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晶在软物质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福州 郭京京 +4 位作者 王金伟 乔世一 张翱 张春秀 于海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44-1760,共17页
20世纪80年代,Shechtman在铝锰合金中发现具有二十面体对称性的准晶体,引起了整个科学界震动,并因此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准晶的出现重新定义了观察和物质分类的框架,将人们对晶体结构的理解从原有的230个空间群扩展到无限多的可... 20世纪80年代,Shechtman在铝锰合金中发现具有二十面体对称性的准晶体,引起了整个科学界震动,并因此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准晶的出现重新定义了观察和物质分类的框架,将人们对晶体结构的理解从原有的230个空间群扩展到无限多的可能性。准晶研究始于金属合金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在软物质中也不断发现了准晶体的存在。软物质通过自组装构筑独特的超分子结构,丰富和发展了准晶研究。本文综述了几类能够形成软物质准晶的材料,包括树枝状大分子、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巨型分子和生物分子等。软物质准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如药物递送、传感器开发和能量储能等。软物质准晶研究不仅拓展了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还为材料结构的理解和创新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晶 软物质 自组装 超分子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水面防水抗渗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玉峰 黄韬 +3 位作者 顾锡丽 沈春林 褚建军 王福州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第7期124-127,共4页
主要介绍了背水面用无机防水抗渗材料的性能、特点、用途、施工技术及工程案例,该防水抗渗材料以水泥为基料,掺加特种助剂和活性化学物质组成,当背水面发生渗漏而迎水面渗漏治理有困难时,采用无机防水抗渗材料治理背水面渗漏具有较好的... 主要介绍了背水面用无机防水抗渗材料的性能、特点、用途、施工技术及工程案例,该防水抗渗材料以水泥为基料,掺加特种助剂和活性化学物质组成,当背水面发生渗漏而迎水面渗漏治理有困难时,采用无机防水抗渗材料治理背水面渗漏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水面防水抗渗材料 性能特点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水面无机防水抗渗材料在家装防水渗漏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褚建军 孟亚楠 +3 位作者 于世兴 王玉峰 康杰分 王福州 《工程质量》 2022年第6期90-94,共5页
介绍住宅室内背水面防水及室内家装防水的概念,背水面用无机防水抗渗材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及家装防水渗漏治理的应用。背水面用防水抗渗材料是以水泥为基料,掺加特种助剂和活性化学物质组成,当住户室内背水面发生渗漏治理有困难时,采... 介绍住宅室内背水面防水及室内家装防水的概念,背水面用无机防水抗渗材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及家装防水渗漏治理的应用。背水面用防水抗渗材料是以水泥为基料,掺加特种助剂和活性化学物质组成,当住户室内背水面发生渗漏治理有困难时,采用该材料治理住宅室内背水面渗漏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装防水 背水面防水抗渗材料 施工应用 住宅室内渗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地遥感的冬小麦生物量动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庆伟 王福州 +2 位作者 张青 陈道培 卢霞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为探寻准确高效的冬小麦生物量动态监测方法,以2018—2020年SRS-NDVI观测仪监测数据为基础,将冬小麦生物量观测数据以返青期为界分为两个阶段。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2)... 为探寻准确高效的冬小麦生物量动态监测方法,以2018—2020年SRS-NDVI观测仪监测数据为基础,将冬小麦生物量观测数据以返青期为界分为两个阶段。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2),计算逐日累积植被指数(CVI)并分别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各植被指数与实测冬小麦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播种至返青期,最优模型为二次多项式,基于NDVI的累积植被指数模型估测精度最高,y=-0.0479x^(2)+7.0481x-25.5040,R^(2)为0.9829,均方根误差(RMSE)为9.61,平均相对误差(MRE)为10.51%;冬小麦返青至成熟期,最优模型为幂函数,最佳估测模型仍为基于NDVI的累积植被指数模型,y=0.0126x^(2.3938),R^(2)为0.9553,RMSE为150.25,MRE为10.22%。因此,基于NDVI的累积植被指数是冬小麦生物量动态监测的最佳方法,可为作物自动化观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遥感 冬小麦 生物量 植被指数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的“形态学”解析——论非遗的概念整合与体系建构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1期6-13,共8页
