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热岩有利区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1
作者 熊波 许浩 +11 位作者 方朝合 李士祥 唐淑玲 王社教 吴京杰 宋雪静 张璐 金伟 位湘权 辛福东 唐博宁 龙吟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40,共12页
中国干热岩资源丰富,但有利区评价方法以定性为主,且评价指标和标准不一,制约了干热岩的评价效率和勘探进程。基于国内外干热岩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的认识,综合干热岩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指标量化分级,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干热岩... 中国干热岩资源丰富,但有利区评价方法以定性为主,且评价指标和标准不一,制约了干热岩的评价效率和勘探进程。基于国内外干热岩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的认识,综合干热岩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指标量化分级,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干热岩有利区评价体系和标准。该评价体系以热源、热通道、热储和盖层4类指标为主体,包括莫霍面深度、居里面深度、熔融体或岩浆囊深度、岩浆和火山活动时间、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地表热异常、地震等级与震源深度、深大断裂分布、热储埋深、盖层类型与厚度共11项评价参数,每项参数分为3个等级,并进一步将该评价体系应用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干热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干热岩Ⅰ类有利区面积约为494 km^(2),Ⅱ类有利区面积约为5.7×10^(4) km^(2)。其中,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和洪浩尔舒特凹陷,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热水塘镇、宁城县热水镇及敖汉旗热水汤村为干热岩资源Ⅰ类有利区。此类地区以地下高温熔融体或岩浆囊为优质热源,热储深度较浅,上覆厚层沉积岩作为盖层。该干热岩有利区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有望为中国干热岩选区和开发实践提供新的途径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地热 热储 有利区 评价体系 二连盆地 内蒙古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202
2
作者 王社教 兰生 +2 位作者 黄金亮 李新景 李登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50,共6页
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区的志留系为一套静水、缺氧环境下沉积的良好烃源岩,尤以四川盆地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最为发育。从该套地层的有机地化参数、四川盆地南部长宁构造新完钻的页岩气浅井的分析测试数据看,龙马溪组... 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区的志留系为一套静水、缺氧环境下沉积的良好烃源岩,尤以四川盆地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最为发育。从该套地层的有机地化参数、四川盆地南部长宁构造新完钻的页岩气浅井的分析测试数据看,龙马溪组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较高、微裂缝发育、埋深适中,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优越条件。川东石柱—鄂西利川、川南泸州和川北镇巴地区的页岩有机碳含量大于2%,平均厚40~80m;泸州—宜宾—自贡地区,黔中麻江—瓮安、川东南的秀山、松桃及湘西吉首地区,页岩的成熟度多小于3%;阳深2、阳63、阳9、付深1、隆32、太15等探井,在钻遇志留系页岩层段时均见到气测异常、气侵、井涌现象,长芯1井也证实了浅层志留系页岩气的存在,页岩气含量平均为0.15m3/t;野外和岩心观察该套页岩微裂缝发育,岩矿组成显示石英和方解石含量较高,表明该区页岩脆性的特征;采用体积法初步估算的四川盆地及邻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量为4.0×1012~12.4×1012m3,显示了该区页岩气巨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上扬子地区 四川盆地 志留纪 页岩气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14
3
作者 王社教 李登华 +3 位作者 李建忠 董大忠 张文正 马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0-46,125-126,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发育奥陶系海相、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和三叠系湖相等多套页岩层系,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为弄清该盆地页岩气的勘探潜力,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岩心观察、老井资料复查,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和...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发育奥陶系海相、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和三叠系湖相等多套页岩层系,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为弄清该盆地页岩气的勘探潜力,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岩心观察、老井资料复查,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曲线测定等实验结果,对其页岩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结论认为:①该区中奥陶统平凉组页岩分布范围和厚度较大,已进入大量生气阶段,但有机质丰度偏低,不利于页岩气成藏;②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页岩分布范围较广,厚度介于15~40m,有机质丰度很高,处于大量生油阶段,页岩气主要为热成因的伴生气,成藏条件较致密油要差;③石炭—二叠系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介于50~150m,有机质丰度较高,处于大量生气阶段,含气量介于0.21×108~1.0×108 m3/t,页岩气勘探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气 勘探潜力 含气量 海相地层 海陆过渡相地层 湖相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沉积层放射性生热的热效应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社教 胡圣标 汪集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38,共3页
