减低病人的死亡宰是HRVI正常病人的12.5倍。说明HRVI减低的心肌梗塞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率变异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土壤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94
4
作者 刘广深 徐冬梅 +2 位作者 许中坚 王红宇 刘维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56-762,共7页
为正确评价土壤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程度 ,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 5种土壤 1 2个样品中的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是制约脲酶、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而... 为正确评价土壤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程度 ,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 5种土壤 1 2个样品中的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是制约脲酶、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而阳离子交换量对三种酶活性的影响均很微弱 ;就通径分析的直接效应而言 ,pH对脲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对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然而pH对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的这种直接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被通过其它因素对三种酶的间接效应所抵消 ;土壤粉粒对转化酶活性的作用尤为显著。此外 ,粘粒对酸性磷酸酶、砂粒对脲酶有一定影响且均主要体现为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径分析法 土壤 水解酶活性 土壤性质 土壤脲酶 转化酶 酸性磷酸酶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LaNiO_3、LaMnO_3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瑞生 沈岳年 +2 位作者 王红宇 孙永安 白玉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用混合硝酸盐分解法和柠檬酸络合法分别制取了单一钙铁矿型多晶粉末LaNiO_3和LaMnO_3.XRD 分析表明LaNiO_3的形成经历了混合氧化物转化为LaNiO_3的同相反应;而LaMnO_3晶相直接由无定形相转化而来。根据DTA、TG、IR 分析两者的形成,NO_3^... 用混合硝酸盐分解法和柠檬酸络合法分别制取了单一钙铁矿型多晶粉末LaNiO_3和LaMnO_3.XRD 分析表明LaNiO_3的形成经历了混合氧化物转化为LaNiO_3的同相反应;而LaMnO_3晶相直接由无定形相转化而来。根据DTA、TG、IR 分析两者的形成,NO_3^-离子都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讨论了络合剂柠檬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酸镧 锰酸镧 钙钛矿型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状态空间模型约束预测控制 被引量:5
6
作者 乔洪信 樊思齐 +1 位作者 杨立 王红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8-551,576,共5页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约束预测控制器的设计问题,针对状态空间模型,经推导将无约束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式转换成有约束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式,采用二次规划方法计算出有约束预测控制量。按无约束和有约束,模型匹配和不匹配分别对某型发动机进行...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约束预测控制器的设计问题,针对状态空间模型,经推导将无约束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式转换成有约束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式,采用二次规划方法计算出有约束预测控制量。按无约束和有约束,模型匹配和不匹配分别对某型发动机进行仿真计算,取得了不同约束条件对发动机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的影响情况,并举例将仿真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仿真结果符合物理规律,计算方法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多变量控制^+ 约束预测控制^+ 二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与氧化应激状态调查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唐冠英 楚修林 +5 位作者 侯西彬 李建峰 田津生 唐冠军 王红宇 刘新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324-325,共2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评分及氧化应激指标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研究抑郁评分与MDA、SOD、GSH-PX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及健康对照组,两组分别...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评分及氧化应激指标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研究抑郁评分与MDA、SOD、GSH-PX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及健康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8例和45例。对两组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采血检测MDA、SOD、GSH-PX。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抑郁评分、血MDA、SOD、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抑郁评分与血MDA水平成正相关,与SOD、GSH-PX水平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 9,-0.887 1,-0.818 4(P均=0.000 1),健康对照组上述指标未见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DA是抑郁的危险因素(P=0.002),SOD、GSH-PX是保护因素(P分别为0.017、0.042)。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血MDA水平成正相关,与血SOD、GSH-PX水平成负相关,MDA是抑郁的危险因素,SOD、GSH-PX是保护因素。可望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缓解其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血液透析 氧化应激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使用丹七片进行治疗对其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8
作者 王红宇 王颖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6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使用丹七片进行治疗对其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12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使用丹七片进行治疗对其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12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用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丹七片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的水平、血清甘油三酯(TG)的水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血清内皮素-1(ET-1)的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C的水平、血清TG的水平、血清HDL-C的水平、血清LDL-C的水平、血清NO的水平及血清ET-1的水平相比,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TG的水平、血清LDL-C的水平及血清ET-1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NO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血清TC的水平、血清HDL-C的水平、瘀斑的发生率、皮疹的发生率、恶心的发生率及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在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为其使用丹七片进行治疗,可改善其血脂代谢紊乱,保护其血管内皮的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七片 稳定性冠心病 血管内皮的功能 血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瑞英 康玉华 +1 位作者 薛文生 王红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 选择15例老年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夹层组,同期选择高血压未伴主动脉夹层15例患者为对照组,取入选患者的尸体解剖病理切片,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免...