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普唑仑口崩片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均洪 刘海洲 +3 位作者 张媛媛 吴汝林 王繁业 李俊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探讨了阿普唑仑口崩片的处方和工艺。得到优选处方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阿普唑仑0.4%,微晶纤维素35%,交联聚维酮5%,微粉硅胶1%,硬脂酸镁0.5%,甘露醇54.8%,无水柠檬酸1.5%,薄荷脑1.2%,安塞蜜0.6%。根据优选处方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了口崩片... 探讨了阿普唑仑口崩片的处方和工艺。得到优选处方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阿普唑仑0.4%,微晶纤维素35%,交联聚维酮5%,微粉硅胶1%,硬脂酸镁0.5%,甘露醇54.8%,无水柠檬酸1.5%,薄荷脑1.2%,安塞蜜0.6%。根据优选处方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了口崩片,对阿普唑仑口崩片的口感、碎脆度、崩解时间、溶出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各指标均符合用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普唑仑 口崩片 处方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假丝酵母诱变育种及产脂肪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海洲 刘均洪 +2 位作者 张媛媛 吴汝林 王繁业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26-229,237,共5页
通过紫外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及复合诱变,对南极假丝酵母菌种进行了选育,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UDAan-1,其酶活达到42.7 U.mL-1,为原始菌株的1.8倍。在摇瓶条件下对发酵培养温度、初始pH值等南极假丝酵母诱变菌株产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通过紫外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及复合诱变,对南极假丝酵母菌种进行了选育,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UDAan-1,其酶活达到42.7 U.mL-1,为原始菌株的1.8倍。在摇瓶条件下对发酵培养温度、初始pH值等南极假丝酵母诱变菌株产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各发酵工艺参数:培养温度26℃,初始pH值6.5,发酵用菌种培养20h,接种量6%(体积分数),摇床转速200 r.min-1,250 mL摇瓶装液量50 mL,表面活性剂选用0.1%吐温-80(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假丝酵母 诱变 脂肪酶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假丝酵母生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均洪 徐军伟 +3 位作者 王繁业 吴汝林 杨丰科 安俊龙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用南极假丝酵母(C. antarctica DMS 3855)发酵生产胞外脂肪酶。通过摇瓶和15 L发酵罐发酵实验,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和操作条件,得到较优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生产的工艺条件。在培养基组成:豆粉40 g·L-1,淀粉15 g·L-1,豆油5 mL... 用南极假丝酵母(C. antarctica DMS 3855)发酵生产胞外脂肪酶。通过摇瓶和15 L发酵罐发酵实验,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和操作条件,得到较优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生产的工艺条件。在培养基组成:豆粉40 g·L-1,淀粉15 g·L-1,豆油5 mL·L-1等;操作条件:温度24 ℃,初始pH6 0,通气量10 0 L·min-1,发酵周期缩短到54 h。由15 L发酵罐生产酶液的酶活达到19 2 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南极假丝酵母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噻呋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汝林 王繁业 《中国兽药杂志》 2007年第2期19-20,共2页
设计了新的头孢噻呋钠的合成路线:7-氨基头孢烷酸(7-ACA)先与呋喃-2-甲硫羟酸缩合,再与AE-活性酯反应,后与异辛酸钠反应得到头孢噻呋钠。以7-ACA计算,反应总收率为39.9%。改进的新工艺反应步骤缩短。
关键词 头孢噻呋钠 7-氨基头孢烷酸(7-ACA)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曲菌属发酵可再生材料生产乳酸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蕾 王繁业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7年第6期278-281,共4页