通过塔里木盆地不同层系沉积岩石中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的含量实测数据,计算了不同岩石的生热率。结果表明,泥岩的生热率最高,平均1 .98μW/m3 ,砂岩和灰岩的生热率不大,平均0.8μW/m3 和0.6μW/m3 。探讨... 通过塔里木盆地不同层系沉积岩石中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的含量实测数据,计算了不同岩石的生热率。结果表明,泥岩的生热率最高,平均1 .98μW/m3 ,砂岩和灰岩的生热率不大,平均0.8μW/m3 和0.6μW/m3 。探讨了放射性元素生热对大地热流的贡献及对地层中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与作用。因巨厚的沉积而导致的放射性元素生热效应,使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梯度中约有3.3℃/km 的放射性衰变热的贡献,相对于忽略岩石放射性生热而言,由此而引起的增温效应不仅增加了地表热流,而且增加了地层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加速了烃源岩的成熟生烃过程。图2 表2 参6(王社教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层 放射性生热 热效应 油气生成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热供暖项目经济评价的热泵调峰占比优化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社教 康润林 +4 位作者 冯学坤 凯鸿 方朝合 曹倩 崔梓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2-159,共8页
在对地热资源供暖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现有的评价方法仅对确定的方案设计进行经济指标测算,而忽略了热泵调峰占比对建设投资、生产成本、经济指标的影响,不能通过经济指标的约束进行方案设计优化。为此,以某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项目为... 在对地热资源供暖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现有的评价方法仅对确定的方案设计进行经济指标测算,而忽略了热泵调峰占比对建设投资、生产成本、经济指标的影响,不能通过经济指标的约束进行方案设计优化。为此,以某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项目为例,基于地热供暖项目的全过程分析,研究了不同热泵调峰占比对采灌井数、项目投资、运行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而建立了在预期收益率约束下的热泵调峰占比优化方法:①建立调峰热能与采灌井数、板式换热器面积的关系模型;②建立调峰热能与变动成本的关系模型;③建立工程建设投资与生产运营成本测算模型;④基于现金流模型实现不同热泵调峰占比条件下内部收益率和LCOE指标的快速测算,从而确定基于项目经济评价的最优热泵调峰占比。结论认为:①该优化方法不但可以为项目方案设计提供最优采灌井数和热泵调峰比例等重要参数,而且还可以提供在采暖期因室外温度变化而需要的采灌井数和调峰比例,从而实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②研发形成的地热供暖经济评价和风险分析软件,不但可以评价项目的经济性,快速确定最优热泵占比和地热供暖方案,而且还可以明确地热供暖项目运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关键要素,调整实际开井数和热泵功率,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热供暖 热泵调峰 采灌井 调峰比例 方案设计优化 项目收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能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及对石油公司的建议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社教 陈情来 +1 位作者 闫家泓 方朝合 《石油科技论坛》 2020年第3期9-16,共8页
地热能因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利用系数高、清洁环保等特点,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0年来,全球地热直接利用快速增长,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和年利用热量分别增长122%和141%,中国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受高温地热资源和经济性局限,地... 地热能因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利用系数高、清洁环保等特点,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0年来,全球地热直接利用快速增长,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和年利用热量分别增长122%和141%,中国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受高温地热资源和经济性局限,地热发电增长缓慢,10年来增长39%。地热直接利用和高温地热发电技术成熟,干热岩开发利用技术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基于国内外地热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重点探讨了石油公司发展地热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在能源变革时期,石油公司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地热产业、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治理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资源、人才、技术、装备和区位优势,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做好地热发展布局,做大做强地热全产业链。要加快建设地热重点实验室,培养专业化人才,高质量发展地热产业,在实现能源替代和提质增效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热产业 地热技术 能源发展形势 石油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田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社教 施亦做 +2 位作者 方朝合 曹倩 任路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共10页