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 选择15例老年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夹层组,同期选择高血压未伴主动脉夹层15例患者为对照组,取入选患者的尸体解剖病理切片,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夹层组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理特点为夹层壁内平滑肌细胞明显退行性变,弹力纤维减少或断裂,胶原纤维增生,夹层壁内血管第八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增强,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一种并发症。严格控制血压,是预防老年人主动脉夹层发生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破裂 病理学 临床 肌细胞 平滑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多 李凤杰 王红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相关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和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率(Tp-Te/QT)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10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10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记录所有入选者的体表心电... 目的探讨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相关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和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率(Tp-Te/QT)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10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10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记录所有入选者的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以及心率、年龄、BNP等相关临床指标。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将病例组分为低危组(NYHAⅠ-Ⅱ)及高危组(NYHAⅢ-Ⅳ),将高危组中治疗后BNP下降≥30%的患者纳入治疗有效组。分别比较心功能不全患者与对照组、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不同患者之间,以及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的差异。结果①心功能不全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均明显增加[Tp-Te(127.15±21.48)ms比(99.85±19.16)ms;Tp-Te/QT(0.33±0.05)比(0.23±0.04),P〈0.05]。②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较低危患者的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明显增大[Tp-Te(135.90±24.91)ms比(119.09±18.45)ms;Tp-Te/QT(0.37±0.07)比(0.27±0.06),P〈0.05]。③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p-Te间期未见统计学差异[(127.14±15.60)ms比(131.95±18.6)ms,P〉0.05],而Tp-Te/QT比率有所降低[(0.31±0.06)比(O.37±0.06),P〈0.0530结论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可作为反映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心电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冠英 楚修林 +6 位作者 李建峰 田津生 侯西彬 冯忖 唐冠军 王红宇 刘新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HD及HDF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评分及血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血液透析(HD)组及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入组前及治疗6个月... 目的:探讨HD及HDF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评分及血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血液透析(HD)组及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入组前及治疗6个月后均于透析后达干体重时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评分,并采血检测CRP、HCY、IL-6、AGEs。结果:入组前HD组与HDF组抑郁评分、CRP、Hcy、IL-6、AG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HD组抑郁评分、CRP、Hcy、IL-6、AGEs较入组前无明显下降(P>0.05),HDF组抑郁评分、CRP、Hcy、IL-6、AGEs较入组前明显下降(P<0.05),HDF组与HD组相比,上述指标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HDF较HD能有效地降低血CRP、Hcy、IL-6、AGEs进而使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白细胞介素6 糖基化终末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的疗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牛杏果 焦宪法 +3 位作者 郭宇红 王小雯 李锦绣 王红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8期3346-3347,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14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14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10 d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45/57)、92.98%(53/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观察组患者PaO2和OI水平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有效提高重症肺炎疗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缓解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乌司他丁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京 王红宇 +1 位作者 王瑞英 汪红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观察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经典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60... 目的观察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经典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60例AMI患者和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者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资料,获取HRT和SDNN指标。定量测量HRT包括TO、TS及TT指标,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TT、TO、TS与SDNN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AMI组与对照组HRT各指标及SDNN均存在显著差别(P<0.05),AMI组TO、TT明显高于对照组,TS、SDNN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MI组TS与SDNN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对照组各指标与SDNN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MI患者TT值增大,提示AMI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时间延迟,结合TT可能会对TO、TS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危险度分层,TT可能成为HRT的又一项新的高效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斜率起始时间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某地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颖 蔡欢欢 +3 位作者 舒诗湖 王红宇 喻良 严棋 《净水技术》 CAS 2018年第A02期41-44,共4页