整合建构现行非遗体系面临的最大障碍是缺乏核心概念与范畴,现行体系不同门类与层次间缺乏一以贯之的内在核心线索。有关非遗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不明晰,与相关传统学科门类的边界亟待厘清,或交叉、或综合的背后是概念的模糊、结构的松... 整合建构现行非遗体系面临的最大障碍是缺乏核心概念与范畴,现行体系不同门类与层次间缺乏一以贯之的内在核心线索。有关非遗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不明晰,与相关传统学科门类的边界亟待厘清,或交叉、或综合的背后是概念的模糊、结构的松散以及体系的失范,此种状况直接关乎对非遗本质的把握。原发性文明体系中皆具根源性与传承性的文化基质,包括文化元色与文化基因等,非遗以文化作为自己的本体存在方式,展开于知识生成,荷载于信息传输,得以在不同时空实现传承传播,因而能够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干,其连续发展绝非只依靠知识阶层的自觉传承,而已演化为民族的文化生命。进而,关涉非遗的概念整合与体系建构均应围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采撷、累积并整合相关学科门类的文化基质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范畴,使非遗以物化形态既复现人的本质力量,又映现、表征并确证传统文化的活态性、智慧性、传承性与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 转型 主干文化 文化基质 精神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建构的三道门槛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2期6-13,共8页
任何理论体系都要有明晰的概念,藉此以界定核心范畴、内容与体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建构也一样。非遗依托项目起步于保护,在实践累积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再从概念回到项目,这几乎是所有理论建构所必经的路径与过程。或许非遗的理论... 任何理论体系都要有明晰的概念,藉此以界定核心范畴、内容与体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建构也一样。非遗依托项目起步于保护,在实践累积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再从概念回到项目,这几乎是所有理论建构所必经的路径与过程。或许非遗的理论建构情况更为复杂,主干依托文化学而非单纯的艺术学,围绕中华文脉展开建构,履行文化的使命因而成为时代的文化工程。历史、文化与审美是其体系必须遵循的三个逻辑,但还要经过三道门槛:首先是概念门槛,此为成熟体系所必备。非遗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社会推荐的学术性整合概念,始终依托相关的学科门类进行整合,至今未形成明晰的核心范畴,与传统门类间也缺少清晰的边界。其次是知识生成门槛,围绕中华文脉依托文化遗存,以价值生成为依据在人类知识体系中为文化遗产确立明晰位置。最后是本体构成门槛,非遗依托有形载体且难以脱离文化遗产的本体而存在,如若非遗自身的学科体系成立,最终要围绕“文化遗产学”以建构学科群,这样的努力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 概念 门槛 路向 知识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本体特征”述要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3期6-14,共9页
“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需要不断从本体层面进行理论反思与回顾。作为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式,非遗的本体特征难以脱离文化遗产的框架和体系,在形态上包括人、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等不同的本体层次,经由外部特征得以呈现真实性、... “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需要不断从本体层面进行理论反思与回顾。作为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式,非遗的本体特征难以脱离文化遗产的框架和体系,在形态上包括人、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等不同的本体层次,经由外部特征得以呈现真实性、符号性、具身性、活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学 文化遗产 非遗 本体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粉对绿壳蛋鸡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毛亚芳 周振波 +8 位作者 杜红岩 杜庆鑫 杨改青 王林枫 付彤 廉红霞 高腾云 王福州 陈奕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杜仲叶(EUL)粉对绿壳蛋鸡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以及肉质性状的影响。选择体重、产蛋率相近,健康状态良好的产蛋初期绿壳蛋鸡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CTL组)、2%(EUL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杜仲叶(EUL)粉对绿壳蛋鸡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以及肉质性状的影响。选择体重、产蛋率相近,健康状态良好的产蛋初期绿壳蛋鸡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CTL组)、2%(EUL1组)、4%(EUL2组)、6%(EUL3组)杜仲叶粉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70 d。饲喂试验结束后对各组鸡的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以及肉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杜仲叶粉后,血清中甘油三酯(EUL1、EUL2和EUL3组)、葡萄糖(EUL2和EUL3组)和尿素(EUL2和EUL3组)与CTL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各试验组蛋品质、屠宰性能与CTL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肝脏重(EUL1和EUL2组)和心脏重(EUL1、EUL2和EUL3组)与CTL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腿肌蛋白(EUL1组)和胸肌脂肪(EUL2组)含量与CTL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腿肌pH24 h(EUL2组)与CTL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腿肌剪切力(EUL2组)与CTL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杜仲叶粉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的水平;不影响蛋品质,但能改善绿壳蛋鸡肌肉品质,提高胸肌脂肪、腿肌蛋白质含量和腿肌嫩度,显著降低鸡的肝脏重和心脏重。本试验中,杜仲叶粉在蛋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绿壳蛋鸡 蛋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屠宰性能 肉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理论内核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5期6-15,共10页