基于中国地热发展现状、地热资源赋存和分布特点、不同地热开发方式对比,分析了油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并探讨了中国地热产业,尤其是油田地热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浅层地... 基于中国地热发展现状、地热资源赋存和分布特点、不同地热开发方式对比,分析了油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并探讨了中国地热产业,尤其是油田地热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浅层地热资源分布全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于沉积盆地、东南沿海和隆起山区,在不同深度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含地热水的热储层,为水热型地热资源;高温地热资源集中分布在西藏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和台湾地区。中国浅层地热能资源(浅于200 m)年可开采量折合7×10^(8)t标准煤。(2)由于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环境与效率问题、深井直接换热的效率问题,以及干热岩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问题,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将是当今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最主要和最现实的领域。(3)油田地热开发中形成了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砂岩地层回灌、废弃井改造为地热井、高温钻完井等一批关键技术,均在大型地热开发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油田拥有丰富的采出水资源,可以直接利用,大量的废弃井或低效油井可以通过工艺改造为地热井进行地热资源开发,从而降低地热开发成本,提高地热项目的经济性。(4)油田地热除用于油田生产用能替代和清洁供暖外,中低温地热发电、氦气等伴生资源的开发、废弃油气藏储热和CO_(2)封存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地热综合开发利用是油田地热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地热 水热型地热资源 地热供暖 地热发电 废弃油气藏储热 CO_(2)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忠翊侍卫屯田”沿革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社教 石坚军 《历史地理》 CSSCI 2016年第2期99-120,共22页
本文以元代红城屯军为主线,按时间顺序对腹里所辖、西京宣慰司管领之'洪城屯卫'、红城、燕只哥赤斤屯田府、大同等处屯储军民总管万户府,以及枢密院所辖、大同等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中都威卫使司、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所... 本文以元代红城屯军为主线,按时间顺序对腹里所辖、西京宣慰司管领之'洪城屯卫'、红城、燕只哥赤斤屯田府、大同等处屯储军民总管万户府,以及枢密院所辖、大同等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中都威卫使司、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所管领屯田进行了详细梳理;从而详考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建置沿革及不同时期所管领屯田兴废概况,并简析了'忠翊侍卫屯田'重要意义与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只哥赤斤 红城 答吉仓 黄花岭 忠翊侍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系统赋存的地温场及其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社教 瞿辉 刘银河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2000年第3期23-29,共7页
油气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烃源岩经受的温度,因此,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其规模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盆地的地温场。本文论述了含油气系统赋存的地温场及其作用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分析,确立了地温场在含油气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结果... 油气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烃源岩经受的温度,因此,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其规模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盆地的地温场。本文论述了含油气系统赋存的地温场及其作用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分析,确立了地温场在含油气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场有利于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且规模较大;低温场对含油气系统的形成相对不利,此时的上覆岩层成为影响烃源岩热演化和含油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复合含油气系统 地湿场 油气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1291
10
作者 邹才能 董大忠 +5 位作者 王社教 李建忠 李新景 玉满 李登华 程克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53,共13页
