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在磷酸镁水泥体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孟祥瑞 刘源涛 +1 位作者 陈兵 王立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31,共7页
本工作采用粉煤灰(Fly ash,FA)替代一部分(≤30%)氧化镁对磷酸镁水泥(MPC)砂浆进行改性,研究了粉煤灰在MPC体系中的活性和作用机制,分析了FA对MPC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FA在MPC体系中体现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效应。球... 本工作采用粉煤灰(Fly ash,FA)替代一部分(≤30%)氧化镁对磷酸镁水泥(MPC)砂浆进行改性,研究了粉煤灰在MPC体系中的活性和作用机制,分析了FA对MPC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FA在MPC体系中体现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效应。球形粉煤灰颗粒具有滚动轴承的功能,优化了MPC的流动性;FA不仅填充了MPC的微孔隙、微裂缝,还体现了“晶核效应”,为MPC水化提供了成核位点,促进水化产物鸟粪石(MgNH_(4)PO_(4)·6H_(2)O)的生成,使MPC的微观结构变得致密,从而提高了MPC的力学性能。此外,在水化热激活下,FA中的Al_(2)O_(3)会参与反应,生成少量磷酸铝相无定型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水泥 粉煤灰 作用机制 工作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时间序列的岩溶水系统时滞响应研究
2
作者 刘凤翱 邢学睿 +4 位作者 张凤娟 邢立亭 王立艳 侯森戈 高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6,共9页
岩溶介质的各向异性造成岩溶水动态复杂多变,研究岩溶水系统响应机制对于泉水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济南岩溶水系统为例,采用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滑动窗口分析等方法,研究岩溶水动态特征,阐明岩溶水系统中地下水流动系统分级与发育规律... 岩溶介质的各向异性造成岩溶水动态复杂多变,研究岩溶水系统响应机制对于泉水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济南岩溶水系统为例,采用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滑动窗口分析等方法,研究岩溶水动态特征,阐明岩溶水系统中地下水流动系统分级与发育规律,揭示岩溶泉域不同级次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地下水位动态对大气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泉域内地下水位响应具有高度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特征,不同级次流动系统内地下水动态各异,局部流动系统地下水动态变化剧烈、变幅大;区域流动系统地下水动态稳定、变幅小。②不同级次流动系统地下水动态响应滞后时间不同,具有地域性特征。主要受到地形、地质构造、岩性、裂隙岩溶发育强度的控制。断裂构造、裂隙岩溶缩短地下水动态的响应滞后时间,局部流动系统地下水转化区域流动系统地下水延长岩溶大泉的喷涌时间。③不同级次流动系统地下水位对次降水的初始响应时间存在滞后性,局部流动系统响应滞后时间在0.75~2.32 d,区域流动系统响应滞后时间在30.79~33.35 d。岩溶发育、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裂隙岩溶发育程度是响应滞后时间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因素。研究成果可望丰富济南泉域多级次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研究,为济南泉域保泉供水和生态补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系统 时间序列分析 岩溶发育状况 时滞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耐盐植物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的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立艳 潘洁 +2 位作者 肖辉 程文娟 杨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6-231,共6页
为了揭示不同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之间的盐分差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4种耐盐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和盐分离子的测定分析,研究了4种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和主要盐分离子的... 为了揭示不同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之间的盐分差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4种耐盐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和盐分离子的测定分析,研究了4种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和主要盐分离子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种植耐盐植物对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其中田菁对表层及0-80 cm土层的脱盐效果最好。10月份时耐盐植物处理表层土脱盐效果顺序为田菁〉苏丹草〉苜蓿〉碱蓬;0-80 cm整体各处理的脱盐顺序为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HCO3^-、Cl^-和SO4^2-均在对照的0-10 cm土层中含量最高,耐盐植物根际土壤0-10,10-20 cm土层中Na^+和Cl^-含量要显著低于对照土壤的含量。种植耐盐植物后,根际土壤中可溶性Ca^2+含量增加,使更多的Na^+被取代后将其移除到耕层以下,说明种植耐盐植物处理对Na^+的移除效果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耐盐植物 可溶性盐分 盐分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种植耐盐草本植物的肥土效果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立艳 潘洁 +2 位作者 杨勇 肖辉 程文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33-1839,共7页