新的历史阶段,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是撬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相济并进的题中之义,也是摆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学界面前的迫切任务。基于国际社会关于文化遗产的核心理念以及中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探索,非... 新的历史阶段,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是撬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相济并进的题中之义,也是摆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学界面前的迫切任务。基于国际社会关于文化遗产的核心理念以及中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探索,非遗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别于本科教育模式,特别强调发挥传承人的独特作用。中国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国内相关院校并发挥其既有传统优势,以课程设置综合化、专业培养特色化和人才培养活态化为支点,共同推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构建厚理论、通政策、明实操的师资队伍,培育有专长、有能力、有情怀的人才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层次人才培养 文化遗产学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分类述要——基于价值视域的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4期6-19,共14页
非遗的分类是文化遗产体系化的关键。分类有许多遵循,价值无疑是重要视角。文化遗产体系必须建构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上,以最大程度地体现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多维、特质与体量。非遗的分类若以价值生成为基本线索,就要基于文明与文化的... 非遗的分类是文化遗产体系化的关键。分类有许多遵循,价值无疑是重要视角。文化遗产体系必须建构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上,以最大程度地体现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多维、特质与体量。非遗的分类若以价值生成为基本线索,就要基于文明与文化的属性特质,不只关注外在“生活提炼”,更应着眼“内在超越”,形成对各类知识体系价值类型的覆盖以及对价值构成的梳理。基于此,非遗价值生成的层次与方向,重点从本体、主体、物质、精神四个价值维度展开阐释,并兼顾由重点要素而及核心价值,由实用文化而及理性价值,以体现主体性、代表性、民族性等原则,同时提出非遗分类需接受文化的差异性现实,尊重民众的多样性选择,围绕核心范式建构一整套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民族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生成 非遗分类 民族文化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生命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4期6-15,共10页
非遗,一个舶来概念,因与口头传统、民俗与艺术的关联而被纳入相关的讨论视野,似乎非遗多是一些存在于社会生活表层的物什,且局限在口头传统、民族惯习与某些艺术品类等。其实,在文化遗产结构内部,精神性与物质性高度契合,不但难以分离... 非遗,一个舶来概念,因与口头传统、民俗与艺术的关联而被纳入相关的讨论视野,似乎非遗多是一些存在于社会生活表层的物什,且局限在口头传统、民族惯习与某些艺术品类等。其实,在文化遗产结构内部,精神性与物质性高度契合,不但难以分离且还会呈现精神新质,最终都统摄于文化的复合性。非遗扎根民族的情感、价值,文化主体性恰又是重建人文精神并重构精神与物质谐和关系的依托。四书五经甚或二十四史中有历史观,神话传说、祭祀习俗、中医卜卦直至民间信仰展现活态的中国文化,百姓的日常生活与艺术创造里亦能发掘到文化的本相。从中华文化的特性洞悉非遗的本质特征,需循依中华文脉,以提炼繁复文化事象背后的复合性、贯通性、主体性、实用性、传承性与整体性等“共有”的文化规律。唯其如此,才能够勾勒出非遗自身的核心范畴,并厘清与相关门类的边界,进而明晰文化遗产理论建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基本特征 非遗 文化生命体 文化事象 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对绵羊生长、屠宰性能及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高杰 杨改青 +5 位作者 王林枫 付彤 廉红霞 高腾云 李明 王福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1-1049,共9页