以四川盆地为重点,介绍中国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型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与储集层特征、含气量与远景资源量。中国海相页岩是一套高有机质丰度(TOC为1.0%-5.5%)、高—过成熟(Ro值为2.0%-5.0%)、富含页岩气(含气量1... 以四川盆地为重点,介绍中国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型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与储集层特征、含气量与远景资源量。中国海相页岩是一套高有机质丰度(TOC为1.0%-5.5%)、高—过成熟(Ro值为2.0%-5.0%)、富含页岩气(含气量1.17-6.02 m^3/t)、以陆棚相为主的沉积,主要分布在华南扬子地区古生界、华北地台古生界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陆过渡相煤系炭质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为2.6%~5.4%)、成熟度适中(Ro值为1.1%~2.5%);中新生界陆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为0.5%~22.0%)、低熟—成熟(Ro值为0.6%~1.5%)。在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储集层研究中首次发现,寒武系和志留系海相页岩发育大量与北美地区相似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综合评价认为四川盆地发育的多套页岩气层系是勘探开发的现实领域,四川盆地中南部威远—长宁等地区的寒武系和志留系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区与层系,其特点是:热演化程度较高(Ro值为2.0%~4.0%)、孔隙度较高(3.0%~4.8%),含气量较高(2.82~3.28 m^3/t)、脆性矿物含量较高(40%~80%)、埋深适中(1 500~4 500 m),有利于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 纳米级孔喉 页岩油 致密油 源岩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204
11
作者 黄金亮 邹才能 +4 位作者 李建忠 董大忠 王社教 世谦 程克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5,共7页
利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周边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资源前景。研究区筇竹寺... 利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周边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资源前景。研究区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高(TOC值为0.55%~25.70%,平均值大于2%),页岩有效厚度大(黑色页岩厚60~300 m),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大于40%),页岩中发育丰富的纳米—微米级孔隙和微裂缝,含气量高(页岩含气量0.27~6.02 m3/t,平均1.90 m3/t),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钻井过程中筇竹寺组气显示频繁并获得了工业性突破,是目前中国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之一,综合对比研究认为威远、叙永—筠连地区是研究区内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最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下寒武统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形成条件 资源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扬子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形成条件及特征 被引量:255
12
作者 董大忠 程克明 +3 位作者 玉满 李新景 王社教 黄金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8-299,308,共13页
从露头、钻井、岩心等资料出发,以沉积、地球化学、储层及含气性等为重点,对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与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上扬子区早古生代的浅海一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控制了筇竹组、龙马... 从露头、钻井、岩心等资料出发,以沉积、地球化学、储层及含气性等为重点,对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与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上扬子区早古生代的浅海一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控制了筇竹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发育与分布,深水陆棚沉积中心黑色页岩厚度最大;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TOC)普遍较高,平面上富有机碳黑色页岩(TOC〉2%)与深水陆棚相分布一致,纵向上富有机碳黑色页岩集中发育在各组的中下部一底部,连续厚度约30-50m,有机碳含量在4%以上;黑色页岩脆性矿物丰富、含量大,粘土矿物单一、无蒙脱石,与美国产气页岩相似;基质孔隙、微裂缝发育,成丝状、网状及蜂窝状分布,岩心实测孔隙度为2%~16%,具有较好的孔、渗能力;黑色页岩钻井气显示活跃,岩心含气量在最低工业开发含气门限之上,等温吸附模拟甲烷吸附能力强,综合含气性特征与北美产气页岩类似。总体认为,中国上扬子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龙马溪组具有优越的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是较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页岩气藏 页岩气形成条件 下古生界 上扬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108
13
作者 赵文智 张光亚 +2 位作者 红军 王社教 汪泽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大陆显生宙以来的多旋回发展历史使海相—海陆过渡相古生界与陆相中、新生界叠置 ,形成叠合含油气盆地。按不同阶段的叠合样式将叠合盆地分为继承、延变与改造三大类 ,其油气资源潜力、分布与使用的勘探思路和技术不同。叠合盆地有... 中国大陆显生宙以来的多旋回发展历史使海相—海陆过渡相古生界与陆相中、新生界叠置 ,形成叠合含油气盆地。按不同阶段的叠合样式将叠合盆地分为继承、延变与改造三大类 ,其油气资源潜力、分布与使用的勘探思路和技术不同。叠合盆地有些石油地质现象超出了已有石油地质理论范围 ,深层和超压条件下的生、排烃机理与成藏、油气分布不完全遵从“源控论” ,“退火”背景下超晚期成藏 ,大油气田分布不遵从已有模式 ,深层与早成藏、晚埋藏和次生作用有关的储集体的物性好于按常理的预测。对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认识应坚持以过程重建为主线的综合研究 ,选择勘探技术应按不同阶段和需要而有不同侧重 ,并配套使用 ,求得勘探高效益。图 8表 1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叠合含油气盆地 石油地质 特征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有利区分析 被引量:133