为了研究耐盐草本植物对滨海盐渍土改良的影响,通过连续两周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苜蓿(Medicago sativa)、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碱蓬(Suaeda salsa)4种耐盐草本植物对土壤pH、可溶性盐分总量以及土壤养... 为了研究耐盐草本植物对滨海盐渍土改良的影响,通过连续两周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苜蓿(Medicago sativa)、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碱蓬(Suaeda salsa)4种耐盐草本植物对土壤pH、可溶性盐分总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草本植物处理各土层土壤pH值与裸地相比均有提高;种植耐盐植物对0―20 cm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收获期时耐盐植物处理0―20 cm土层与裸地相比平均脱盐率为37.12%~45.97%;种植耐盐植物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裸地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3.45%~15.5%、1.37%~22.2%、13.7%~18.5%、0.76%~4.30%,表明种植耐盐植物对于改善土壤肥力有显著作用(P【0.05);施肥+翻压处理对于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单独翻压处理,两者要显著优于裸地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耐盐植物 苜蓿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不同培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立艳 肖辉 +3 位作者 程文娟 赵杰 王晓风 潘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227,共6页
为给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培肥及作物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滨海盐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高效有机肥、改良剂不同配比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滨海... 为给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培肥及作物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滨海盐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高效有机肥、改良剂不同配比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滨海盐碱地上种植冬小麦施用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籽粒产量,且三者增产幅度分别为9.52%~29.52%,2.30%~17.82%,2.19%~11.48%;玉米季施用氮肥、有机肥均可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9.37%~45.74%,1.69%~11.15%,小麦改良剂的后效对玉米也有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3.50%~8.33%。盐碱地施用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其中O3(N_2O3A2)效果最佳,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最高;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且能降低土壤盐碱含量。通过建立施肥效应模型,获得本试验条件下周年小麦玉米总产量最高可达16 770.46 kg/hm^2,对应的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周年施用量分别为763,2 250,3 167 kg/hm^2。因此,滨海盐碱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施肥应重视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的配合施用,可获得一定的作物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肥力 肥料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中胶红酵母的分离及对煤的表面改性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立艳 朱书全 +2 位作者 卢瑶 王中奇 杨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478-484,共7页
以神华宝日希勒褐煤为分离源,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够有效改变煤表面特性的菌株SMC221,并研究其对肥煤和尾煤的作用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SMC221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与传统疏水性草分枝杆菌相比,SMC221对煤表面的改... 以神华宝日希勒褐煤为分离源,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够有效改变煤表面特性的菌株SMC221,并研究其对肥煤和尾煤的作用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SMC221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与传统疏水性草分枝杆菌相比,SMC221对煤表面的改性作用更强:SMC221可选择性地吸附于煤表面,在pH值3~5时,肥煤与SMC221细胞之间发生强烈的静电相互作用,肥煤疏水性变大,浮选选择性增强;对尾煤则是通过菌体架桥作用促使尾煤向不稳定体系转移。菌体细胞对煤的附着正交试验表明,影响附着量的因素依次为:pH值>煤样粒度>接触时间>菌液浓度,其中pH值决定了细胞与煤表面带电性的差异;当SMC221浓度为150×10-6时,肥煤浮选回收率为75%,尾煤絮凝回收率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红酵母 表面改性 微生物 生物浮选 生物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噁嗪化合物在丙烯酸聚氨酯清漆膜中的光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立艳 张国 +5 位作者 刘秀奇 张海全 肖力光 于环洋 张春玉 刘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6-2330,共5页
制备了含有螺噁嗪(SO)化合物的紫外光固化丙烯酸聚氨酯清漆(UV-PUA)膜,研究了SO在该清漆中的光致变色性能,并与其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紫外光固化螺噁嗪丙烯酸聚氨酯清漆(UV-SO-PUA)膜在紫外... 制备了含有螺噁嗪(SO)化合物的紫外光固化丙烯酸聚氨酯清漆(UV-PUA)膜,研究了SO在该清漆中的光致变色性能,并与其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紫外光固化螺噁嗪丙烯酸聚氨酯清漆(UV-SO-PUA)膜在紫外光固化过程中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和紫色,撤去紫外光源,漆膜退色至粉色,且固化后的漆膜在粉色和紫色之间可逆变化;而SO-PMMA膜在无色和蓝色之间可逆变化.紫外光激发的UV-SO-PUA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见光区出现了明显的双重吸收峰(520和600nm),而在PMMA中仅出现单峰.SO开环体在UV-PUA中室温稳定性优于其在PMMA中的稳定性.SO在UV-PUA膜中的抗疲劳性能与其在PMMA中相比显著提高,紫外光照射16 h,UV-SO-PUA漆膜未出现疲劳现象.SO在UV-PUA膜中表现出了优良的光致变色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噁嗪 紫外光固化丙烯酸聚氨酯清漆 光致变色 稳定性 抗疲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TiO_2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立艳 张晓佳 +4 位作者 李嘉冰 肖姗姗 毕菲 赵丽 盖广清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2-86,共5页
