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嘴鸥在贝加尔湖的分布和繁殖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紫江 赵雪冰 杨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2-554,共3页
在对贝加尔湖地区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的数量分布及繁殖习性的现场考察中发现,贝加尔湖及其附近广阔的湿地是红嘴鸥繁殖的理想场所,每年至少有50000对红嘴鸥在当地繁殖;红嘴鸥为半早成鸟;红嘴鸥的筑巢、产卵、孵化是在一定的时间范... 在对贝加尔湖地区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的数量分布及繁殖习性的现场考察中发现,贝加尔湖及其附近广阔的湿地是红嘴鸥繁殖的理想场所,每年至少有50000对红嘴鸥在当地繁殖;红嘴鸥为半早成鸟;红嘴鸥的筑巢、产卵、孵化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先后不一进行的。这次考察为进一步揭示红嘴鸥的繁殖生态和促进对红嘴鸥及其鸟类的保护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鸥 贝加尔湖 分布 数量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鸟类50年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紫江 赵雪冰 罗康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9-613,共15页
根据多年来的调查结果和有关资料,昆明地区截至2013年12月共记录鸟类422种,这些鸟类从1963年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环境状况和文明程度的变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63年以前昆明记录有鸟类316种,平均每小时所见到的鸟类为125.3只,1963—2... 根据多年来的调查结果和有关资料,昆明地区截至2013年12月共记录鸟类422种,这些鸟类从1963年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环境状况和文明程度的变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63年以前昆明记录有鸟类316种,平均每小时所见到的鸟类为125.3只,1963—2000年期间记录有鸟类270种,平均每小时可见51.1只,是昆明50多年来鸟的种类、数量最少的年代。在2001—2013年期间记录有374种,每小时平均可见94.3只(不包括红嘴鸥和其他水禽),其种类达到历史新高,其数量也在逐渐恢复,在昆明的半个世纪中有50种鸟消失,先后增加了109种,其中包括17种云南省新纪录,1种全国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 鸟类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隆庆关秋季鸟类环志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楚国忠 钱法文 +2 位作者 张旭 王紫江 尾崎清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6-73,共8页
1997年9月26日至10月7日,在云南巍山县隆庆关(25°18′N,100°21′E)及其周围地区共网捕到鸟类87种2500多只,环志80种2410只。除白日网捕到10种22只外,其余皆为夜间网捕。年龄鉴定... 1997年9月26日至10月7日,在云南巍山县隆庆关(25°18′N,100°21′E)及其周围地区共网捕到鸟类87种2500多只,环志80种2410只。除白日网捕到10种22只外,其余皆为夜间网捕。年龄鉴定1138只,成鸟与幼鸟的比率约为1∶2,性别鉴定839只,雌鸟与雄鸟比率约为2∶1。加上1995和1996两年同期网捕结果,共网捕鸟类94种,环志87种2942只,依重要性值(IV),最重要的鸟类是红喉姬(Ficedulaparva)、树鹨(Anthushodgsoni)和红尾伯劳(Laniuscristatus)。此外,还讨论了每日捕鸟数量与天气条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环志 秋季 夜间网捕 鸟种组成 隆庆关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嘴鸥在昆明城区的停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兆录 郑曼丽 +3 位作者 潘帮珍 赵雪冰 王紫江 杨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红嘴鸥大规模进入昆明城区觅食形成人鸟互动的重要生态现象,其在城区的停留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基于常年统计和定点连续观察,本文探讨了红嘴鸥在昆明城区的停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7~2006年,红嘴鸥到达和离开滇池的... 红嘴鸥大规模进入昆明城区觅食形成人鸟互动的重要生态现象,其在城区的停留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基于常年统计和定点连续观察,本文探讨了红嘴鸥在昆明城区的停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7~2006年,红嘴鸥到达和离开滇池的日期分别是10月3日~11月3日和翌年的3月18日~4月18日;停留177±9d,在滇池停留32±11d后才进入城区,而不进城34±21d后才离开滇池;②2007年2月12日~3月4日,红嘴鸥每日7∶25~9∶50进城觅食,10∶30~16∶30返回滇池夜宿,在城区停留4.7±1.5h/d(2.5~8.5h/d);③人工投喂食物是吸引红嘴鸥进城并长时间停留的决定性因素;而突发声响,特别是水面划船等人为干扰,促使红嘴鸥过早返回滇池。作者认为,为了促使红嘴鸥进入城区并长时间停留,需要限制游船等人为干扰和深入了解滇池地区越冬红嘴鸥的分布地及其动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鸥 停留时间 城市野鸟 滇池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鸟类新纪录——黑腹滨鹬、彩鹮 被引量:6
5
作者 赵雪冰 陈明艳 +2 位作者 和之雪 王紫江 吴兆录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59,共1页