14
作者 黄金亮 邹才能 +5 位作者 李建忠 董大忠 王社教 世谦 玉满 李登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2-787,共6页
利用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最新钻井、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样品分析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分布、岩性、有机质特征、储层特征、含气性、地层压力等方面,重点研究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有利区优选。认为龙马溪组页岩有... 利用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最新钻井、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样品分析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分布、岩性、有机质特征、储层特征、含气性、地层压力等方面,重点研究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有利区优选。认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含量高(TOC含量0.35%~18.40%,平均2.52%)、有效厚度大(黑色页岩厚20~260 m)、热演化程度高(Ro值1.8%~3.6%)、脆性矿物含量较高(40%~70%)、有机质纳米孔隙发育、含气量较高(0.3~5.1 m3/t,平均1.9 m3/t)、埋藏适中(2 000~3 600 m),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其中龙马溪组下部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是南方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综合对比研究指出,隆昌-永川、威远、长宁-珙县等地区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的地质与地面工程条件,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研究区内龙马溪组页岩3个最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川南地区 龙马溪组 有利区 有机质纳米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114
15
作者 李登华 李建忠 +1 位作者 王社教 李新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26,共5页
美国页岩气生产时间长、资料丰富,剖析该国典型的页岩气藏有利于清晰认识页岩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按天然气成因将页岩气藏分为热成因型、生物成因型和混合成因型,分析了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气藏。研究表明,热成因型页岩气藏主要受页岩... 美国页岩气生产时间长、资料丰富,剖析该国典型的页岩气藏有利于清晰认识页岩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按天然气成因将页岩气藏分为热成因型、生物成因型和混合成因型,分析了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气藏。研究表明,热成因型页岩气藏主要受页岩热成熟度控制,生物成因型页岩气藏的主控因素为地层水盐度和裂缝。根据美国页岩气生产实践,总结出有利的热成因型页岩气藏的储层特征为:TOC≥2%,厚度大于等于15m,Ro介于1.1%~3%,石英含量大于等于28%。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海相页岩作为有利勘探目标,并预测湖相页岩也能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页岩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页岩气 气藏类型 主控因素 热成熟度 储集层特征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集层原油充注物理模拟——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36
16
作者 郑民 李建忠 +4 位作者 吴晓智 李鹏 文广 王社教 谢红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9-227,共9页
选取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储集层岩心样品,进行原油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致密储集层中原油的运移渗流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致密油运聚特征和成藏下限条件。致密储集层内原油充注具有启动压力梯度与临界压力梯度两... 选取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储集层岩心样品,进行原油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致密储集层中原油的运移渗流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致密油运聚特征和成藏下限条件。致密储集层内原油充注具有启动压力梯度与临界压力梯度两个具有界限特征的压力梯度点,存在低速非线性渗流和拟线性渗流两种特征;芦草沟组致密储集层原油充注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增长过程可以分为跳跃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平稳增长型3种类型,快速增长型样品所达到的最大含油饱和度最高,其次为平稳增长型,跳跃增长型最低;含油饱和度的增长受到孔隙度、渗透率、原油黏度、驱替压力梯度耦合控制,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偿。绘制的致密储集层原油聚集成藏判定图版显示,只有压力梯度突破临界压力梯度进入拟线性渗流区后,才能达到致密储集层含油饱和度为30%的下限值。稳定的致密储集层很难实现油气的先致密后成藏,而常规储集层油气充注后地层压实胶结与矿物次生加大胶结可能是形成致密油,并具有较高含油饱和度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集层 原油充注物理模拟 非线性渗流 成藏下限 吉木萨尔凹陷 二叠系芦草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致密油勘探现状、主要地质特征及差异 被引量:67