硫酸氧钛水解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再加入尿素为氮源,经高温焙烧制备了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N-TiO_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讨论了n(氮)/n(... 硫酸氧钛水解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再加入尿素为氮源,经高温焙烧制备了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N-TiO_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讨论了n(氮)/n(钛)、焙烧温度对纳米二氧化钛晶态结构、吸收光谱范围的影响,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样品在不同光源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均为锐钛矿型,粒径约为30~50 nm。氮掺杂使二氧化钛在可见光区吸收明显增加,当n(氮)/n(钛)为5、焙烧温度为600℃时,样品S600-5在可见光区吸收最强。以样品S600-5为催化剂,紫外光作用下,罗丹明B降解120 min时降解率达96.3%;可见光作用下,降解120 min时降解率达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氧钛 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 尿素 可见光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立艳 潘洁 +3 位作者 于彩虹 陆文龙 程文娟 肖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1年第5期40-42,共3页
利用残渣烘干-质量法、八大离子测定法和八大离子差减法分别对天津滨海盐碱地22个土壤样品水溶性全盐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法八大离子总量的结果高于差减法八大离子总量;而测定法和差减法相比,测定法测出的土壤可溶性全盐... 利用残渣烘干-质量法、八大离子测定法和八大离子差减法分别对天津滨海盐碱地22个土壤样品水溶性全盐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法八大离子总量的结果高于差减法八大离子总量;而测定法和差减法相比,测定法测出的土壤可溶性全盐量更接近质量法的测定结果。在同时测定八大离子的情况下,可用八大离子合量表示土壤可溶性全盐量,同时,亦可不必单独测定钾钠离子而通过差减法计算并进一步得到土壤水溶性全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盐量 八大离子 差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在酸性矿井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立艳 王璐 +1 位作者 张云剑 张欣 《洁净煤技术》 CAS 2010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研究了山西某煤矿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同阶段矿井水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对矿井水酸化的作用。结果表明:煤层里的硫分和巷道中的氧气在煤层中的扩散是酸性矿井水产生的必备条件,同时,在矿井水不断酸化的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研究了山西某煤矿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同阶段矿井水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对矿井水酸化的作用。结果表明:煤层里的硫分和巷道中的氧气在煤层中的扩散是酸性矿井水产生的必备条件,同时,在矿井水不断酸化的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期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如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及其它一些好氧硫杆菌等,后期某些具有氧化作用的霉菌如产黄青霉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由此推导出更为合理完善的酸性矿井水形成过程系列反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井水 微生物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心肌乳酸脱氢酶的提纯工艺及酶反应最适条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立艳 汪建军 +1 位作者 杨海麟 王武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0-73,共4页
研究了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猪心肌乳酸脱氢酶的初步提取工艺 ,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得到酶的比活为86 5U/mg ,再经DEAE离子交换层析比活可达 5 2 5 0U/mg ,酶活总收率为 5 4 5 % .并对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进行了研究 ,其最适反应pH为 7 6~ 7... 研究了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猪心肌乳酸脱氢酶的初步提取工艺 ,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得到酶的比活为86 5U/mg ,再经DEAE离子交换层析比活可达 5 2 5 0U/mg ,酶活总收率为 5 4 5 % .并对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进行了研究 ,其最适反应pH为 7 6~ 7 8,最适反应底物浓度分别为NADH 5mg/mL和丙酮酸钠 2 5mmol/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乳酸脱氢酶 提纯工艺 硫酸铵分级沉淀 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职分层教学实践的探讨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立艳 杨金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Z期31-32,共2页
介绍了分层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结合本校的分层教学实践经验,对分层教学的目的、分层教学的实践、分层教学的优势与问题等方面做了综合的探讨。