为研究银杏叶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体重35 kg左右的3~4月龄杜泊公羊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羊,分别为对照组(饲喂无银杏叶的日粮)、低水平银杏叶组(L组,饲喂含7.5%银杏叶的日粮)... 为研究银杏叶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体重35 kg左右的3~4月龄杜泊公羊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羊,分别为对照组(饲喂无银杏叶的日粮)、低水平银杏叶组(L组,饲喂含7.5%银杏叶的日粮)、高水平银杏叶组(H组,饲喂含15%银杏叶的日粮)。定期称重测定动物生长性能;通过消化代谢试验测定饲料养分利用率;采集血液检测血液相关生化指标;试验结束后测定屠宰性能。结果表明:银杏叶对绵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末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无显著影响(P>0.05)。消化代谢试验表明,低水平银杏叶组的能量消化率和沉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高水平银杏叶组氮沉积率高于其他两组,与低水平组差异显著(P<0.05);银杏叶对钙、磷的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低水平银杏叶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水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水平银杏叶组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较高水平组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银杏叶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虽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水平和高水平银杏叶组绵羊的胴体重和净肉重显著降低(P<0.05),屠宰率和净肉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银杏叶组的肾周脂肪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1%和49%。综上,银杏叶对绵羊的消化代谢、饲料养分利用率和屠宰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能显著降低肾周脂肪的含量,其效果与饲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绵羊 生长性能 消化代谢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2期6-11,共6页
文化遗产作为整体,其本体结构与物质结构和非物质结构三者相互依存,并作为开放性概念,被赋予立法保护的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存在形态,难以脱离文化遗产的本体而存在,其呈现出与本体共具的活态特性、与物质体系的同构共生以及与人... 文化遗产作为整体,其本体结构与物质结构和非物质结构三者相互依存,并作为开放性概念,被赋予立法保护的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存在形态,难以脱离文化遗产的本体而存在,其呈现出与本体共具的活态特性、与物质体系的同构共生以及与人的主客互动之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定位及未来发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2期6-13,共8页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遗产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和保护热潮。“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体系建设长期落后于保护实践,游离于高等教育领域,却是不争的现实。其作为体系,依托其两种存在形态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立足文化遗产本...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遗产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和保护热潮。“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体系建设长期落后于保护实践,游离于高等教育领域,却是不争的现实。其作为体系,依托其两种存在形态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立足文化遗产本体,已具备相对独立的领域、任务、目标、方法等;其作为学科,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概念、学科知识和学科价值的体系等。不但涉及面宽,而且覆盖性强,特别是交叉特质,持续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学 学科定位 交叉学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从“行动保护”到“学科建设”——兼议中办、国办《意见》落实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5期26-29,共4页
中国非遗事业的发展,遵从国际非遗保护的理念、规则和操作,经历了“移植借鉴”“申遗热”和“规范化保护”等阶段,催生了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学术,成为惠及经济、社会的公共文化事业,具有鲜明的中国属性。站在两办文件的新历史起点上,建... 中国非遗事业的发展,遵从国际非遗保护的理念、规则和操作,经历了“移植借鉴”“申遗热”和“规范化保护”等阶段,催生了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学术,成为惠及经济、社会的公共文化事业,具有鲜明的中国属性。站在两办文件的新历史起点上,建构中国非遗自身体系,需以坚实和富有创意的学术思维为基础,围绕概念、定义和体系建构等进行再认识、再解读、再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行动保护 学科建设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的中国范式及体系建构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第2期6-12,共7页
中华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文明,具有鲜明个性和特点。中国的遗产体系融通了相关的国际公约、规则,也得益于“文化遗产”体系的引领,彰显着丰富与多元的文化特性。“文化遗产”体系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存在形态,中国在遗... 中华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文明,具有鲜明个性和特点。中国的遗产体系融通了相关的国际公约、规则,也得益于“文化遗产”体系的引领,彰显着丰富与多元的文化特性。“文化遗产”体系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存在形态,中国在遗产分类体系、评估体系和机制建构等方面不断发展出自有的保护观念、保护标准和保护实践,创造了备受缔约国赞誉的“中国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体系,既是现实之需,也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的经验和范式,并为人类文化的存续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中国经验 中国范式 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相异 古今通融--文化遗产形态研究的价值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福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第1期19-24,共6页