以华东某地为例,通过对该区的6个监测点检测到的二次供水余氯和浊度的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水质的影响因子,同时通过对浊度和余氯相关性探究,为提高水质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二次供水 模糊聚类分析 水安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志红 张红宇 王红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7期22-23,共2页
目的测定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选择6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VT组31例,非VT组30例,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集24 h动态心电图的DC值、HRV各指标值进行... 目的测定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选择6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VT组31例,非VT组30例,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集24 h动态心电图的DC值、HRV各指标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间DC值、SDNN、rMSSD和pNN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T组和非VT组DC值低于对照组,VT组SDNN、rMSSD和pNN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室性心动过速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板式反应器制取聚合硫酸铁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红宇 常青 《净水技术》 CAS 2000年第4期20-22,共3页
本文采用隔板式反应器 ,用NaNO2 催化氧化法制备聚合硫酸铁絮凝剂 ,改进了原有的传统生产工艺 ,扩大了气液的接触面积 ,使反应速率大大提高 ,并对温度。
关键词 隔板式反应器 聚合硫酸铁 絮凝剂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时限分析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晓丽 王红宇 +1 位作者 张红宇 肖传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11期836-838,共3页
目的 对阵发性房颤(PAF)患者P波时限分析指数[包括最大P波时间(Pmax)、最小P波时间(Pmin)、P波离散度(PWD)]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其对PAF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50例PAF患者和74名健康对照者,测量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P波时限,分... 目的 对阵发性房颤(PAF)患者P波时限分析指数[包括最大P波时间(Pmax)、最小P波时间(Pmin)、P波离散度(PWD)]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其对PAF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50例PAF患者和74名健康对照者,测量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P波时限,分别计算两组的P波时限分析指数,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F组P波时限分析指数Pmax、Pmm和PWD分别为(115.45±9.50)ms、(67.50±11,93)ms和(47.95±14.45)ms,均高于对照组的(96.85±8.80)ms、(62.60±8.98)ms和(34.25±10.80)ms;除Pmm外,Pmax与P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max≥110 ms、PWD>40 ms为阳性标准,检测其对PAF的敏感性分别为85.2%、88.5%,特异性分别为88.1%、89.2%.结论 Pmax、PWD对PAF患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伟丽 王红宇 +1 位作者 阎振华 程瑞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7期272-273,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在床边胃镜下放置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方法 52例需行空肠管置入的机械通气患者,先将鼻空肠管营养管插入胃腔,置入胃镜,置入异物钳钳夹鼻空肠管前端,在胃镜引导下向前推至屈氏韧带以下15 cm,...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在床边胃镜下放置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方法 52例需行空肠管置入的机械通气患者,先将鼻空肠管营养管插入胃腔,置入胃镜,置入异物钳钳夹鼻空肠管前端,在胃镜引导下向前推至屈氏韧带以下15 cm,退镜并固定。结果 52例气管插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50例(失败2例均为鼻肠管前端在胃腔内打折盘曲未进入屈氏韧带以下,再次置管后均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96.15%(50/52);4例在置管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经减小或停用镇静药物后好转;2例出现心率增快并呼吸急促,经处理1 h内好转;置管成功后无肠内营养液反流及误吸发生。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在床边胃镜引导下行鼻空肠管置入,可以建立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简便易操作,成功率高,可有效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需加强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床边胃镜 鼻空肠管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相关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丁建芬 刘志红 王红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5期18-19,共2页
目的 测定不同年龄正常人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人90例,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及相关系数。结果 老年组DC和HRV值与青... 目的 测定不同年龄正常人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人90例,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及相关系数。结果 老年组DC和HRV值与青年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C和HRV显著相关。结论 DC和HRV时域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这些无创指标可以反映自主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24H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心电向量图T环复极参数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孟祥睿 王红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心电向量图T环复极参数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6例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平面心电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采集T环最大向量振幅、R-T角、ST向量、T环长/宽、RT比值、ST向量仰角、ST向量水平角,进行回... 目的探讨立体心电向量图T环复极参数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6例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平面心电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采集T环最大向量振幅、R-T角、ST向量、T环长/宽、RT比值、ST向量仰角、ST向量水平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结果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标准"。结果 (1)立体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及平面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较心电图及平面心电向量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立体心向量图测得T环复极参数中T环最大向量振幅(0.28±0.06)mV、R-T角(80.65±57.32)°、ST向量(0.07±0.04)mV、T环长/宽(0.89±0.18)、RT比值(3.08±1.04)、ST向量仰角(110.04±49.27)°、ST向量水平角(-94.24±62.17)°与平面向量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冠心病重要类型,心电图及平面心电向量图对心肌缺血诊断并敏感度及特异度不高,立体心电向量图复极指标检测对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且3D-ECG中T环复极各参数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心电向量图 心电向量图 12导联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