关键词 分层教学 班级授课制 因材施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选矿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立艳 李小龙 +2 位作者 陈吉江 赵宁 木合塔尔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116,127,共6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选矿绿色环保发展的呼声日益强烈,传统选矿药剂无论是从来源的有限性、对环境的污染性还是从浮选效率方面,都难以满足要求。而微生物选矿剂因来源广泛、无毒、选择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选矿绿色环保发展的呼声日益强烈,传统选矿药剂无论是从来源的有限性、对环境的污染性还是从浮选效率方面,都难以满足要求。而微生物选矿剂因来源广泛、无毒、选择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期望将其工业化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化学药剂。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概述了微生物在矿物絮凝剂、矿物浮选剂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作为选矿剂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选矿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生物絮凝剂 生物浮选 生物吸附 生物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原料制取花椒油工艺优化及挥发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立艳 陈吉江 +1 位作者 安骏 郭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3,共6页
以保鲜青花椒和干红花椒混合原料制取花椒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装置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麻味素含量测定和香气感官评价为依据,通过工艺优化确定料液质量比1∶3、混合花... 以保鲜青花椒和干红花椒混合原料制取花椒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装置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麻味素含量测定和香气感官评价为依据,通过工艺优化确定料液质量比1∶3、混合花椒质量配比8∶2、油浸温度110℃、油浸时间15min,花椒油中麻味素含量达到3.8~4.2mg/g,感官评价综合得分为92。共鉴定出花椒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43种,主要成分为芳樟醇和柠檬烯,其中芳樟醇46.50%,柠檬烯2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立艳 高伟 +1 位作者 李明悦 金修宽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18-22,27,共6页
为实现小麦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天津地区主推小麦品种‘衡观35’、‘衡4399’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于2018—2019年在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施氮水平为不施氮(N1),225 kg·hm-2(N2)和300kg... 为实现小麦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天津地区主推小麦品种‘衡观35’、‘衡4399’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于2018—2019年在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施氮水平为不施氮(N1),225 kg·hm-2(N2)和300kg·hm-2(N3)3个。结果表明,N2和N3比N1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38.85%~94.88%和62.03%~131.51%;3个小麦品种氮肥利用率为25.5%~35.6%,N3的氮肥利用率与N2相比降低了8.02%~20.32%;‘衡观35’的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4.64%,‘衡4399’、‘济麦22’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了23.83%和12.48%。综合考虑三个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225 kg·hm-2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氮肥 产量 氮素利用率 氮收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乳酸脱氢酶的抽提与初步纯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立艳 石轩峰 王武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95,共5页
研究了从植物乳杆菌RS2 2中提取胞内乳酸脱氢酶的工艺过程,探讨了超声破碎时菌体质量浓度、处理量及处理时间对破碎效果的影响;对酶的提取工艺研究表明,0.05mol/L磷酸缓冲液(pH7.0)添加0.10~0.30mol/LNaCl可达到较好的抽提效果;对硫酸... 研究了从植物乳杆菌RS2 2中提取胞内乳酸脱氢酶的工艺过程,探讨了超声破碎时菌体质量浓度、处理量及处理时间对破碎效果的影响;对酶的提取工艺研究表明,0.05mol/L磷酸缓冲液(pH7.0)添加0.10~0.30mol/LNaCl可达到较好的抽提效果;对硫酸铵盐析去杂蛋白质及DEAE离子交换层析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酶的总回收率为40.2%,比酶活提高到原来的18.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抽提 纯化 植物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对五种加工工艺鲜花椒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立艳 陈吉江 +4 位作者 安骏 王冶 赵芸 郭佳 邓龙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133,137,共7页