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取决于人作为主体,其观察视角的不同。一旦深入结构,形态研究所依托的两种存在形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具有了同一性,体现为精神结构而绝非仅限于物理构成。针对文化遗产的形态研究,展开对原初性、内在性... 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取决于人作为主体,其观察视角的不同。一旦深入结构,形态研究所依托的两种存在形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具有了同一性,体现为精神结构而绝非仅限于物理构成。针对文化遗产的形态研究,展开对原初性、内在性、驱动性、有机性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既依托存在形态,同时又关涉文化遗产的内在构成诸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形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存在形态 内在结构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赓续传统 修复生态——中国非遗在传承发展主战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福州 《中国艺术时空》 2017年第5期3-6,共4页
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非遗已构建起完善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和传承体系,探索并形成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自中办国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后,非遗战线的各部门单位,将优... 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非遗已构建起完善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和传承体系,探索并形成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自中办国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后,非遗战线的各部门单位,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具体分解为多个文化子工程,以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为抓手,依托传承体系,有条不紊地层层推进,在传承发展的主战场,中国非遗上演了一幕幕时代活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中国经验 非遗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有机肥在水稻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19
作者 顾曰群 王福州 刘大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737-6738,6756,共3页
[目的]为了验证商品有机肥在水稻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裂区设计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商品有机肥在水稻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应用效果。[结果]施氮255 kg/hm2、商品有机肥9 000 kg/hm2时产量最高。在同一施氮水平上随... [目的]为了验证商品有机肥在水稻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裂区设计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商品有机肥在水稻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应用效果。[结果]施氮255 kg/hm2、商品有机肥9 000 kg/hm2时产量最高。在同一施氮水平上随着商品有机肥施用量的提高,产量递增速度逐步下降。随商品有机肥和氮施用量的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千粒重、生育期增加,穗型变小。低氮水平下施商品有机肥可以替代氮的不足,有效减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结论]增施商品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水稻单产。综合考虑江苏省商品有机肥适宜用量为6 7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商品有机肥 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名牌 抢市场 争一流——响水县纺织厂开发新品色纺纱纪事
20
作者 王福州 滕春浪 裴彦贵 《江苏纺织》 1994年第3期24-25,共2页
1993年,响水县纺织厂由于县内原棉较少,该厂70%使用外地高价棉,并经常停工待料,增本减利400多万元。尽管如此,由于该厂抢先一步,棋高一着,及时开发出名牌产品色纺纱,全年仍实现利税600多万元,生产能力可比效益连续三年位居同行业前列,... 1993年,响水县纺织厂由于县内原棉较少,该厂70%使用外地高价棉,并经常停工待料,增本减利400多万元。尽管如此,由于该厂抢先一步,棋高一着,及时开发出名牌产品色纺纱,全年仍实现利税600多万元,生产能力可比效益连续三年位居同行业前列,产值和销售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晌水历史上第一家亿元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纺织厂 开发新品 响水县 创名牌 彩色纱 新产品 混色纱 抢市 名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