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价脑瘫患儿脑血流量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禄伟 谢超 王云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685-688,共4页
目的:在3.0T技术下探讨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对评价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改变的作用。方法:201... 目的:在3.0T技术下探讨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对评价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改变的作用。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的50例CP患儿以及20例正常儿童纳入本项研究,对正常对照组受试儿童以及CP患儿手术前、手术后7 d和手术后6月分别进行pCASL磁共振灌注检查。采用飞利浦Pride软件对双侧基底节区、双侧顶叶灰质、双侧放射冠白质区的CBF值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观察CP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CP患儿术前经pCASL评价各兴趣区CB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受试儿童,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CP患儿的CBF值仍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虽然CP患儿的CBF值较术前和术后7 d改善更加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仍然低于正常受试儿童的CBF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CP患儿语言障碍、肌张力异常、共济失调、斜视、流涎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C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可以用于CP患儿CBF的评估以及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疗效的动态观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 MRI pCASL技术评价脑瘫患儿手术疗效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禄伟 杜金骏 韩秉艳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9期726-729,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3.0 T磁共振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技术在脑瘫患儿手术治疗中检测脑血流量变化及评估疗效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 目的分析探讨3.0 T磁共振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技术在脑瘫患儿手术治疗中检测脑血流量变化及评估疗效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的30例痉挛型单侧脑性瘫痪患儿,设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30例儿童,设为正常组。应用3.0 T核磁共振仪对正常组儿童与病例组患儿术前、术后14 d进行常规序列、医学影像诊断(diagnostic medical imaging,DMI)、pCASL序列扫描,经后处理工作获得大脑双侧额叶、顶叶、颞叶、中央前回、基底节区等部位脑血流量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病例组患儿各部位脑血流量较正常组儿童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病例组患儿各部位脑血流量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大脑双侧额叶、颞叶、中央前回、丘脑及小脑区域血流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叶、基底节区和内囊区域血流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病例组患儿手术前后各部位脑血流量变化情况,除小脑外其余各部位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T MRI pCASL技术可准确地检测出脑瘫患儿各部位脑血流量,反映大脑缺血缺氧状态改善情况,在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疗效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灌注加权成像评价兔肝纤维化分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韩秉艳 王皓 +3 位作者 王云玲 王禄伟 王红 贾文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4-487,共4页
目的 :应用MR灌注成像(PWI)评价兔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造模12周后对实验组(n=40)、对照组(n=10)分别进行MR灌注扫描,并对所得到峰值时间(TP),信号上升最大斜率、信号下降最大斜率与病理分期做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目的 :应用MR灌注成像(PWI)评价兔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造模12周后对实验组(n=40)、对照组(n=10)分别进行MR灌注扫描,并对所得到峰值时间(TP),信号上升最大斜率、信号下降最大斜率与病理分期做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LSD)。对不同时期的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肝实质峰值时间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逐渐上升,而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信号上升最大斜率和信号下降最大斜率呈下降趋势,对于峰值时间,S0、S1、S2期与S3、S4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上升斜率两两比较后发现,S0、S2期与S3、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下降斜率两两比较后显示,S0、S1、S2期与S3、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纤维化分期进行比较(S0与≥S1,≤S1与≥S2,≤S2与≥S3,≤S3与S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峰值时间和信号上升最大斜率能够反映肝纤维化各期灌注变化,对S2期以上的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动物 实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ASL在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血流量测量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禹洋 王禄伟 +1 位作者 王云玲 冯楠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研究脑瘫患儿行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发生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50例痉挛型单侧脑性瘫痪患者,于手术前后应用Achieva/...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研究脑瘫患儿行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前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发生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50例痉挛型单侧脑性瘫痪患者,于手术前后应用Achieva/Intera Philips 3.0T核磁共振仪对患儿进行常规序列及DWI、ASL等序列扫描,应用Mri Cloud后处理工作站获得患儿大脑双侧额叶、颞叶、顶叶、内囊区域的CBF值,使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行手术前,患侧与正常侧对比,患侧中央前回、小脑、基底节、内囊运动相关区域CBF降低;手术后患侧等区域较对侧的CBF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丘脑区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手术后内囊区、小脑等区域的CBF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皮质区、基底节区CBF较术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丘脑区CBF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通过磁共振ASL技术发现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脑性瘫痪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儿CBF,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状态,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豆纹动脉血管特征分析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林威龙 贾琳 +4 位作者 王云玲 王禄伟 谢超 韩秉艳 贾文霄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程度及血管重塑方面与豆纹动脉数量及深度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新疆...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程度及血管重塑方面与豆纹动脉数量及深度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0例有症状组患者与40例无症状组患者参加该研究,对所有受试者行HR-MRI 3D-T1WI-VISTA序列成像。受试者高分辨血管成像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应用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软件对大脑中动脉斑块强化指数及管腔重构指数与豆纹动脉血管数量及深度进行统计。采用SPSS 25.0软件对两组受试者大脑中动脉斑块强化指数及管腔重构指数与豆纹动脉的深度及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症状组患者组与无症状组患者组相比,有症状组患者组MCA粥样斑块有更高的增强指数(P<0.05)且豆纹动脉长度明显短于无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患者组与无症状组患者组MCA管腔重塑指数与豆纹动脉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症状组患者组与无症状组患者组MCA粥样斑块的强化程度与豆纹动脉深度存在一定差异,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MCA粥样斑块评估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豆纹动脉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b值DWI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阿丽亚.艾则孜 赛福丁.柯尤木 +3 位作者 王禄伟 王红 马景旭 贾文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860-863,869,共5页
目的:研究多b值DWI序列ADC值测量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综合影像学检查及经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肝脏肿瘤患者(肝癌7例、肝转移瘤16例、肝血管瘤18例、肝囊肿11例)行多b值DWI扫描及常规MRI检查,... 目的:研究多b值DWI序列ADC值测量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综合影像学检查及经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肝脏肿瘤患者(肝癌7例、肝转移瘤16例、肝血管瘤18例、肝囊肿11例)行多b值DWI扫描及常规MRI检查,分别计算ADClow、ADChigh、ADCperf、ADC3b及ADC10b值,分析肝脏良恶性肿瘤各ADC值之间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肝脏良恶性病变的ADChigh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肝癌与肝转移瘤之间以及肝血管瘤与肝囊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良恶性病变之间的ADCper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囊肿与肝血管瘤之间的ADCper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各组病变的ADC3b及ADC10b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不同肿瘤的ADClo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10b组以0.102×10-3s/mm2为分界值鉴别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6%、87%,ADC3b组以0.285×10-3s/mm2为分界值则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1%、82.6%。结论:多b值DWI序列可通过多个定量参数从细胞代谢及血流灌注方面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诊断依据,其中ADC10b、ADC3b、ADChigh、ADCperf值对肝脏肿瘤定性诊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0t/h锅炉送粉方式的改造
7
作者 王禄伟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3-94,共2页
针对邢台发电厂200MW机组锅炉自投产以来存在的灭火放炮、难以满足调峰要求、过热器超温和再热器超温等突出问题,介绍670t/h锅炉燃烧系统改造过程,并重点介绍热风送粉改造的情况和效果。
关键词 热风送粉 送粉方式 燃烧器 技术改造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