乳酸对于许多生物可降解以及生物兼容的聚乳酸聚合物的生产有很大作用,乳酸可以从大量可再生材料中通过酒曲菌属发酵制得,较之细菌来讲,酒曲菌属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淀粉分解特性、较低的营养需求量、以及富含价值的发酵副产物——真菌生... 乳酸对于许多生物可降解以及生物兼容的聚乳酸聚合物的生产有很大作用,乳酸可以从大量可再生材料中通过酒曲菌属发酵制得,较之细菌来讲,酒曲菌属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淀粉分解特性、较低的营养需求量、以及富含价值的发酵副产物——真菌生物量,综述酒曲菌属发酵生产乳酸的过程管理、代谢机制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酒曲菌属 可再生材料 同步糖化发酵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脂肪酶催化制备丝裂霉素类似物及其响应面法优化
6
作者 薛晓 李楷原 +3 位作者 刘翠 邓雅姗 许慧 王繁业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76,共6页
丝裂霉素及其类似物,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为了获得优异的产率和环境友好性,采用一锅法工艺,以漆酶/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2-甲基苯-1,4-二酚与正丁胺的多米诺反应制备丝裂霉素类似物2-丁胺-3-甲基-1,4-苯醌(c).采用响应面技术优化了反应条... 丝裂霉素及其类似物,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为了获得优异的产率和环境友好性,采用一锅法工艺,以漆酶/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2-甲基苯-1,4-二酚与正丁胺的多米诺反应制备丝裂霉素类似物2-丁胺-3-甲基-1,4-苯醌(c).采用响应面技术优化了反应条件:2-甲基苯-1,4-二酚与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16∶1、漆酶与脂肪酶的活性比为1.14∶2、反应温度为38.9℃,最佳产率达到87.17%.建立了产率模型,该模型考虑了2-甲基苯-1,4-二酚与胺的物质的量比、漆酶与脂肪酶活性比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可以准确的预测产率(R^(2)为0.9941).漆酶/脂肪酶协同催化体系一锅法合成丝裂霉素类似物,显著提高了产率,可作为提高丝裂霉素类似物产率的绿色替代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响应面优化 漆酶 丝裂霉素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体系中一种诱变株细胞催化制备(S)-奥美拉唑
7
作者 王志勇 李德鹏 王繁业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0年第4期82-88,共7页
针对传统方法制备(S)-奥美拉唑过程中存在的催化剂活性弱及底物浓度过低等问题,本文以氯仿-水双相体系为反应介质,采用R.rhodochrous诱变株细胞催化奥美拉唑硫醚的生物氧化制备(S)-奥美拉唑。使得底物及细胞浓度分别达到180 mmol/L和100... 针对传统方法制备(S)-奥美拉唑过程中存在的催化剂活性弱及底物浓度过低等问题,本文以氯仿-水双相体系为反应介质,采用R.rhodochrous诱变株细胞催化奥美拉唑硫醚的生物氧化制备(S)-奥美拉唑。使得底物及细胞浓度分别达到180 mmol/L和100 g/L,且得到较高的产率(99.29%)和对映体过量百分率(enantiomeric excess,ee%)。同时,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S)-奥美拉唑收率的二次多项式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R 2)达到0.9990。研究结果表明,R.rhodochrous诱变株细胞表现出高对映选择性,催化活性以及底物和产物耐受性,可以用于高效制备手性亚砜。该研究对提高(S)-奥美拉唑单位体积产率及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氧化 氯仿-水双相系统 (S)-奥美拉唑 静息细胞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合成对映纯硫杂环戊烷动力学模型
8
作者 唐慧 王繁业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1年第1期61-68,共8页
为有效提高医药中间体对映纯1,3-氧杂硫杂环戊烷(P_(R))的产率,本研究对动态动力学拆分,制备P_(R),并建立其动力学模型。采用一锅法合成对映纯((R)-5乙酰氧基-1,3-氧杂噻喃-2-基)乙基苯甲酸酯(P_(R)),其中,催化剂为固定化丝孢酵母脂肪酶... 为有效提高医药中间体对映纯1,3-氧杂硫杂环戊烷(P_(R))的产率,本研究对动态动力学拆分,制备P_(R),并建立其动力学模型。采用一锅法合成对映纯((R)-5乙酰氧基-1,3-氧杂噻喃-2-基)乙基苯甲酸酯(P_(R)),其中,催化剂为固定化丝孢酵母脂肪酶(Trichosporonlaibachii CBS 5791),底物为2-(苯基甲氧基)乙醛(A),1,4-二硫-2,5-二醇(B)和乙酸苯酯(D)。研究结果表明,其转化率可以达到99.6%,产率为97.3%,对映体过量百分率(enantiomeric excess,ee%)为96.5%,所建立的反应体系动力学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实验数据,表明可逆半硫代乙缩醛转化反应动力学遵从幂律方程,而酶催化内酯化反应为带产物抑制的序列机制。该研究可高效合成P_(R),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脂肪酶 半硫缩醛转化 1 3-氧硫杂环戊烷 酶促对映选择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