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君君 王志章 +3 位作者 张枝焕 姜丹 王礼常 张肖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4-486,共3页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精细油藏描述的各个环节已实现了数字化。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的应用提高了油气藏研究的速度和准确性。三维储集层模型既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依据,又为油气藏的评价、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克拉玛依风城油田一些处在...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精细油藏描述的各个环节已实现了数字化。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的应用提高了油气藏研究的速度和准确性。三维储集层模型既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依据,又为油气藏的评价、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克拉玛依风城油田一些处在勘探开发早期的新区由于井少,在进行储集层建模时,常常出现所谓的"牛眼"现象。为提高模拟精度,利用相邻老区的密井网区确定变差函数,将其应用到稀井网区建模,取得了良好建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 风城油田 储集层建模 沉积微相 变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河口区沉积微相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长4+5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贺永红 张锐 +2 位作者 马芳侠 封从军 王礼常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3,共9页
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三角洲河口区沉积微相的类型、演化规律以及成因机理存在不同认识。依据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其成因机制,取得如下认识:(1)研究区沉积微相的主... 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三角洲河口区沉积微相的类型、演化规律以及成因机理存在不同认识。依据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其成因机制,取得如下认识:(1)研究区沉积微相的主要类型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2)在重点小层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樊学地区河坝共存的沉积模式,长4+5油层组沉积早期发育薄层毯状河口坝+窄带状分流河道,长4+5油层组沉积晚期发育厚层土豆状河口坝+宽带状分流河道;(3)基于密集井网资料,对河口坝砂体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半定量统计;(4)分析了控制河口区沉积微相演化的主要因素,认为受控于沉积基准面的不断下降,分流河道的分叉、聚合、侧向迁移等自旋回作用更为强烈,限制了河口坝的侧向生长,河口坝与分流河道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5)河口坝砂体是三角洲前缘的优势储层,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樊学地区 长4+5油层组 河口坝 分流河道 异旋回 自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