17
作者 邱振 李建忠 +3 位作者 吴晓智 王社教 郑民 郭秋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126,共8页
近10年来,国内外致密油勘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致密油资源潜力较大,已成为非常规石油中最现实的勘探领域。在分析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致密油的勘探现状,并厘定了致密油发育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差异。国内外致密油发育的... 近10年来,国内外致密油勘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致密油资源潜力较大,已成为非常规石油中最现实的勘探领域。在分析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致密油的勘探现状,并厘定了致密油发育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差异。国内外致密油发育的主要地质特征为:1相对稳定的沉积构造背景,保存条件好;2大面积分布的优质有效烃源岩,生烃强度大;3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有效致密储层,储集能力强;4有效的源储接触关系,聚集效率高。国内外致密油地质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烃源岩层、致密储层和油藏等特征3个方面。这些认识能够为我国下一步致密油勘探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地质特征 勘探现状 Bakken组 延长组 芦草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雷家地区沙四段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下限 被引量:15
18
作者 汪少勇 李建忠 +1 位作者 王社教 李登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61,4,共11页
为研究辽河坳陷雷家地区沙四段致密储层储集性能,采用矿物成分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微米CT扫描和高压压汞实验等方法,利用孔喉值确定致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优势岩性,并估算物性下限。结果表明:杜家台致密储层可分为白云岩、细... 为研究辽河坳陷雷家地区沙四段致密储层储集性能,采用矿物成分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微米CT扫描和高压压汞实验等方法,利用孔喉值确定致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优势岩性,并估算物性下限。结果表明:杜家台致密储层可分为白云岩、细粒混积岩和方沸石岩三类,其连通孔隙体积分别占总孔喉体积的37%、35%和28%。储层普遍发育纳米孔、微米孔和裂缝,各岩性类致密储层渗透率与最大孔喉半径、主要流动孔喉半径相关性较好,呈指数正相关关系,渗透性主要由较大孔喉提供。白云岩、细粒混积岩和方沸石岩类有利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5.8%、6.2%和7.1%,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2.8%、3.3%和4.6%。该结论为认识雷家地区致密油资源潜力并指导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孔隙结构 物性下限 雷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与思考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见义 彭苏萍 +6 位作者 李建忠 张国生 郭彬程 宋梅 吴晓智 王社教 乔明 《中国能源》 2012年第1期8-13,35,共7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各种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围绕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区情出发,深入分析了新疆能源资源状况、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客观地提出了新疆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各种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围绕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区情出发,深入分析了新疆能源资源状况、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客观地提出了新疆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与战略目标;通过系统梳理新疆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思考性地描绘了实现新疆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科技需求与实现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能源产业 发展战略 技术路线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成藏条件及勘探领域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杨永泰 王社教 +1 位作者 培东宏 邢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4,共3页
分析准噶尔盆地的热史、烃源岩热演化史、圈闭的形成史和油气的早期充注对储集层演化的影响 ,指出盆地腹部深层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准噶尔盆地古地温较高 ,使下二叠统烃源岩在三叠纪末大部分达到生烃高峰 ,而盆地腹部的深层... 分析准噶尔盆地的热史、烃源岩热演化史、圈闭的形成史和油气的早期充注对储集层演化的影响 ,指出盆地腹部深层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准噶尔盆地古地温较高 ,使下二叠统烃源岩在三叠纪末大部分达到生烃高峰 ,而盆地腹部的深层圈闭在三叠纪末期或更早就已基本定型 ,与生烃史有很好的配置关系 ,因此深层油气在三叠纪末期以前就可聚集成藏 ;油气的早期充注可抑制孔隙的演化 ,由于深层具有早期成藏的特点 ,推测储集层物性应该较好。探讨了深层的油气成藏特征 ,包括油气特征、超高压和成藏模式等。图 5参 11(杨永泰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 成藏条件 油气勘探领域 烃源岩演化 构造演化 储集层物性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