2010年11月2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关山水库(海拔1940m,地理坐标102°50'E,24°49'N)进行鸟类调查时,观察并拍摄到一只鹬,拍摄距离约为10m。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该鹬为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e,系云南省鸟类新纪录。... 2010年11月2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关山水库(海拔1940m,地理坐标102°50'E,24°49'N)进行鸟类调查时,观察并拍摄到一只鹬,拍摄距离约为10m。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该鹬为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e,系云南省鸟类新纪录。关山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的小型水库,但在冬季会有多种水鸟在此越冬。除了黑腹滨鹬外,在调查中还记录到白鹭、牛背鹭、池鹭、苍鹭、红嘴鸥、反嘴鹬、黑翅长脚鹬、矶鹬、白腰草鹬、金眶鸻、小、凤头、普通鸬鹚、赤麻鸭、翘鼻麻鸭、斑嘴鸭等水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调查 云南省 ALPINE 关山水库 拍摄距离 文献资料 小型水库 赤麻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鸟类新纪录——三趾鸥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雪冰 吴金亮 +3 位作者 杨明 王紫江 郭致和 吴兆录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2-752,共1页
关键词 鸟类环志 云南省 工作时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爬行动物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何晓瑞 王紫江 吴金亮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昆明地区共有爬行动物42种,隶3目10科27属。区系特点:(1)物种很丰富──占云南省爬行类27.81%,占中国10.19%,超过16省区;(2)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共39种,占92.86%;(3)西南区种类很多... 昆明地区共有爬行动物42种,隶3目10科27属。区系特点:(1)物种很丰富──占云南省爬行类27.81%,占中国10.19%,超过16省区;(2)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共39种,占92.86%;(3)西南区种类很多──有22种,占东洋界种数56.41%;(4)特有种较多──昆明特有种3种,云南特有种4种,中国特有15种,占35.71%;(5)模式产地种类多──模式产地在昆明的9种,在云南的11种,在中国的24种,占57.14%。数量状况:优势种有半叶跳虎及八线腹链蛇2种,占4.76%;普通种9种,占21.43%;稀有种31种,占7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区系组成 特点 数量状况 云南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晓瑞 王紫江 吴金亮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3期177-180,共4页
昆明地区共有 2 1种两栖动物 ,隶 2目 8科 12属。区系特点是 :物种多样性很丰富 ,多于我国 9个省区 ;东洋界种类有 2 0种占绝对优势 ,没有古北界种类 ,古北东洋两界广布种仅 1种 ;明显具西南区的特色有 16种 ,特有种多 ,呈贡蝾螈及滇螈... 昆明地区共有 2 1种两栖动物 ,隶 2目 8科 12属。区系特点是 :物种多样性很丰富 ,多于我国 9个省区 ;东洋界种类有 2 0种占绝对优势 ,没有古北界种类 ,古北东洋两界广布种仅 1种 ;明显具西南区的特色有 16种 ,特有种多 ,呈贡蝾螈及滇螈是昆明特有种 ,也是云南特有种 ,另有滇蛙等 12种为中国特有种 ;模式产地为昆明的种类多 ,有 7种 ;姬蛙科属种多 ,共 3属 4种。该文阐述了昆明为模式产地的种类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动物保护 云南 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巍山鸟道雄关2003年度鸟类环志研究简报 被引量:9
9
作者 杨荣 王紫江 +1 位作者 赵正军 马赛龙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2003年9月17日至10月22日,在云南省巍山县鸟道雄关开展了秋季鸟类环志研究工作,累计环志鸟类5603只,计103种,分别隶属于10目20科。
关键词 云南 巍山县 鸟道雄关 鸟类 环志 200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鸟类环志中首次捕到戴环鸟——紫啸鸫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雪冰 王紫江 +1 位作者 周元清 吴兆录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6-596,共1页
关键词 紫啸鸫 夜间 环志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鸟类新纪录--小天鹅
11
作者 张淑霞 李卓卿 +3 位作者 王紫江 王珺 陈兆斌 吴金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0-480,共1页
2010年12月7日,笔者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母屯海州级自然保护区(26°35′N,100°12′E,海拔2196m)进行冬季水鸟调查时,观察到了3只天鹅正在湖中水深约1m处的眼子菜类群落中觅食活动,它们全身体羽洁白,下嘴黑色,上嘴黑多黄少,... 2010年12月7日,笔者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母屯海州级自然保护区(26°35′N,100°12′E,海拔2196m)进行冬季水鸟调查时,观察到了3只天鹅正在湖中水深约1m处的眼子菜类群落中觅食活动,它们全身体羽洁白,下嘴黑色,上嘴黑多黄少,嘴基两侧黄斑沿嘴缘不前伸于鼻孔之下,且黄斑前端较钝,跗跖、蹼均为黑色。对照相关图鉴和描述,鉴定为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的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物种 云南省 天鹅 自然保护区 觅食活动 鹤庆县 大理州 眼子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WB与视觉融合的储煤场目标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
12
作者 朱艳通 刘鹏 +4 位作者 王永波 杨鹏 李传祥 范丽 王紫江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31-342,共12页