以5种加工工艺制取的鲜花椒油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装置顶空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鲜花椒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07个化合物,鲜花椒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芳樟醇及柠檬烯,2种风味成分占鲜花... 以5种加工工艺制取的鲜花椒油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装置顶空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鲜花椒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07个化合物,鲜花椒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芳樟醇及柠檬烯,2种风味成分占鲜花椒油总风味成分的76.7%~93.0%,芳樟醇占15.0%~51.5%,柠檬烯占38.6%~67.7%,5种加工工艺制取的鲜花椒油中芳樟醇、柠檬烯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低温浸提工艺制取鲜花椒油的芳樟醇含量最高为51.5%,常温常压压榨工艺制取鲜花椒油最低为15.0%。常温常压压榨工艺制取鲜花椒油的柠檬烯含量最高为67.7%,高温油淋-浸提结合工艺制取鲜花椒油最低为38.6%。在高温条件下芳樟醇、柠檬烯易挥发损失,为得到高品质的花椒油,需要采用适宜的加工工艺,研究为制取风味、口感良好的花椒油提供理论依据,以便生产企业有效组织花椒油的生产和品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花椒油 挥发性风味成分 芳樟醇 柠檬烯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立艳 潘洁 +5 位作者 赵杰 李梦琦 张慧 王春水 董昱辰 肖辉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硫磺对土壤全盐、pH及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种类不同,下渗水离子含量差异较大;第一次淋洗,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处理... 为了探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硫磺对土壤全盐、pH及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种类不同,下渗水离子含量差异较大;第一次淋洗,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处理下渗水中Na^(+)和Cl-含量分别比CK高54.78%和58.25%、35.44%和39.22%、32.65%和34.82%,表明添加这3种改良剂对土壤的降盐效果较好,其中硫酸钙处理效果最好;第二次淋洗,硫酸铁、硫酸钙和硫酸铝处理的Na^(+)含量比CK高75.14%~347.76%。综合2次淋洗效果,表明硫酸钙处理对土壤中的Na^(+)淋洗效果更明显。与CK相比,各改良剂土壤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降低2.23%~3.84%;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离子的影响各不相同,添加改良剂各处理土壤中的Ca^(2+)和Mg^(2+)含量均高于CK。综合考虑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Na^(+)和Cl-含量的影响,建议用硫酸铁和硫酸钙组合对滨海盐碱地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滨海盐碱地 改良剂 可溶性盐分 盐分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咸水区水-岩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立艳 邢立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9-121,125,共4页
以鲁北地区为例,在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鲁北地区地下咸水、大气降水和含水介质为样品,分别测定其性质和组分,通过水岩作用试验,测定混合液的离子成分,分析水岩作用后地下水的离子组分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过程,... 以鲁北地区为例,在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鲁北地区地下咸水、大气降水和含水介质为样品,分别测定其性质和组分,通过水岩作用试验,测定混合液的离子成分,分析水岩作用后地下水的离子组分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过程,深化对内陆成水形成及演化的认识。结果表明:成水百分含量在20%~40%之间为水化学作用差异性的临界范围;SO42-被吸附量最大,存在对Cl-的吸附作用,且被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SO42-〉HCO3-〉Cl,在咸水含量高的条件下水岩作用存在SO42---HCO3-;阳离子交换以Mg-Na交换为主,Ca—Na次之;水岩作用后,方解石、白云岩处于沉淀状态,石膏、岩盐处于溶解状态。因此,受气候、地下水动力条件和古沉积环境影响,内陆地区广泛形成TDS〉2g/L的Cl.SO4-Na型或CLSO4-Na-Mg型的咸水/微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试验 阳离子交换作用 吸附作用 矿物溶解 沉淀作用 内陆咸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萌发期与幼苗期耐盐性鉴定
20
作者 赵杰 王晓风 +3 位作者 张余良 王立艳 李梦琦 肖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5-59,共5页
为探究天津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种植的水稻品种,采用智能温室栽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0、2、4、6、10 g/L)对12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期各品种水稻发芽势、发芽率整体均随着盐处... 为探究天津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种植的水稻品种,采用智能温室栽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0、2、4、6、10 g/L)对12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期各品种水稻发芽势、发芽率整体均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盐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前期(1~4 d)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后期除高盐浓度(10 g/L)对发芽的抑制作用较强外,较低盐浓度(2、4 g/L)对参试水稻发芽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部分还有促进发芽的现象。幼苗期成活率与根长随着盐分浓度的增高基本呈下降趋势,苗高随着盐分浓度的增高明显下降。低盐浓度(2、4 g/L)对水稻苗高影响显著,对根长影响不显著,高浓度(6、10 g/L)极大地抑制了水稻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总体来说,不同品种在不同生长期受盐胁迫抑制程度不同,特别是在高盐浓度下12个参试品种间差异更明显;相比于萌发期,水稻幼苗期对盐胁迫更为敏感;从萌发期至幼苗期,参试12个水稻品种耐盐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津原97>津育粳22>津原正28>吨粮稻3号>津稻818>津稻919>津原985>津原89=津原A12>吨粮稻2号>津原香98>吨粮稻1号。针对盐碱地水稻生产中可能存在的盐害导致的产量损失问题,可以把握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季节性动的规律,通过土壤成分剖析,选择适合生长的水稻品种,以遵循波动规律,确保生产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萌发期 幼苗期 盐胁迫 耐盐性 成活率 根长 苗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