作业工人和车辆是煤场安全管理的关键对象,实时获得高精度定位信息对避免安全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超宽带与视觉融合的人员车辆检测与定位方法,根据封闭煤场的场景特点,提出了基于飞行时间-时间到达差混合定位的方法,实现... 作业工人和车辆是煤场安全管理的关键对象,实时获得高精度定位信息对避免安全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超宽带与视觉融合的人员车辆检测与定位方法,根据封闭煤场的场景特点,提出了基于飞行时间-时间到达差混合定位的方法,实现煤场内携带标签目标的高精度定位;为解决因遮挡导致超宽带定位中断的问题,采用视觉位置估计辅助超宽带定位,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和Yolov7融合目标检测识别方法,根据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变化,估计目标的位置坐标,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实现融合定位。该方法在国能宁夏灵武发电厂煤场进行测试,通过收集煤场内作业场景数据图像,制作了作业人员与车辆数据集,目标检测模型的平均准确率指标mAP@0.5为0.925,模型在现场部署后的图片检测速度为30fps。检测模型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储煤场中的主要目标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较快的检测速度,实时性达到了煤场应用落地的实际需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目标检测模型在不牺牲处理帧率的情况下,mAP@0.5相比于原始CNN网络Yolov7提升了1.4%。煤场内定位精度范围为0.5~0.9m,定位刷新频率为10fps,有效地解决因遮挡导致的UWB定位中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超宽带定位 卷积神经网络 飞行时间 时间到达差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嘴鸥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良 姜志诚 +2 位作者 王方 王紫江 陈明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4-490,共7页
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是中国内陆及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中型候鸟之一,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30多年来,我国在红嘴鸥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系统研究并报道了红嘴鸥越冬期的数量、分布、生活习性、食性,繁殖期行为观察及其... 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是中国内陆及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中型候鸟之一,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30多年来,我国在红嘴鸥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系统研究并报道了红嘴鸥越冬期的数量、分布、生活习性、食性,繁殖期行为观察及其所携带致病菌的种类等内容,并通过环志及卫星跟踪技术明确了往返昆明地区红嘴鸥的迁徙路线,但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理生化等领域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红嘴鸥携带致病菌的防治方法、鸣叫行为和抚育行为、红嘴鸥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越冬期行为谱、疫源疫病动态监测等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国内红嘴鸥越冬生态、繁殖生态、迁徙、疾病防治、生理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且对未来红嘴鸥的科学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鸥 越冬 繁殖 迁徙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弥勒发现戴环的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明艳 赵雪冰 王紫江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鸬鹚 云南 鸟类调查 生态园 弥勒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北段大中山候鸟聚集地秋季夜间迁徙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康 王紫江 +6 位作者 吴兆录 安庆媛 郭致和 赵力生 王子江 王学荣 李国昌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1-646,共6页
环志是研究迁徙鸟类的重要途径。云南省哀牢山北段大中山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但缺乏具体的研究数据。1997年、2010年和2011年秋季夜间迁徙鸟类环志研究的结果表明,哀牢山北段大中山捕获到的夜间鸟类有108种2330只,分属10目24科。其中... 环志是研究迁徙鸟类的重要途径。云南省哀牢山北段大中山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但缺乏具体的研究数据。1997年、2010年和2011年秋季夜间迁徙鸟类环志研究的结果表明,哀牢山北段大中山捕获到的夜间鸟类有108种2330只,分属10目24科。其中,以雀形目鸟类为主,占总捕获数量的78.3%,捕获优势种为树鹨(占捕获数量的16.95%)、红喉姬鹟(13.39%)、红尾伯劳(9.83%)、红喉歌鸲(8.71%)和栗鹀(4.80%);水禽占捕获鸟类总种数的16.7%,与云南其他地点的研究结果相似。由于水禽是传播禽流感的主要载体,候鸟聚集地存在传播禽流感的风险,春季也有候鸟翻越哀牢山,因此有必要开展春季鸟类环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迁徙鸟 哀牢山 鸟类环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鸟类新纪录——中杓鹬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雪冰 和之雪 +1 位作者 王英 王紫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55,共1页
2012年9月4日下午笔者在对昆明滇池进行水禽调查时,在滇池北岸的南园拍摄到一只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通过查阅《云南鸟类志》等相关资料发现中杓鹬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观察发现该中杓鹬经常停栖在滇池岸边的砖瓦废墟和湖滨的围栏... 2012年9月4日下午笔者在对昆明滇池进行水禽调查时,在滇池北岸的南园拍摄到一只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通过查阅《云南鸟类志》等相关资料发现中杓鹬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观察发现该中杓鹬经常停栖在滇池岸边的砖瓦废墟和湖滨的围栏上,该鸟不甚怕生,人员一般可以接近到距其10余米处。中杓鹬分布于中国大部,在云南省周边多个省份均有分布,9月初在昆明滇池边发现的中杓鹬应该为迁徙过程中途经云南的旅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鸟类 昆明滇池 水禽 旅鸟 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